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踏浪去尋夢
余光中是新詩中的現代古典派,「上承中國古典和英國浪漫派詩風,與二十年代中國抒情詩相連,並接受美國文學的啟陸晌兆發,調和中西文化,納古典於現代,深廣透達,融會了多早租種文化而不離其宗」。他的詩歌既富時謹橡代氣息,又洋溢著古典浪漫情懷。
2樓:網友
一) 創作的開端。
1948年,在廈門大學,外文系主任李慶雲在課堂上問同學們未來的志向。輪到余光中時,他豪情萬丈地說:「我將來要當作家!」當時他已在南京、廈門兩地初試啼聲,至少發表過。
二) 詩風轉變的軌跡。
1、格律詩時期(1949-1956)
以《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天國夜市》為代表。大多數篇章均為二段或三段,每段四行,二、四句押韻。
2、現代化的醞釀時期(1957-1958)
以《鐘乳石》後半和〈西螺大橋〉為代表。開始衍出長短錯落的句式。
3、留美的現代化時期(1958-1959)
以《萬聖節》為代表。愛荷華大學的寫作訓練與藝術課程啟迪了余光中對現代藝術的接觸,並普遍吸收了西洋**,作品有抽象的趨勢。
4、虛無時期(1960-1961)
以《天狼星》、《五陵少年》前半為代表。這個時期的余光中在西化的憂鬱蒼白裡創造英雄的幻覺,無法向傳統索取溫暖。作亮昌納品中時常透露末世一般的追悼,又始終無法自絕於傳統,而有「真空的感覺」。
天狼星》投影的不但是個人或詩壇的無依、空虛,也是乙個文化、民族對傳統的懷疑和對接受外來衝擊的疑惑。
5、新古典主義時期(1961-1963)
以《五陵少年》後半、《蓮的聯想》為代表。無論在文白的相互浮雕上、單軌句法和雙軌句法的對比上、工整的分段和不規則的分行之間的變化上,《蓮的聯想》都以二元手法將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推向另乙個高峰。
6、走回近代中國時期(1965-1969)
以《敲打樂》、《在冷戰的年代》為代表。自我的剖析、形而上的主題、同一主題的兩面探索、性與戰爭的交相對映,均承載深刻。技巧及思考到達高峰。
7、民謠風格時期(1970-1974)
以《白玉苦瓜》為代表。作品吸收搖滾樂的浪漫精神,以迴歸故土的民族意識面對眼前的現實。這個階段的余光中也掙脫了「我是誰」的迷惘,以「守夜人」自許,期待自己經由生命的苦楚而臻於永恆的詩藝。
8、歷史文化的探索時期(1974-1981)
以《與永恆拔河》、《隔水觀音》為代表,詩作的知性漸漸多於感性,也較不刻意鍛字鍊句,而趨於任其自然。
9、寫實傷今、印證生命的秋收時期(1981以後)
以《五行無阻》、《高樓對海》等為代表。這段期間余光中既歌詠親情倫理、諷誦漢魂唐魄、參透生死玄敬沒想,也把地理的鄉愁乘以文化的滄桑,由早年浪漫懷古轉為寫實傷今,成了低迴迅兆的吟詠。
余光中最著名的八首詩
3樓:aurora_暱稱佔用版
余光中。最著名的八首詩如下:
鄉愁》風鈴》《月光光》
永遠,我等》《碧潭》《星之葬》《下次的約會》《等你 在雨中》。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代表作有《鄉愁》《聽聽那冷雨》
等。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被譽為文壇的「璀璨五彩筆」。馳騁文壇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於臺灣逝世,享年89歲。
余光中碧潭賞析,余光中一首詩歌賞析
碧潭幾則羅曼史躲在陽傘下 我的,沒帶來的,我的羅曼史 在河的下游 如果碧潭再玻璃些 就可以照我憂傷的側影 如果蚱蜢舟再蚱蜢些 我的憂傷就滅頂 八點半。吊橋還未醒 暑假剛開始,夏正年輕 大二女生的笑聲在水上飛 飛來蜻蜓,飛去蜻蜓 飛來你。如果你棲在我船尾 這小舟該多輕 這雙漿該憶起 誰是西施,誰是范蠡...
余光中的詩歌,余光中《給母親的詩》的原文是什麼?
等你,在雨中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沉落 蛙聲升起 一池的紅蓮如紅焰 在雨中 你來不來都一樣 竟感覺 每朵蓮都像你 尤其隔著黃昏 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恆 剎那 剎那 永恆 等你 在時間之外 在時間之內 等你 在剎那 在永恆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裡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 我會說 小情人 ...
閱讀余光中鄉愁回答問題,閱讀余光中的《鄉愁》回答問題
1.這首詩上是怎麼把抽象的鄉愁形象化的?答 通過郵票 船票 墳墓 海峽這四種意象,使鄉愁變成可見可感的具體形象。2.郵票 船票 墳墓 海峽 這4種意想前。修飾 限制的形容詞和數量詞有什麼特點?他們突出了這四樣東西的什麼特徵?在詩中有什麼表達效果?答 修飾 限制的形容詞均採用疊詞,突出這四樣東西的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