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數碼技術小輝
生物是通過不斷的進化慢慢產生的。動物和植物都是由原始的單細胞進化未來,所以是同一個祖先。
2樓:傾心的小北老師
生物應該是由低階生命體轉向高階生命體進化而來的。所以生物就是這樣產生的。動物和植物很有可能會是一個祖先的,因為最早的生命體可能有可能都是一樣的。
3樓:滿滿她媽
肯定不是同一個祖先,植物它是由根莖靜態化的形式生存著成長著。但是動物的話是以動態化的形式繁衍著,並且動物是有思想的。
首次把地球上的生物分為植物界和動物界的是誰?
4樓:月似當時
首次把地球上的生物分為植物界和動物界的是瑞典博物學林奈。瑞典生物學家林奈(1707~1778),注意到周圍的生物有固著不動和自養型的植物,也有自由行動和異養型的動物。
因此,他把整個生物分成相應的兩大類:植物界和動物界,即所謂的兩界分類系統。該系統把細菌類、藻類和真菌類歸入植物界,把原生動物類歸入動物界。
在分類上,這個系統自問世以來,一直沿用到 20 世紀 50 年代。
貢獻成就。林奈,瑞典動物學家、植物學家、冒險家,生物學家,首先構想出定義生物屬種的原則,並創造出統一的生物命名系統。
17世紀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博物學家蒐集到大量的動物。2023年,在動物海螺研究中發明和落實了水字螺,蜘蛛螺,千足鳳凰螺,駱駝螺,緋袖鳳凰螺,水晶鳳凰螺,三齒鳳凰螺,圓袖鳳凰螺八個海螺科和植物和化石等標本。
在2023年,人們知道了約6000種植物,而僅僅過去了一百年,植物學家又發現了12000個新種。
到了18世紀,對生物物種進行科學的分類變得亟為迫切。林奈正是生活在這一科學發展新時期的一位傑出的代表。林奈在生物學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為分類體系和雙名制命名法。
在他看來:「知識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事物本身。這意味著對客觀事物要具有確切的理解;通過有條理的分類和確切的命名,我們可以區分開認識客觀物體分類和命名是科學的基礎。」
生物、植物和動物的關係是什麼?
5樓:白髮與裡
原始合作:指兩種生物共居在一起,對雙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利益,但彼此分開後,各自又都能夠獨立生活。這是一種比較鬆懈的種間合作關係。
共棲關係:指兩種共居,一方受益,另一方也無害或無大害。前者稱共棲者,後者稱宿主。
共棲者是主動的。按共棲狀況分為外共棲和內共棲。彼此分離後,有的共棲者往往不能獨立生活。
這是一種比較密切的種間合作關係。
共生關係:共生有廣義的和狹義的兩種概念。狹義的是指兩種共居一起,彼此創造有利的生活條件,較之單獨生活時更為有利,更有生活力;
相互依賴,相互依存,一旦分離,雙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按共居狀況分為外共生和內共生。
寄生關係:指一種生物生活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並從後者攝取營養以維持生活的種間關係。前者稱寄生物,後者稱寄生。
捕食關係:指一種生物以另一種生物為食的種間關係。前者謂之捕食者,後者謂**食者。
例如,兔和草類、狼和兔等都是捕食關係。在通常情況下,捕食者為大個體,**食者為小個體,以大食小。
競爭關係:有種內和種間兩種競爭方式。這裡是指兩種共居一起,為爭奪有限的營養、空間和其他共同需要而發生鬥爭的種間關係。
競爭的結果,或對競爭雙方都有抑制作用,大多數的情況是對一方有利,另一方被淘汰,一方替代另一方。
6樓:芸芸
生物、植物和動物的關係,首先生物包含了植物和動物。然後植物和動物是並存的。
植物和動物都是生物,什麼是二者不同的?
7樓:獨見鶴梧桐
從微觀角度看,植物有細胞壁,動物無細胞壁,植物沒有系統這一生命系統結構層次,而動物有,這是高中的生物知識,5,一個會ml 一個不會,2,1、從結構上看:植物有而動物沒有的細胞結構包括(細胞壁、葉綠體、液泡)
2、從結構層次上看:植物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
3、從生態系統中的地位上看:絕大多數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而動物屬於消費者。
4、從生態系統中營養和能量傳遞的關係中分析:植物的數量遠遠大於動物的數量(能量金字塔)
5、從生活方式來看。2,植物與動物的區別有很多啦~其中一條十分嚴格的標準就是:在顯微鏡下觀察他們的細胞的時候會發現,植物的細胞有細胞壁,而動物細胞只有細胞膜,沒有細胞壁。
這就是「本質區別」了。
另外動物和植物還有一些主要區別。
第一,幾乎所有的植物,都在同一個地方發芽生長,開花結果,也就是說原地不動地度過一生。當然這中間也有少數例外,如隨水漂流的小型水生植物。與植物相反,絕大多數動物為了覓食、避敵。
1,動物有思想,植物沒有,1,植物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動物木有,0,額,0,
所有動物的祖先是什麼
動物和植物的共同祖先是什麼?
