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鑫鑫鑫
作品名稱】送姚侍御出使江東。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宋之問。
作品體裁】詩。
作者介紹。宋之問,字延清,汾州人。曾先後諂事張易之和太平公主。長於五律,對唐代律詩形成和發展有貢獻。
原文:帝憂河朔郡,南發海陵倉。
坐嘆青春別拿絕,逶迤碧水長。
飲冰朝受命,衣錦晝還鄉。
為問東山桂,無人何梁晌自芳。
句子翻譯:山中桂花盛開,即使沒人觀賞也芳香四溢。喻指幽人獨處,品性高潔。
東山,晉謝安隱居之地。自芳:蕭統《陶淵明集序》:
玉之在山,以橡敏鋒見珍而終破;蘭之生谷,雖無人而猶芳。」※送姚侍御出使江東》
鷓鴣天這首詩的意思
2樓:深藍
「花界傾頹事已遷」,哀哀怨怨,不由想是何家小兒女傷春於此?然而馬上就轉為英雄的豪邁與無奈「浩歌遙望意茫然」。終究不是一般兒女情愁可比,總是另乙份闊大景象。
緊接著乙個「空」字,使千般英雄氣概終究化為無奈,歲月,是人永遠無法改變的。在歷史面前、在自然面前,人是何等的渺小。畢竟,誰也留不住「又一年」的「桃李春風」。
翠嶂寒煙、野花啼鵑,再加上乙個「怨」字,接上上闋的無奈淒涼。緊接著的是最後的質問「不知何限人間夢,共觸沉思到酒邊」。面對著一切的不可解,最後剩下的只剩下千古解憂的「酒」了。
多少文人墨客,都是寄情酒中,只為求忘!
何須淺碧輕紅色是什麼意思?
3樓:仙女說仙話
出自宋代詩人李清照的《鷓鴣天·桂花》。意思是桂花何必要像其他花一樣,用「淺碧」「輕紅」來裝扮自己。
1、這首《鷓鴣天》詞是一篇盛讚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詞中,詠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為第一流者還僅此一篇。它與《攤破浣溪沙》同為作者與丈夫居住青州時的作品。
2、作為供觀賞的花卉,豔麗的色彩是惹人喜愛的乙個重要原因。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點來寫的。「暗淡輕黃體性柔」,「暗」「淡」「輕」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黃、淡黃、輕黃。
體性柔」說這種花的花身和性質。
3、「情疏跡遠只香留。」這種樹多生於深山中,宋之問詩:「為問山東桂,無人何自芳。
李白詩:「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所以對人來說是跡遠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卻不因此而有所減少。
4、「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作者以為,淺碧、深紅在諸顏色中堪稱美妙,然而,這些美妙的顏色,對於桂花來說,卻是無須新增的。因為它濃郁的香氣,溫雅的體性已足使她成為第一流的名花,顏色淡一點又有什麼要緊呢?
4樓:網友
原句是: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意思是: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紅碧顏色。桂花色淡香濃,應屬最好的。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鷓鴣天·桂花》
全詩內容如下:
鷓鴣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闌 通:欄)
譯文:淡黃色的桂花,並不鮮豔,但體態輕盈。於幽靜之處,不惹人注意,只留給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紅碧顏色。桂花色淡香濃,應屬最好的。
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當羞慚。桂花是秋天裡百花之首,天經地義。可憾屈原對桂花不太瞭解,太沒有情意了。不然,他在《離騷》中讚美那麼多花,為什麼沒有提到桂花呢?
賞析:李清照的這首詠物詞詠物而不滯於物。草間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襯,或評騭古人,從多層次的議論中,形象地展現了她那超塵脫俗的美學觀點和對桂花由衷的讚美和崇敬。
桂花貌不出眾,色不誘人,但卻「暗淡輕黃」、「情疏跡遠」而又馥香自芳,這正是詞人品格的寫照。這首詞顯示了詞人卓爾不群的審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5樓:網友
這句是出自李清照《鷓鴣天·桂花》裡的,原文麼……如下。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謂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意思是桂花何必要像其他花一樣,用「淺碧」「輕紅」來裝扮自己,自是有香氣芬鬱,是花中清雅自高,內在秀美的至高典範。
6樓:網友
原句應該是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讚美桂花的。
指淺碧、深紅在諸顏色中堪稱美妙,然而,這些美妙的顏色,對於桂花來說,卻是無須新增的。因為它濃郁的香氣,溫雅的體性已足使她成為第一流的名花。反映了清照的審美觀,她認為品格的美、內在的美尤為重要。
7樓:淨土無花
字面意思的話 大概就是何必強求淺碧色而輕視(捨棄)紅色呢 寓意的話應該是勸人不必太過執拗咯 自己的理解 如果有偏差請見諒。
8樓:網友
我說的也沒錯。
自己不知道還怪別人了。
誰說乙個問題只有乙個答案啊。
甭把自己態度放太高。
真不知哪天摔下來還被人踩幾腳呢。
李清照《鷓鴣天》翻譯
9樓:達晟鮮芳洲
深秋慘淡的陽光漸漸地照到鏤刻著花紋的窗子上,梧桐樹也應該怨恨夜晚來襲的寒霜。酒後更喜歡品嚐團茶的濃釅苦味,夢中醒來特別適宜嗅聞瑞腦那沁人心脾的餘香。秋天快要過去了,依然覺得白晝非常漫長。
比起王粲《登樓賦》所抒發的懷鄉情,我覺得更加淒涼。不如學學陶淵明,沉醉酒中以擺脫憂愁,不要辜負東籬盛開的菊花。
李清照《鷓鴣天》表達什麼情感
10樓:匿名使用者
全詞自始至終都象是為桂花鳴不平,實際上是在抒發自己的幽怨之情。
暗淡輕黃生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是什麼意思.
