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有馬鈴薯嗎?漢朝有土豆嗎

2025-02-11 08:55:18 字數 5400 閱讀 9502

1樓:史海微言

當然沒有。馬鈴薯和玉公尺、紅薯等作物都原產於美洲,是古代印第安人培育出來的,西班牙殖民者佔據那裡後,將它們引種到了本土和各大殖民地。大約在明朝晚期的時候,才被南洋華人傳播到我國境內,成為我國重要的農作物之一。

2樓:匿名使用者

先了解土豆什麼時候進入中國?

由於缺乏早期的文字記載或者文字記載中存在作物名稱混淆等原因,對於土豆傳入中國的時間專家的說法不一,有的認為在明萬曆年間(1573至1619),有的則認為土豆最早傳入我國應該是18世紀。根據我國科學家對資料的考證認為土豆最早傳入中國的時間是在明萬曆年間(1573至1619),明萬曆年間蔣一葵撰著的《長安客話》卷二《黃都雜記》中記述北京地區種植的馬鈴薯稱為土豆。

再確定三國是什麼時間。

若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開始算,到隋統一前夕,應是西元2世紀末到西元6世紀。

若從三國鼎力形成開始算,到隋統一前夕,應是西元3世紀到西元6世紀。

3樓:埃阿

三國時期(220-280)沒有馬鈴薯。根據陝西省興平縣縣誌的記載,馬鈴薯16世紀傳入中國。當然因為馬鈴薯的名稱有很多,對於是否為這個時間還有待考證,但一般都是這麼認為的。

4樓:小火龍說文史

馬鈴薯是明朝時期傳過來的,三國怎麼可能有呢?據考證,土豆約在明萬曆年間,經南亞傳入中國。萬曆朝進士蔣一葵在《長安客話•奇事》中記載:

土豆,絕似吳中落花生及香芋,亦似芋…」如此表述,說明當時土豆還比較珍稀。明末《農政全書》則有詳細記載:「土芋,一名土豆,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肉白皮黃,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

漢朝有土豆嗎?

5樓:qgl喬冠霖

馬鈴薯在1628 年前已傳入中國, 並且廣為人知、普遍栽種, 所以漢朝沒土豆。

三國時期的糧食有哪些?

6樓:網友

據說三國時期的糧食有稻公尺,小麥,大豆,桑葚,粟,小豆,禾,稻,菽,黍,麻等等。

7樓:花花就是我

三國時期的糧食其實有很多,像大公尺,小公尺或者玉公尺,土豆,紅薯,因為那個時候也是有很多人會種糧食的。

8樓:喬松情感

三國時期,糧食種類就已經非常多了。主流的糧食是:小麥、稻公尺、豆麥、桑葚、粟公尺等!

9樓:遠在遠方的風在遠方

肯定有公尺飯、麵粉還有花生土豆之類的食物,畢竟這些東西可以隨軍攜帶,而且保質期很久。

10樓:汽車小張家的老大

三國時期的糧食主要有玉公尺,小麥和大公尺,這三類糧食是當時最為常見的。

史料對馬鈴薯的記載有什麼?

11樓:北京創典文化

馬鈴薯何時引入我國,肢燃由於史料缺乏,目前尚無定論,但據成書於1628年的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喊凳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黃獨,蔓生葉如豆,根圓如雞卵,內白皮黃……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膩衣,潔歷滲虛白如玉。

貞觀年間有馬鈴薯吃嗎?

12樓:匿名使用者

一種說法認為,馬鈴薯引種到我國的時間大約在16 世紀,但它成為盤中餐的時間卻很晚;另一種說法認為,大約在17世紀的明朝末年, 馬鈴薯傳到了我國;第三種觀點是,馬鈴薯傳入我國的年份還沒有定論,但在1700年辯鍵以前的福建省松溪縣縣誌上已有種植馬鈴薯的記載攜遊巧,也就是說,1700年以前,馬鈴薯已引種到我國;第四種看法是,馬鈴薯大約在16世紀磨蔽傳入歐洲,17世紀傳入中國,最早在華北和山東一帶栽培,以後推廣到內蒙古一帶。

13樓:不疑王者臥魚

菠菜是氏塌賣唐代貞觀年間由尼波羅國(今尼泊爾)傳殲逗入的,最初叫波稜菜,後簡稱菠菜。 在唐朝,菠菜帶有神秘的色彩。「服丹石之人,食之佳」的說法盛行衫禪,所以菠菜深得煉丹道士的偏愛,據說吃菠菜可化解丹藥後帶來的不適感。

14樓:潮悠奕

土豆在明朝時才引入。

秦朝有沒有土豆 ?

