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論習題? 50,博弈論習題?

2025-02-07 20:05:19 字數 5264 閱讀 6153

博弈論習題?

1樓:夔自浪

不可能有的,那本書很難啊,就算有也是自己做的。

2樓:網友

這個題是博弈論裡最簡單的使用p/n法的題。

p是必敗點,n是必勝點。

從1數起,只能+1+2,數到36輸。

根據條件,數到36的人輸,就是面對狀態36的人贏,36是必勝點n

35是必敗點p

然後我們可以利用前驅後繼關係反向對 i ∈[1,34] 的狀態更新打乙個**。

當後繼狀態 i+1,i+2 中有至少乙個必敗點,那麼當前狀態就是必勝點。

否則當前狀態就是必敗點。

這裡我們可以用g++寫一段**來代替人工執行。

#pragma gcc optimize("ofast")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bool f[37];

int main(){

f[36]=1;

for(int i=34;i>=1;i--)if(!f[i+1]||f[i+2]) f[i]=1;

for(int i=1;i<=36;i++)cout可得到執行結果如下:

根據這個結果我們發現。

因為1是必勝點。

所以當博弈先手者每次都做最優化操作的時候,先手必勝。

操作策略是,通過+1或+2進入對手的必敗點。

我們發現這些必敗點的數值為2,5,8,11,..35

結論就是必敗點是 2+3*i , i∈[0,11]

即我們要通過+1+2操作將數加到 2+3*i

先手必勝。如果你是後手,對方會最優化操作,則你必敗。

對方不會最優化操作,誤將數加到你的必勝點,則你就可實現每次操作講數加到2+3*i,從而實現必勝。

關於博弈論的判斷題

3樓:沒詞了你

那就是學術中、獨乙份的滑稽遺產;只要是屬於納什均衡的理**章、去掉納什名字之後。。

4樓:源英華

錯 反例:猜硬幣博弈。

對錯 反例:猜硬幣博弈對對。

錯 有可能得益不變。

對錯 一致**是指如果所有博弈方**特定的博弈結果會出現,那麼所有博弈方都不會選擇與**結果不一致的策略。

對個人感覺是對的,因為納什均衡的存在定理要求有限博弈方和有限策略。但是網上有的答案說是正確的。不太懂這道題。

錯 反例:囚徒困境。

對 奇數定理。

錯錯 在動態博弈中,行動是指做了什麼事情,而策略是指在……情況下做了……事情。

錯 反例:夫妻之爭錯。

博弈論小題

5樓:亞浩科技

剛才在網上看見一道和博弈論有關係的小題目,試著分析了一下,覺得自己的邏輯是正確的,就寫在這兒。

答:首先,村民裡至少有乙個人是藍眼睛,否則,外人不會說這句話。那我暫時就先站在這個藍眼睛的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第一種情況,只有乙個人是藍眼睛的,那就是我。因為我能清楚地知道其他人的眼睛顏色,由於我看不到第二個藍眼睛的人,於是我知道外人所說的藍眼睛就是我,於是我知道我是藍眼睛的人,於是第一天夜裡我就死了。第二天早上,其他褐色眼睛的人看到我這個藍色眼睛的人死了,他們便可以推理出只有我乙個人是藍色眼睛的人,因此他們也都知道了自己是褐色眼睛的人。

於是第二天夜裡他們就全死了。

第二種情況,有兩個人是藍眼睛。而我是其中乙個,同時也就是說,在我目光所及之中,還有乙個人是藍色眼睛的人。如果是這樣,第一天夜裡,我並不會死,因為我並不確定外人看到的是誰,同理,另外乙個藍色眼睛的人,也是這樣思索。

於是第一天夜裡誰也沒有死,但是,第二天早上,我和那個藍色眼睛的人都發現自己眼裡那唯一的藍色眼睛的人沒有死,因此必然可以推斷出自己也是藍色眼睛的人。於是第二天夜裡,我和另外乙個藍色眼睛的人就都死了。第三天早上,其他褐色眼睛的人目光裡面能看到的兩個藍色眼睛的人都死了,就明白他們是唯二的兩個藍色眼睛的人,剩餘的都是褐色眼睛的人。

