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亢秋梵平
因為朱友文從小多才多藝,所以朱溫很寵愛他,想將皇位傳給他。這個訊息被朱友珪知道後,朱溫也因此帶來了殺身之禍。
2樓:年少時了了
養子朱友文多才多藝,能文能武風度翩翩,常年跟隨朱溫南征北戰深得朱溫喜愛,特別是朱友文十分會為後梁軍隊籌集糧餉。
3樓:無伴懶看花
因為朱溫很疼愛他這個養子。朱溫的養子朱友文是朱溫親自帶大的,從小聰明伶俐,而且儀表不凡,朱溫一直想養子繼承他的皇位。
五代十國裡面,朱溫是乙個怎麼樣的皇帝?
4樓:網友
朱溫(852年—912年),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人,母王氏傭食於蕭縣,五代十國後梁開國皇帝。早年參與黃巢起義,後脫離黃巢大齊政權而歸唐。後被唐廷賜名朱全忠,篡唐建梁後又改名朱晃。
開平元年(907年),朱溫廢唐哀帝李柷,自行稱帝,建都開封,國號為「大梁」,史稱「後梁」,是為後梁太祖,自此唐朝結束了它289年的統治,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朱溫在位時頗重視農業發展,下令兩稅之外不得妄有科配。
乾化二年(912)六月,朱溫被親子朱友珪所害,終年 61 歲。廟號太祖,諡號神武元聖孝皇帝,***評價說:「朱溫處四戰之地,與曹操略同,而狡猾過之。
5樓:仗貳和尚
朱溫的軍事能力在當時是首屈一指的,獨眼龍李克用都無法打敗他,朱溫好色,連自己的兒媳婦也不放過,並最終因此而死。
朱溫明明有6個親兒子,為何卻要傳位給養子呢?
6樓:虎說教育
主要是因為朱溫的長子夭折,在眾多皇子中只有養子朱友文具有帝王之相,所以朱溫才立養子為太子。
7樓:菠菠菠菠蘿哇
因為他和養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十分寵愛,很多事情都交給王氏搭理,因此愛屋及烏,便想傳位給朱友文。
8樓:花菲兒健康養生達人
這是因為朱溫明的6個兒子沒有能力繼承,即使繼承也會被別人搶奪,不如傳給有能力的養子。
明明有六個親兒子,朱溫為啥還要傳位養子,導致被殺?
9樓:滄海月明
朱溫放棄「嫡長子繼承製度」採用「養子繼承製度」,一方面考慮了嗣君的性格原因,另一方則是根據他自創的評選制度,來確立最終儲君人選。但是,朱溫萬萬沒想到他的次子朱友珪,竟搶先一步,發動政變,刺殺朱溫奪位自立。
朱溫晚年想傳位給養子,為何卻慘遭親兒子的殺害?
10樓:明日宇宙
他已經把養子當成親兒子了,只有這個養子還比較成器,於是才決定傳位給他。
11樓:求你可拉倒吧
因為他覺的自己的親兒子實在是不能承擔大任,相比之下他選擇了養子。
12樓:葸茖
因為朱溫的養子和親兒子比更加有才能,所以他是為了國家考慮。
13樓:網友
因為他的親兒子,實在是不成氣候,沒有他的養子有能耐和氣魄。
五代十國的朱溫與明太祖朱元璋有關係嗎?
14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關係。
當然,歷史比較巧合,冥冥中註定?
唐朝的李家王朝,被朱溫滅了。而朱元璋的明朝,最終,被李自成滅了。
朱:李。不過,朱溫和朱元璋,並沒有什麼關係。至少,歷史上根本沒有類似的說法、記載。不過,兩人的出生地,的確比較接近,同時,也都是窮苦人出身,最終的成就很高。
但沒有任何歷史,說兩人有什麼關係。應該是同姓,除此之外,沒有什麼關係了。而且,朱溫的名聲不太好,所以,朱元璋稱帝后,並沒有和朱溫有什麼聯絡。
當然,李自成和李世民,應該也沒有什麼關係。都是同姓而已。
朱溫有6個親兒子,朱友珪和朱友貞都已成年,為何朱溫卻偏偏把皇位傳給養子?
15樓:今天不想吃肉肉
正是因為朱溫傳位給養子,最後才被自己的親生兒子給殺了。說白了,朱溫不過就是隨心所欲的傳位罷了,這樣的傳位方式當然會引起兒子們的爭奪啦。
16樓:楊梓晨
朱溫有6個親兒子,但是這些人裡邊並沒有他所看重的。
17樓:半糖小福
朱溫為人比較暴力,生性多疑。而且朱溫是一位很好色的君王,他喜歡養子兒媳,所以聽信王氏的話立養子為帝。
18樓:大寶
其實沒有那麼複雜,還是依據自己的內心吧,再加上有人不斷的給他吹風,就把自己的皇位傳給了養子,當然最後他的下場也是蠻慘的。
19樓:銘自愁
因為首先是因為這個養子非常得他的心意,而且非常的順眼,再乙個就是他會拍馬屁。
五代十國時期的名人,五代十國的名人
張承業 康君立 鄭買嗣 王建 楊行密 朱溫 劉守光 楊師厚 敬翔毋乙 馬殷 李茂貞 高季興 王衍 王審知 徐溫 鄭遨 李嗣源劉隱 郭崇韜 孔謙 景進 豆盧革 馮道 孟知祥 李存瑁 朱友貞魏仁浦 薛元賞 仇士良 範質 張全義 崔胤 錢鏐 任寰 王晏球楊幹貞 荊浩 安重誨 趙在禮 劉昫 錢元瓘 李昪 徐...
五代十國楚國滅亡,五代十國興衰的原因
907年,五代的後梁封他為楚王,都於潭州 長沙 927年,後唐又封其為楚國王。馬殷死,諸子爭立,政局混亂,951年被南唐攻滅。但南唐滅楚不久,楚將劉言又起兵擊敗了南唐軍,繼續據有湖南。以後劉言被其部下殺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權又先後統治湖南。963年為北宋所滅。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張定香 2.5...
五代十國的原因及影響,分析五代十國分裂割據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其影響
對於正史而言bai,五du代十國的史料,的確被邊緣化zhi。但邊dao緣化並不意味著不重視,內一段歷史編制兩容部史書,可見雖然被邊緣化,但依舊很重視。邊緣化和重視,這種相互矛盾的情況,在五代史身上,集中體現。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 一 五代十國的存續時間很短。第 二 五代十國被認為是藩鎮割據的延續。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