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李樹的戀愛
1、儘早與與老師見一面,對老師有個初步的印象。聰明的家長會在子女到新學校報到時陪著去,或是在第一星期就找個理由與老師交流一下,熟悉一下老師,以便了解老師的性格。第一步做好,以後就順利多了。
心理學家認為,在輕鬆氣氛下互相認識的老師和家長,在對孩子的問題交換看法時,相互之間很少保留意見。不要等到孩子有了嚴重問題才去找老師,那時彼此已經尷尬了。
2、不要因為不好意思而不談一些比較重大的家庭問題,尤其是影響到孩子平時表現的一些家庭問題,如父母離異,父母經常吵架,小時候受過侵害等情況。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要結合實際情況。只有這樣,才能扒慶喊在孩子出現異常時獲得老師的理解。
3、「我的孩子是很乖的,怎麼會春野在裡調皮學校裡搗蛋呢?」家長認為自己對孩子很瞭解。每當老師對孩子提出不同看法時,家長往往很不高興。
但是要注意,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可能完全和在家時不一樣,差物這樣的現象是經常發生的。因此,老師和家長要經常交換意見,有助於雙方更好地瞭解孩子。
4、即使家長希望老師聽聽自己的意見,也不要傷老師的面子。較好的做法是:首先要讓老師感覺到,家長的看法可能是正確的。
當老師真正意識到家長的看法是有道理時,一般來說,老師是能夠認真聽取家長意見的。
每位同學都偶然犯個錯誤的話,老師就忙得不可開交了。凡是對這種情況表示理解的家長,從一開始就會贏得老師的好感。
6、即使家長很生氣,而且家長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家長同老師交涉之前也要對老師好的一面加以肯定。
7、儘管家長有進行合作的誠意,但是老師還是顯出不願意配合的意思。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麼家長們之間可以互通情況,必要時向校方或其他有關方面反映,以便及時進行干預。當然走到這一步,家長和老師都是失敗者了。
2樓:呼延掣
溝通不是告狀,不是讓孩子害怕,不是讓家長緊張,不是表達不滿,不是訴說自己在某個孩子身上花了多少功夫卻毫無效果,溝通應該是坦誠的缺清攔,把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狀態分享給家長,並希望家長能夠支援老師的工作,這才是最理想的狀態。
把家長希望瞭解的內容詳細的分析告訴給家長,並給出家長各種行之有效的意見和建議,這樣的溝通就是有效率的,家長會關心哪些問題?
1.孩子的學習情況。孩子的學習態度、上課是否認真聽講、作業完成的情況、單科學習和成績排正塵名情況、總分排名情況、自習課的學習狀態、自我學習管理能力等。
2.針對孩子弱項,家長和老師要如何努力才能幫助孩子提高?哪些實戰技巧?哪些實用的經驗,別人的家長在提高孩子學習成績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3.孩子的社交情況。包括孩子在學校的朋友情況、是否有早戀、是否有和社會小混混交往的情況,在學校是否有很多的好朋友,好朋友的組成結構,這也是家長關伏胡注的重點。
4.家長要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提高。從學習成績的提高入手,再到全面綜合能力的提公升,家長要做的工作有哪些,要詳細而具體,不能太籠統,這樣家長就知道要怎麼做,怎麼配合。
我想,如果班主任和孩子的家長把上面的四個問題都能溝通的和清楚和仔細,這樣的溝通就是效率高的溝通。
任何的溝通都是如此,具體而務實,給詳細的指導意見,而不是誇誇其談!
孩子上學,家長怎麼說?
3樓:貓耳
孩子上學家長的說法就是祝你在學校天天有進步。年年得高分。
4樓:凡凡
孩子上學,家長應該高興,因為孩子長大了。
如何跟家長說孩子的情況
5樓:撫慰心靈的夏寧
這幾年,我經常聽到家長為我為我介紹他們的孩子時,會特別加上標籤,比如說,我的孩子是屬於「慢熱型」、是「觀察型」的,我的孩子「很繃」,或是我的孩子雖然功課不大好,但是他很快樂、很前瞎善良等等。聽過幾次之後,我對於如此一慧搜空致的標籤用語戚到很好奇,所以問了幾個家長,很想知道這些型別是由誰設定的?家長告訴我,是學校或安親班老師對孩子進行觀察後的歸類。
對於這件事,我很不以為然,老師們這樣分類孩子對家長是一種誤導,家長因為信任教師的專業,如果以此放大做為檢視孩子行為的標準,便會越看越同意,這等於自己領著孩子入座於這些標籤中。乙個經常被稱為「慢熱型」的孩子,本來只是不大懂得與人相處時應有的禮貌,一旦有過幾次聽媽媽在別人面前說他這種行為是「慢熱」,果真就越來越不與人招呼、越不習慣有問有答,甚至開始躲躲藏藏,以實際行動來顯現他的「人際慢熱」。
我也看過另乙個孩子,她的母親總不讓身邊的人有機會跟她好好對話,只要有人跟孩子初見面,她一定會再三強調,她的孩子不會輕易開口,因為她是個「觀察型」的孩子。所以,原本漏橋極為簡單自然的應對,也只看到孩子眼睛咕嚕咕嚕地轉,絕不任何問話。我發現父母親在幾個型別中特別喜歡「觀察型」這個標籤,也許他們覺得這個型別有比較深刻細緻的傾向,所以更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固守在這個行為之中,而把所有應該給予的正常教導都視為勉強與傷害。
孩子在校做了惡作劇,家長要寫反思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因個性調皮或活潑好動而引發的一種行為。在 看來,愛搞惡作劇的孩子非常淘氣。心理學家認為,愛搞惡作劇的孩子一般富有創造性和想象力,具有強烈的表現欲。通常,孩子愛搞惡作劇的目的不是為了捉弄他人,而是為了引入注意或表現自己。這種行為多發生在與人相處時,特別是在家中與父母相處時,孩子會故意...
家長和孩子發生衝突和孩子怎麼說
您好,孩子一天天長大,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唯父母之命是從,甚至有時會因為一些事情和父母賭氣 爭論或爭吵。其實,這種現象很正常,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只要正確對待和解決,對孩子的性格完善和父母都是有好處的。當父母與孩子有衝突的時候,父母要意識到孩子長大了,因此,家長要想解決與孩子的衝突要...
孩子在校受到不公正待遇,家長怎麼辦
管這些不良風氣是 的事,你管不了那多,你首先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孩子是你的,你把他教育的得體,有一良好的習慣,學習成績上去了,哪個老師會不喜歡你的孩子呢?即便老師黑,對你孩子冷落,也許並不見得是件壞事,讓孩子受到挫折更多的認識社會,懂的多了,自然會更強大,你何必杞人憂天呢!看人家髒之前,先看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