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寶寶入園不哭鬧少生病,家長應該做什麼準備?

2025-02-13 11:15:19 字數 4447 閱讀 4637

1樓:一顆有思想的豆子

提前讓寶寶適應幼兒園生活。在家模擬園內學習生活方式,讓寶寶提前適應園內環境,能夠讓寶寶在入園時穩定健康。

2樓:30秒不

家長平常一定要增強孩子的體質,多給孩子吃一些有營養的食物,再就是平常一定要多鍛鍊孩子,讓孩子具有很強的獨立能力。

3樓:布丁肉豆媽

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適量的曬曬太陽,多陪伴孩子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安全感滿足的孩子一般沒有分離焦慮。

幫助寶寶做好入園前的準備,孩子哭鬧家長可以哪樣做?

4樓:網友

1. 千萬不要自己胡亂猜測孩子拒絕入園的種種原因。是不是有小朋友欺負他了?

是不是幼兒園的飯菜不合口?是不是老師不喜歡他?..家長的擔心很正常,但一定要理智的對待。

2. 千萬不能「心太軟」。有的孩子每天都在央求父母:

今天我不去了好嗎?這時家長一定要態度堅決,這樣你數鬥圓在不自覺中就在延長那個本身應該只有2個星期的過程,得不償失。3.

千萬不要「粘粘糊糊」。有的家長送孩子入園時表現的太依依不捨,一會親一下,一會抱一抱,就是走了還在門薯塌口偷看半小時,這樣對孩子的情緒銷巧其實非常不利,使老師的安慰穩定工作失效。

5樓:小小胖崽聊教育

孩子如果經常哭鬧的話,可以陪孩子上一會兒課,並且要給孩子做好思想工作。

6樓:注意沈題

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家長就要多去給孩子講故事,而且還要給孩子適應的時間,父母要察賣學會稿沒亂去接納孩子的情緒,不要去打罵孩子鍵檔,也不要訓斥孩子,提前帶著孩子熟悉幼兒園。

7樓:啥地方

兒子在哭鬧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但是一定要狠下心來,讓孩子繼續去幼兒園。

怎麼讓小孩上幼兒園不哭鬧 家長需要怎麼做

8樓:童心童趣

1、作為家長,要有個正確的態度,其實,孩子上幼兒園離開了爸爸媽媽身邊,來到了陌生的環境,不適應哭鬧很正常,因此,家長不應該有焦慮的心態。即使家長有也不能表現在臉上或者是 語言和行動上,孩子是很敏感的,她能體會到你的這種焦慮,一旦她體會到這種焦慮,她也產生焦慮,因此就會更不願上幼兒園。

2、鼓勵孩子凳衡則和幼兒園的小哥哥小姐姐一起玩,孩子放學後,家長可以積極主動地去鼓勵孩子,讓孩子和小區裡已經上過幼兒園的小哥哥小姐姐一起玩,主動地引導孩子,讓他瞭解到上幼兒園其實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在幼兒園裡可以認識到很多小朋友,可以和他們一起玩,還可以學到很多知識。

3、多和老師進行溝通,通過和老師進行溝通,及時的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動態,如,做操、吃飯、睡覺等等活動是否能獨立自主棗棚?在學校表現如何等等情況。

4、時常表揚和鼓勵孩子,家長可以經常表揚和鼓勵孩子,比如說:老師說寶寶最近上課很聽話或者是寶寶最近上幼兒園沒有哭等等,通過這種積極的方式,激發孩攔空子的潛力,孩子慢慢的愛上上幼兒園。

寶寶哭鬧不願意去幼兒園,爸媽應當如何做?

9樓:木頭教結他

一大早孩子哭鬧著不去幼兒園,爸爸媽媽一定很著急,如果遇上爸爸媽媽趕著去上班的,那就更著急了,一邊又要趕時間,一邊又要催促孩子,一邊還得安撫孩子。這個時候孩子又常常很磨蹭,不配合。那爸爸媽媽要怎麼辦呢?

