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讓八旗差點變七旗的事件,到底是因何而起?

2025-02-06 16:55:13 字數 1706 閱讀 1415

1樓:乙隻路過瓜地的蝸牛

這是因為正藍旗主「造反」引起的,皇太極誤會正藍旗主有不軌之心,導致正藍旗主悲憤離世,正藍旗差點就不存在,被皇太極給收編了。

2樓:帳號已登出

這件事是因為李自成搞的,因為八旗在打李自成的時候,最後李自成拼死抵抗,差點給把乙個旗打沒了。

3樓:壬麗滄

莽古爾泰謀反案與血洗正藍旗案的先後結束,此時的皇太極迫切的需要做一件大事來重新樹立自己的權威,而改編正藍旗則是他所認為的當時所能做的最好選擇。這裡要提到,當時的皇太極是親自統領鑲黃旗與正黃旗,而在他決定改編正藍旗後,則將鑲黃旗分給了自己的長子——肅親王豪格。

在正藍旗被納入正黃旗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當時的後金都只有七旗,而且當時的其他幾位旗主甚至都已經默許了皇太極吞併正藍旗的這個尷尬現實,因為自正藍旗消失後,沒有一人提出要重新分配正藍旗。

4樓:魚香肉

因為莽古爾泰才被封為正藍旗旗主,在後期皇太極掌管階段想要叛逆,皇太極進行鎮壓導致正藍旗差點消失。

八旗制度是怎麼回事?

5樓:永夜

八旗最初源於滿洲(女真)人的狩獵組織,是清代旗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整頓編制,分別以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為首領。初置黃、白、紅、藍4色旗,編成四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判凳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八旗之制確立。

滿洲(女真)社會實行八旗制度,丁壯戰時皆兵,平時皆民,使其軍隊具有極強的戰鬥力。

努爾哈赤遂於天命年間始設蒙古旗,至皇太極天聰九年(1635年)編成蒙古八旗。皇太極於天聰五年(1631年)先編一漢軍旗,至崇德七年(1642年)完成漢軍八旗的編制。合稱八旗局衝腔,統率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至此八旗的制度臻於完善。

1]入關前,八旗中的正黃、鑲黃兩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統領,其它6旗分別由汗王的子侄統領。順治八年(1651年)多爾袞死,順治帝親政,收多爾袞所轄的正白旗歸皇帝統領,於是形成了上三旗與下五旗。

清入關伊桐衫始,為加強軍事防禦,分別令八旗兵在京師與各地駐防,直至18世紀中葉,八旗營區終於系統地分佈於全國的軍事要地,實行永久性的駐紮。入關伊始,清廷即採取了大規模的「圈地」活動,圈佔民人的大批良田劃歸旗人;豁免旗人的稅賦與勞役。優惠政策造成了旗人的頹廢和寄生性,致使其後代騎射荒廢,甚至出現「生計」問題。

八旗制度與清政權相始終,它既是清王朝取勝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使清王朝最終走向衰敗沒落之路。[2]

什麼是八旗?

6樓:北京創典文化

八旗是清代滿族的皇家士兵的組織,是1601年正式創立。

初建時設四旗:黃旗、白旗、紅友畝轎旗、藍旗。

後將四耐畢旗改為正黃好肆、正白、正紅、正藍,並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合稱八旗,統率滿、蒙、漢族軍隊。

7樓:hhh歷史

八旗最初源於滿洲棗賣(女真)人的狩獵組織,是清代旗人的社凳啟逗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旁亮制度。

八旗是指什麼?

8樓:北京創典文化

八旗我國古代滿族的社會組織形勢,由清太祖建立的軍隊制度,初建時設黃旗、白旗、紅旗、藍旗四旗,後來改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四旗,並且增設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合稱八旗,統率滿、蒙、漢族軍隊。

雍正朝的八旗旗主,雍正八旗旗主是誰

雍正朝的八旗旗主如下 上三旗 鑲黃 正黃 正白三旗由皇帝控制。正紅旗 雍正年間應為第六代康修親王崇安和第七代康簡親王巴爾圖 鑲白旗 雍正時有三任裕親王保泰 廣寧 廣祿,不知旗主是否其中一人 鑲紅旗 康熙時以克勤郡王后之平郡王為鑲紅旗主,此時平郡王相繼為訥爾蘇 福彭 正藍旗 當時有世宗第五子和親王弘晝...

清朝的八旗指的是哪八旗?各旗代表了什麼

明萬曆二十一年 1601年 清太祖努爾哈赤整齊編制,規定300人為一牛錄,五牛錄為一甲喇,五甲喇為一固山,分別以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為首領。初置黃,白,紅,藍四色旗,編成四旗。萬曆四十三年增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八旗之制確立。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制度,由太祖努爾哈赤在女真人牛...

黃在滿族八旗中是那個旗的姓氏,郭在滿族八旗中是哪個旗的姓氏?

黃 滿族老姓包括 黃佳氏 伊喇氏 烏雅氏 愛新覺羅氏 西林覺羅氏 納喇氏 鄂濟氏 廣佳氏,以及加入滿族的洪鄂羅特氏 蒙古族 黃氏 漢族 朝鮮族 等。如何區別這些姓氏 黃佳氏 huanggiya hala 見於 清朝通志 氏族略 滿洲八旗姓 滿族大姓,清初11戶,世居貝琿山秦 佛阿拉 寧古塔 訥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