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兄弟三人,為什麼要投靠不同的勢力主?結局都還好嗎?

2025-02-11 13:45:04 字數 2049 閱讀 5552

1樓:社會生活家

結局並不都好,諸葛家族不想雞蛋都放在乙個籃子裡,所以才投靠三國。

2樓:感情顧問小鄧

諸葛亮三兄弟能力都比較出眾,如果在乙個陣營做官很容易形成家族勢力,會被剷除,所以才會投靠不同勢力,諸葛亮在蜀漢因勞累過度去世,諸葛瑾在東吳善終,只有諸葛恪不得善終。

【諸葛三兄弟簡介】諸葛氏三兄弟人生結局如何?

3樓:吃瓜小能手

【諸葛三兄弟簡介】諸葛氏三兄弟人生結局如何?即使孿生兄弟,也可能會因為不同的追求而出現分歧,甚至成為敵人。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分天下,諸葛氏三兄弟分別出仕三國,諸葛謹在吳國擔任大將軍,諸葛亮。

在蜀漢擔任丞相,諸葛誕在魏國任徵東大將軍,史書稱「一門三方為冠喊蔽蓋,天下榮之」。

需要體現說明的一點是諸葛三兄弟中,諸葛瑾、諸葛亮。

是親兄弟,諸葛誕是兩人的同族兄弟。當時人認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龍虎狗有著怎麼的命運與人生結局呢?

1.諸葛瑾。

字子瑜,174年出生。諸葛瑾在早年間曾遊學洛陽,後來天下大亂,率家人避居江東。後來孫權的姐婿弘諮遇到諸葛瑾,對其才華非常欣賞,就向孫權推薦,與魯肅等一起擔任賓待,後又成為孫權長史、中司馬等職。

215年,孫權遣諸葛瑾出使劉備。

與諸葛亮。在公館見面,未嘗談及私事,最後雙方重新劃分邊界。

諸葛瑾人如其名,為人非常謹慎,他同孫權談話時,從不急迫直言,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傾向,點到為止;如有與孫權心意不合時,他便放棄正在進行的內容而轉向其他的話題,漸漸地再借其他事情從頭開始,以對同類事情的看法求得孫權的贊同。

219年,諸葛瑾跟從呂蒙討伐關羽。

因功被封為宣城侯、綏南將軍、南郡太守,代替呂蒙駐守公安。221年,劉備。

親率大軍伐吳,諸葛瑾曾給劉備。

寫信勸和,但被劉備。

斷然拒絕。當時有人對孫權說諸葛瑾私下派人與劉備。

聯絡。孫權說道:「孤與子瑜有乎櫻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229年,孫權稱帝,封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諸葛瑾雖然被封為武官,但其軍事才能與其弟諸葛亮。

不可同日而語,幾次出兵作戰,均無建樹。241年,諸葛瑾鄭頃州病死,時年68歲。

諸葛瑾有三子,長子諸葛恪,次子諸葛喬,三子諸葛融。252年,孫權死後,諸葛恪曾執掌東吳軍國大權。253年,諸葛恪被宗室孫峻所殺,被誅滅三族。

留在蜀國的諸葛喬一脈認祖歸宗,延續諸葛瑾的香火。

諸葛亮有幾個兄弟,分別都是誰?都有什麼厲害的之處?

4樓:左眼看歷史

諸葛亮有三兄弟分別是諸葛瑾、諸葛亮、諸葛均。諸葛瑾和諸葛亮都出仕為官混得比較好,只有諸葛均混得一般。

一、諸葛三兄弟,諸葛均混得一般,諸葛瑾在東吳混得風生水起

二、諸葛家最有出息的便是諸葛亮。但是在諸葛亮的治理下,蜀漢慢慢恢復過來了。包括後面的北伐也是想為蜀漢爭取一線生機。

諸葛亮在官職上也是三兄弟最高的,位居丞相。其實諸葛家族的諸葛誕也是非常厲害的,諸葛誕是諸葛亮的族弟,效忠於曹魏,官職是徵東大將軍。所以說諸葛三兄弟可能得排出諸葛均換上諸葛誕。

5樓:洛小兮

有三個兄弟,老大諸葛瑾,得孫權賞識,溫厚誠信,諸葛亮為老二,還有老三諸葛均,諸葛亮出師之後留在隆中,後為蜀國長水校尉。

6樓:痞子只you風流

當時的諸葛亮其實有兩個兄弟,分別是諸葛瑾和諸葛均,諸葛瑾當時被魯肅推薦,很有軍事才能,然後諸葛均則是乙個普普通通的將領。

7樓:眾山小月

有兩個兄弟,諸葛瑾和諸葛均,諸葛亮排第二。他們各為其主,都是智商超高的軍師。

諸葛3兄弟,分別投靠了哪個國家?3兄弟的結局如何?

8樓:網友

諸葛亮投靠蜀漢,諸葛瑾投靠東吳,諸葛誕投靠曹魏。諸葛亮最後死於非命,另外兩位都分別被滅了三族,結局令人唏噓。

諸葛亮為什麼要斬馬驥,諸葛亮當時為什麼斬馬稷?

馬謖失街亭,街亭是一個重要的戰略關口。馬謖,生於公元一九 年,死於公元二二九年,馬良之弟,蜀國將領。字幼常,襄陽宜城 今湖北省宜城 人。馬謖 諸葛亮權術的犧牲品 馬謖的狂妄 無知不僅害了自己,而且壞了蜀漢伐魏之大業,故其一死不足以謝國人!這似乎是近兩千年來的定論!本人頗不以為然,個人覺得馬謖很可能只...

被諸葛亮困在上方谷的是那父子三人

蜀漢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南鄭侯魏延,及其二子。魏延望後谷中而走,只見谷口壘斷,乃仰天長嘆,下馬抱二子大哭曰 不想丞相如此狠毒,吾父子今日斷死於此處矣!正哭之間,忽然狂風大作,黑霧漫空,一聲霹靂響處,驟雨盆傾,滿谷之火盡皆澆滅 地雷不響,火器無功。滂沱大雨自申時只下至酉時,平地水深三尺。孔明望見司馬懿...

諸葛亮死前遺言,為什麼要4人抬棺往南走

自從劉備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為了蜀漢是盡心盡力。劉備死後,諸葛亮奉命輔佐劉禪,他完全可以取代劉禪,不過他一直甘為人臣,從不有半點逾越。多次北伐之後,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死前,他命令4個人抬他的棺材往南邊走,繩子在 斷掉,就在 給他下葬。諸葛亮這樣做充分體現了他的機智,他這種祕密下葬的方式一來可以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