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死亡賠償是否按照暫住證所在地賠償

2025-03-24 21:25:19 字數 3600 閱讀 6431

1樓:網友

工亡賠償並沒有依據暫住證所在地計算賠償數額的,以下為工傷死亡賠償:

1) 喪葬補助金: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2) 供養親屬撫卹金。

支付標準:按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

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卹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

3) 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標準:上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九條 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卹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卹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衫併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或基跡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

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卹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範圍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鋒攜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因工傷死亡賠償條件是什麼

2樓:集智

1.以下幾種情況是屬於工傷的:叢猜例如在工作的場地和工作的時間之內受傷;或者是在工作的時間前後由於預備性的工作而受傷,比如說在上班或者是下班的路上;還有是在工作的時間和地點之內,由於第三人或者是外部的暴力傷害而導致自己受傷的,例如突然遇到了劫匪;或者是在外工作時突然出現了天氣與意外等等。

2.在這些條件之下,如果受傷或者死亡的話,是屬於工傷或者工傷死亡的,此時就應當使用工傷死亡保險進行賠付,但是當事人必須要證明自己的死亡是在這個時間段和符合這個條件的。如果沒有辦法證明的話,例如在上班的時間之外自己受傷而死亡,卻沒有證明該死亡原因是為了上班做準備了,那麼這種情況之下是不符合因工傷死亡的賠償條件,也就是得不到任何的補償。

3.如果能夠證明以上的這些條件滲輪型的話,就可以申請工傷死亡保險的賠償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全文》第三十八條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工傷保險**中支付:(一)**工傷的醫療費用和**費用;(二)住院伙食補助費;(三)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四)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經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至四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七)終止桐罩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八)因工死亡的,其遺屬領取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卹金和因工死亡補助金;(九)勞動能力鑑定費。

因工傷死亡單位需賠償嗎

3樓:小柒

您好,在這裡我想要知道關於因 工傷死亡 單位需賠償嗎的情況是怎麼樣的,根據《 工哪姿傷保險條例 》第十五條規定,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 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需要符合的條件包括:1、工作時間;2、工作崗位:

是指從事 勞動合同 約定的工作內容時或單位指派的其他工作時,例如勞動合同約定是爐前工,在爐後發病死亡不會認定為因工死亡小時內死亡態緩碼,一般帆哪僅限於急症,慢性病不算。48小時的起算時間是開始搶救時,在開始搶救後48小時之內死亡的可以認定為因工死亡;超過48小時的不能認定為因工死亡。

因工傷死亡賠償規定

4樓:陳林

法律分析:工傷死亡應當賠償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卹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卹金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

法律依據:中華人吵碧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三十八條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工傷保險**中支付:

一)**工傷的醫療費用和**費用;

二)住院伙食補助費;

三)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

四)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經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

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至四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七)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啟頌其遺屬領取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卹金和因工死亡補助金;

九)勞動能力鑑定費。

第三十九條 因工傷發生的下列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由用人單位支付:

一)**工傷期間的工資福利;

二)五級、六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三)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傷殘就悄碰鄭業補助金。

第四十一條 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從工傷保險**中先行支付。

從工傷保險**中先行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應當由用人單位償還。用人單位不償還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追償。

在單位住宿死亡算不算工傷死亡

5樓:陳雷

在單位住宿死亡算工傷死亡,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因為機動車輛事故發生的傷害或者死亡應該是屬於工傷,那工亡認定及理賠程式是:

一)符合工傷認定申請條件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予以受理。對工傷認定申請材料不齊全的,告知在十五日內補齊。

不能提供工傷定點醫療機構初次診斷、工傷職工與單位存在勞動關係證明和認定工傷必需的證明材料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予受理工傷認定申請。

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材料齊全、證據可靠的,應在30日內做出是否工傷的決定。

三)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做出的工傷認定決定以書面形式通知單位、工傷職工或其親屬、經辦機構。

四)對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作出的認定通知有疑義或不服的,可自收到通知書之日起60日內向上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機關申請複議,或者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除從工傷保險**中支付(1)工傷醫療費;(2)輔助器具配置費;(3)一次性傷殘補助金;(4)傷殘津貼;(5)生活護理費;(6)喪葬補助金;(7)供養親屬撫卹金;(8)一次性工亡補助金;(9)**性**費用;(10)工傷住院**伙食補助費、外地就醫的交通費、食宿費等等;(11)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12)勞動能力鑑定費外,用人單位還需要支付工傷的職工一定的補償金:

1)工傷住院伙食補助、外地喚滾就醫交通費及食宿費:住院工傷職工住院**期間的住院伙食補助費,由職工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70%發給;經批准轉診轉院去外地就醫所需的交通費、食宿費由職工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職工因公出差標準報銷。

2)停工留薪期工資: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內的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用人單位按月支付;生活不能自理的,由用人單位派人護理,所需陪護費用由用人單位按協議支付。

3)傷殘津貼:傷殘等級為五級和六級且難以安排工和喊餘作的工傷職工,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本人工資的70%和60%的傷殘津貼。

4)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傷殘等級為五至十級且與用人單位解除了勞動關係的工傷職工,由用人單位以解除勞動關係時該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另外,如果用人單位應當參加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在此滲此期間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國家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專案和標準支付費用。

工傷死亡如何賠償,工傷死亡要如何賠償

工傷死亡的賠償標準根據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九條規定,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 領取喪葬補助金 供養親屬撫卹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 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 供養親屬撫卹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 無勞動能力的親屬...

工傷死亡賠多少,工傷死亡賠償多少

職工因工死亡,其直系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 領取喪葬補助金 供養親屬撫卹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 喪葬補助金為 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 供養親屬撫卹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 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為 配偶每月 其他親屬每人每月 孤寡老人或者孤...

請問工傷死亡賠償金是怎麼分配的,工傷死亡賠償金分配標準是什麼

參照繼承法關於繼承人的範圍,考慮與受害人的關係 勞動能力及共同生活緊密程度,照顧婦女兒童的原則分配。工傷死亡獲得賠償,不是死者的遺產,是對近親屬財產損失的補償,因此,不能作為遺產繼承。其中,喪葬補助費和供養親屬撫卹金,都有明確的指向性,不能作為共同財產損失參加分配。僅可以參加分配的是一次性工亡補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