古人計數用的是什麼數學思想?

2025-04-02 19:25:16 字數 4823 閱讀 7431

1樓:匿名使用者

直接的數學思想。

機體任一動作的完成均依賴於桐伍森某組肌群協調一致的運動,稱共濟運動。這種協調主要靠小腦的功能以協調肌肉活動、維持平衡和幫助控制姿勢,也需要運動系統的正常肌力,前庭神經系統的平衡功能,眼睛、頭、身體動作的協調,以及感覺系統對位置的感覺共同參與作用。這些部位的任何損傷橘租均可出現共濟失調。

簡單的說就是肢體出現了不協調運動,比如:1、指鼻實驗 囑患者仰臥以食指接觸距其前方檢查者的食指,再以食指指自己的鼻尖,由慢到快,先睜眼後閉眼,重複進行。小腦半球病變時同側指鼻不準,如睜眼時指鼻準確,閉眼時出現障礙則為感覺性共濟失調。

2、跟-膝-脛實驗 囑患者仰臥,上抬一側下肢,將足跟置於另一下肢膝蓋下端,再沿脛骨前緣向下移動,先睜眼,再閉眼重複進行。小腦損害時動作不穩,感覺性共濟失調者閉眼時足跟難以尋到膝蓋。3、其他 a快速輪替動作:

囑患者伸直手掌並以前臂作快速旋前旋後動作,或一手用手掌、手背連續交替拍打對側手掌,共濟失調者動作緩慢,不協調;b閉目難立徵:囑患者足跟併攏站立局畝,閉目,雙手向前平伸,若出現身體搖晃或傾斜者為陽性,提示小腦病變。如睜眼時能站穩而閉眼時站立不穩,則為感覺性共濟失調。

2樓:趙鵬

1、結繩記事 原始社會創始的以正手繩結形式反映客飢旅觀經濟活動及其數量關係的記錄方式。結繩記事是被原始先民廣泛使爛清凳用的記錄方式之一。 2、書契記數 古代記數結繩方法之後出現的記數方法。

當時主要用於剩餘糧食數量的記數。「

古代人是用什麼計數的

3樓:剛陽文化

古代人計數方法如下:

一、結繩計數。

原始社會創始的以繩結形式反映客觀經濟活動及其數量關係的記錄方式。

結繩旅返計數是被原始先民廣泛使用的記錄方式之一。

易·繫辭下》文獻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

意思是上古時期,人們使用繩結來計數,後來聖人們則以書契計數。

百官利用此來治理政務,百姓通過此來知曉世情。

結繩計數直到20世紀中期一直在雲南的少數民族地區延續著。

而且不止是中國,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都有類似的計數方法。

據說,古秘魯印加族人(印第安人的一支)用來打結的繩子名為「魁普」(quipus),表示的數目清楚、完備,用來登入賬目、人口數及稅收數。

二、書契記數。

古代計數結繩方法之後出現的計數方法。

當時主要用於剩餘糧食數量的計數。

書契」指的就是文字。

因為這些刻有文字的竹木簡經常被用作訂立契約關係的憑證,因此「契」和「書契」也有「契約」的意思。

現今常用的「地契」「房契」等詞的意思正源於此。

至於「契」字在「默契」等詞語中表示情義相投的意義,則是後來發展出來的。

管子·揆度篇》記述:「上古結繩,後易之以書契。」即是用刻刀將數刻在獸骨、竹木、龜甲、土石崖上,以便長久儲存,不易損壞。

三、算籌計數。

算籌是我國古代廣泛應用的一種計算工具,它的出現年代現在難以考證,但據史料推測,至遲在春秋晚期戰國初年時已經出現。

算籌製作規範、體積小、便於攜帶,更利於精確計算,作為一種計數方式,顯然要比結繩計數和刻痕計數成熟得多。

事實也的確如此,一直到算盤發明推廣之前,算籌都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計算工具。

