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之淡生暴麗兔
感染大麥黃花葉病毒的大麥在2月中旬出現症狀。幼葉上出現綠色條紋或黃色葉片,老葉上常出現壞死斑。3-5月氣溫公升高後,花、葉症狀逐漸消失,新葉無症狀,但分櫱減少。
易感植物往往穗短,發育不全。對於病房附近的地塊,在耕地時,注意避免農具與病房交叉使用,以免通過攜帶病殘和病土的方式傳播。因地制宜選擇農藝性狀優良的抗病、抗病品種。
與油菜、小麥或蔬菜作物輪作多年可以緩解這種疾病。適時晚播,為保證畝產一定穗數,可適當增加播種量。苗期施用基肥提高抗病性。
拔節期注意水肥管理,提前加大氮肥施用量。小麥黃花葉病,即小麥花葉病毒病,通常發生在小麥苗期至復壯期。發病初期,葉片發黃,植株矮小,生長停滯。
嚴重時,整株植物慢慢枯萎死亡。
引起黃花葉病的因素很多。乾旱、土壤缺水、幼苗虛弱、感染根部的土傳病原菌和害蟲。其中,病毒被小麥紅蜘蛛、小麥蜘蛛和蚜蟲取食後的傳播是主要的關鍵因素。
建議噴灑殺蟲劑(如阿維菌素、噠蟎靈),混配殺菌劑(如醋酸銅、惡黴靈)和營養增產劑(如磷酸二氫鉀、油菜素內酯、鈣螯糖醇等),然後噴在葉子上。能有效防治黃花葉病。
病毒可以通過病田的根部、土壤和水流傳播。病毒傳播的載體是多粘類禾草,主要通過田間病土傳播,病田10 cm範圍內的表土具有較強的疾病傳播能力。土壤離種子10cm以內發病率高,即使離種子30cm也能感染。
田間感染主要發生在出苗後乙個月,苗期10cm表層土壤溫度高於時大麥開始發病,低於時不發病。品種抗病性存在差異;多稜大麥發病率較輕,二稜大麥、早播和連作的發病率較重。防治方法選擇抗病、抗病品種。
如鎮農7號、株大麥3號、滬麥16號、豫麥2號等。進行了4年多的大面積輪作,大麥黃花葉病只侵染大麥青裸,因此與小麥、油菜等其他作物輪作。適時晚播,根據當地經驗,適時晚播(至土壤溫度9℃以下,比當地播種期推遲10天左右)可避免多粘類病毒傳播高峰,達到降低發病率、增加產量的效果。
深耕土壤30cm,將表土翻入深層,可防止病土地轉移或擴散。病前期合理施肥,及時施用速效氮肥,可以促進麥冬的旺盛生長,防止病株過早死亡,達到防病增產的效果。
2樓:雙魚愛仕達
容易導致大麥不抗倒,而且也容易減少大麥的產量,降低大麥的質量。會導致小麥變黃變小,而且也會導致小麥徹底死亡。
大麥黃花葉病經常出現,大麥黃花葉病有什麼危害?
