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堰菲清疼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
2樓:網友
謙虛的特別謙虛,但也有很狂的,比如說李白啊,重要的是人家有實力。
3樓:網友
見《周易》第一卦:
乾卦,第六爻,亢龍有悔。
這一爻的意思是說,凡事都不要做得太滿了,太完美了。做事都要留一點缺憾。太完美的事情會產生變化,讓你感到後悔。
亢龍有悔。亢龍有悔」一辭出自乾上,讓我們也先看看傳統易學是怎麼解釋的:
象》的解釋是:「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文言》的說法是: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文言》又說:「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歸納上面這些解釋,有以下幾點:一是「盈不可久」;二是「貴而無位,高而無民」;三是「窮之災也」;四是「與時偕極」。
大體說來,以上的解釋,除了「無位」這一條以外,基本上還是貼題的。卦體六爻,每乙個爻都有乙個屬於自己的「位」,每乙個「位」上也一定有爻,位是爻的題中應有之義,位與爻是密不可分的,乾卦上爻也不例外,只不過在卦體上這是乙個高位,高到不能再高,但不是什麼「貴而無位,高而無民」,假如用人事做比擬,那麼初爻是「君位」,而上爻則是「民位」,從「位」上看這個爻,它的勢能最大,而承受的「壓力」則幾乎沒有。
亢龍有悔」的根本原因不在於「位」,而在於「時」,所謂「與時偕極」就是說乾卦發展到上爻已經走到了盡頭,再也沒有發展的餘地了,所以我們把這個階段說成是終結階段,好比動物臨近死亡,植物臨近乾枯,盛時已逝,難免有悔。當然這只是就乾卦而言,如果知道乾卦還有乙個「翹尾巴」的問題,知道乾之終正是坤之始,那麼也可以把這個爻比喻為「種子」,我們知道,種子是一箇舊植株的結果,但在一定條件下,也會成為乙個新植株的開始。
中國古代因謙虛兒出名的有哪些啊
4樓:網友
孔子問禮於老子,孔融讓梨。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但他卻謙虛的說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樓:網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6樓:萬千百大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但他卻很謙虛地說:( )
7樓:網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樓:小貓的玩具咪咪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現代解釋】:幾個人同行,其他人各具優點和缺點,他們的優點我要學習,他們的缺點,我要自己注意,加以防範,避免重蹈他們的覆轍。所以他們都可以做我的老師。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解釋:幾個人一起行走,之中必定有我的老師。
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引以為戒,加以改正。
解】:比喻到處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人,我們應該去多向別人學習,而不是用自己的長處去和別人的短處比。
9樓:網友
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我這一把年紀才為官的人,不值得一提啊!
10樓:網友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但他卻很謙虛地說:( 而他說的「 ,則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教育我們要講究學習方法。
11樓:網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但他卻橫謙虛的說:「————————————————————。」
12樓:回眸之念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樓:傻瓜我嘿
我找了《論語》,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論語。
14樓:藍色殊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15樓:網友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6樓:網友
子曰,不要讓那些浮雲遮了哥的望眼。
17樓:網友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中國古代虛心納諫的明君
18樓:匿名使用者
周文王,周武王,齊桓公,晉文公。
中國古時候的謙卑名人。(如孔子)和他的謙卑世紀 急!!!!!!!!!!!!!!!!!!!!!!!!
19樓:網友
扁鵲。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說∶「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說∶「我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之時。
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於本鄉里。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文王說∶「你說得好極了。」
這個行不?
20樓:遺忘的線
孔融讓梨的故事你改改也行。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但他卻很謙虛地說:( ).而他說的——則闡述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
21樓:
體現謙虛: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體現辯證關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但他卻很謙虛地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而他說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則闡述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教育我們要講究學習方法。
22樓:王不留行不治痛經
答案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解析:一味讀書而不思考,就會因為不能深刻理解書本的意義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書本的知識,甚至會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地學習和鑽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一無所得。
告誡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這體現了學習與思考相輔相成的辯證關係。
23樓:網友
謙虛: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也有可能是這句: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闡述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4樓:下個路口見
但他卻很謙虛地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而他說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則闡述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
25樓:快樂肥仔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該句意思】「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26樓:柴罪遊澈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味的學而缺少了自己主動、獨立的思考,只會陷入迷茫,一味毫無邊際的空想卻沒有實際的學習行動也成不了事。只有把實際行動和自主思考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有所收穫。
27樓:網友
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8樓:網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9樓:網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裡面關於學習與思考的名句。
30樓:匿名哎呀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中國古代民俗,中國古代民俗有哪些特點
中國古代民俗,指從夏王朝建立到鴉片戰爭之前這段期間的民俗。它可以大略分為兩個階段,漢末以前為一階段,這是中國的主體民族 漢族的形成期,也是中國古代民俗系統的形成期。漢代以後為一階段,這是中國封建社會民俗的發展與繁榮期。066000.wang minsuxue 851.html 中國古代民俗也是中國傳...
中國古代是不是有埋活人的習俗聽老人說,古代的老人到
不是活埋,是扔進棄老洞裡,任其自生自滅 沒聽說過,如果真有好殘忍啊 古代葬禮習俗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死亡對於人們來說是沒有辦法避免的,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們在這裡誕生 成長,直到最後的死亡。幾千年來人們形成的喪葬禮儀,是既要讓死去的人滿意,也要讓活著的人安寧。在整個喪葬的過程中,是生者與死者的對話...
中國古代史初中中國古代史初中
變法中國古代史開始於我國境內人類產生,結束於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前夕,歷經原始社會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發展階段。中國境內至少在170萬年前已經出現了人類活動。經過漫長的歲月,原始人類完成了從氏族 部落到國家的發展。公元前21世紀,夏朝的建立標誌著早期國家的產生。自夏 商 西周,到春秋 戰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