算籌計數法遵循十進位制,在世界胡慶數學史上是乙個偉大的創造,跟世界上其他古老民族的計數法相比,具有顯而易見的優越性。

古代人的數學介紹

4樓:得書文化

古時候中國人做乘法,有一種類似於豎式的方便演算法,叫做「鋪地錦」。

在中國古典文學長篇**《鏡花緣》第79回裡,就有一段利用「鋪地錦」求圓周長的故事。

在**中,有幾位小姐妹聚在一起談論數學。其中一位名叫青鈿的,指著面前的圓桌,問道:「請教姐姐,這桌周圍幾尺?」

被問的人叫做公尺蘭芬,她向身邊的寶雲要過一把尺來,量出圓桌面的直徑,是三尺二寸。然後取筆畫了乙個「鋪地錦」,畫完後,說:「此桌周圍一丈零零四分八。

1公尺=3尺,1丈=10尺,1尺=10寸)

在圖1裡,左邊是《鏡花緣》書中畫出的「鋪地錦」,右邊是我們把它改寫成現代記號以後,得到的乘法豎式。

從圖中可以看出,「鋪地錦」是在乙個大的長方形裡面,畫了些縱橫格仔線,還畫了連結方格對角的斜線,形狀有點兒像鋪在房間裡的地毯,所以形象地叫做「鋪地錦」。

通過將圖中左邊的「鋪地錦」和右邊的乘法豎式對照,可以看出,雖然它們乙個是中裝,乙個是西裝,形式不同,實際內容卻幾乎完全一致。

豎式中的被乘數和乘數,在「鋪地錦」圖裡,分別寫在大長方形邊框的右邊和上邊。大長方形的4條邊中,右邊的和上面的兩條,相當於乘法豎式裡的第一道橫線。

在豎式裡,撇開小數點不管,用乘數的各位數字2和3分別去乘被乘數314,得到的628和942,各寫一行,行自為戰。所得的。各行,順次向左錯開一位,然後上下對齊相加。

在「鋪地錦」圖中,大長方形裡面豎的兩排格仔,自上而下,順次寫著用乘數的每一位去乘被乘數的每一位,得到的和,這些位與位的乘積,每個各佔一格,格自為戰。所得的這些格仔,縱橫對齊排列,沿對角斜線錯位相加。

在豎式的第二道橫線上面畫了3個小圓圈,這是在運算過程中,進位時做的記號。這些小圓圈記號在「鋪地錦」裡也有反映,表現為左邊豎排3格斜線上面的3個「一」。

豎式裡的最後得數,在「鋪地錦」圖裡,是在大長方形邊框的左邊和下面,從左上往下,再往右,連起來讀。大長方形的左面一條邊和下面一條邊,相當於豎式的第二條橫線。

畫完了「鋪地錦」圖,相當於寫完了乘法豎式。所以,《鏡花緣》裡的公尺蘭芬畫完「鋪地錦」後,就能說出圓桌的周長是1丈零 4分 8釐(≈公尺)。

古代人是如何進行計數的?

5樓:橋玉禕

結繩計數法是指在遠古時期人們還沒有發明文字,於是來採用在繩子上打結的方式進行數字記錄。

據文獻記載及考古發現,人類的結繩記事約起源自新石器時代,歷經漫長的傳承,一直弊緩延續到上個世紀,並遍佈世界範圍,中國、日本、波斯、埃及、墨西哥、秘魯、玻里尼西亞等地均曾盛行。

在我國,藏族、蒙古族、傈僳族、獨龍族、哈尼族、德昂族、怒族、佤族、高山族、基諾族、苗族、黎族、普公尺族、瑤族等少數民族也都有結繩的歷史。

最簡單的結繩用乙個結表示1;進階一點,可以用繩結的大小或位置來表示不同的數位;心靈手巧些的,還能打出不同花式的結來表示不同的含義;或者選用多種材質、給繩子染色、拴上一些物件等等,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不但我們東方有過結繩,西方也結過繩。傳說古波斯王有一次打仗,命漏型令手下兵馬守一座橋,要守60天。為了讓將士們不少守一天也不多守一天,波斯王用一根長長的皮條,把上面繫了60個扣。

他對守橋的官兵們說:「我走後你們一天解乙個扣,什麼時候解完了,你們就可以回家了。」

擴充套件資料。我們國家1974年在青海樂都縣發掘的原始社會末期的墓葬中,發現了49枚骨片,大小形狀都差不多,是與小孩的小手指差不多大小,但很薄的乙個長方形。在骨片的中部兩側有刻口,有的帶3個刻口,有的帶5個刻口,不少是帶乙個刻口的。

如果乙個刻口代表乙個數的話,那麼這40多枚骨片大約可表達從一到五六十間的任何乙個自然數。

在古埃及,結繩計數還被用於製造直角。古埃及人在繩子上打13個結。得到12條線段。

使得每段線段長度相等。利用勾股定理(勾三股四弦五)製造出乙個直角。據說這個辦法被利用於建築。

即兩直角邊平方和等於斜邊租搜模的平方和。

古代人是怎麼計數的呢?

