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土地婆婆講故事
乙隻孤鳥,或蜷縮著臥於石上,或單腿立於枯枝,眼睛上翻,似對於周圍的一切都漠不關心,遺世獨立,孤獨無依。這是八大山人畫中常見的景象。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
是明朝皇室後裔,明朝滅亡後,為躲避清兵追殺,削髮為僧,從此以畫為業,不再過問世事。與石濤。
石溪、弘仁並稱為「清初四僧」。
從八大山人的畫作上看,為什麼他畫的鳥、鴨子、魚都會以白眼。
示人呢?許多專家認為國破家亡給他帶來的傷痛影響了他的一生,其中悲傷無法言表,只能寄情於畫,於是就出現了各種翠鳥。
麻雀、鵪鶉、八哥。
孤零零且有苦無處訴說似的神情姿態。
一群鴨子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暢遊,魚兒在水中漂泊沉浮,卻都是白眼向著水外,彷彿自己所在之地已是這世上最後一方淨土了。
當然畫家如此處理不單是情感上的壓抑,還有對畫面構圖的思考,畫家在留白上刻意用心,通過對眼睛中眼白大於瞳孔的不對稱處理來表現畫面的奇特,這與畫面整體的黑白處理是相協調的,八大山人通過這一細節將國破家亡的痛楚與畫面構圖的奇崛協調統一起來,所以鳥兒、魚兒以「白眼示人」便成了其畫面的獨特之處。
與其有異曲同工之處的還有南宋。
畫家鄭思肖。
通過「無根」蘭花表現對現實的絕望,龔開用「西風瘦馬。
傳達自己的肝腸寸斷,皆以繪畫來表達對現實社會的不滿。
總結:八大山人完成他的一條魚、一匹馬或是一張畫像,為時不過數分鐘,用墨不過迅速的寥寥幾筆。他晚年繪畫就是飄渺無痕,一切都似有非有,鳥將落未落,枝似存非存,山在依稀迷離中,水在茫然無著處。
2樓:雙魚愛仕達
這是故意的,這是非常獨特的乙個造型,用來表達自己對舊朝的一種眷戀,表達自己對清王朝充滿著憤恨之心,表達自己孤獨,冷漠,仇恨的情緒。
3樓:愛情來了擋不住
這是將鳥人物畫了,表達了作者的憤世嫉俗的感情,這個畫家的作品都是用物來象徵人,也是表達了他的真實情感。
4樓:生活導師小馨馨
通過鳥的這種形式表達自己的心情,表達自己的倔強,還有不屈的性格,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創作。
八大山人為什麼畫的鳥都是翻白眼的?
5樓:土地婆婆講故事
我們在欣賞明末清初畫家朱耷(即八大山人)的畫時會發現乙個奇怪的現象:他筆下的鳥和魚的眼睛都被畫得特別大,而且都是白眼朝天,總顯得有些古怪。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翻白眼」是有典故的:據說魏晉之際的竹林七賢之一阮籍,他對於自己看不起的人都是翻著白眼跟他們說話,只有遇到看得起的人才會把黑色的瞳仁翻下來(「垂青」一詞由此而來)。朱耷將他的大多數魚和鳥都畫成白眼向天,寓意著世上很少有他看得上的人。
同時,在八大山人的畫作中留白特別多,一張紙上往往只是孤零零地畫乙隻小雞或兩隻鵪鶉,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背景,一片空白,讓人不難想見其內心的孤獨與淒涼。
為什麼八大山人的畫會如此奇怪呢?這與他獨特的生活經歷分不開。朱耷是明王朝的宗室,在明亡後出家為僧,曾經自號「個山」「雪個」等。
耷」字也是後來改的名字,意為「驢」(所以他的一些畫作上署名就是「驢」)。到了晚年則自號「八大山人」,這個署名寫成草書的話,既像「哭之」,又像「笑之」,取哭笑不得的意思。從這些名號中我們很容易體察到他的一腔孤憤。
當然,要真正理解朱耷的畫,還需要仔細閱讀他的題畫詩。雖然他的很多畫作中只有極為簡單的署名,但是在一些題畫詩中,他的心情會以一種相對隱晦的方式體現出來。比如這一首:
眼光餅子一面,月圓西瓜上時。個個指月餅子,驢年瓜熟為期。」
初讀會讓人覺得很茫然,但其實裡面大有深意,傳說月餅曾經是元末農民軍約定起義時間的暗號,由此「個個指月餅子」或許就可以解讀為朱耷對復國的期待。然而,究竟復國要在什麼時候呢?——驢年」卻是根本不存在的年份。
將這兩者結合起來看,可以發現朱耷內心的孤憤和淒涼從根本上源於對整個世界的失望。
總結:雖然自近現代以來,朱耷繪畫中獨特的構圖及用筆給很多畫家以啟示,但其畫筆深處所流露出來的滄桑寂寞,恐怕很難被模仿。
求八大山人的書畫集,八大山人的畫有哪些?
我沒有,但推建去網上找!八大山人的畫有哪些?八大山人指的是朱耷,畫作有 竹石鴛鴦 竹石鴛鴦 是清代畫家八大山人創作的一幅中國畫。在這幅作品中,作者以起伏變化的運筆勾勒坡石輪廓,枯溼並用,線條圓轉而帶篆意 樹葉葉面先以淡墨點出,再以濃墨寫出筋脈,花朵則直接以筆勾出 禽鳥點染並用,無刻畫之跡。 楊柳浴禽...
八大山人指的是,清代的「八大山人」指的是
朱耷 1626 約1705 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本名由桵,字雪個,號八大山人 個山 人屋 道朗等,漢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通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鍊沉毅,風格雄奇雋永 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
八大山人傳記翻譯
八大山人,是前代明朝的宗室,獲 諸生 的資格,世代居住在南昌。年少時遭遇變故,離開家逃到奉新縣的山中,剃去頭髮做了僧人。不幾年,手持拂塵被稱為宗師。他住在山裡二十年,跟隨他學習的曾經多到一百多人。臨川縣令胡君曾聽說他的名聲,把他請到官舍。一年餘後,他心意空虛精神恍惚不得意,於是得了瘋病,忽然大笑,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