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法華三昧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一切都是妙明真心變現的,當下就是妙明真心,所以六祖才會那麼說。
2樓:王0者0超0然
法達禪師七歲出家,誦《法華經》,進具之後,禮拜六祖,自恃「念《法華經》已及三千部」,頭不至地,露出傲慢之色,六祖遂示偈以指出其過:「汝今名法達,勤誦未休歇。空誦但聞聲,明心飢巖冊號菩薩。
法達聽罷,頓時明白了自己 「但依文誦唸,豈知宗趣」的過失,遂向六祖謝罪,並請求六祖開示經中義理。六祖遂告誡他:「此經元來以因緣出世為宗。
汝慎勿錯解經意,見他道『開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見』,我輩無分。若作此解,乃是謗經爛巨集毀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
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更無別佛!蓋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便勞他世尊從三昧起,種種苦口,勸令寢息,莫向外求,與佛無二,故棗沒雲『開佛知見』。
六祖強調人人心中皆有「佛之知見」,人人皆有修行成佛的可能。僅靠誦經是遠遠不夠的,關鍵在於明心見性。六祖還指出,見性之後,不礙誦經,並作一偈: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久不明己,與義作讎家。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壇經·機緣品》
佛教所言一切有為法,是什麼意思?
3樓:網友
意思是:一切依靠因緣而生的法,都如夢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霧靄一樣的不可琢磨,無常變幻。同時又如同閃電一樣的快速變化。
我們要無時不刻地這樣看待這個世間的一切,不要執著它而被它束縛我們本來解脫自在的體性。
其中一切有為法,泛指一切有作為、有造作的因緣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質、精神,以及所有現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緣而起的存在者」。
有為法是無常之法。「作如是觀」是乙個成語,讀音是zuò rú shì guān,泛指對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這是佛學術語,出自於《金剛經》(鳩摩羅什譯)偈子。
佛法中所說的有為法是指什麼?
4樓:網友
"有為法"中的"法"是指世界上的一切現象。"有為"是指由因緣(條件)構成的。
也就是說,世界上所有的因為因緣和合而成的現象、事物,都是暫時的,如同夢幻泡影一樣不真實。(因為事物是由條件構成的, 所以一旦事物存在的條件消失了,事物也就消失了。一切事物都是暫時存在的,都會消散)
這話翻譯一下就是「一切由條件構成的現象,都是虛幻的,好象夢幻泡影,好象露水閃電一樣,應該這樣看待這個世界」
這是佛教空觀的乙個經典表達。
樓主如果想了解更多的佛教哲學,可以去看看臺灣釋聖嚴大師的《正信的佛教》。這是一本非常不錯的佛教思想的介紹小冊子,但是介紹的非常到位。
5樓:海印放光
有為法——凡夫的一切所見所聞、一切所思所想、一切所作所為。
佛教中的有為法是什麼意思?
6樓:文化冷觀
一切造作出來的東西,都是夢幻泡影,非自然的東西,能接觸到覺察到的都是有為法。
7樓:自省
有為法即是種下善因之法,將來必結善果。並非解脫之法,更非證得無上菩提之法。
佛教中的「一切有為法」指哪些東西?
8樓:匿名使用者
有為法」正如夢、幻、泡、影、露、電一樣,短暫且轉瞬即逝。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這是《金剛經》裡的一句話,很多人都愛這句話美麗和灑脫的意境——這個世界就像一場遊戲,夢裡或巧不知身是客,一切事物看起來都是歲侍假的,無形無質的情感自然也是。
如此,自然也就沒有了煩惱和憂愁。
平常人,就是一些自詡學佛的人,對這句話的解釋一般是這樣的:
世上一切有的東西,但有所見,都像是夢境像是幻覺,猶如水中的氣泡,如鏡中的影子,如清晨的露珠,太陽出來後就會消失;如同閃電一般,瞬息即逝,對於一切事物,都應該這乎團吵樣去看待。
凡有所相,皆是虛妄,遠離顛倒夢想,大家坐在那裡念阿彌陀佛就好了。
實際上,這其實是無知無智者的自我逃避、自我欺騙,這是與佛陀所念背道而馳的,如果學佛就是什麼也不幹,因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假的,那佛還要勇猛精進,普度眾生幹什麼。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很多人學佛愈久,離佛愈遠,就是如此了。
要想理解《金剛經》裡的這句話,或可以借用詩人臧克家的一句話去理解。
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了無底的苦海。」
佛教中的有為法是什麼意思?
9樓:網友
指因緣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有為,指有所作為、造作之意。又稱有為法。泛指由因緣和合所造作之現象;狹義而言,亦特指人的造作行為。亦即一切處於相互聯絡、生滅變化中之現象,而以生、住、異、滅之四有為相為其特徵。
相對於此,永遠不變而不生不滅者,則稱為無為法。因緣造作稱為「為」,色、心等法從因緣生,有因緣之造作,故稱為「有為」,因此有為亦為緣起法之別名。小乘著重以有為來說明人生無常,大乘則擴大為對世界一切物質現象與精神現象之分析,說明性空、唯心之理。
一般以五蘊為有為法。有為法乃無常之法,於每一剎那皆在轉變、遷移,故又稱為有為轉變。複次,言有為法為無常者,系因凡有為法皆具有生、住、異、滅四相,時即上記所謂的有為法之四個基本特徵,稱為「四有為相」;此外,亦有將住、異相合併為一,而立三有為相。
有為法須借因果之關係始能成立,即凡有為之法,必定會引生其果,故有為又稱有果。
10樓:馬佳劍
這個問題我換一種角度來說。在初地以前的一切都是有為法。只有證到初地專。
之後才會五蘊皆屬空,從有為法中脫出。所以初地又稱極歡喜地。這時才會知道三界唯有心,萬法唯有識。
見到世界的本來面目。心識是一回事。然而這個心識就是無為法。
因為有為法有因果,無為法就在那,沒有因果。因為只有心識是真實存在的,不因為任何它就是存在。所以我們凡夫所知一切法都是有為法。
在初地以前的所有都是有為法。我們凡夫根本接觸不到無為法。包括佛法,在證到初地以前的佛法都是有為法。
初地之後是無為法,可是我們凡夫並不知道無為法是什麼樣的。現階段我們只能以有為法的邏輯去理解無為法。但這一定是錯的,無法理解。
我們有理由相信,初地之後的真實面目會比我們凡夫所在的世界更「生動」。就像我們做夢一樣,夢裡很真實。可是夢醒的一剎那,更真實。
善哉善哉!
