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啙窳靜
齧(niè)其涯:齧,咬。涯:邊沿。這裡指侵蝕著岸邊。
鈷鉧潭記翻譯
2樓:教育細細說
譯文如下:
鈷鉧潭,在西山的西面。鈷鉧潭水由冉水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東流去;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勢峻急,撞擊更加激盪,侵蝕鈷鉧潭的潭岸邊,潭邊廣闊而中間水深,水流衝盪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車輪般的漩渦,然後才緩緩而流。
潭水清澈而平緩,而且十畝有餘,鈷鉧潭四周有樹木環繞,有瀑布垂懸而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來遊玩,一天早晨敲門就來告訴我:「(我因為)無法負擔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債,(沒辦法),想在山上鋤草開荒,並願意賣掉我潭上的田,暫時緩解一下債」。
我很高興答應了他的話。我就加高臺面,延伸欄杆,疏導高處的泉水使泉水墜落入潭中,發出了悅耳的聲音。特別是到了中秋時節賞月更為合適,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視野更加遼遠。
是什麼使我樂於住在這夷人地區而忘掉故土?難道不是因為這鈷鉧潭?
原文:鑽鉧潭,在西山西。其始蓋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東流;其顛委勢峻,蕩擊益暴,齧其涯,故旁廣而中深,畢至石乃止;流沫成輪,然後徐行。
其清而平者,且十畝。有樹環焉,有泉懸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遊也,一旦款門來告曰:「不勝官租、私券之委積,既芟山而更居,願以潭上田貿財以緩禍。」
予樂而如其言。則崇其臺,延其檻,行其泉於高者而墜之潭,有聲潀然。尤與中秋觀月為宜,於以見天之高,氣之迥。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歟?
文字解讀
本文是《永州八紀》的第二篇,它最值得稱道的是藝術結構的巧妙。題為《鈷鉧潭記》,記述的中心是繞鈷圍潭的,寫潭的方位、源頭、潭上的建築,但重點又不落在潭本身,真正寫到鈷鉧潭的只有十幾個字。
他先把興趣集中在潭源——自南奔騰而來的冉水上,用了不少堅挺有力的動詞和形容詞來刻劃潭源峻急的氣勢:「奔注」、「抵」、「勢峻」、「蕩擊」、「齧」、「暴」,造成一種激盪奔騰的文境,「清而平」的潭水反而成了這種文境的反襯。
接著從想象處著筆寫在潭上觀月。原來只有十畝餘的平靜小潭,經過恰到好處的重點把握,創造了乙個峻峭壯觀、遼闊高遠的藝術天地。壯闊中寓孤寂,高遠處見悲涼,真切地表現了作者的追求與痛苦,歡樂與憂傷。
鈷鉧潭記全文翻譯
3樓:網友
鑽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其開始大概是冉水從南邊奔流下來,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東流去;其頭尾水勢峻急,更加激盪,侵蝕岸崖,所以邊緣廣闊而中部水深,最後遇有石頭停下來;水流形成的旋渦像車輪翻滾以後,慢慢流去。清澈而平靜的水面有十畝。
四周樹木環繞,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來遊玩,剛一敲門就來告訴我:「官租私債越欠越多,(沒辦法),我想在山上鋤草開荒,並願意賣掉我潭上的田,暫時緩解一下債」。
我很高興答應了他的話。我就加高臺面,延伸欄杆,疏導高處的泉水使其墜落入潭中,發出了悅耳的聲音。特別是到了中秋時節賞月更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視野更加遼遠。
是什麼讓我更喜歡住在這野曠而忘掉故土,莫非是這鑽鉧潭嗎?
小石潭記中全石以為底,以什麼意思
池塘 以整塊石頭作為池底 水潭以整塊石頭為底 555拜託給五分行不 以是用 句子是小潭用整塊石頭作為底 小石潭記 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過清,的以分別是什麼意思?參差披拂的差是什麼意思?原句 全石以為來底,近岸,卷 源qu n 石底以出 譯句 整塊石頭作為潭底,靠近岸邊,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
小石潭記卷石底以出的卷什麼意思
小石潭記中卷石底以出的卷意思 翻卷。整句聯絡起來理解 整個潭底是一塊石 頭,靠近岸邊,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 嶼 嵁 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小石潭記 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散文,全名為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出自 柳河東集 作品記敘了作者遊玩的整個過程,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 小石潭 的景色,含蓄地抒發了...
潭面無風鏡未磨中的潭面是什麼意思
潭面此處指的是洞庭湖的湖面。意思是湖面的波光和月光融為一體,湖面上風平浪靜,就像鏡面還沒打磨時的樣子。出自唐代劉禹錫的 望洞庭 原文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青螺。譯文 風靜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銅鏡,平滑光亮。遙望洞庭,山青水綠,林木蔥蘢的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