15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土豆的學名叫:馬鈴薯。祖產地是拉丁美洲。

約在公元152年傳入歐洲。清朝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年)刻印的福建《松溪縣志》,是中國最早記載馬鈴薯的文獻。國外研究資料還提到,清朝順治七年(公元165年),荷蘭人斯特儒斯(he在臺灣曾見到馬鈴薯栽培。

世紀中葉,植物學家吳其氵睿(公元178年)所著《植物名實圖考》(公元184年刻印成書)的「陽芋」篇,首次具體地描述了馬鈴薯的植物學性狀。有的農學史家考證說,馬鈴薯是清朝道光二年(公元182年)開始傳入臺灣省,然後傳到福建、廣東等地,以後逐漸在全國各地得到推廣。馬鈴薯的中國俗稱有洋芋、陽芋、洋蕃芋、地蛋、山藥蛋、土豆等名。

陽芋又是何時傳入雲南的?《植物名實圖考》載:「陽芋,黔滇有之。

傳入時間約在19世紀中期。此外,又有記載說:「據國際馬鈴薯中心資料,雲南最早引種馬鈴薯的文字記載是190年,英國傳教士h.p從美國sut公司買來一批種薯,在昭通石門壩試種成功,並擇優繁殖,向農民推廣。

我叫土豆,學名馬鈴薯,祖籍是南美洲的秘魯和玻利維亞等地。大概在公元157年時,我的祖先隨西班牙人到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後來又輾轉進入義大利和歐洲各地。根據有關資料推測,我的祖先可能於17世紀初(明末)跟隨歐、美傳教士進入了中國,算得上是個泊來品,所以這裡有些地方稱我為洋芋、荷蘭薯等。

16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馬鈴薯原產安第斯山區和智利沿海山地,當地印第安人將其作為主要食物。1536年由西班牙水手引種到歐洲,1565年馬鈴薯才引到英國愛爾蘭,1785年被藥劑師法爾孟契引入法國。它很長階段都作為奇花異草觀賞,甚至因為法國王后將其花朵戴在頭上做裝飾而使得當時的法國將其作為時髦高貴的象徵。

三國時有小麥嗎?

17樓:匿名使用者

有的那時木牛就是抗著小麥的!

18樓:匿名使用者

有的。諸葛亮和司馬懿還搶過呢。

19樓:匿名使用者

小麥原產地是在西亞,中告拿國小麥發現最早遺址是在新疆的孔雀河流域,也就是我們長說的樓蘭,就是在樓蘭的小河墓地發現了四千年前的炭化小麥。\

在三千多年前,也就是商中期和晚期左右,中原地區已經開始種植小麥,但是不是很普遍。小麥的地位並不突出,也就是說,在人們的飲食生活中處於次要地位,屬「粗糲之食」。其原因並不是小麥不好吃,而是人們還沒有找到加工小麥的方法,要吃麥子,不能粉食,只能粒食,也就是把小麥仁蒸煮成麥飯、麥粥吃,。

不過人們對於小麥的營養價值還是肯定的。西晉張華在《博物志》中就說,常食麥「令人多力健行」。特別在軍隊裡很受重視,是士兵的重要乾糧。

到了西漢,發明了石轉磨,突破了小麥加工的難題,它既能磨脫穀物皮殼,又能作進一步加工,使小麥的麩皮從麥面中分離出來,做成了麵粉。小麥才開始普及開來,但還是無法撼動粟在北方首要地位,因為麥生長期長襪沒搭,不大耐旱,它的需水量比粟大一倍。所以古歌中說:

高田種小麥,終久不成穗。」而華北地區雨量較小,秋冬春三季降察胡水量更少,尤不宜小麥的播種和生長。直到水利設施普及的二十年代五十年代以後這種情況才得到改變。

所以,三國時期,小麥在中國北方已經很普遍了。

三國時期都有哪些國家?

20樓:中學教學考

三國時期有魏國,吳國,蜀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西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三國時期如果給諸葛亮十噸土豆,那麼季漢能否擊敗曹魏入主中原呢?

