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法律被古人叫作什麼 是用什麼稱呼的

2023-02-16 14:00:07 字數 6142 閱讀 2764

1樓:匿名使用者

律法,律例,戰國後期秦朝初期叫的法,來自法家。古時候並沒有完善的法律體系,基本是以統治階級的利益為考量,制定的各種法令,有些甚至只是適用於某一時段的特殊法令,再輔以以前類似案件的判罰作為參考,如漢朝的法令是以高祖劉邦的約法三章為基礎。所以古時候的法多為,律法,律例,法令。

2樓:出賣謀策

大明律例,大清律例。

古人對信的稱呼是什麼?

3樓:網友

古代對「信」的稱呼有:

函牘、信札、尺書、尺素、書翰、文牘、尺牘、尺簡、書函、書柬、書簡、書札、書牘、翰札、簡牘、信件、竹簡、手札、函件。

書信在人類的交流與溝通的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我國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禮儀之邦。人們的社會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過一定的禮儀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動方式來進行。

4樓:星際是我

古人對書信的稱呼是,鴻書(鴻代表鳥,鴻鳥傳書的意思)還叫家書,真心在幫你期待採納,

5樓:花晨月夕

不知五種 說法有:簡 牘 柬 素 箋 函 札 你可以挑5個寫上。

6樓:君豪廣告

亙古不變 得信古人。

正確註解:他只是複述而不創作,他複述的是亙古不變天地自然的規律,得信古人就是說他堅信而且熱愛比他還要古老的上古的聖人們傳下來的教導。

被子古代是什麼稱呼?

7樓:秋天好

布衾是唐朝的老百姓用的布一般是用麻、葛等製成,衾為被子。

錦衾,錦緞的被子,這是富貴人家才會用的被,用絲織成。

8樓:東風

布衾是被子的古稱。唐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

中國古代人的稱呼。

9樓:所示無恆

古代對人的尊稱。

1、父親:令尊、令嚴。

2、母親:令堂、令慈。

3、兄弟:令兄、令弟。

4、姐妹:令姐、令妹。

5、妻子:令正。

6、兒子:令郎。

7、女兒:令愛(嬡)

8、親戚:令親。

9、學生:高足。

10、老師:恩師、夫子。

古代的被子叫什麼

10樓:網友

先秦時人們稱被子為「衾」、「裯」、「寢衣」等。

裯是單被,衾是厚被,裡面保暖用的填充物多,而寢衣是一種沒有填充物或填充物很少的夾被。寢衣是午休這類短暫休息時用於覆體的,故古人又稱寢衣為「小臥被」。

像今人一樣,古人居家也會準備冬夏兩套被子。

古時候有一種夏被,蓋在身上可降低體溫。據唐蘇鶚《杜陽雜編》記載,這種空調被叫「神錦衾」,為大軫國所進貢,神錦衾所用蠶絲現在又叫「真絲」,古人稱這種真絲被為「絲衾」。古時一般人是用不起綿被的,窮人只能蓋「布衾」,而有錢人才用「絲衾」。

冬天禦寒的被子是需要填充物的,即所謂「被胎」。在沒有棉花之前,用不起真絲的古人多用「絮」做「被胎」,蘆花、楊柳絮、敝綿(真絲下腳料)、茅草都可以做絮。此外,古人還用雞、鴨、鵝、羊等禽獸的羽、毛來做填充物。

明清以後,棉花成為被子的普遍填充物。

11樓:封建殘餘偷生

被褥,或者叫衾。

有一首詞上寫到「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衾就是被子。

12樓:曉貝兒親

布衾是被子的古稱。唐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

13樓:匿名使用者

衾 (qin)

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布衾(qīn)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這裡的布衾就是被子。古代把被子就叫做「衾」。

一年四季的叫法應該不一樣吧。衾是厚的還是薄的,咱們現代不是就叫被子麼。一年四季應該都是叫布衾的。

在古代對朋友的稱呼是什麼?

14樓:趙叔叔哈

在古代古人們對朋友的稱呼眾多,常見的有:至交、故交、世交、刎頸之交、忘年之交、忘形之交、莫逆之交等等。

關於古人對朋友的稱呼代表的具體意義如下:

1.至交:是指友誼最深的朋友;

2.故交:是指有過深厚友誼的朋友;

3.世交:一般是指兩家人或者兩姓之間有著世世代代的交情;

4.刎頸之交:是指可以一起共同經歷生死或者經歷苦難的朋友;

5.忘年之交:是指朋友之間是可以跨越年齡、輩分的差異。比如古人李白與賀知章的友情就屬於忘年之交;

6.忘形之交:是指那些不拘小節,成為不分你我的朋友;

7.莫逆之交:是指那些情投意合、感情純潔、友誼深厚的朋友。

15樓:李阿鑄

古人對不同朋友之間的關係如何稱謂呢?你可能很多不知道。

16樓:匿名使用者

比自己小的稱賢弟。

比自己大的兄臺。

17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是古代沒有女朋友這一說,那時都是父母包辦婚姻,不要看了幾天古代電視劇,中國拍的古代電視劇都是垃圾!一些很不現實的東西都拍了出來,所以不要相信什麼電視劇上說的古代怎麼怎麼樣!