首先:安撫情緒,孩子一旦情緒上來了,大哭大鬧的時候,無論爸爸媽媽說什麼都聽不進去的,其實我們大人有時候也會這樣。所以最重要的一步是安撫情緒,等孩子安靜下來。

這裡我們可以這樣做:

1:蹲下來,抱著寶寶,輕輕拍她的背。

2:跟她說:「寶寶看起來真的很難過啊!」

這兩個動作代表媽媽接受了孩子的情緒,而不是生氣,厭煩孩子的哭鬧。有的孩子這個時候就會說出原因。有的孩子可能還在哭,試探媽媽是否真的愛她接受她的哭鬧。沒關係,媽媽繼續抱會兒陪著。

第二:瞭解孩子為什麼不去幼兒園?

1:想媽媽了。

2:幼兒園裡遇到了困難(關於獨立的問題)

a:新入園孩子的問題。

想媽媽了,上廁所,口渴了不敢叫老師幫忙,不睡午覺,吃飯的問題,害怕老師,沒有朋友等等)

b:幼兒園舊生的問題(被老師批評,和同學搶玩具,幼兒園要舉行孩子不喜歡的活動等等各種問題)

第三步:如何瞭解

不要問為什麼不去幼兒園,孩子太小沒有辦法歸納出原因。

可以引導孩子說出來,比如:是想媽媽了嗎?是想尿尿不敢和老師說嗎?

第四步: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1:讓孩子自己想辦法,你覺得要怎麼辦呢?

2:媽媽給出兩個辦法,讓孩子自己選擇(上幼兒園是必須的,你要現在就去呢?還是待會兒去?如果現在去的話,媽媽可以第乙個到幼兒園接你)

無論怎樣對待孩子的問題,媽媽要堅守乙個原則,溫和而堅定,溫和的對待孩子的情緒,堅定孩子必須上幼兒園。

10樓:按時服藥

可以經常帶寶寶去幼兒園周圍轉一轉,讓寶寶看一看幼兒園的生活是非常的豐富多彩的,並且要和寶寶說在幼兒園裡好好表現回來是有獎勵的。

11樓:王祿

爸媽應該和孩子說一些上幼兒園的好處,把孩子去幼兒園所需要的東西都準備齊全了,可以先陪著孩子去幾天的。

12樓:愛上我企鵝9啊

爸媽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好好的和孩子說一下幼兒園的好處,然後讓孩子主動去幼兒園。

13樓:無能為力大蒜

我覺得爸爸媽媽應該強硬的帶寶寶去幼兒園,而且在路上可以跟他說幼兒園也非常多好玩的小朋友。

14樓:安妮的心動錄目

家長就應該給孩子乙個正確的教育觀念,也應該和孩子講道理,慢慢去疏導孩子的情緒。

15樓:000湫

如果寶寶哭鬧非常排斥去幼兒園的話,爸爸媽媽應該去先了解一下老師是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發生不愉快,如果排除這個原因的話,那可能就是寶寶到了厭學期,這樣的話,你可以讓寶寶在家待幾天,然後過幾天再把寶寶送到幼兒園去,可以不要在幼兒園一待待一天,可以先上半天,慢慢適應一下。

寶寶哭鬧不願意去幼兒園,爸媽應當怎麼做?

16樓:無回說娛樂

首先,家長在家裡要改變教養方式,不能再採用以前散漫的教養方式,而是要規範地給孩子設定作息時間。週末和假期時間,也要儘量按照幼兒園作息時間進行,平時孩子玩樂、做作業、吃飯等也要儘量規範孩子的行為,參照幼兒園的行為規範來要求。

其次,家長面對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的要求,不能妥協,一定要堅持送孩子去幼兒園,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哭鬧,但是家長一定要堅持原則。到了幼兒園後,老師會安撫孩子情緒,通過遊戲、玩具等來讓孩子轉移注意力。

