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日本遣唐使來長安的路線是怎麼樣的呢?

2025-02-04 14:20:09 字數 1692 閱讀 2167

日本遣唐使來唐朝說明了什麼問題

1樓:網友

1.唐朝是當時的世界強國。

2.唐朝時,唐朝向日本輸出了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同時對日本的文字也產生了影響,今天我們還能看到日本的文字中有很多漢字。

3.日本自古以來就崇拜強者,善於學習。

4.日本在唐朝時和中國交往密切。

2樓:蝶落10紅塵

說明那時的中國比日本強大啊,文化和經濟繁榮,是值得日本學習的地方···那時的中國在世界可都是大國哦。

3樓:紫乃星辰

唐朝是當時物質精神文明等最先進的國家,是世界一大國,處於文明的頂端,受到各國的學習,並且唐朝少於與各地交往聯絡,也因此,使日本得到了發展。

4樓:匿名使用者

說明當時唐朝很先進。

5樓:心的所謂

說明當時唐朝很發達、富裕、強盛,所以日本才不斷地派遣唐使來大唐!

6樓:網友

日本積極學習先進文化。

7樓:網友

我也列幾點,1.當時唐朝強大(各個方面)。

2.日本週圍沒有別的國家可學(難道去學習高句麗?)。

3.日本人好學。(就像他們幾百年後學習西方一樣。)4.日本自身社會矛盾尖銳,急切需要學習其他國家來改革。(奴隸制實行不下去了!)

5.日本和中國,早在秦朝時就有聯絡。(如果他不知道有中國這個國家他找誰學?)

6.對中華文化的認可(如果中華的東西不適合他本國,他為什麼要學你的那一套!)。

8樓:發現好陌生

那是唐朝比較先進,有很多優秀的文化,而這些日本沒有,他們學習咱們唄,

9樓:網友

以下是我自己的觀點:

日本自中國唐朝以後繼承中華文化一千多年,日本人稱之為「唐化」後來中國被各種外族蠻夷入侵,外族入主中原,日本自以為繼承了正統的中華文化,既然草原上的蠻夷可以入主中原,作為中華文化的正統繼承者當然也有名正言順入主中原的權利,所以才有了後來的侵犯沿海 中日戰爭。日本一直提倡反清復明,光復中華文化,所以孫中山才會去日本。

10樓:網友

唐朝比日本先進,有值得他們學習的地方。日本有「學優」的傳統。

唐朝時期日本到長安的使團名稱是什麼

11樓:匿名使用者

遣唐使。遣唐使使被派遣往唐朝的,亦包括有留學生及僧人。

你問的問題太大。如果是考題的話,一般就填遣唐使應該ok。

日本派遣遣唐使的回數,藤家禮之助認為共12次,東野治之、王勇認為共20回。另有14次、15次、16次段啟、18次之說。

所以沒辦法你問的某個使友巨集團的名字。

另外,最有名的人就是:阿倍仲麻呂,他跟王維,李白等都有親密接觸。

首任遣唐使是西元630年的犬上御田鍬。此後日本陸續都有使節派遣往唐朝達十多回合,直到894年由菅原道真建議廢止後再沒有繼續。中間時間長達200多年。

使唐文化及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廣泛傳播作出重大貢獻。

除了與唐朝表示友好、以及把先進的唐朝制度及文化吸收輸入以外,亦包括蒐集朝鮮半島及東亞地區的情報。

下面的連線裡有20回使者的名字和時間好燃冊等資訊。

12樓:匿名使用者

徐福的日翻小日本使團。

「遣唐使玄奘西行鑑真東渡」等史實,反映出唐朝的時代特徵是A對外開放B經濟繁榮

a試題分析 遣唐使 是隋唐時期,日本來華學習隋唐文化的使團 玄奘西行 是指唐朝玄奘法師西遊天竺國的史實,鑑真東渡 是指鑑真和尚東渡日本傳授唐朝文化,促進唐朝和日本文化的交流 這些史實說明了唐朝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也說明了唐朝統治者具有寬廣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懷。a符合題意,故選a項。點評 唐朝實行對外開...

從遣唐使 鑑真東渡 玄奘西遊這些史實得出的結論中

你為bai什麼問2為什麼錯誤?du 3,以上史實說的zhi都是文化交流,與dao經內濟無關。4,阿拉伯人從唐代就容開始與中國有海上 往來了,真正的海上絲綢之路就是由此開端的。其他小國應該也有不少,不光日本,印度這兩個國家。你要從材料看!材料都是文化傳播,和經濟交流無關!問答題回答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有...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的歷史典故名稱

巧救魏尚 匈奴大舉進犯漢朝,殺死北地都尉孫卬。漢文帝正為此憂慮,就終於又一次詢問馮唐 您怎麼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頗 李牧呢?馮唐回答說 我聽說古時候君王派遣將軍時,跪下來推著車轂說,國門以內的事我決斷,國門以外的事,由將軍裁定。所有軍隊中因功封爵獎賞的事,都由將軍在外決定,歸來再奏報朝廷。這不是虛誇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