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有物候資訊的古代詩歌

2025-02-17 13:50:03 字數 1253 閱讀 5969

1樓:匿名使用者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

包含物候現象的古代詩歌有很多請你再寫出兩句這樣的詩歌

2樓:三國之長空

唐朝元稹《玉泉道中》: 楚俗物候晚,孟冬始有霜。

唐朝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宋朝陸游《初冬》: 平生詩句領流光,絕愛初冬萬瓦霜。

宋朝陸游《枕上作》: 臥聽百舌語簾櫳,已是新春不是冬。

宋朝陸游《夜歸》: 今年寒到江鄉早,末及中秋見雁非,唐朝白居易《遊廬山大林寺》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有關物候知識的古詩

3樓:喬木查

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這首詩形象地告訴人們平原和山上的氣候不一樣,物候也就不同。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裡面就有物候學上的兩個規律:一是芳草的榮枯,有一年一度的迴圈;二是這迴圈是隨著氣候轉移的,春風一到,芳草就甦醒。

劉禹錫《竹枝詞》

江上朱樓新雨晴,瀼西春水觳文生。

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

足見從漠南到蜀東,人人皆以綠柳為春天的標誌。

陸游《初冬》

平生詩句領流光,絕愛初冬萬瓦霜。

楓葉欲殘看愈好,梅花未動意先香……

這首詩證明陸游是留心物候的。

陸游《鳥啼》

野人無歷日,鳥啼知四時。

二月聞子規,春耕不可遲;

三月聞黃鸝,幼婦憫蠶飢四月鳴布穀,家家蠶上簇;

五月鳴雅舅,苗稚憂草茂……

陸游不但留心物候,還用以預告農時,他可稱為能懂得大自然語言的乙個詩人。

另外,下面的詩句也反映了物候特點:

寒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關於物候的古詩

4樓:公考客棧店小二

公務員常識判斷,下列哪句詩反映物候現象,受到了海拔差異的影響。

農諺所包含的物候知識,農諺所包含的物候知識?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這句諺語的意思是 大寒這一天如果天氣 內不冷,那麼寒冷的天氣就會向容後展延,來年的春分時節天氣就會十分寒冷。因為多年生樹木的生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觀氣候條件,於是產生了 要知五穀,先看五木 的農諺。在指導播種期方面,有許多反映物候學的諺語,如 梨花白,種大豆。龜背潮,下雨...

古代詩歌鑑賞怎樣鑑賞古代詩歌的語言

鑑賞詩歌語言,可從語言內容 語言風格 表達效果三個方面入手。依照詩詞鑑賞家的觀點,就是要注意 表情達意之美,語言特色之美 表達效果之美 一 語言內容 一 從內容的角度分析,詩歌語言可分為 意象語言 情感語言 象徵語言 典故語言。1 意象語言 詞語 諸如鬆 竹 梅 菊一類事物被人們賦予特定的象徵意義,...

求,簡述我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史,簡述古代詩歌的發展歷史

周 詩經 漢 樂府 唐 律詩 絕句 詞 宋 詞 元 曲 簡述古代詩歌的發展歷史 隋朝以前的詩體,被統稱為古體詩,唐初詩風多是華麗庸俗。唐朝以後逐漸出現了律詩。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史 2007年12月29日。共16張,本課件對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程序作了詳細的概括,便於巨集觀把握詩歌的發展軌跡,簡潔。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