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子顯微鏡還沒有被髮明的年代,地質學家都是怎麼研究晶體結構的?

2025-02-16 22:55:12 字數 1425 閱讀 4097

1樓:要猛虎更要薔薇

地質學家對晶體的研究早就開始了,而不是近期才進行的,那麼以前的條件那麼艱苦,地質學家們是怎麼研究晶體的呢?大家知不知道晶體是什麼東西呢?你們對晶體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嗎?

你知道在電子顯微鏡還沒被發現的年代,地質學家們都是怎樣研究晶體結構的嗎?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這個問題吧!

最初的晶體研究確實是通過肉眼和光學顯微鏡來觀察晶型比較好的晶體。早期的晶體學家從17世紀開始通過比較好的晶體來研究晶體的對稱性。 1839年william miller提出了miller indices,來形容晶體的面。

到19世紀末,晶體學家已經通過觀察實際的晶體和理論研究總結出了所有可能的晶體對稱性。x-ray的發現大大推動了晶體結構的瞭解!父子一同拿下了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一。用放大鏡。

其實晶體分為規則晶體和不規則的晶體,規則晶體更容易分辨,那麼在之前沒有顯微鏡的時候,地質學家通常是用放大鏡去觀察晶體,儘可能的去了解它的結構,以便於更好的進行接下來的工作。

二。通過公式推導。

放大鏡只能看到晶體的表面,晶體的內在是無法看到的,所以地理學家們還要通過知識理論,還有公式計算去推導,去想象,然後再去進行一系列的實驗,驗證他們的想法。

三。電子顯微鏡是後來才有的。

有網友說為什麼要這麼麻煩呢?直接用電子顯微鏡不就好了,在當時那個年代是沒有電子顯微鏡的,物質還很匱乏,電子顯微鏡是近代才出現的觀測工具,現在的電子顯微鏡越來越高階,能觀察到的東西也越來越多。

2樓:行樂

在當時主要是通過x射線來進行晶體研究,而且在當時在這方面的技術也做得非常的好,而且能夠清晰的觀察到一些植物表皮上的一些細胞。

3樓:春季的風啊

他們都是會用一種放大鏡,來研製晶體,他們會選擇從晶體上刮下來一些粉末,然後研究裡面細微的東西。

4樓:乙個

那之後主要是去**表面的一些程度,通過x射線以及計算機進行研究的,但是那個時候因為技術比較落後,所以研製出來的結果也不是特別正確。

5樓:懶得可愛的小李

可以通過肉眼,放大鏡,化學方法 都是可以觀察到的,而且當時有些技術是比較落後的,所以會另闢蹊徑的。

在電子顯微鏡還沒有發明的年代,地質學家都是如何研究晶體結構的?

6樓:喵喵休閒娛樂

地質學家研究晶體的歷史可以追歷畢答溯到很數迅多年前。而電子顯微鏡的發明給地質學家研究帶來了新的突破。之前只能通過肉肢慧眼觀察。

7樓:巨集盛巨集盛

地質學家會先對晶體進行研究,對晶體的結渣燃春構進行分析,瞭解晶體是由哪些成分構成的,如耐然後就可以分段稿析出晶體的結晶。

8樓:史蒂芬斯

沒有電子顯微鏡的時候,地質學家是通過晶體顆粒粗大的礦物岩石進行研究的。

高中生物裡,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分別是用來觀察什麼的

電子 核糖體,生物膜,核孔,核仁 光學 液泡,葉綠體,線粒體,染色體,細胞壁,細胞核等 高中的實驗要用顯微鏡的實驗都是用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只是書本中科學家觀察非常微小的細胞結構,比如 觀察細胞膜 高中生物 光學顯微鏡能觀察到什麼 電子顯微鏡呢 光學顯微鏡 適用於細胞水平,如洋蔥表皮失水 觀察dn...

普通光學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相差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各有什麼特

xtb連續變倍體視顯微鏡操作規程 視度調節圈 目鏡 變倍調節器 調焦手輪 反射照明器 物鏡 止緊手輪 工作臺 顯微鏡底座 透射光座 反射鏡調節旋鈕 xtb連續變倍體視顯微鏡外觀圖 1 顯微鏡的基本使用規則 1 1轉動顯微鏡上的變倍調節器,可以連續調節放大倍率,並從標記處讀出變倍物鏡的放大倍率 1 2...

顯微鏡有光學 電子 紫外線等種類,它們有何區別?

物鏡根據使用條件的不同可分為乾燥物鏡和浸液物鏡 其中浸液物鏡又可分為水浸物鏡和油浸物鏡 常用放大倍數為 倍 這些不同的用途的顯微鏡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放大,故而對於更多領域具有更好的幫助作用。顯微鏡的作用使得人類可以看見更加清晰的世界,這對於人類來講是一種莫大的幸福。金相顯微鏡是將傳統的光學顯微鏡與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