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1、所得稅的納稅基礎是利潤總額不是淨利潤,帳不用調整,按季度預繳所得稅,以前是虧損的所以不用預繳,如果你想要繳稅只要在11和12月賺的利潤夠多,彌補了1-10月的虧損後仍有盈餘,就需要繳納所得稅。
2、本年利潤總額累計為負數,理論上不用納稅,如果真想繳納,而你的整年利潤又達不到盈利,你可以把申報表做成整數,交了以後下年就說申報表填錯了,不過稅務局是不會退給你的,讓你下年度盈利了衝抵。
每個稅務局,有可能每個專管員都是有稅收任務的,本年任務未完成,有可能即使你虧損了也要求你交點,不過是私下的,你不交關係搞僵了就有苦頭吃了;有時候也會碰到有的專管員任務完成了即使你有稅要繳納,專管員也不讓你交,因為本年任務完成了,完成超額太多,下年的目標任務就增加了,他們怕下年度完不成。
建議賬還是按真實的做,實際虧損了就虧損了,只要賬和實際交易都是真實的,不怕他們查,為什麼非要交點呢?不過如果你的賬經不起推敲,真想交稅,用合理的不合理的方法都可以達到目的。
2樓:
繳納所得稅是季度繳納,你可以在12月底時交一部分,可以結轉收入和成本啊,你們是什麼行業呢。
3樓:匿名使用者
是按本年應交所得稅-已交所得稅來算本季預繳的。
所得稅的會計問題有哪些
不知道怎樣理解會計所得稅這一章,請高人幫我解答一下這道題為什麼要這樣做
4樓:匿名使用者
1、題目已經說得很明白了:若該企業未來很可能取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以彌補虧損,2023年利潤為-1000萬,這個虧損允許在5年內彌補,這個題就把所得稅在以後年度彌補利潤時一併彌補。
2、2023年(虧1000萬,所以產生了遞延所得稅資產:1000/25%=250萬)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50萬元。
貸: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250萬元。
2023年(盈利400萬,彌補遞延所得稅資產:400*25%=100萬)
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100萬元。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100萬元。
2023年(盈利200萬,彌補遞延所得稅資產:200*25*=50)
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50萬元。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50萬元。
2023年(盈利500萬,前三年已經彌補2023年虧損額為:400+200=600,尚需彌補額為:1000-600=400,本年盈利500,彌補400後,尚餘100萬,這100萬就是當年要繳的稅了)
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100萬元(彌補剩下的400萬,400*25%=100)
——當期所得稅費用 25萬元。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100萬元。
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5萬元(彌補完需要繳稅的:100*25%=25)
5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的分錄是 遞延所得稅資產不夠---所以要納稅麼!
6樓:匿名使用者
會計與稅務的區別。
所得稅會計問題
7樓:匿名使用者
b1000-200=800*
2004只是預計,沒有發生。稅法上不認同2004所得稅 1000+200=1200*
8樓:匿名使用者
說的通俗一點,就是當期應交所得稅是以資產的計稅基礎計算的,而當期所得稅費用是以資產的賬面價值計算的,我們將資產的計稅基礎和賬面價值之間產生的暫時性差異形成的所得稅額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就是為了解決稅法和會計之間的差異問題計算2023年應交所得稅、年未遞延所得稅餘額和所得稅費用,並編制所得稅核算的會計分錄吧?
應納稅所得額:
1 000-40+50+70+20+8+8+(100-0)-140-120=956萬元。
應交所得稅:956*25%=239萬元。
本期增加遞延所得稅資產:
(8+8+100-0)*25%=29萬元。
本期轉回遞延所得稅資產:
(140+120)*25%=65萬元。
年末遞延所得稅資產餘額:75+29-65=39萬元借:所得稅費用 275萬元。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預提費用 2萬元。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預計負債 2萬元。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25萬元貸:遞延所得稅資產-存貨 35萬元貸:
遞延所得稅資產-未彌補虧損 30萬元貸: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 239萬元。
9樓:匿名使用者
b、264
利潤總額為1000萬元*所得稅稅率為33%-200萬元的產品保修費用*所得稅稅率為33%
10樓:匿名使用者
選d,稅法上不認同預計發生的負債,企業可以根據實際發生的金額予以扣除。。故調整應納稅所得稅=(1000+200)*.
