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中,袁紹四世三公到底是什麼樣的官?
1樓:左眼看歷史
四世三公不是官職,那是形容家世的形容詞。
01、「四世三公」不是官職。三國時期華夏正處於戰亂,其中有很多軍閥,當時北方最大的軍閥便是袁紹了,而袁紹經常與「四世三公」掛在一起,袁紹自己也常常稱自己是「四世三公」之後。這就導致很多人認為「四世三公」是個官職,但「四世三公」不是官職,起碼在東漢與三國時期是不存在這個官職的。
「四世三公」中的三公倒是官職,三公之位在東漢時分別是太尉、司空、司徒。這三個職位的前身便是丞相,只不過在漢朝時,天子覺得丞相權力過大,所以便將一分為三,但它們官職的品級都與丞相是一樣的,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而袁紹之所以說自己是「四世三公」之後,也是有原因的,這跟他的家族汝南袁氏有關。
02、袁氏「四世三公」,桃李滿天下。袁紹所在的家族是汝南袁氏,汝南袁氏在東漢末年時是非常有名的,而「四世三公」便是說這個家族的。前面介紹了三公,所謂的「四世三公」便是袁家連續四代人都擔任三公之位,這就很流弊了,三公之位的重要性我就不再闡述了。
而袁家能連續四代都能擔任三公之位,足以證明這個家族的厚實。
而且「四世三公」也給袁家帶來無處的好處,東漢時要想當官是需要被人舉薦的,而舉薦別人的人基本上都是一些名儒或者身居高位,顯然袁氏當初那幾位就有這種資格,四代下來,雖不說朝廷所有的人都受到袁氏的恩惠,但大部分的人都與袁氏有關,正所謂桃李滿天下就是形容袁氏的。而袁紹後面之所以能成為北方最大的軍閥也跟這個有很大的關係,很多人投奔他都是衝著他家族「四世三公」名頭去的。
為什麼袁紹四世三公實力佔優勢,卻還會敗給曹操?
2樓:歷史趣談筆錄
袁紹敗給曹操的主要原因在於其自身不會用人,在官渡之戰中,自己的謀士倒戈相向。同時袁紹好謀略卻不能決斷,總是優柔寡斷,按曹操的意思就是「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 」。其次,袁紹集團內部鬥爭比較激烈,而袁紹又不能平衡他們的關係,所以在官渡之戰中,袁紹屢次錯失良機,最終大敗而歸,病逝而終。
一、不會用人,優柔寡斷。袁氏是漢末名門望族,四世有五人官至三公。袁紹作為庶出,卻比嫡出的袁術名氣要大,他為人寬厚,在亂世之中能夠體恤人民,所以有很多勢力前來歸附,袁紹幾乎完整地繼承了袁氏家族的政治資產,是東漢末年最有實力一統天下的人。
袁紹集團走下坡路的分水嶺當屬與曹操的官渡一戰了,袁紹的慘敗奠定了乙個整體基調,即曹操強勢崛起,袁紹集團分崩離析。
曹操在官渡艱難防守時,恰劉備集結兵力佔領下邳準備攻打曹操,曹操為了解決後顧之憂遂帶領精兵向東反擊劉備,此時袁紹手下謀士田豐勸說其趁曹操不在軍中,集中兵力攻打,袁紹難以抉擇,最終以兒子生病為由沒有聽從田豐的建議。許攸又建議袁紹派兵進許都奉迎漢獻帝,但袁紹沒有政治遠見,許攸的計劃沒能實行。後許攸投奔曹操,助其擊敗袁紹。
由此可見,袁紹手下謀士眾多,但卻不能很好地重用,導致失去人心。
二、集團內部鬥爭激烈。袁紹手下謀士很多,但在關鍵問題上卻不能達到統一,例如曹操東擊劉備時,一派主張趁勢攻擊曹操,而另一派卻堅決認為不能主動出擊,另外在曹操襲取烏巢的時候,袁紹集團內部又開始互相爭執,最終烏巢被攻破,張郃審時度勢投奔了曹操,袁紹軍土崩瓦解。袁紹敗歸不久便病逝,他的兒子又相互攻伐,最終被曹操各個擊破。
3樓:茅廬論古今
因為袁紹的軍糧要地「烏巢」被曹操火燒,二十萬大軍的軍糧一點不剩,最後官渡之戰慘敗,從此一蹶不振。
4樓:洪的哈哈哈
因為袁紹這個人是沒有大志的,不知道如何去管理地盤,也不會處理自己手下的關係。
5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袁紹沒有用人之能,他生怕手下的將領比自己厲害,都不給他們立功的機會。
袁紹家族四世三公,門生可謂遍天下,為何在漢末亂世敗亡的如此迅速?