第三,幼兒園老師也配合家庭教養方式,採用鼓勵、表揚、小玩具獎勵等方式,來獎勵孩子上幼兒園的行為,家長在開始鼓勵孩子上幼兒園的過程中,也可以採用物質獎勵的方法,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這種方式只是短暫的,孩子適應了幼兒園生活就不必使用了)。通過家園配合,讓孩子慢慢先願意上幼兒園,再慢慢適應幼兒園生活。

第四,老師和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多聊一聊幼兒園正面的、積極的事情,比如和哪個小朋友一起玩兒,老師表揚了什麼,吃飯、睡覺很不錯,值得表揚等等,如果孩子說起幼兒園不自由、小朋友不好等情況,要幫助孩子安撫情緒,分析原因,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需要改變,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幼兒園。一定要堅定地告訴孩子:幼兒園是必須要上的,這是人生的乙個必經階段。

打破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的想法。

當然,經過上面的這些引導,孩子還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這個階段中,孩子很可能會哭鬧、用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推脫,這時候就要家長堅定信念,堅持原則了。

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的原因還有很多,但解決的思路基本是一致的,先搞清楚背後的真實原因,再分析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然後和老師進行溝通拿出具體的解決方案,最後堅持原則,堅持送孩子上幼兒園。只有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孩子就會慢慢適應幼兒園生活,即便心中還是不太喜歡幼兒園,但也會按照要求正常上幼兒園了。

17樓:乙個

爸媽在前期的時候,也是需要去關注一下孩子的心理變化的,而且也需要和老師溝通一下,可以在幼兒園裡面,給他們去放乙個平時喜歡的玩具。

18樓:溫柔的女人

第1點應該和孩子說不去幼兒園是乙個壞孩子,第2點告訴孩子去幼兒園將會有什麼樣好的事情,發生第3點應該去鼓勵孩子讓孩子去上學,慢慢的引導孩子。

19樓:巨集盛巨集盛

父母應該安撫孩子的情緒,把孩子送給幼兒園的老師,也可以給孩子購買一些零食或者玩具,還可以跟孩子做一些約定。

20樓:北山一師

第1點應該和孩子去講幼兒園有什麼好玩的地方,讓孩子有興趣,第2點告訴孩子,幼兒園有很多的小朋友要好好的喜歡,去第3點應該告訴孩子長大了就應該去上學,讓孩子自己知道一定要去上學。

21樓:愛上我企鵝9啊

爸媽和寶寶說一些幼兒園的好事情,提前讓寶寶去幼兒園找自己的好朋友玩,寶寶放學之後,爸媽可以和寶寶說一些幼兒園有趣的事情。

寶寶入園的變化怎麼畫

現在當孩子到了三四歲的時候,許多家長都會把孩子送進比較好的幼兒園,因為幼兒園裡有耐心的老師,也有很多其他的孩子,這樣的話能夠讓自己的孩子學到更多東西,並且還可以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許多家長都希望孩子進了幼兒園之後能夠取得進步,那麼孩子入園的變化與進步有哪些呢?孩子入園的變化與進步有哪些。一 更有...

對剛入園孩子家長的話,家長對入園寶寶的寄語

1 希望孩子好好學習聽老師家長的話,希望老師嚴加管教!2 現在的孩子有一股傲勁,希望老師嚴加管教,循循誘導,使孩子走向社會時,是一個成功的人材。3 謝謝老師對孩子的關心,我們一家人都很高興遇見你們這樣優秀的老師。我們家長會配合老師使孩子健康成長。4 寶寶,看到你在幼兒園學會了和小夥伴友好的相處,媽媽...

第一天入園不哭的孩子,多半是來自什麼樣的家庭?

第一天上學不哭鬧的孩子,多半出自這種家庭。一 家庭氛圍非常和睦的家庭。這種溫馨歡樂的家庭氣氛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大多內心樂觀豐盈,長輩會給予孩子充分的愛和包容,在家長的薰陶下,孩子對於自身的價值也非常認可,不會去過度依賴周圍的人和事物,自己有很充足的獨立性和自信心 因此孩子即使進入陌生的環境,也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