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掌心和腳心的痣
端午節掛香囊是為了辟邪,驅蚊蟲;而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我國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因為愛國之情,自沉於汨羅江,人們處於對屈原的喜愛,怕水裡的魚兒啃食了屈原的屍體,就用粽葉包裹著糯公尺投入江裡,希望魚蝦們吃飽了糯公尺,就不再啃食屈原的軀體。當然這只是對美好的一種期望,後來這種習慣流傳了下來,便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位於春末夏初,此時正是蚊蟲大量出沒的季節。由於古代沒有殺蟲劑這些東西,蚊蟲的叮咬就顯的尤為煩人,所以人們就會選擇用艾葉,香草等之類的中草藥,裝在布袋中,隨身攜帶,避免蚊蟲的叮咬。久而久之,這種習慣就固定了下來,人們對於香袋的追求也逐漸不一。
但這些都是象徵著好的意義,所以才能被傳承下來成為經典。
對於老年人來說,香袋中可以放艾葉,香草,等此類延年益壽的東西;對於熱戀中的戀人來說,要為對方縫製一枚精緻的香囊,可以使對方天天掛在身上,則是無上的榮耀;對於小孩子來說,小孩子要健康成長,則是要紋繡上一些動物之類,一方面小孩子天生就對這些比較感興趣,另一方面也是對小孩子給予厚望,希望其快樂成長。
而吃粽子,則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我們的都知道屈原是因為愛國一躍跳入汨羅江,人們為損失了這樣乙個偉大的詩人而惋惜,希望他的精神和詩歌永遠留於世上,由於承載著對其的紀念,所以才會將公尺包進粽葉中,投到江裡,希望江裡的魚兒吃了公尺之後,不再啃食屈原的軀體,這種習慣流傳了下來,就成了吃粽子的文化,被流傳了下來。
2樓:凱凱的偉偉
端午節戴香袋是為了辟邪,驅趕蚊蟲,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屈原先生,他不應該因為跳進大河而離開我們,這是對他英勇無畏的敬意。
3樓:網友
端午節是人們紀念屈原的日子,吃粽子是因為屈原投江了,而百姓們為了不讓魚啃食屈原的骨肉,所以用粽葉、糯公尺包成粽子給江裡的魚兒們吃。而戴香袋,就是為了驅瘟辟邪,香袋裡裝了很多的藥材。而且身上佩戴乙個小香袋也很好看,所以這些習俗就流傳到了今天。
4樓:倒黴喜歡我
當然是紀念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香袋散發淡淡香氣,而且有驅邪的說法,我們以此來表達我們對前人的思念之情。
端午節人們為什麼要包粽子
5樓:夢之緣文化
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呢 端午節人們為什麼要包粽子。
一般認為,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實際上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眾的心裡願望而已。傳說,西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公尺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公尺,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端午節包粽子的傳說。
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難之後,楚國百姓每年的這一天都駕著船,把裝在竹筒裡的公尺飯,投到汩羅江中祭奠屈原。到了東漢光武帝兆改局劉秀建武年間(25-55年),長沙地方有乙個叫歐回的『人,說他白天見到乙個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人,並對他說:「你們每年祭我的竹筒公尺都被蛟龍吃了。
今後你們可以用艾葉塞在竹筒口,再用五色絲繫牢,因為蛟龍最怕這樣的東西。」說完人便不見了。
後來歐回把這事告訴大家,大家又一傳十,十傳百,並都按此照辦,於是就產生了粽子。
粽子的起源。
粽子的產生主要是祭祀神靈的需要。而端午食粽紀念屈原的傳說相對較晚出現。現在,在廣大的漢民族地區流行著的端午節食粽紀念屈原,則**於南朝梁時吳均的《續齊諧記》。
其雲:「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貯公尺投水祭之。漢建武中,長沙歐回白日忽見一士人自稱三閭大夫,謂回曰:
君常見祭,甚善。但常所遺苦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楝樹葉塞其上,以五彩絲縛之。
此二物蛟龍所憚也。』回依其言。世人五日作粽並帶五色絲及楝葉,皆汨羅遺風也。
鮮肉粽子的做法。
原殲隱料:糯公尺2500克,夾心豬肉750克,醬油150克,白砂糖、食鹽、味精,紹酒少許,粽葉適量,做法:
1、把洗淨的豬肉切成15克重的肉塊,用紹酒、醬油、白糖、食鹽、味精拌勻浸泡待用。
2、將糯公尺淘淨,瀝乾後,放醬油、鹽少許,上族讓下攪拌,使醬油和鹽浸入公尺小,3、取洗淨的粽葉『兩張,先折成三角彤,取糯公尺50克,先放三分之·,冉放肉塊,最後再將剩餘的三分之二放人。將粽子捏成三角形。
4、放人涼水中煮2小時,後改文火再煮1小時即可食用。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什麼其他習俗?
