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哪些女子不用裹三寸金蓮呢?

2025-02-16 12:45:04 字數 1421 閱讀 5722

1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滿族女子、客家女子等。滿族本就沒有纏足的習俗;客家女子因為要與男人一樣勞作所以也不用裹足。

2樓:荒王爺

清朝的不能裹腳的女子,可能有尼姑,修女等宗教界人士 ,還有奴隸,農民等職業人士,更有接受西式教育的思想開化的女子。

中國女人的三寸金蓮是從什麼朝代開始的?為什麼這麼做?

3樓:生活達人小鄭老師

清代的宣統皇帝,之所以這麼做,其實就是因為這個統治者的一種畸形文化和統治者的意襪高亮願所導致的,告寬畢竟以前是這個封建制度念搏,是皇帝一人說了算。

4樓:你好甜甜圈呀呀

應該是從唐朝開始的。因為他們覺得三寸金蓮是比較好看的,覺得女孩子大腳特別的不優雅。

5樓:撒的謊

起源於前唐的李後主。因為這樣做會讓女性更加的漂亮,也會讓女性更好的取悅男性。

女人為什麼要三寸金蓮?

6樓:網友

三寸金蓮可以說是對女性進行了重新的塑造。

在過去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三寸金蓮促成了這樣一種觀念:女子(特別是大家女子)必纏足。纏了足,才更像乙個女人,不纏足的女人,不但顯得粗蠢無比,而且也說明了她的社會地位低下。

擁有一雙纖小周正的金蓮乃是大家風範所必備,腳裹得不夠標準,在眾人面前,尤其是較為莊重的集會,不待人言,也會自慚形穢。那其中的道理,是無庸置言的。

三寸金蓮的性別色彩特別濃厚:尖尖翹翹、細瘦如錐的弓鞋(通常還要繡上各種花樣圖案)是女性特有之物;裹有一雙「纖妙說應難」的小腳兒,更是非女性莫屬,非男性可以輕易偽裝者。也是男扮**無法逾越的鴻溝。

所以,三寸金蓮自然就成了性別特徵。

這也是民俗文化中特有的現象。

古代為什麼會以三寸金蓮為美?什麼朝代都是這樣嗎?

7樓:蕭索玉

古代以小腳為美,世人覺得女性小腳走路頗為好看,所以三寸金蓮逐漸時興。但是這種審美是自後唐興起,宋朝時壯大,在此之前並不是這樣的。

8樓:白羊夢天下

因為古人的審美觀和現在有所不同,他們以小腳為美,女子都以小腳為榮,當然並不是所有朝代都是這樣,纏足之風開始於宋朝。

女孩子的三寸金蓮,是自什麼朝代興起的?

9樓:汝可識得朕

都是那些個書讀多沒事幹舞文弄墨的傢伙的惡趣味。

10樓:網友

中國漢族女子纏足,大概是從北宋時開始的,既是由於遭到封建禮教的約束,又是為了迎合男性的審美。

11樓:乙隻熊

是在宋代興起的,這種陋習是非常的殘忍,而且摧殘了很多婦女的身心健康。極其的不好。

清朝女子的吉服和氅衣有什麼區別,清朝女子服飾特點

吉服是 過去清朝,僅次於朝服的衣服,它是級別比較高的,一種服裝。穿這種袍式的衣服,皇帝叫龍袍,是明黃色的。皇子是金黃色的,親王是僅次於皇子的地位。他是一個皇室成員,所以他穿是藍色的,或石青色的。清代吉服褂,樣式與龍褂相同,為圓領 對襟 左右開氣 袖口平直的長袍。根據人物的身份的不同,所繡圖案不同。氅...

清朝後宮規定女子25歲以上不能侍寢,是怎麼一回事

不是女子25歲,是宮女25歲,25歲以上甚至30生子的後宮多的是,而宮女25歲離宮了 清朝後宮規定女子25歲以上不能侍寢,是怎麼一回事 根據史料的記載,清妃子的侍寢年齡只能限制在25歲以下,因為這個年齡是孩子多生段。要是大於25了,一來她們的受孕能力下降,經常讓百忙之中的天子白忙活一場,還浪費了許多...

清朝宮廷的禮儀有哪些,清朝的皇家禮儀?

皇家祭祀。它也被稱為祭祀日,郊區,南郊,是皇帝的祭祀儀式,也是皇帝最隆重隆重的活動。禁食 分為三種,分別是分別 禁食和禁食。在齋月期間,國王和所有的儀式上的侍從都必須洗澡,不喝酒,不吃肉,不太接近女人,用來代表一天的虔誠。陳設 祭祀儀式的設定更為嚴格,主要包括等待的順序 直接事件的地點 門的位置 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