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無一用是書生,那麼現在的讀書人都算是書生嗎?

2024-12-25 22:35:17 字數 3937 閱讀 7570

1樓:爆更體壇

<>有多少次聽人提起誰誰大學畢業混得不好時,「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就被人抬了出來,說句老實話,那些說這句話的人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知道這句話其實還有上半句嗎?不用說,他們很多人是不知道的。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出自清代黃景仁的《雜感》,說起黃景仁,恐怕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其實,黃景仁在清朝的時候名聲非常響亮,他是宋朝名人黃庭堅的後人,自然,他自己的成就也是頗高的,曾有人將他比作清朝的李白,寫有詩詞2000多首,著有《兩當軒集》留世,他的一生也如李白一般,命運坎坷,仕途不順,「在黃仲則筆下,悽愴悱惻之情,低徊掩抑之感,表現得十分深刻感人」。

他所處的那個時代,基本上讀書人都是需要通過科舉考試來證明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單純的像我們現在理解的讀書無用論,是什麼的遭遇讓他發出這樣的感慨?

根據黃景仁的《自敘》我們可以知道,他四歲的時候就成了孤兒,只能在祖父母的養育之下成長,讀書,九歲的時候就去參加考試,後來祖父母也相繼去世,他不得不與哥哥相依為命,誰曾想哥哥也去世了,在那一年,他安葬完哥哥後去參加童聲考試,中第一名,受到知府和知縣的賞識。乾隆三十二年,黃景仁拜師於州龍城書院的邵齊燾(前翰林院庶吉士)。邵齊燾見他學習用功,以至於身體狀態不好,勸他多注意。

黃景仁一切的努力都是希望能夠改變自己的現狀,奈何並沒有什麼改變,於是寫下《雜感》,發發牢騷:自己怎麼混的這麼差,落魄的生活讓自己都沒有了鬥志,都這麼多書有什麼用?自己寫一寫詩來感慨一下。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我們不難看出,黃景仁說的「百無一用是書生」其實只不過是他對自己遭遇的不滿,對自己的一種諷刺罷了,而不是被人們所誤解的讀書無用觀。如果真是「百無一用是書生」,還會有那麼多讀書人成為封建王朝朝廷之上的主力嗎?如果「百無一用是書生」,大家怎麼還去看讀書人留下的那些傳世佳作呢?

黃景仁不讀書,怕是感慨自己境遇的時候不是寫詩,而是罵髒話了。

反正,讀書和不讀書,差距始終會很明顯的。

2樓:你們的張小二吖

個人認為現在的讀書人其實並不算書生,因為以前的書生是要經過10多年的苦讀,一步一步的走向科舉之路,而現在的書生基本上都是大系統培育出來的簡單學生。

3樓:小1**

我覺得不能算是書生。因為現代的學習都非常的注重實踐,不是像以前的紙上談兵。

4樓:奈若合

百無一用的是死讀書的書生,只知道讀書,紙上談兵,不懂得運用,而現在的讀書人大多是啟蒙教育,並不算是書生。

為什麼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5樓:網友

除了典故之外我想補充拿答一些:為什麼現代人都高喊「讀書無用」?「百無一用是書生」?

其實這麼斷章取義是因為在很長的時間裡,書生指代空有理論而缺乏實踐經驗和技能的一群人。特別是封灶陵建王朝後期,四書五經就如現在的數理化,只是換取功名的工具,完全無法解決實際問題。現代社會通過高考換了的不再是功名利祿,而是較好的選擇空間。

然而在這樣的選材制度下必然產生為了讀書而讀書的「書生」、「只有學問的知識分子」,他們讀書很溜,但卻沒有把學到的東西用於實處,他們沒有用學問提高效率,沒有用知識解決問題,用理論讓自己更明理。於是就有了這句對此類眼高手低的人的諷刺之詞。

也有很多人,帶著問題去學習,去讀書思考。或者利用各種途徑施展自己的才華,希望博得認可的人。他們是有用的書生。

特別是改革開放初期,這些有學問又肯幹事的人的確開創了很多歷史先河,做出了一番成績。新世紀以來,社會對學問有了更高的定義,大學的課程還很傳統,很理論,無法快速轉化為生產力。加之社會上固有的利益群體對新型科技的的輕視和阻撓。

使得現在有才能的書生更加艱難。

然而即使如此,高考仍然無法被取得,短期內還沒有更科學更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事實上即使再睿智的領導者也有七情六慾,難免帶著有色眼鏡看人,以偏概全。既然不能以言論定義人才,那就只能用分數了,大家都讀同樣的書,看看誰能考出更好的成績。

或者現在的社會,除了「千里馬」,更要能從多維度思考和觀察的「伯樂」隱敏戚,才能避免「讀書無用」論的蔓延。勇於承認別人的能力,利用別人的技能彌補團隊的不足,給予其發揮和肯定和尊重,比諷刺挖苦更好。

百無一用是書生的作者是哪位?

