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交往禮節 中引用孔子的話作為文章的開頭有什麼作用

2025-03-29 02:40:23 字數 2442 閱讀 8812

1樓:三更雨願

1 可使所表達的語言簡潔凝練\生動活潑,增添感染力。

2 對說理表情達意都很頌慶有幫助,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論據,增強說服力。

3 使論據確鑿充分,增強說服力。

4 具有畫龍點睛之效,能夠啟人心智、昇華主緩巧題野哪握的作用。

有關孔子的古文,就是有關孔子的故事古文。誰快採納誰

2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yú),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多知(此處念「智」)乎?」

3樓:匿名使用者

兒辯日,全文。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報錯。

孔子認為什麼是禮節這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4樓:快樂無限

孔子《儀禮》中所定禮儀有。

周禮》、《儀禮》《禮記》被稱為三禮。

儀禮》一般認為是孔子所整理,是西周、春秋時代禮儀活動的會編,是孔子採輯周魯各國即將失傳的禮儀加以整理而成。

今存十七篇:士禮冠、士昏禮、士相見禮、向飲酒禮、鄉射禮、燕禮、大射禮、聘禮、公食大夫禮,覲禮、喪服、士喪禮、既夕禮、使虞禮、特牲饋食禮、少勞饋食禮和有司徹等禮儀。

而後世歷代禮典的制定大都以《儀禮》為重要依據。而冠婚喪祭各種禮節也為後世所承襲,只是細節上略加變動而已。

孔子的禮節這給了我們的啟示禮儀,本質上就是法制於道德的體現,或道德的法制。界於道德和法制之間。

道德普通人很難做得很好;中等以上的人單單用法制要求他,似乎要求也太低了,所以出現了禮儀,來提公升一部分人的素養,同時使有德才的不會「每況愈下」.從而提高社會的整體風氣。

比如周禮對飲酒就有嚴格的要求,不過三爵,古代酒度數很低,所以很難醉酒,這樣酒後敗德的事情就大大降低了。

孔子學禮儀也就很好解釋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學習禮儀應該也就是修身的一部分,即是做人的底線——對於孔子來說,

寫出與孔子相關的乙個故事的題目

5樓:漢匠文化

1.孔紇力託城門。

2.孔紇續娶顏徵在。

3.孔子姓名的由來。

4.顏徵在含辛育子。

5.遊戲中模仿禮儀。

6.小孔子上學助教。

7.春社禮射不主皮。

8.戴孝闖季府被辱。

9.兒子孔鯉出世。

10.管賬目絲毫不差。

11.管牲畜肥肥壯壯。

12.拜師襄學琴。

13.洛邑問禮老子。

14.金人三緘其口。

15.聞《武》樂《韶》

16.兩小兒辯日。

文中結尾引用孔子話的作用是什麼?

6樓:大帥哥哈哈

何陋之有:有什麼簡陋呢?之,助詞,無實意,是賓語前置的標誌。

全句意為「有何陋」。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裡,就不簡陋了。

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著「君子之居」的意思。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

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7樓:網友

引用名人的話,說明陋室不陋。

上述文字著重體現了孔子怎樣的交往原則

8樓:筆有千秋業

6.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後問題。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察尺」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答:__答:示例:

在人與人交往的問題上,孔子追求友好交往和誠實交往的目標,又以「仁」為標準,堅持自己的意志和立場,不依碰沒前附於他人,反對把交往降為黨派活動。當今社會需要和諧,為了使交笑清往者之間有一種和諧完美的狀態,必須追求友好交往和誠實交往的目標;但在交往中還是應該保持交往主體的獨立性,不能把交往活動變成結黨營私的活動,因此要選擇交往物件,始終交往。

陋室銘中結尾引用孔子的話有何作用

陋室銘中結尾,引用孔子的話,作用是 畫龍點睛,總結全文,與篇首的 惟吾德馨 相呼應,有力表現甘居陋室,不以為陋的品質。結構上 總結全文,照應開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內容上 點明中心,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以及安貧樂道,不慕名利的情趣 這是全文的畫龍點睛之筆,含蓄地表達了作者以君子自況的高雅情趣...

蘇軾在《赤壁賦》中引用孔子名言,寫變化與不變的句子是

這一句是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蘇軾在 前赤壁賦 中闡述的 變與不變 的哲理是什麼?惟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

孔子塑像中的劍有何含義,孔子像中孔子左臂夾個棍是什麼意思

孔子實際上不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他是會武功的,否則如何行走戰火紛飛的大批諸侯國?同時也為儒家正名,激勵國人的尚武精神。孔子像中孔子左臂夾個棍是什麼意思 聽國學大師,央美石業的潘守宇講過 那是寶劍!孔子講過 有文事者必武備!孔子被稱為武士道第一人。如圖,您看看 那是寶劍 孔子的雕像中他的雙手交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