於是第三天夜裡,所有人都死了。

那擴來,基於前兩種情況,如果是三個藍色眼睛的人,基於前兩種情況的判斷,前兩天都不會有人死,於是第三天早上,三個藍色眼睛的人就會明白總共有三個藍色眼睛的人,而自己正是期中之一。於是,第三天晚上三個人一起死了。同理,第四天晚上所有人都死了。

基於以上的推理,所有藍色眼睛的人會在天數為藍色眼睛所有人數量的夜裡一起死去,而剩餘村民則在藍色眼睛的人一起死後的第二天夜裡一起死去。即藍色眼睛的人共有n,則n+1天,所有村民全部都死了。

博弈論的題目

6樓:

摘要。存在納什均衡,納什均衡所有局中人策略構成乙個策略組合(strategy profile)。納什均衡,從實質上說,是一種非合作博弈狀態。

納什均衡達成時,並不意味著博弈雙方都處於不動的狀態,在順序博弈中這個均衡是在 博弈者連續的動作與反應中達成的。納什均衡也不意味者博弈雙方達到了乙個整體的最優狀態,經濟學定義所謂納。

什均街,指的是參與人的這樣一種策略組合,在該策略組合上,任何參與人單獨改變策略都不會得到好處。換句話說,如果在-乙個策略組合上,當所有其他人都不改變策略時,沒有人會改變自己的策略,則該策略組合就是乙個納什均衡。

博弈論的題目。

存在納什均衡,納什均衡所有局中人策略構成乙個策略組合(strategy profile)。納什均衡,從實質上說,是一種非合作博弈狀態。納什均衡達成時,並不意味著博弈雙方都處於不動的狀態,在順序博弈中這個均衡是在 博弈者連續的動作與反應中達成的。

納什均衡也不意味者博弈雙方達到了乙個整體的最優狀態,經濟學定義所謂納什均街,指的是參與人的這樣一種策略組合,在該策略組合上,任何參與人單獨改變策略都不會得到好處。換句話說,如果在-乙個策略組合上,當所有其他人都不改變策略時,沒有人會改變自己的策略,則該策略組合就是乙個納什均衡。

2,假定乙個行業的反需求函式為p=3-q,該行業的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均為零。每家廠商通過選擇產量實現利潤最大化。求:

1) 當廠商數量為2時的市場**及每個廠商的產量。

2) 當廠商數量為3時的市場**及每個廠商的產量。

那這題呢?您的問題已收到,打字需要一點時間,還請稍等一下~

博弈論基礎(一)

7樓:戶如樂

(study)[大學生活, markdown_study, latex_study]

課程位址 b站位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小勝者術,大勝者德。博:博覽全域性。

奕:對弈棋局。

謀定而後動博弈既可以是合作,也可以是合作。

有興趣的同學不妨玩玩。

博弈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於直接相互作用,每個博弈參與者的得益不僅取決於自己的策略,還取決於其他參與者的策略,博弈的核心在於整體思維基礎上的理性換位思考,用他人的得益去推測他人的策略,從而選擇最有利於自己的策略。

如果因為對方眼中的你的傻,而讓對方更願意和你合作,何樂而不為呢?

不要在乙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去追求成功,門檻越低的市場,往往是越充分的。

市場在**,對手就在**。

謀定而動。博+弈=圍棋,由術而道。

博弈論,重複博弈,習題答案,

8樓:甕夢苼

1、是囚徒困境。雖然兩人都不做廣告都能獲得較高的收益,但是兩人為了各自的利益而不是整體的利益考慮時都會選擇做廣告。

2、企業b做廣告時,企業a做廣告的收益100大於不做廣告的收益0;企業b不做廣告時,企業a做廣告的收益300大於不做廣告的收益,所以對於企業a做廣告時它的嚴格優勢策略,企業b同理,即無論對方選擇什麼策略,做廣告都是對自己最好的策略。該博弈的納什均衡結果是兩企業都選擇做廣告,雙方各獲利100,局中人單獨改變策略沒有好處。

