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這風景獨好
在我國的古代,親朋好友一旦分離,送行者總要折一支柳條贈給遠行者。「折柳」一詞寓含「惜別」之意 。我國「折柳送行」的習俗最早見於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裡的《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古時柳樹又稱小楊或楊柳,因「柳」與「留」諧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離別贈柳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捨的心意。
詩歌常以柳為意象,表達依依不捨、惜別之意。
2樓:荷清月明
就是詩中含有折楊柳·楊柳的送別詩,因柳與留諧音,所以古人常在與人告別時用楊柳代表自己戀戀不捨·依依惜別的心情,此類古詩有《送元二使安西》,《憶秦娥》,《折楊柳》等。
3樓:北極巴巴
折柳送別是古人的一種極富情感的告別方式,折柳送別詩則是古人抒情的方式。
4樓:繆工秋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折柳送別古詩詞
5樓:小山村情懷
折柳送別古詩詞《春夜洛城聞笛》。折柳送別這其中的楊柳是代指兩種事物。一種就是真正的塞外楊柳樹,還有一種就是折柳曲。暗示戍守邊關將士思鄉的心態。
一、原文: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二、白話譯文。
是誰家的庭院,飛出幽隱的玉笛聲?融入春風中,飄滿洛陽古城。
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樂曲,誰又能不生出懷戀故鄉的深情?
三、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遊洛城(即洛陽)時所作。洛陽在唐代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時稱東都。當時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棧裡,偶然聽到笛聲而觸發故園情,因作此詩。
四、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
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6樓:龍之騰必潛乃翔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劉禹錫《楊柳枝詞》:「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
日落水流西復東,春光不盡柳何窮。 巫娥廟裡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帶風。 不嫌榆莢共爭翠,深與桃花相映紅。 灞上漢南千萬樹,幾人遊宦別離中。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巫山巫峽長,垂柳復垂楊。同心且同折,故人懷故鄉(梁元帝蕭繹《折楊柳》)
吳文英《風入松》:「樓前暗綠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
絮時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蕭繹《和劉上黃春日詩》)
楊柳成歌曲,蒲桃學繡文(北周庾信《奉和趙西東路春詩》)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離別多。
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好風儻借低枝便,莫遣青絲掃路塵。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隋朝無名氏《送別》)
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 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幽幽桂葉落,馳道柳條長。折榮疑路遠,用表莫相忘(顧野王《芳樹》)
張籍《薊北旅思》:「客亭門外柳,折盡向南枝。」
周邦彥《蘭陵王》:「柳蔭直,煙裡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濯濯長亭柳,陰連灞水流。雨搓金縷細,煙嫋翠絲柔。送客添新恨,聽鶯憶舊遊。贈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7樓:席蕾環千亦
《送阮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關於「折柳送別」的詩句有哪些?
8樓:匿名使用者
1、氣暄動思心,柳青起春懷。——鮑照《三日詩》
2、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隋雜曲歌辭《送別詩》
3、幽幽桂葉落,馳道柳條長。折榮疑路遠,用表莫相忘。——顧野王《芳樹》
4、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李白《勞勞亭歌》
5、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落時。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
6、楊柳成歌曲,蒲桃學繡文。——北周庾信《奉和趙西東路春詩》
7、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8、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
9、三月江城柳絮飛,五年遊客送人歸。故將別淚和鄉淚,今日闌干溼汝衣。
10、桃含可憐紫,柳發斷腸青。——梁簡文帝蕭綱《春日詩》
11、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曾與情人橋上別,更無訊息到今朝。
12、含露桃花開未飛,臨風楊柳自依依。——隋煬帝楊廣《四時歌·東宮春》
13、巫山巫峽長,垂柳復垂楊。同心且同折,故人懷故鄉。——梁元帝蕭繹《折楊柳》
14、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隋朝無名氏《送別》
15、曲成攀折處,唯有怨別離。——岑之敬《折楊柳》
16、無令長相思,折斷楊柳枝。
17、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離別多。
18、日落水流西復東,春光不盡柳何窮。
19、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似柳絲。柳絲挽斷腸牽斷,彼此應無續得期。
20、絮時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蕭繹《和劉上黃春日詩》
21、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2、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3、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24、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飢載渴。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25、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關於折柳送別詩句
關於折柳送別的古詩
9樓:小明文庫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劉禹錫《楊柳枝詞》:「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西時。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
日落水流西復東,春光不盡柳何窮。 巫娥廟裡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帶風。 不嫌榆莢共爭翠,深與桃花相映紅。 灞上漢南千萬樹,幾人遊宦別離中。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巫山巫峽長,垂柳復垂楊。同心且同折,故人懷故鄉(梁元帝蕭繹《折楊柳》)
吳文英《風入松》:「樓前暗綠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
絮時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蕭繹《和劉上黃春日詩》)
楊柳成歌曲,蒲桃學繡文(北周庾信《奉和趙西東路春詩》)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離別多。
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好風儻借低枝便,莫遣青絲掃路塵。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隋朝無名氏《送別》)
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 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幽幽桂葉落,馳道柳條長。折榮疑路遠,用表莫相忘(顧野王《芳樹》)
張籍《薊北旅思》:「客亭門外柳,折盡向南枝。」
周邦彥《蘭陵王》:「柳蔭直,煙裡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濯濯長亭柳,陰連灞水流。雨搓金縷細,煙嫋翠絲柔。送客添新恨,聽鶯憶舊遊。贈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關於折柳送別的詩句
關於折柳送別的詩
為什麼古人送別的時候要折柳,古人送別朋友時為什麼要折柳,有哪首古詩提到了折柳?
古代社會,由於交通不便和通訊滯後,送別顯得傷感而又隆重,往往一別,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見,也因此產生了大量的膾炙人口的詩詞。而折柳相送是古人送別的重要儀式。古人送別要折柳,這在當時是一種非常普遍的送別風俗。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可見,折柳在傳統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詩文 戲曲和 等文...
送別詩裡的柳字有什麼寓意,送別詩裡帶有柳字
柳,諧音 留 古人送別多用 折柳 表示離人的難言難分之情。折柳 贈別之風,尤其是在唐 宋朝時盛行,因而,折柳 也就成為贈別的代稱 柳 離情的象徵。離情常常和柳有關,其原因首先是二者之間具有一種 同構 關係。柔弱的柳枝那搖擺不定的形體,能夠傳達出親友離別時那種 依依不捨 之情。長亭折柳 往往是離別的象...
古人為何用「折柳」來送別懷遠,柳樹真的能夠寄予相思嗎
顯而易見這個問題是肯定的,柳枝是可以表達出我們的思念之情的,因為柳枝中的柳字諧音是留,意味著想要家人或者友人或者愛人留在我們的身邊,因此說柳枝也是被賦予了一種對我們人來說特殊的含義。在古代,這種現象是很常見的,具體內容讓我在下文來詳細說明。首先,我們也都知道,人和人之間有分離是很正常的,就像月有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