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曹魏的那些大臣,他們個個都願意投靠司馬家族?

2025-01-10 09:45:19 字數 1451 閱讀 4836

1樓:瀟柏晗

因為曹魏家族已經失勢了,跟著他們得不到任何好處。

2樓:職場導師陳元芳

因為司馬家族還是非常會知人善用的,而且他們對於投靠他們的人也是非常的好的,非常的尊重他們。也給了他們很多的機會。

3樓:不著急上課

因為司馬家族此時此刻已經變得非常的強大,有足夠的能力讓他們來投靠。

司馬家族掌權後,曹魏經歷過幾位皇帝?他們的命運如何呢?

4樓:雅以說汽車

司馬家族掌權後,曹魏經歷過兩位皇帝。事實上,正是因為司馬家搬出了 "小九 "來篡位,三國的統一程序才被推遲了。如果不是 "四馬分曹 "打亂了魏國的發展軌道,蜀漢和東吳的力量不可能與曹魏共存半個世紀。

我們常說《三國演義》是 "魏、蜀、吳三方對峙 "的時期。其實,這是對蜀漢和吳國的過多褒揚。

因為,與控制中原的曹魏相比,只擁有益州一隅的蜀漢和控制東南的東吳,充其量只是孤立的地區政權。即使把它們放在一起,其國力也不如曹魏。就領土而言,在東漢王朝的三十個州中,曹魏獨自佔據了九個州(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白州、幽州、兗州、梁/雍州)。

然而,不如曹魏的東吳卻大致控制了楊、梁和荊。在揚州和荊州的北部,一些縣城仍由曹魏控制。

至於蜀漢,他們做得更差,只控制了益州的一小塊地區。就人口規模而言,曹魏有440多萬人,東吳有250萬人,而最弱的蜀漢只有不到100萬人。也就是說,蜀國和吳國的人口之和比曹魏的人口少了100萬左右。

可見,曹魏的綜合國力要比蜀、吳有利得多。

因此,《三國演義》的格局不是 "魏蜀吳三方對峙",而是 "蜀吳聯合抵禦強魏"。因此,魏國的迴歸是乙個必然的結果,與司馬家是否造反沒有關係。不過,雖然司馬家沒有改變曹魏統一天下的結果,但卻在很大程度上推遲了曹魏統一天下的程序。

因為,曹魏皇室本身並不昏庸,開國的魏文帝曹丕和後來的魏明帝曹睿,都是明朝皇帝文韜武略。即使在被司馬家攆走的時候,也有乙個高尚的、熱情的襄公曹茂,不甘心淪為傀儡,有決心和勇氣冒著生命危險去 "撥亂反正"。

司馬氏能取代曹氏成為魏國主人,靠的是什麼?

5樓:無能為力大蒜

我覺得靠的就是司馬氏家族的團結精神以及他們的謀略能力,才能成為魏國的主。

6樓:愛心的學姐

靠的就是他的頭腦是特別清楚的,而且也特別的有本事,再加上實力很雄厚,就有很多人支援。

7樓:愛仕達各色

靠的是忍耐力,靠的也是實力,掌握了魏國的軍權,並且有許多支持者,讓自己的實力變得更強,讓自己成為真正的王子。

8樓:安妮的心動錄目

靠的就是這個人的智商,真的很聰明,也非常有謀略,所以才可以做到這個位置。

9樓:結婚發的

他們非常的有實力,而且也非常的有謀略,所以也積累了一定的底蘊。

明英宗先是重賞了大臣,為何最後又誅殺他們呢

其實當初朱祁鈺的做法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也就是說到了最後皇位肯定是要落在朱祁鎮的手裡,等到朱祁鎮反應過來之後,自然是非常憤怒。當時朱祁鈺已經病重,而且後繼無人,也就代表著皇位要麼就是還給朱祁鎮,要麼就是交給朱見深,也就是朱祁鎮的兒子,還有一種就是迎藩王。明英宗奪門復辟之後,為何開始誅殺功臣?兔死狗...

兩個向量叉乘為何得到的是他們的法向量高等數學

圖中表示的直線是兩個平面的交線,所以分別得到兩個平面的法向後,二者叉乘即為交線的方向向量,結果為 0,1,2 注意,是直線的方向向量,而不是你說的法向量。兩直線確定一個平面,根據叉乘的定義,平面內兩向量的叉乘得到的向量向量垂直這個平面,這一向量就是該平面的法向量。實際上平面的法向量與叉乘所得到的向量...

明朝大臣嚴嵩的兒子是不是個天才?像《怪俠一枝梅》裡說那樣

絕對是天才。肥頭大耳,瞎了一隻眼的他實在是一個聰明到極點的人,據說他跟人談話,對方說上句,他就知道人家下句要說什麼,而且他看人極準,無論你是老奸巨滑還是天真爛漫,都逃不過他的眼睛。所以嚴嵩遇事多需要依靠嚴世蕃裁決,所以嚴世蕃是嚴嵩的幕後推手。但正是絕頂的聰明,加上遺傳老爹的心術不正,身體的殘疾,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