11樓:匿名使用者
b會計處理:2023年計入損益。
稅收處理:實際發生時允許稅前扣除。
按照應付稅款法:
稅收:利潤總額 1000 1000
預計保修費用 200 (200)
應納稅所得額 1200 800
會計:所得稅費用 (396) (264)
淨利潤 604 736
【分析】04年銷售產品,預計了200萬元的保修費用,會計上在計算04年利潤時,也將這筆預計的費用計入了利潤表,這是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的。問題在於,預計的保修費用在稅法上不予認可。也就是說,在確定04年企業應該繳納的所得稅時,稅法不允許稅前扣除。
但稅法也不是永遠不認可。它在實際發生時認可。即在05年發生時認可。
認可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可在05年稅前扣除,意味著可以減少05年的應交所得稅額,意味著預計保修費用這個事項可以減少05年的經濟利益流出,減少經濟利益的流出,也可以視作是經濟利益的流入。也就是說,預計保修費用這個事項,可以在未來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流出。
04年銷售產品,預計的保修費用放在了04年,但由此帶來的經濟利益卻放在了05年,這顯然不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由此,提出了所得稅會計處理的另一種方法。
(2)對於應納稅額進行調整,然後得出所得稅費用。
比如,上例中,04年將應納稅額396萬元作為所得稅費用計入利潤表,不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表現在預計保修費用帶來的所得稅影響,影響金額為200×33%=66萬元,合理的做法,就是將66萬元的未來利益從應納稅額中扣除,將396-66=330萬元作為04年的所得稅費用。這裡我們把66萬元稱作遞延所得稅。
引入遞延所得稅概念之後,稅法上的應納所得稅額就不等於會計上的所得稅費用了,用公式表示二者的關係就是:
所得稅費用=應納所得稅額-遞延所得稅。
當然,我們這裡舉的例子是從應納所得稅額中減去遞延所得稅得出所得稅費用。在實際工作中,還會出現相反的情況,當相反的情況出現時,就要從應納所得稅額中加上遞延所得稅了。這樣,上面的公式就變成了:
所得稅費用=應納所得稅額±遞延所得稅。
12樓:戰彩孔孟君
所得稅也中應交稅費裡,二級科目--應交企業所得稅,在速達軟體裡,結轉利潤可以電腦直接結轉,把當月的憑證做完後,再點結轉,直接由電腦幫忙結轉了,它會自動地加上所得稅的。
13樓:席兆堂憐南
在應交稅金裡面是有應繳所得稅這個科目,結轉本年利潤時是要加上所得稅。
14樓:襲邵隱春燕
是表示已經到銀行交了稅了。
所的稅是根據利潤的25%來記提的。
15樓:夫楠考騫仕
1。是在交稅裡,是應交稅金-所得稅裡。
2。所得稅也就是應交稅金應轉到本年利潤的借方。
會計所得稅問題
16樓:松姮娥
第七條 企業根據財務會計核算和研發專案的實際情況,對發生的研發費用進行收益化或資本化處理的,可按下述規定計算加計扣除:
(一)研發費用計入當期損益未形成無形資產的,允許再按其當年研發費用實際發生額的50%,直接抵扣當年的應納稅所得額。
(二)研發費用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該無形資產成本的150%在稅前攤銷。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攤銷年限不得低於10年。
這題出得有點估怪,它是問當期期末的計稅基數(不是問當期)。 當期期末的無形資產賬面是56-2=54。
17樓:匿名使用者
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無形資產的原值-累計攤銷-資產減值準備。
所以本題中減了2,明白了嗎!
18樓:網友
賬面價值54=無形資產的原價56-計提的減值準備2-累積攤銷0; (賬面餘額=無形資產的賬面原價; 賬面淨值=無形資產的攤餘價值=無形資產原價-累積攤銷。)
所得稅會計怎麼解釋呢?怎麼理解所得稅會計
所得稅會計是研究處理會計收益和應稅收益差異的會計理論和方法,是稅務會計的一個分支,是反映企業所得稅的確認 計量和報告的一整套會計原理 程式和方法。所得稅會計 income tax accounting 是研究處理會計收益和應稅收益差異的會計理論和方法,是稅務會計的一個分支,是反映企業所得稅的確認 計...
計提所得稅,所得稅怎麼計提
1 如果2007年虧損元,經向主管稅務機關備案 審核後,在以後五年內的利潤來彌補虧損。年的計提所得稅有誤,適用稅率錯用。2008年應納企業所得稅 元。計提所得稅。借 所得稅費用。貸 應交稅費 應交企業所得稅。上交時。借 應交稅費 應交企業所得稅。貸 銀行存款。年末,結轉到 本年利潤 科目。借 本年利...
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
不合理,你們是企業,不是個人,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而且企業所得稅也要歸你們企業所在地的國稅局管轄,在當地你們只要繳納營業稅及附加就可以,和當地地稅局要解釋一下,就說你們不在當地發放工資,工資在總公司所在地發放,這樣工資不屬於在當地取得,不用在當地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徵稅機關與自然人 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