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蝸牛吃波
許多孩子在做錯事情後遭到父母親的批評教育時,總是以習慣這樣的藉口來反駁,讓家長一時不知如何分辨。說到底,藉口也是一種特殊的謊言,它的根本目的也無非是想達到掩飾錯誤的真正原因。孩子總找藉口,家長們應該如何正確教導孩子改正呢?
是靠一昧的拳腳相加還是視而不見呢?或許這樣子並不能真正**孩子找藉口的毛病。
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並不會做錯事情就找藉口。那您知道為什麼在孩子長大後卻總找藉口嗎?首先要去了解他們的心理表現。
01.孩子做錯事情為什麼總找藉口?
有些時候,並不是孩子不想承認錯誤。而是在承認之後會招到更大的懲罰,家長們看起來寬巨集大量,但是說出實情後立馬翻臉,會讓孩子誤以為找藉口可以免少更多的懲罰。
02.孩子總是找藉口,父母錯誤的做法有哪些呢?
許多家長工作很忙,自然就會產生煩躁的脾氣。在看到孩子犯錯總找藉口的時候,他們就會責備孩子:「你就會找藉口,也不找找事情的原因。
家長們越責備孩子,孩子心理就逆反。孩子會認為大人們自己犯錯也喜歡找藉口、非要孩子做乙個敢於承認錯誤的人,一點兒也不公平。
久而久之,父母因為脾氣不好和孩子一直找藉口,會對孩子施加拳腳,希望能以這種方式改變孩子找藉口的毛病。對於有些孩子,這個方法有時候能奏效,但是對於一些孩子,他們越發的長大,覺得這是家長在不尊重他。孩子和家長就會產生隔閡,孩子心理會扭曲,認為家長不可理喻。
當孩子想到這裡之後,施加拳腳的方法您覺得還有用嗎?
03.面對孩子總找藉口的問題,家長應該怎麼做才正確呢?
家長要知道上樑不正下樑歪。在孩子總找藉口的背後一定有人給他們立下榜樣,讓孩子認為找藉口才是正確的。有的時候,家長要做好言傳身教,首先要自身做到做錯事情敢於承認,讓孩子有乙個好榜樣。
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只要要能夠開啟孩子心扉和解除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隔閡,任何方法都是可以的。
家長平時要多花時間來陪伴孩子,可以空閒時間,也可以放假時,反正「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是靠擠出來的」。只有多多陪伴孩子,瞭解孩子的愛找藉口的原因,讓和孩子的隔閡消除,提高親子關係。賺錢固然重要,但是教育孩子才是最重要的,難道不是嗎?
2樓:心晴朗
1.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出問題時要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 2.
允許孩子犯錯誤,給孩子改正錯誤的機會。3.分析造成孩子習慣找藉口的原因,對不同孩子的不同情況做客觀的分析,家長從自己的教育方式上注意改進。
4.用遊戲和生活小事引導孩子形成是非觀念。 5.
多進行「行為訓練」,將家教的重點放在多訓練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上。制訂乙個簡單的計劃,針對孩子的一些毛病,每段時間重點改正其中的乙個,逐步克服孩子常出現的錯誤和毛病。
3樓:夜雨待春風
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你沒有做好什麼,和外界的因素沒有任何關係,不要去找客觀的理由,需要自己努力才行,同樣在工作和學習中不需要其他理由。
4樓:勝利村寧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做乙個好的帶頭作用,在孩子面前我們做錯事情的時候,就要勇於面對勇於承擔,這樣孩子才能夠養成乙個好的習慣。
5樓:每日話題心說
父母應該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讓孩子意識到責任感,而不是找理由推脫。
6樓:曉拾光
帶領孩子正確的面對事情本身,讓孩子體會找藉口並不能解決實質問題,日後慢慢引導。
經常找藉口的孩子,父母該掌握哪些技巧去應對
7樓:賣萌帝萌神
事情發生時找藉口,看似事情不大,卻影響了乙個孩子各方面的成長,讓孩子在學習和心智上難以有所突破。孩子愛找藉口是「內在動力不足」。生活中,「找藉口」的孩子有這樣的表現:
一方面走自己的路,很難認清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無法進步。另一方面,家長和老師的教學是敷衍和不真誠的。孩子的這種行為,用心理學來解釋,就是缺乏內在動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德西和瑞安曾創立了當代著名的「內在動機」理論。他們認為,只有滿足了孩子的三種基本心理需求,才能形成內在動力。這三種心理需求分別是歸屬感、自主性和勝任能力。
歸屬感就是我們每天所說的接納和認可。當孩子有了歸屬感,心理上就會有安全感和放鬆感。自主是指孩子覺得自己的行為可以自己做決定。
勝任能力更容易理解,說孩子能完成,能做好。不難看出,在這三種心理需求中,父母在前兩種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我們在家庭中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接納和尊重,或者自主權太少,孩子很容易產生「心理動力不足」,做事粗心大意,找藉口灌注自己和大人。
