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論語的道理,讀《論語》教會了你哪些道理?

2025-04-01 10:40:26 字數 1186 閱讀 3682

1樓:匿名使用者

1,勤於問判老敬,且不管物件掘慎。說明聰明加勤問成就自己的文化含運。2,角度不同,愛好不同,樂趣也不同。3,誠信時立足根本。4,多去了解別人,不要處處出風頭。

讀《論語》教會了你哪些道理?

2樓:隨遇而安

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讓我明白了,做人一定要謙虛,遇到不會的問題,應該主動的向身邊的朋友們進行請教,要經常的學習,不斷的豐富自己的知識。

3樓:史蒂芬斯

要有敬畏之心,無論是儒家還是佛家都在講,人生是乙個不斷修行,而且是破除內心障礙的過程,年齡階段的不同面對問題也是不同的控制每個時期不良的慾望少犯或者是不犯錯誤,就可以讓人生走向圓滿。

4樓:路邊的風兒

我們要學會做乙個君子,做到仁義禮智信,無論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有君子的本性,表現得坦坦蕩蕩,言行如一。

論語上有哪些有道理的句子?

5樓:網友

1.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誠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2.孔子說:「看到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看齊。看到不賢的人就應自我反省。」

3.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剛強,勇毅,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仁「看做是自己的任務,不也是很重大嗎?要終生為之奮鬥,到死才停止,不也是很遙遠嗎?」

4.孔子說:「到一年最寒冷的季節時,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凋謝的。」

5.子貢問道:「有乙個字可以終生奉行它嗎?」

孔子說:「那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論語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6樓:遠巨集

讀書的方法和益處,告訴我們要從小養成好讀書、讀好書的道理。

其中朱熹的三到使人受益匪淺。「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譯文:讀書講究「三到」,即讀書時要專心,要認真看,要誦讀。心思不在書本上,那麼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既然沒有專注統一,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那麼一定不會記住,就算記住了,也記不長久。

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還會不集中嗎?

關於《論語十則》的一些問題(Thanks

1 時 這裡是副詞,相當於 以時 可以解作 按一定的時間 或 及時 習 的本義是 鳥數飛 引申為 實習 演習 孔子所講的功課如禮 樂 射 御等都需要實習才能掌握 但另一些功課如講經,那就只能是 溫習 或 複習 了。這類字眼要懂得活解。譯文孔子說 學習了 知識 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 溫習 它,不也高...

你是如何懂得一些基本的做人道理的

從上學那天起,父母就會告訴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才能有好工作。有些孩子一直學習好,那些擁有名牌學歷的人也確實有了更多好工作的工作機會,所以長大之後沒有考上大學的你,看那些世界五百強的招聘條件,你才會更深刻的懂得好好學習的道理。從工作之後要開始找物件開始,父母多少也會告訴你 要找一個條件好一點的,沒有經...

是否有些名著或者一些好的文學作品,你讀不懂

大概有些是閱歷達不到,有些可能是機緣問題。看不懂世界名著與自己的文學水平是沒有很大關係的。看不懂世界名著,總結起來基本上為兩大原因 第一,作者可能只是單純地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或者只是想講一個精彩的故事,並沒有什麼更深層次的內涵 比如等待戈多。第二,如標題所說,可能作者寫出來就是故意讓你看不懂的 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