21樓:柱無爍

<>諸葛亮。按蜀軍戰兵輔兵合計十萬左右計算,十噸土豆平均每人分到。由於土豆含水量高,五公斤鮮薯只能摺合一公斤糧食,實際上每個人分到的土豆只相當於曬乾的生公尺。

根據居延漢簡記載,士兵乙個月的口糧大約3石3鬥左右,這裡的石是小石,約27市斤,平均每天耗糧三市斤,即。當然這裡的計量是沒有脫殼的原糧的消耗,如果按生公尺來計算的話——

宋書》中有提到南北朝一軍隊的飯量:「兵士二萬人,歲食公尺四十八萬斛。」一斛是100公升,平均每人每天6-7公升,當時一公升等於現代公公升,每公公升公尺糧重市斤左右,可得出士兵每天消耗1kg左右生公尺。

也就是說,十噸土豆僅夠蜀軍消耗1/50天。

既然這樣,只能考慮土豆作種進行種植的優勢了。以古代的種植條件,土豆大概能有畝產2500斤以上,摺合糧食500斤以上。考慮到漢魏時期粟麥畝產不過數十斤每市畝,土豆這個產量非常驚人了。

我們知道,五丈原之戰後期,諸葛亮已經成功壓制了司馬懿,在魏軍眼皮子底下大肆屯田,減輕了糧耗壓力。如果諸葛亮得到土豆,是否有可能一開心就不至於「事少食繁」,而多活幾年呢?

不過這裡又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土豆繁殖需要利用塊莖進行無性繁殖,其消耗的種子重量是遠大於稻麥的。現代土豆種植的資料,大約消耗留種300斤每畝,可收3000斤,其比例為1:10。

換而言之,一噸土豆全部種下去,理想情況下第二年也只能變成十噸土豆……

土豆種植需要大量的種子。

這裡順帶提一下,為什麼古代人喜歡產量低的粟公尺,因為這玩意是狗尾巴草進化來的,一株的籽粒數特別多,換而言之種子消耗量很低,所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種子需求量低,農業面對災荒就有了較好的彈性,加上粟公尺的抗旱能力也比小麥出色,因此直到唐代小麥在糧食結構中的比重才明顯增加。

綜上所述,如果諸葛亮能用這些土豆在隴西或者關中堅持屯墾個五六年,軍糧問題基本就解決了,不需要再從蜀地長途運輸,畢竟土豆產量確實高,如果種子足夠的話,兩三萬輔兵負責耕種,大概就足全軍之用。

司馬懿。問題是,如果諸葛亮真的那麼能續,估計不需要土豆就先把司馬懿拖垮了,不說別的,諸葛亮年年在關中種田曹睿不暴走換人才怪……

22樓:小九七

如果諸葛亮有土豆這種產量高方便攜帶的食物,就不用擔心糧草問題了,可以和曹魏打持久戰了,是很有可能入主中原的。

23樓:bat誰主沉浮

那是肯定行的,蜀國之所以北伐多次失敗就是因為糧草不濟,導致軍隊沒有糧食吃,才遺憾退兵的。

24樓:網友

不能,因為有了糧食可是沒有士兵照樣沒辦法擊敗曹魏入主中原。

25樓:控貓控薄荷

十噸土豆?最多多吃一天,有啥用?

驕陽三國就是熱血三國嗎

驕陽三國是熱血三國,但熱血三國不是驕陽三國.驕陽三國就像是熱血三國的一個伺服器.內容都一樣.沒 有 關係 熱血 三國很好 沒關係 的兩個遊戲 完全不是一樣型別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o n...

三國曹操問題,曹操是三國的嗎

看看三國曹操是借王允的七星寶刀前去刺殺董卓,沒想到被識破,情急之下假裝獻刀,然後又假裝試馬,騎馬出城逃走。這一段寫的驚心動魄,後人也為曹操的機智勇敢而稱奇。誰都知道曹操是奸雄,曹操在王司徒的壽宴上揚言要去刺殺董卓,並借了王司徒的七星寶刀。試想如果曹操真的要去刺殺董卓,那可是掉腦袋的事,他敢在壽宴上當...

新三國好看嗎求

新三國看了一下,個人感覺總體還算不錯,場面巨集偉,演員投入,不過感覺張飛好像不是很凶神惡煞,於榮光扮演的關羽也不是很有霸氣,劉備更是有點感覺滑頭。三國自古就是經典名著,期待此次三國能超越前一版的,更能反應史實。比一般的連續劇好看,比老版三國差太遠,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bug很多.最近都在看最新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