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的《新五代史》有史學價值嗎?怎麼樣?

2025-03-26 08:30:28 字數 1404 閱讀 5907

1樓:人應該相信緣分

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記》是二十四中自唐代以後惟一一部私人修撰的正史。歐陽修有意模仿孔子作的《春秋》,寓褒貶,別善惡,藉以發揮自己的政治歷史觀點,因而他非常注談磨意褒貶義例。藉五代亂世,口誅筆伐,要求拔中頃亂返治,維護封建統治秩序。

歐史重在筆削加工,文筆確在薛史之上。但歐公並不太重視史實,從儲存史料來說,其價值則不及薛史。

《新五代史》是一部怎樣的史書?

2樓:漫閱科技

《新五代史》,記載五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七十四卷,內紀十二卷,傳四十五專卷,屬考三卷,世家及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北宋歐陽修撰。

記載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907~960)五十四年的歷史。原名《五代史記》,為與薛居正撰《五代史》相區別,故稱《新五代史》。

作為北宋文學家的歐陽修,為什麼要寫五代時期的歷史?

3樓:樓中玉笛暗飛聲

他本身也是史學家,曾任史館修撰。而且古代修史有個潛規則,大部分時候,本朝不修本朝的歷史,只是記下來,下乙個朝代再修。宋之前正是五代,他覺得之前的五代史修的不好,於是新修五代史。

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歐陽修遭誣陷被貶。命令剛剛下達,仁宗就後悔了,等歐陽修上朝辭行時,仁宗親口挽留:「別去同州了,留下來修《唐書》吧。

於是,歐陽修以翰林學士留朝,開始修撰史書。與宋祁同修《新唐書》,又自修《五代史記》(即《新五代史》)。

而且寫的時候還可以加一點個人觀點,比如《伶官傳序》。針對現實的不只一句,比如: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國家強盛衰敗,說是天命,其實看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歐陽修藉以諷刺當時保守派頑固不化,擔心五代慘痛歷史重演。

4樓:匿名使用者

理由:寫這個為了總結後唐莊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後失天下的歷史教訓,闡明瞭國家盛衰取決於人事,「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諷諫北宋統治者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勵精圖治。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闡釋:國家興盛與衰亡的命運,雖然說是天命,難道不是由於人事嗎?

參加修作《舊五代史》的有哪些人?

5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舊五代史》一百五十卷。「二十四史」之一,紀傳體五代史。包括《本紀》六十卷、《列傳》七十七卷、《志》十二卷。

由薛居正監修,參加鍵滲大修作者尚有盧多遜、扈蒙、張澹、李昉等人。薛居正(公元九一二年~九一八年)是北宋初政治家,北宋初官至宰相。其分梁、唐、晉、漢、週五書,記事上起公元九○稿豎七年(後梁開平元年)朱溫稱帝,終於公元九六○年(周世宗顯德七年)北喊鬧宋滅後周,前後計五十四年的歷史。

此書根據五代的實錄等寫成,文獻頗豐,故紀傳多首尾完備,為研究五代史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資料。

歐陽修經典詩詞,歐陽修最著名的二十首詩

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寧可艱於擇人,不可輕任而不信。歐陽修。法施於人,雖小必唯陵慎,號令不虛出,賞罰不濫行。歐陽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於誰同。歐陽修。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歐陽修。法者,所以禁民為非而使其遷善遠罪也。歐陽修。古之學者必嚴其師,師嚴然後道尊。歐陽修。人生自是...

歐陽修詳細簡介歐陽修的一生簡介?

歐陽修 1007 1072 北宋政治家 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 今屬江西 人。歐陽修自稱廬陵人,因為吉州原屬廬陵郡。歐陽修幼年喪父,在寡母撫育下讀書。仁宗天聖八年 1030 進士。次年任西京 今洛陽 留守推官,與梅堯臣 尹洙結為至交,互相切磋詩文。景佑元年 1...

蝶戀花歐陽修鑑賞臘雪,蝶戀花 歐陽修 鑑賞 臘雪

這首詞以生動的形象 清淺的語言,含蓄委婉 深沉細膩地表現了閨中思婦複雜的內心感受,是閨怨詞中傳誦千古的名作。此詞首句 深深深 三字,其用疊字之工,致使全詞的景寫得深,情寫得深,由此而生深遠之意境。詞人首先對女主人公的居處作了精心的描繪。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這兩句,似乎是一組電影搖動鏡頭,由遠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