6樓:科外蒯老師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大家都知道能吃粽子,其實除了吃粽子,還有很多其他的習俗,比如賽龍舟,掛艾葉菖蒲,喝雄黃酒,懸鐘馗像,佩戴香囊……
端午節吃粽子大家都知道,除了這個習俗,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習俗。
首先,大家熟知的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乙個習俗。在端午節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賽龍舟的活和山動。早先,端午節競賽龍舟是水鄉訓練水師的習俗。
後來相傳是屈原投汨羅江而死之後,楚國人非常悲痛,所以就划龍舟撈救他,後來才有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有的地方甚至要持鋒鬧續好幾天這樣的活動。
其次,掛艾葉菖蒲。民間有一種說法,叫清明節的時候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把菖蒲、艾葉掛在門邊,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辟邪驅蟲,因為艾葉的香氣可以祛除蚊蟲。
有的地方會把菖蒲插在門上,也有驅魔祛鬼的說法。這古時候,很多人認為這月不吉利,因為農曆五月有很多流行病和瘟疫發生,所以古人才會把艾葉和菖蒲插在門上,認為這樣可以驅蟲辟邪。
另外,端午節還有乙個習俗就是喝雄黃酒。在很多影視劇當中,我們都可以瞭解到在端午節這一天喝雄黃酒的習俗。大家認為喝了雄黃酒,百病才能夠遠離我們。
至於小孩子,有的時候會把雄黃酒塗在臉上和身上,因為雄黃本身是可以消毒殺菌的,如果飲用的話其實並不提倡。
除此之外,大家還會在端午節這天給小孩佩戴香囊。香囊裡面有硃砂、雄黃、香藥……外面就是絲布,聞起來是清香四溢,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琳琅滿目,非常好看。這樣的香囊佩戴在身上,不僅可銀棚罩以作為裝飾,最重要的是他們認為能夠驅蟲辟邪。
以上就是端午節這天的那些習俗,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還有其他的,這裡就不一一給大家介紹了。
7樓:乾萊資訊諮詢
掛艾葉菖蒲,每年端午的時候都會在門上插上菖蒲和艾葉,用來驅瘴辟邪,【掛五彩繩】端午節系五彩繩的習俗起源於漢代,人們用五顏六色的細繩子編成五彩繩,各種顏色。【吃五黃】端午節除了有吃粽子的習俗,還有吃五黃的習俗,這「五黃」根據地方不同,代表的食物。
粽子,由粽葉包裹糯公尺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國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亦甚遠。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甚至流圓老塌傳到東亞諸國。
端午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習俗主要有含模划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橘圓舟水、吃龍舟飯、食粽子、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等。
8樓:簡簡單單百事通
賽龍舟,五色繩,掛艾草,放紙鳶,跳鍾馗,打馬球這都是端午節汪敬的一些習俗,有的地方在雀塵端午節這一天頃陵禪也會吃餃子。
9樓:蓉淼經驗之窗
此外還有划龍舟,舞獅子,給小孩錢,做香包,還有給小孩額頭上面抹一些水,習俗很多。
10樓:愛情來了擋不住
還會吃五黃,需要帶香囊,會在這一天洗澡,人們手上往往還要帶五彩繩,會在自己家的門前掛艾條。
元日詩中寫了元日這一天人們會按照風俗習慣慶祝節日,在這個節
不對,因刻喝屠蘇酒,穿新衣。元日,這首詩描寫了人們歡度春節的習俗 元日這首詩寫了哪個傳統節日的哪些習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1 燃放爆竹。逢年遇節燃放爆竹,這種習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續至今。2 喝屠蘇酒。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後用紅布把...
為何三月三廣西會放假,在這一天有什麼習俗?
廣西作為壯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每年三月三就會放假。因為三月三,是乙個傳統節日。到了這一天壯族人民會用各式各樣的方式來慶祝這個節日。壯族的這個傳統節日,據悉是源於原始社會黃帝的誕辰。不過民間也有很多不一樣的說法。三月三主要是為了紀念劉三姐的 劉三姐是一位壯族的歌手,不僅歌唱的好,人也長得非常漂亮。有 ...
很多人選擇在520這一天婚姻登記,數字對於婚姻真的這麼重要嗎?
月號馬上就要到來了,而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在這一天去登記結婚。數字對於婚姻來說並不是特別的重要,但大家認為重要的事這個寓意。的諧音是我愛你,所以說很多的情侶都會選擇在這一天為對方送去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這也代表了,自己非常的重視對方想要跟對方在一起很久。月號的特殊意義其實數字對婚姻和感情並不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