11樓:網友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一句是對桂花的乙個描摹,全詞中僅此兩句是描寫,其餘皆由此二句引出議論和聯想。前句重在描寫桂花的顏色,「暗淡輕黃」四字寫出了桂花的光澤和顏色:光澤不鮮豔耀眼,顏色也是令人賞心悅目之淡黃色,一開篇即將桂花的鮮明特色展現出來,「體性柔」則寫桂花的纖薄柔嫩之態,讀來似見柔弱女子讓人憐惜。
單此一句即形神兼備,蓋因作者抓住了桂花的突出特點來描寫。接下來自然地引出下句「情疏跡遠只香留」,說明桂花不追求繁華炫目,不追求萬人敬賞,雖「情疏跡遠」卻將香氣留與人間,這是作者所猶為欣賞的品質。宋之問有詩:
為問山東桂,無人何自芳」,所表現的是同樣的情懷。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什麼意思?
12樓:網友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紅碧顏色。桂花色淡香濃,應屬最好的。出自宋代李清照《鷓鴣天·桂花》
原詩:鷓鴣天·桂花》宋代: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深紅 一作:輕)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闌 通:欄)
釋義:淡黃色的桂花,並不鮮豔,但體態輕盈。於幽靜之處,不惹人注意,只留給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紅碧顏色。桂花色淡香濃,應屬最好的。
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當羞慚。桂花是秋天裡百花之首,天經地義。可憾屈原。
對桂花不太瞭解,太沒有情意了。不然,他在《離騷》
中讚美那麼多花,為什麼沒有提到桂花呢?
13樓:韓琴
這句詩意思是無須用淺綠或大紅的色相去招搖炫弄,桂花本來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該句語出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讚美桂花的詠物詞《鷓鴣天·桂花》,全詩原文如下: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白話文釋義:此花淺黃而清幽,形貌溫順又嬌羞。性情蕭疏遠離塵世,它的濃香卻久久存留。無須用淺綠或大紅的色相去招搖炫弄,它本來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遲開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裝有華麗護欄的花園裡,它在中秋的應時花木中無雙無儔。大詩人屈原啊,可真叫無情無義,在寫到諸多花木的《離騷》裡,為何桂花不被收?
14樓:網友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意思是:不必塗抹紅綠等深淺的顏色,就已經是最美的花朵了,形容女性自然之美,無需粉飾,已是一流美人!
出自《鷓鴣天·暗淡輕黃體性柔》李清照,全文如下: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5樓:張哥聊情感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他的意思就是。
根本就不需要淺碧色,或者是深紅色,就已經是百花中的第一流啦!
16樓:丁小百貨
不看顏值。看的是氣質。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什麼意思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意思是春山之中,樹木繁茂芬芳,然空無一人,花兒自開自落,一路上鳥兒空自鳴啼。出自唐朝詩人李華 春行即興 全文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譯文 宜陽城外,長滿了繁盛的野草,連綿不絕,山澗溪水向東流去,復又折回向西。春山之中,樹木繁茂芬...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什麼意思
意思是,人窮在鬧市裡都無人搭理,人富即使在深山老林也有人去看,不信就看看杯中的酒,每一杯都是先敬給有錢人。出自 增廣賢文 原文如下,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當今社會這句話怎...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是什麼意思
意思 這樣寂寞還等待著什麼?天天都是懷著失望而歸。出自 唐 孟浩然 留別王侍御維 原詩 留別王侍御維 唐代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釋義 這樣寂寞還等待著什麼?天天都是懷著失望而歸。我想尋找幽靜山林隱去,又可惜要與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