6樓:經典**

古代人在沒有數字和計數符號的情況下,通常採用一些簡單的方法進行計數。

在早期的人類社會,人們通常根據自然事物,如手指、腳趾、石子等來進行計數。有史以前的文化遺址中發現了許多刻有刻度的骨頭、貝殼、獸齒等,這些物品被認為是古代人用來計數的工具。至於如何使用這些工具,有些可能是用來計算物品的數量,有些可能是用來記錄時間,還有些可能被用來進行簡單的算術計算。

在中國古代,最早的計數符號是以太陽、月亮、山、河、土等為基礎的象形文字,漢字中的「十」字就是一種原始的計數符號,表示上、下結構的疊加。中國古代人還使用指紋、數字手勢等方法進行計數。

在其他文化中,古代人也經常使用不同的計數符號和方法。例如,埃及古代人使用了一種類似於羅馬數字的符號,表現方式是縱列的畫素和點和筆畫;而傳統的瑪雅人採用了一種基於20的棚肆斗數字系統,並且發明了稱為「零」的計數符號,可以使他們更準確地進行計算。

總之,古代人在沒有數字和計數符號的情況下,採用了各雹槐種鏈磨各樣的方法進行計數,這些方法通常基於自然現象和使用方便。這也促進了人類數字符號的發展和進步。

7樓:深飛在秋天裡

結繩計數。結繩計數」是遠古時代 的人最常用的記數方法,因為 那個時候還沒有發明阿拉伯 數字,人們在計數的時候,就 只能藉助外物的幫助了。所謂 「結繩計數」 就是用打繩結的 辦法知喚猜來計算物體的數量。

傳說 中,古代的國王們出鏈正去打仗的 時候,因為沒有日曆,就採取 在繩子上打結的辦法計算天 數,當繩子上所用的結搭型都被打 開的時候,也就是戰爭該結束 的時候。

當然,除了「結繩計數」外, 遠古時代的人們還發明瞭很多 其他的辦法,比如用利器在骨 頭上刻下痕跡來計算數字。但 是由於「結繩計數」這一方法最 為方便可行,所以成了人們廣 泛使用的一種方法。

古代人們計數的方法有哪些

8樓:abc生活攻略

1、古代人們計數的方法有,結繩計數:就是將繩子打結用來計數;書契記數:就是用剩餘糧食的數量來計數;算籌計數:就是用竹子。

木頭、獸骨等材料製成一些長短、粗細差不多的小棍子用來計數。

2、計數亦稱數數,指數事物個數的過程,計數時,通常是手指著每乙個事物,乙個乙個地數,這種過程稱為計數。

古時侯人們是怎樣計數的?

9樓:河北王敏

古人們一起記數應該是用標記把,我記得看過一本書,上邊的記載是說,他們在樹上用石頭畫豎。

137的計數單位是什麼它有幾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1.37的計數單位復 制是0.001,即千分位 它有137個這樣的單位 小數計數 bai單du 位 zhi 小數計數單位即分位上的最小dao量。小數的計數單位有0.1,0.01,0.001,0.0001,0.00001等。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萬分位.小數最大的計數單位是0.1。沒有最小的計數單位...

106的計數單位是什麼它有幾個這樣的計數單位是

10.6的計數單位是0.1或1 10 它有106個這樣的計數單位.0.48的計數單位是0.01或1 100,它有,48個這樣的計數單位。0.4的計數單位是什麼?它有幾個這樣的計數單位?0.4的計數單位是 0.1 它有 4 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0.4的計數單 位是來0.1 十分位 你可源以這樣算 bai...

古人用貝殼做錢的原因,古人為什麼把貝殼當作錢

最早的價值計演算法 古人為什麼把貝殼當作錢 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所需物質也就會不斷增長,而簡單的以物換物已經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所以人們就將當時比較珍貴的貝殼作為交換的產物。之後貝殼就被賦予了一般等價物交換的功能,也就是貝幣。貝殼外形比較漂亮,而且堅固耐磨,具有大小適中 攜帶方便 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