3樓:養桖蓮
植株矮化,株型鬆散,根系發育不良,病苗分櫱初期在未平展的心葉上出現與葉脈平行的短條狀褪綠斑,褪綠斑逐漸發展,導致葉片呈花葉狀。
4樓:小李美死了
可以影響大麥黃花葉的產量,並且也會長一些黑色的斑點,而且質量也特別不好,並且也沒有營養。
小麥黃花葉病怎麼防治
5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被小麥花葉病毒病侵染的小麥在2月中旬顯現病症,嫩葉上呈現褪綠條紋或黃花葉症狀,在老葉上常出現壞死斑。3~5月氣溫公升高後,花葉症狀逐漸消失,新葉無症狀,但是分櫱減少。感病植株通常麥穗短小,發育不全。
臨近病區的田塊,在翻耕土地時注意避免與病區交叉使用農機具,避免通過帶病殘體、病土等途徑傳播。結合當地情況選擇具有優良農藝性狀的抗、耐病品種。與油菜、大麥或蔬菜作物等進行多年輪作可減輕發病。
適時遲播,為保證一定的畝穗數,可以適當增加播量。增施基肥,提高苗期抗病能力。注意返青拔節期的水肥管理,提前增施氮肥。
6樓:網友
黃化曲葉病毒,用植物源生物農藥30%懸浮劑噴三遍就可以了,不治其它,專治病毒病。
小麥黃葉病
7樓:網友
小麥黃葉病指小麥葉片出現發黃現象,其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乾旱造成小麥發黃:這類小麥多發生在底墒不足,搶墒播種。當小麥根系從土壤中吸收到的水分難以補償消耗,其生長發育受到影響致使葉片變黃,嚴重時死亡。
田間表現為整個麥田發黃較一致,分櫱出生慢,生長緩慢或停滯,新葉短小,根小而細。因此播種時應足墒播種。
2、秸稈還田耕層不足:玉公尺秸稈還田,可以起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現在秸稈還田量大,耕層一般都不足20釐公尺,使田間部分小麥出苗後根系紮在疏鬆秸稈上,難以從土壤中吸收養分,造成麥苗發黃。因此提倡深耕深翻,每隔3年應深耕一次,深度應達25釐公尺。
3、缺肥:小麥氮肥不足或磷肥不足都會造成小麥發黃現象。小麥缺氮型發黃、是指由於播種過早、基肥施得不足或基肥中含氮量低,導致小麥出現發黃現象。
植株矮小細弱,分櫱少而弱,幼苗葉片進而發黃。遇到這種情況,應在返青期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起身或拔節期每畝再追施尿素12-15公斤。小麥基肥中磷肥施量不足或土壤中缺磷,常使小麥缺磷發黃。
田間表現為:次生根極少,分櫱少,葉色暗綠,葉尖黃。小麥缺磷發黃會導致穗小粒少,千粒重下降,嚴重影響產量。
當小麥苗缺磷時,每畝可溝施二銨10公斤或過磷酸鈣45-50公斤。
4、小麥播種密度過大:小麥播種密度大,造成小麥群體過大,影響到小麥光合作用,養分**不足,導致葉片發黃。因此應根據時節、溫度適量播種。
5、持續低溫、受凍害: 持續低溫,光照時間少,小麥苗情整體較弱,受低溫凍害影響表現出葉黃。防治措施是寒流到來之後加強管理,噴施葉面肥。
6、病蟲害原因:小麥病害主要有紋枯病、全蝕病和根腐病三種。他們都是真菌病害,發生初期都能表現黃葉,但病斑發生的部位和病斑形狀有所不同。
紋枯病主要危害葉鞘;全蝕病主要危害莖基部和根部;根腐病只發生在根部。它們都是依靠土壤傳播的病害,戊唑醇、丙環唑可以兼治這三種病害。地下害蟲也可危害小麥造成黃葉。
防治的辦法是藥劑拌種和土壤處理。可用的藥劑如辛硫磷、毒死蜱等。
小麥黃花葉病怎麼防治
8樓:小謝三農問答
小麥黃花葉病可以通過藥劑拌種、推遲播期、做好返青時期的管理工作、清除病殘體、加強田間栽培管理等方法防治。
1、藥劑拌種。
4%的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進行種子拌種可有效的防治小麥的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等病害,可以保證小麥壯苗的越冬,提高小麥的抗病性,有效的減少小麥黃花葉病的發生。
2、推遲播期。
在疫區適當的進行推遲播期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是對於10月15日後進行播種的小麥,播種的時間越晚,防病的效果越好。
3、做好返青時期的管理工作。
目前還沒有有效的藥物可以**受到影響的小麥,因此,應該加大宣傳力度,杜絕復壯期進行盲目用藥的習慣。應儘早的在受影響的地塊上施用10公斤一畝的尿素,當田間土壤中的水分不足時,可以在地塊上增加肥料和進行澆水。
4、清除病殘體。
小麥在進行收穫後,應儘可能的把病殘者進行轉移,以避免通過病殘者和耕作措施帶來的傳播。
5、加強田間栽培管理。
小麥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滅茬,施用充分腐爛的農家肥,用土壤中的微生物群抑制病菌的滋長,根據當年的氣溫情況,適時晚播,錯開病菌最佳侵染時期,使用外來的農機具要清理乾淨並消毒,搶墒種植的小麥田要及時冬灌,培育壯苗,增加冬前分櫱,培育個體的抗病能力。
麥穗治小麥黃花葉病嗎?