3、假如b在第一次做廣告,則b獲利300a獲利為0,企業a採取「以牙還牙」的策略在第二次對局中也做廣告,則兩者的獲利各為100,因為企業a已經做廣告此時企業b不能以降低利潤為代價不做廣告,所以企業b累計利潤300+100*9=1200;企業b第一次不做廣告,在理性人的假設下兩者在今後會出現追求私利的現象,有限次數的重複博弈不能改變囚徒困境原來的均衡結果,企業b的累計利潤可能為200+100*9=1100。

博弈論題目

9樓:小玉是誰

李出bai1塊,原因就是:(du1)信封裡如果是100,因為張zhi開啟看了,所以李dao的出價是。

任意小於版100的數,張都不會同意,權所以李就會出價1塊。(2)如果裡面不是100的話,那麼李出價是任意小於100的數,張都會同意,所以李就會出1塊。綜上,李應該出價1塊。

10樓:袁文

在經濟生活中,經常出現劣幣會驅逐良幣的現象,比如山寨手機對正規手機造成較大沖擊,劣質商品大行其道等,請從博弈論和資訊經濟學的角度進行解釋。

首先要搞清楚劣幣驅逐良幣的含義。跟山寨手機純粹成本和**優勢不一樣的。

劣幣驅逐良幣(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為16世紀英國伊莉莎白造鑄局長提出,也稱"格雷欣法則"(gresham'slaw),他觀察:消費者保留儲存成色高的貨幣(undebase money)(***含量高),使用成色低的貨幣(debased money)進行市場交易、流通。

這種現象的發生存在兩個假設前提。

一、經濟人假設。即參與經濟活動的人都具備相當的理性,瞭解自己的利益需求。這亦是博弈論的假設前提。

二、資訊不對稱假設。即在交易發生時,貨幣的支出者和接受者對貨幣的成色(原指鑄幣)瞭解程度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劣幣的支出者才有可能把貨幣支付出去。

在這兩個假設條件下,貨幣的支付者願意保留成色更足的鑄幣,而傾向於使用成色較差的鑄幣(當然它們的面值是一樣的)。而接受貨幣的一方由於資訊不對稱,對貨幣成色的瞭解不夠,於是接受了劣幣。當所有人都能夠判斷貨幣成色的時候,市場上流通的就只有劣幣,良幣都被持有者收藏起來。

當然今天已經不是鑄幣時代,但道理是一樣的。舉個例子,假如**和美元能夠同時在市場上流通,在面值相通的情況下,人們一定更傾向於支付美元而保留**。又比如在美元堅挺而日元持續走軟的形勢下,人們一定願意以日元支付而保留美元。

這樣的結果之一就是:在完全市場狀態下,良性貨幣在流通領域的量越來越小,而需求愈來愈大,價值也越來越大;劣幣反之。市場自我調節的缺陷由此產生。

11樓:東方豬妹

我也是江農的。。。今天要交。。。還是木有答案啊!!!

12樓:網友

兄弟你夠強悍的,打這麼多,累不累啊!誰會幫你一一作答啊!暈倒……

博弈論主要講什麼,博弈論是什麼?

博弈論就是研究互動決策的理論,所謂互動決策,即各行動方 即局中人 player 的決策是相互影響的,每個人在決策的時候必須將他人的決策納入自己的決策考慮之中,當然也需要把別人對於自己的考慮也要納入考慮之中 在如此迭代考慮情形進行決策,選擇最有利於自己的戰略 strategy 博弈論定義 我們把動物利...

博弈論求助

這個蠻簡單的。難道又是翹課生。1 首先列個 別告訴我不會 發現在下雨的狀況下,帶傘為dominating strategy,但由於不下雨的情況下不帶傘為dominating strategy,且下雨和不下雨的機率為50 所以要混合策略分析。計算可得帶傘為best response。2 你應該講的是妻...

博弈論與傳統經濟學的區別,博弈論與傳統經濟學的區別

博弈論又稱對策論是研究彼此的策略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最初博弈論是數學的一部分,後來在經濟方面有了廣泛的意義。並且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外交等方面頗有應用。近年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都幾乎是頒發給在博弈論方面作出顯著突出貢獻的經濟學家的 至於博弈論與傳統經濟學的區別我感覺就好象是拿數學和物理比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