弗洛伊德曾經說過:不表達的情緒永遠不會消失,只是被活埋了,總有一天,會以更醜惡的方式爆發出來。當孩子習慣於在事情發生時找藉口時,我們首先要反思以上三點:
是不是因為孩子沒有得到足夠的接納、尊重和自主,才以其他方式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如果是這樣的話,父母在期待孩子改變之前,一定要糾正自己。
沒有能力,孩子就會啟動心理防禦機制。有時候,我們給了足夠多的孩子接受和尊重,但他們為什麼還找理由?這就涉及到「內在動力」的第三點——能力感。
心理學認為,當乙個人面臨挫折或者對某件事無能為力時,就會出現「壓力狀態」。為了平衡這種狀態,人們傾向於採取心理防禦,通過合理化的藉口來適應挫折,減少或消除挫折後的緊張情緒。
好的孩子是在家庭中長大的,好的父母必須通過不斷的反思取得進步。歐巴馬在對孩子們的開場白中說:「如唯橡果你遇到了什麼麻煩,並不意味著你是個麻煩製造者,而是提醒你以後要對自己更嚴指彎旁格。
如果你得了低分,並不代表你比別人笨,而是告訴你你要多花時間學習。沒有人從生活中走出來就擅長做任何事情。只有努力才能培養技能。
無論是孩子還是父母,都要認識到,不完美不是我們的錯,缺乏坦誠的理鬧辯解才是更好的開始。只有這樣,乙個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而不用害怕犯錯。
想要引導孩子正確解決問題,父母都該怎樣做?
8樓:續白同學
這就需要父母用自己的耐心,去和孩子講明事情的道理,然後再告訴他們該怎樣做才是最正確的方法。
9樓:棗子
引導孩子正確解決問題,必須讓孩子能夠獨立起來,可以按步驟來,一是讓孩子看到你怎樣解決問題,二是遇到問題詢問孩子他會怎樣做,如果對就鼓勵,不對可以讓他再想一下,看看有沒有其他的方法,三是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10樓:sun小張
父母以身作則,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例子,將其中的利害關係講清楚,對於事後所要承擔的後果更要一一辨析清楚。
想要孩子理智、友好地處理問題,作為父母該如何去引導?
11樓:儲海菡
遇到問題先讓孩子冷靜下來,然後去思考問題,尊重孩子感情和人格,要有理有據去勸導說服孩子,不要一味去指責他。
12樓:簞食豆羹
父母應該在平時心平氣和的和孩子交流,教會孩子尊重別人,不爭搶別人的東西。
13樓:努力有陸離
父母要教會孩子自己分析問題,認識問題的兩面性,這樣孩子可以好好的解決問題。父母也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14樓:墨說古今
想要孩子理智,友好的處理問題,首先父母要成為孩子榜樣,父母要懂得管理好自己情緒,在孩子面前也是這樣處理問題,並告訴孩子管理情緒重要性,孩子也就會慢慢學會。
15樓:情感交談
首先我認為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和孩子積極的溝通,然後就是告知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冷靜下來,其次就是讓孩子明白,等靜下來思考問題才是正確的方法。
面對性格內向的寶寶,父母該如何去引導?
1 要讓孩子多與外界接觸,尤其是讓他跟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耍。週末可以帶孩子去串門,讓孩子體驗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樂趣。2 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告訴孩子如何打招呼 交談和表達友善,增強孩子的自信。孩子不敢滑滑梯 不敢大聲說話的畏縮行為,家長不要做出太強烈的反應,儘量剋制自己的情緒。3 表達同理心。告訴孩...
任性的孩子,父母如何面對任性孩子的有效方法?
孩子很任性,父母該如何做?引言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就是個寶貝疙瘩,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總是會非常關心自己家的孩子,在許多生活中的小事上面總是會做得十分細緻,其實這些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有些父母過於寵愛孩子而導致孩子十分任性,那麼這時候父母應該如何做呢?接下來我就為大家出出主意。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表...
該如何讓孩子有勇氣去面對挫折 解決挫折?
其實挫折教育就是要從小就開始的,一味的想辦法讓孩子遠離失望,還不如那教會他們如何在面對挫折後重新振奮。要知道有能力應對失望的孩子常常更容易快樂更容易成功。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魯道夫 德雷克斯在 孩子 挑戰 一書中講到 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一 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 抗壓性差,抗挫折能力差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