6樓:匿名使用者

黃景仁(1749-1783),字仲則,一字漢鏞,號鹿菲子,江蘇常州人。雖然現在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名鍵笑字,可十幾年來他一直是我最喜歡的詩人。(因為我也是江蘇常州人,我深深的熱愛著家鄉的文化)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這是黃在十七歲時寫下的名句。他的「全家都在風聲裡,九月衣裳未剪裁」寫盡寒士悲酸,曾引起了無數寒士的共鳴。

當時身居巡撫的畢秋帆讀到此句,竟夜不成寐,瞿秋白也有「吾鄉黃仲則,風雪一家寒」之嘆。另外,諸如「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的名句,在他的詩作中更是層出不窮。可就是這樣一位有著「乾隆六十年第一人」美譽的天才詩人,卻時乖命蹇,落拓平生,年僅三十五歲就貧病以終。

上聯:兩船並行,櫓速不及帆快(魯肅不及樊噲)下聯:八音齊奏,狄青難比蕭何(狄青難比蕭何)此聯坦言名人在百姓心中的位置是假,嘆息武不如文是真。

故,「百無一用是書生」此眼差已!可是作者懷才不遇,遭人白眼,只能說明當時社會政治的黑暗和**的腐敗,使其國家棟梁之孝坦才慘遭埋沒,滿腹經綸卻無力一展報復,可悲可嘆。。。

雜感 清 黃景仁。

仙佛茫茫兩未成 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逢飄盡悲歌氣 泥絮招來薄倖名。

十有九八堪白眼 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難成 春鳥秋稿慎含蟲自作聲。

7樓:生活萬

百無一用是書生》的作者是清代作家黃庭堅。

為什麼會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8樓:我的驕傲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很出名吧,可是人類社會中,讀書可以說一直都是倍受推崇的!那麼這兩個現象的同時出現就十分值得**一下了!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一句很有名的話說透了書的重要性,我相信也沒幾個人會說知識是沒有用的吧,然磨孝凳而書本是知識的載體,卻促成了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的經典流傳!

這不能不承認是讀書人的錯了,不同的人讀一樣的書可以得到天差地別的知識,更在智慧的感悟上有驚人的差異!所以這個事實證明了錯不在書,而在人!

現代人只要稍有文化的都會接觸到很多現代所謂的專家、學者整理出來的一些文化區域的規則,很多人在那些名頭的壓制下無條件的信任他們整理出來的結果!可是他們真的對嗎?

我相信,如果真的對,那麼現代就不會出現如此噁心的文化現象了!

還有很多文化性的東西被加上了「藝瞎旅術」這兩個字作為字尾,他們把情感當作他們認為的文化的靈魂,他們拋棄了曾經最重要的道理,走向了形式主義,走向了虛偽的拼湊!

曾經封建時期的貧瘠,不會造成大面積的誤導,那時候能讀書的多是大家公子、小姐,因為他們的家境的相對成功,並不太會把那些公子、小姐帶入歧途,畢竟他們的長輩在社會上的成功會讓他們思考其中的道理,長輩也會教育他們「外圓內方」,何為「內方」方為靜止,為道,為亙古不變之理,所以大家讀書多明理,不讀書的公子往往就一無所有!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啊,普通人大多也能讀上書,因為扭曲掉的文化被現在的各種途徑很方便的大力傳播,對普通人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灌輸於他們腦子裡的文化就是什麼美德啦、忠孝啦、努力拼搏啦、慎渣要以德報怨了,都是些不含道理的空話式的演講!

而且普通人的長輩也沒什麼文化和成功的經歷,所以他們也無法糾正子孫接受來的迂腐,更沒有什麼可以用來以身作則的東西,頂多說一句:「做個好人啊」,然而他們也不知道好人該是什麼樣子的!

久而久之,到現在的高分低能就可以明白了,只知形式,不懂道理的後果了!天天背誦那些東西,天天的琢磨那些蠢貨歸納總結出來的規則,到最後連吃飯的本事都沒有文盲強一點!那麼請問你這個書生難道不是無用嗎!

咱們其實可以看看古往今來的大家作品,就拿相對感性的詩詞來說吧,他們哪一首佳作不包含了一定的道理,那些只顧著酸的東西能流傳至今嗎!

還有很多讀者,連詩詞中的道理都讀不出來,甚至學校的老師給出的解析都沒有道理存在,這些現象真是把「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表達的極致完美!

「百無一用是書生」是什麼意思

百無一用是書生 意思就是 最沒有用處的就是書生。百無一用是書生 出自清朝詩人黃景仁所著的七言律詩 雜感 全詩如下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白話譯文 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無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獨...

猜得好碼不做事,百無一用是書生是什麼生肖

我認為答案是 馬這個生肖 因為過去的 考生考取狀元 都是騎著馬的 百無一用是書生,是指什麼生肖啊?屬牛,牛 百無一用 是 白 字,書寫在 生 字上就是個 星 字。十二生肖能代表星宿的只有牛,望採納 雞,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希望採納 百無一用是書生,猜一生肖 你好,答案是豬 儘管屬豬人 有一定文化修養,...

考研數學一用李永樂的書還是陳文燈的書好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數學功底還不錯,選陳文燈的好些。如果覺得一般選李永樂的好些。注意,陳文燈的書有些過於偏難,一些題的求解過程雖然獨具匠心,但是隻有他的那一種方法才能解,考研的題目是不會出只有一種解法的題的。所以不要迷信任何一本參考書。因人而異,陳的書高數部分比較好,不過建議太難的題不用摳.李的書線數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