8樓:山東驢能
動物和植物分別屬於兩個門類,差異巨大,那到底是什麼時候動物回和植物開始分化的呢答?它們的共同祖先又是誰?
動物和植物的共同祖先是單細胞的原始綠色鞭毛生物,其類似於現在的綠眼蟲,我們能夠在顯微鏡下觀測到綠眼蟲細胞外部的鞭毛在水裡遊動,細胞內部也有葉綠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自己製造有機物,自給自足。
人們推測,這種類似眼蟲的生物在遠古時期因為環境的變化,原始的生物不斷增加,有機物不斷減少,迫使這些原始生物開始向兩種不同的攝食方向發展,一種是自養型,也就是後來進化成了植物,另一種是異養型,體內的色素體消失,進化成了後來的動物。也就是這個時候,動物和植物分道揚鑣,朝著各自多姿多彩的世界發展。
動物和植物的共同祖先是誰?
9樓:匿名使用者
動物的祖先是原始單細胞動物,植物的祖先是原始單細胞藻類,原始的單細胞真核生物,有自養型的,也有異養型的,一般說來,它們是動物還是植物的界限並不分明。植物、動物的共同祖先是單細胞的原始綠色鞭毛生物,類似現在的裸藻(也稱綠眼蟲或眼蟲)。它的形狀呈長菱形或略扁平的圓柱形,從前端小凹陷處生出一條細長的鞭毛,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眼蟲靠這條鞭毛在水中不停地運動,在鞭毛基部附近,有一個能感光的紅色小點,稱為眼點,所以這種單細胞生物叫做眼蟲。
因為它含有葉綠素,身體呈綠色,因此也稱綠眼蟲。又因為它們能營光合作用,所以有人就稱它為眼蟲藻或裸藻。實際上它們是介於植物和動物之間的原始生物。
這類生物在有陽光的條件下,能進行光合作用,自己製造有機物,營自養生活;在無光的環境下,能用身體表面吸引周圍水溶液中的營養物質,營異養生活。
人們推測,由於原始生物的生存環境不斷地變化,主要是在當時的原始海洋中,原始生物不斷增加,有機物不斷減少,為適應這種有機食物緊張的條件,原始生物開始向兩種不同的攝食方式分化,一種是向加強光合作用的器官和機能的方向發展,即向自養的方向發展,運動機能逐漸衰退,特化成為植物;另一種是加強運動器官和機能的方向發展,使它們在爭奪食物的生存鬥爭中能處於有利地位,即向著異養的方向發展,體內的色素體消失,特化為動物。
接著,它們就分道揚鑣,發展成多姿多彩的植物界和動物界,使生物圈由海洋擴充套件到海、陸、空三維空間,由動物、植物和菌類所組成的三極生態系統代替了原來的兩極生態系統。
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種類各約為多少
已知的植物種類約bai30萬種,du剩下未發現的zhi數目不詳。動物約dao130萬種,未發現的幾十萬種。專微生物屬有幾百萬種。地球上生物總數量約10000000種。微生物已發現的就有幾百萬種?總數量怎麼和之前對不上?能不能詳細一點微生物的數量太多,在分類學上也很難判定,所以很難回答清楚 生物分為動...
傳說中的太歲是屬於生物還是植物,動物
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 太歲又稱 肉靈芝 生長於地下而是由粘菌 細菌和真菌三類菌構成的一種稀有的聚合體,而關於 太歲 的存在 作用和藥效,在生物界始終有爭議。蘑菇屬於植物 動物還是其他生物?蘑菇屬於其他生物,蘑菇是真菌。平常叫做蘑菇的是真菌中的一類,即擔子菌的子實體。子實體是擔子菌長出地面的地上部分,樣...
敘述動物克隆技術對生物界產生的影響和意義
在1997年2月英國羅斯林研究所維爾穆特博士科研組公佈體細胞克隆羊 多莉 培育成功之前,胚胎細胞核移植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實際上,多莉 的克隆在核移植技術上沿襲了胚胎細胞核移植的全部過程,但這並不能減低 多莉 的重大意義,因為它是世界上第一例經體細胞核移植出生的動物,是克隆技術領域研究的巨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