9樓:
防治小麥黃花葉病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是選用抗病品種,目前鹽都區大面積種植的小麥品種中,鄭麥9023、揚輻麥2號、寧麥7號、寧麥9號等較抗病,調查中發病田塊種植的品種都是揚麥系列感病品種。對發生小麥黃扒帆花葉病的老病區,建議今年秋播時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或種植大麥、油菜,減輕發病。目前已經發病的麥田,近期可施適量速效氮肥,促進病苗快速恢復生春帆雹長。
為避免肥料一次性施用造成植株基部節間快速伸長而倒轎啟伏,可分2次施,第一次每畝施尿素4~5公斤,第二次每畝施尿素5~8公斤。禾穀多黏菌侵染小麥根系需要有一定的水分,整治好內外溝系,降低田間溼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病害發生。
小麥黃花旪病治好後對產量有沒有影響
10樓:
摘要。小麥黃葉病對小麥的產量是有影響的,大約會減產百分之三十左右,小麥黃花葉病的防治一定要及時,小麥黃花葉病是由禾穀多黏菌傳播引起的病毒病,病菌在土壤中生存、積累、傳播,並通過機械耕作向周邊田塊擴散,小麥是目前已知的寄主。
小麥黃葉病對小麥的產量是有影響的,大約會減產百分之三十左右,小麥黃花葉病的防治一定畢碰局要及時,小麥黃花葉病是由禾穀多黏菌吵頃傳播引起的手讓病毒病,病菌在土壤中生存、積累、傳播,並通過機械耕作向周邊田塊擴散,小麥是目前已知的寄主。
但是已經治好的黃葉病對產量影響不大,具體情況要看黃葉病期間對小麥的生長影響有多大。
目前小麥葉子發黃是什麼要產生什麼病害?
11樓:網友
目前小麥葉子發黃是因為病蟲害的影響!要抓緊zhui肥打藥補救。打葉面肥,除病蟲害!抓緊時間哦!可不能遲i呀!
小麥種植的過程,小麥的種植方法,詳細的步驟和過程。
你好,我是植保站的。小麥播種過程不是一句話能說完的,給你簡單解答下,如需回要詳細答解答可以繼續問我。小麥播種首先看你是什麼茬的,比如玉米茬和黃豆茬一般畝播種30 35斤小麥種子,但是水稻茬播種較多達到40 45斤小麥種子,有的甚至達到50斤小麥種子。播種前需要浸泡小麥種子,一般最好用 拌種安小麥拌種...
小麥粒多久才會發芽,小麥種植幾天發芽
一般在適宜的溫度下,3 5天左右 即可發芽。小麥 小麥屬植物的統稱 xi o m i 小麥是小麥系植物的統稱,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於中東新月沃土 levant 地區,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農作物之一,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麵粉後可製作麵包 饅頭 餅乾 麵條等食物 發酵後可...
播小麥的最佳深度是多少,小麥種植深度是幾釐米?
在深耕細作的情況下,小麥根系主要分佈在50釐米土層內 在淺耕粗作的情況下,小麥根系分佈在20釐米土層內。根深才能葉茂,產量才能提高,因此,要掌握好小麥的播種深度。深耕時要注意使土層上虛下實,消滅明暗坷垃,反覆耙地消除架空現象。小麥的播種深度以3 4釐米為宜。出苗過程中消耗種子中營養物質過多,麥苗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