11樓:一身三影
凡是依因緣而生的,都是有為法。
換句話說,世間的萬事萬物,就都是有為法。
有為法的乙個特點,就是具有無常性,即都會有形成和散壞的特點。
祝吉祥如意。
12樓:加好友
凡是生滅的法,皆是有為法。不生不滅的法方是無為法。不生不滅即涅槃,即出三界輪迴,以至於成佛。去分段生死,然後去變異生死。
13樓:手機使用者
不要自相矛盾,不要狡辯是非,。比如壞人留著有用,你可以叫壞人殺壞人,如專果壞人屬要殺你,你只有殺了壞人,。又如不殺生,要防守,不能讓壞人殺了你,因為壞人殺你也是殺生,但是,壞人總是要殺生的,只有破壞壞人的陰謀,才能保證不殺生,。
嚴重者,有剁其手腳,染其重病,。但是聰明者,騙其敗謀,誘其偽善,。要正反結合,辯證用法,。
14樓:網友
我理解,就是我們可以做的,我們想要做的,我們正在做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我的理解:我們無論做什麼、怎麼做,都是個屁,能放就放放,放不出來就等會,到該放的時候就放出來了。
15樓:夢中的五臺
金剛經中說bai
一切有為法如du夢幻泡影。
何為有為法?zhi有為法與無dao為法相應。有為法就回是因緣答所生法,無為法就是不是因緣所生的法。
因緣就是所謂的條件,有為法就是因緣所生的法,因此就是:緣生而起,緣滅而滅。所以有為法都是生滅法。這就是佛法講的「緣起」。
何為性空?既然一切有為法都是生滅法,那麼就沒有永不滅的自性,這就叫做「性空」。性空的道理並不是什麼都不存在,而是說一切有為法都是虛幻的存在,如同水中月鏡中影。
再說一下無為法。無為法非因緣所生,所以不同於有為法生生滅滅,而是不生不滅的,比如滅盡定、無想定以及涅槃的境界。
在唯識宗五位百法中,有94個法屬於有為法,只有6個是無為法。其內容比較多,也比較深,只有你自己去深入學習了。
16樓:陸過人間
指有作為、有造作之一切因緣所生法。金剛經(大八·七五二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回影,如露亦如電,答應作如是觀。』華嚴經卷二十五(大九·五五六上):『如實知一切有為法,虛偽誑詐,假住須臾,誑惑凡人。』
無為法離因緣造作之法也,有三無為六無為等。三無為中之擇滅無為,六無為中之真如無為,即涅槃也。涅槃為無為法中之最勝者。四十二章經曰:『解無為法,名曰沙門。』
言語造作,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畫蛇添足而,無為,無所不為,無為法實際就是早已存在的真理,不是人為窮極奇術的探索創造,而是遵循道的運轉,順其自然。
17樓:網友
看看道德經你就會明白!
18樓:網友
你看到的、聽到的,都是有為法。
19樓:網友
有求則有為,無求則無為!
佛教六祖衣缽怎麼丟了,佛教六祖衣缽怎麼丟了佛教六祖衣缽怎麼丟了
不是丟了,是藏起來不往下傳了。因為達摩祖師早就預見到,禪宗將在六祖慧能一代大興天下,已經不需要衣缽來證明誰才是正宗的傳人了。以前是禪宗作為剛剛興起的佛教流派,要靠衣缽來標明傳承,所以就需要往下傳。佛教六祖衣缽怎麼丟了 佛教六祖衣缽怎麼丟了 不是丟了,而是不再傳下去了。六祖以後,為了不讓僧人們再為一件...
六祖之前,何來不立文字?何有頓漸之分?
佛言 天上天下 唯我為尊 要渡眾生 生老病死 佛言 於我法律 次第行戒 次第學 佛言 以戒為師 依四念處初住 經典集結加 我聞如是 以徵正信 經雲 佛以一音演說法 眾生隨類各得解 佛法 八萬四千法門 取一相應 因緣所生 發菩提心 但 依法不依人 似乎流於口號 不依次第 是問題 更大的問題 是 分宗 ...
請問哪位法師講《六祖壇經金剛經》的視屏最好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相關資料20條 全部 六祖壇經 金剛經 妙華法師 金剛經功德不可思議 背誦金剛經的感受與心得 智渡法師 修淨土宗可否持念金剛經?南懷瑾 金剛經 的精華就在三個字 方海權 關於金剛經功德利益的問題 六祖壇經 慧能詩偈集 誦 金剛經 消業得子 受持 金剛經 乃至四句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