現在明白了嗎???

古代人對各個年齡段的稱呼分別是什麼?

18樓:苘茗蔏菏荼

古代稱謂。

嬰兒:人初生。

襁褓:泛指一歲以下。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髮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因為古代文字無標點,人們就擷取「幼學」二字作為十歲代稱。)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

舞勺之年:十三歲至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歲至二十歲。

志學:十五歲。(《論語》: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女子出嫁稱梅之年,摽梅之年。

而立:三十歲。

不惑:四十歲。

天命:五十歲。(《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歲。(《淮南子·原道訓》:

「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說春秋衛國有個伯玉,不斷反省自己,到五十歲時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錯誤,後世因而用「知非」代稱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歲。(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杖朝之年:八十歲。

鮐背之年:八十至九十歲合稱。

耄耋:八。十、九十歲。(《禮記·曲禮》:「八十九十曰耄。」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

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禮記·曲禮》:

「百年曰期頤。」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所以稱百歲為「期頤之年。」元人陳浩解釋說:

「人壽以百年為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另外,還有稱青少年為束髮,女子待嫁稱待年或待字,稱老年為皓首或白首,稱長壽老人為黃髮等等。

19樓:亨時達奢侈名錶售後

襁褓:指不滿週歲的孩童。

孩提時代:指2至3歲的孩童。

黃口小兒: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髫年:女子七歲。

金釵之年:女子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之年:女子十五歲。女子年滿十五時,用簪子將頭髮束起,代表到了出嫁的年齡。

碧玉年華:女子十六歲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韶年:男子七歲。

舞勺之年:男子十三至十五歲舞象之年:男子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之年:男子二十歲。這一天父親長輩要為其舉行及冠之禮,表示成年。

而立之年:男子三十歲。

不惑之年:男子四十歲知命之年:男子五十歲花甲或耳順之年:男子六十歲古稀之年:老人七十歲。

杖朝之年:意思是年紀過了八十歲便可以撐著柺杖上朝。

耄耋(mào dié):八十至九十歲。

米壽:老人八十八歲。

鮐(tai)背之年:男子九十歲。因為這時老人身上會長斑,就像鮐魚背。

白壽:即一百去掉一,老人九十九歲。

期頤:老人一百歲,指的是期待頤養天年的意思,說明老人年邁,需要子孫贍養。

茶壽:老人108歲。茶上面的「艹」字頭為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點一個八,二十加八十加八,就是108

20樓:苦心居士

古人創制了各式各樣的年齡稱謂,很多今天還在繼續使用。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學習古文並加以承傳。

0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襁褓:未滿週歲的嬰兒。

2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歲的兒童。

8歲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髮紮成兩結於頭頂把頭髮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巍=柚贛啄輟t謖飫錚。

21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常見古代年齡稱謂說明:湯餅:

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初度:週歲。

《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後稱生日為初度。生小:

幼年。《孔雀東南飛》「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裡」。總角:

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髮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髮。

」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恆牙。按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

教數:9歲。外傅:

10歲,出外就學。束髮:束,捆,結之意。

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束髮」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古代年歲的別稱。舞勺:

13歲。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及笄:

指女子15歲。舞象:男15歲-20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弱冠:

指男子20歲。弱,弱小。而立:

指30歲。不惑:指40歲。

艾:指50歲。花甲(耳順):

指60歲。古稀:指70歲。

耄耋:指80歲老人。鮐背:

指90老人。期頤:指百歲。

22樓:匿名使用者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古人說的板臉婦人是什麼意思,古人叫挽父是什麼意思

表情古板冷淡的婦人。板臉 b n li n 解釋 繃緊面孔。表示嚴肅 不悅或冷淡。古人什麼時候說了,從沒聽過也沒見到過這樣的文字。古人叫挽父是什麼意思 挽父在古代是指趕車老人的意思。新唐書 食貨志三 輓夫系二鈲於胸,而繩多絕,輓夫輒墜死,則以逃亡報,因系其父母妻子,人以為苦 父 是一種對 夫 的尊稱...

古代人的口紅是用什麼做的,古人用的口紅究竟是用什麼材料做的,有色號之分嗎?

我們現代人基本上都會塗上口紅,因為抹上口紅會顯得自己很有氣色。其實古人也是會塗口紅的,不過他們的口紅不是像現在的口紅這樣是拿化學物質做的,那個時候的口紅大部分都是拿花草植物做的。古時候的口紅其實就是胭脂,當然胭脂有的時候也可以塗在臉頰當腮紅,這些都是可以的。古時候的女子那個時候就已經愛美了,她們覺得...

古人說的死脈是什麼樣的,古代人說作過死 是什麼意思

真髒脈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現的無胃 無神 無根的脈象。是病邪深重專,元氣衰竭,胃氣已敗屬的徵象,故又稱 敗脈 絕脈 死脈 怪脈 素問 玉機真藏論 記載 真藏脈見,乃予之期日。諸真藏脈見者,皆死不治也。無胃之脈 無胃的脈象以無沖和之意,應指堅搏為主要特徵。如脈來弦急,如循刀刃稱偃刀脈 脈來短小而堅搏,如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