6樓:凱凱的偉偉
這跟他的為人有關,袁紹本來就是乙個生性多疑的人,成不了大氣候。他的敗亡也是情理之中的。
7樓:不想取網名的然
袁紹本人性格問題,多疑對人猜忌,這種性格註定走不遠的。
8樓:網友
那個時期袁紹當時的兵力強盛,並且自身比較自傲,沒有將曹操放在眼裡,不懂得善用計謀,所以才被當時挾天子的曹操擊敗。
9樓:199103熊
因為袁紹這個人成不了大機構,而且他很多疑,所以說他的家族很快就沒落了。
10樓:蘇1落初心不變
他們家族很優秀,但是他卻不是很優秀了。
11樓:小茜
因為袁紹這個人的性格不好,有太多的疑點,還有優柔寡斷,並且太過自負和目光短淺。直到曹操把皇帝接到許縣後袁紹才反應過來但為時已晚。
袁紹和袁術聯合起來是不是就是天下最大的諸侯了?
12樓:baby南雀
按照當時袁紹袁術兩兄弟的實力,他們的聯合必定是當時最大的諸侯,能佔取半壁江山,兵馬、糧草等方面應當也是非常富足,況且兩人都是來自名門望族、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在天下聲勢浩大,不愁沒有名士能人來投靠。然而事實上,這兩兄弟彼此都看不上對方,幾乎一直都處於對抗狀態,老死不相往來,就更別說聯合起來了,畢竟誰也不願屈於誰的門下,遇到困難寧願找外人幫忙,也不會想到投靠兄弟。
袁紹在袁氏家族中是庶出,在那個嫡庶分明的時代裡,庶出是被人瞧不起的,而身為大家族族長的袁術更是看不上袁紹,甚至覺得他不算是袁氏一族。再加上袁紹比袁術的確更有能力,而且名聲在外,結交了不少名士豪傑,論才幹論人緣,哪一點都比袁術優秀,袁術作為嫡子自然會產生嫉妒的想法,他覺得袁紹搶了他的風頭,代替了他的位置。而袁紹認為自己的實力強於袁術,不需要依附於袁術也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因而兩個人都知道在當時聯手就天下無敵了,但誰也不願邁出這一步。
事實上,這兩兄弟都是屬於志高才疏,尤其是袁紹,出了名的優柔寡斷,袁術更是心胸狹隘、目光短淺,從他急於稱帝就能看出,他太過急於求成,也不聽他人的勸解,空有一番野心卻沒用對方法,他們所取得的成功很大一部分依賴於家族的優勢、資源的充足。所以就算聯合了,強大的勢力也不會延續多久,很多問題都會逐漸暴露出來,終歸會被其他的諸侯所取代。
袁紹袁術兩人雖是同族,卻始終不合,而袁紹的幾個兒子也是一樣,在父親去世後自相殘殺,為爭奪王位不擇手段,這也是袁紹沒有處理好他們的關係而遺留下來的禍患。所以說袁氏家族本身的不團結,也造成了最終的失敗。
13樓:楓殺
是的,其實袁紹在三國前期就是最大的諸侯,他佔據當時北方大部分地盤,而且土地肥沃兵馬強壯。
14樓:老劉茶社
是。袁家四世三公,名聲冠絕天下,如果二袁聯合,無論是地盤、人才、實力都是首屈一指。
15樓:茅廬論古今
沒錯,當時袁紹佔據整個河北,而袁術佔據淮南地區,如果能攻克徐州地區,在與袁紹接壤,到時他們兩個兄弟將天下無敵,成為最大的諸侯。
袁紹和袁術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四世三公都投奔袁紹呢?
在血緣關係上,袁術和袁紹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袁術是袁紹的弟弟 在法律意義上,袁紹是袁術的堂哥,因為袁紹被過繼給了袁術的伯父司空袁成。在家庭關係上,袁術是嫡出,而袁紹是庶出。所以袁術看不起袁紹。在東漢的政治生態下,權力與名望基本掛鉤 除非做宦官或外戚 所以,最重要的是名望!出身略低的袁紹很早就開始注重養...
曹操為什麼能打敗袁紹?曹操為什麼可以打敗袁紹
因為他深謀遠慮,他想的多,會用人,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再加上一定的天時地利,自然就可以打敗了。因為袁紹空有地盤和人才卻不會用,所以沒人替他賣命,因此必輸無疑。曹操為什麼可以打敗袁紹 因為曹操能接納能人之言,取得最終的勝利,這全在於用人之道。荀攸 許攸皆是人才,獻上計謀,有化險為夷之功 荀 則具備長遠...
曹操為什麼會敗給袁紹?曹操為什麼可以打敗袁紹
董卓為了避開十八路諸侯的討伐,將洛陽一把火燒了,遷都到長安,途中留下徐榮阻止追兵,而聯軍中,除了曹操一人,其他人均不願意追擊董卓,曹操被徐榮伏兵大敗,但是卻從此名聲大振。聯軍中,孫堅為先鋒,首先抵達洛陽,在打掃戰場的時候,在一口廢井中,發現了傳國玉璽,於是據為己有,匆匆跟袁紹辭行,返回長沙。但是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