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競合與法條競合的區別

2023-01-01 07:20:10 字數 1826 閱讀 9554

1樓:終蕊勞子

想像競合,是指「一個行為觸犯兩個以上的罪名的情況」。

從犯罪形態角度講,想像競合「是指實施了一個行為而觸犯了數個罪名的犯罪形態。」想像競合具有兩個特徵:(1)只有一個行為。

這行為在被評價前一般是指根據自然的和社會觀念上的行為;在評價時,則是指構成要件上的行為,具有法律性。(2)一行為同時觸犯數罪名。即一行為在外觀上或形式上同時符合數個犯罪的特徵,在構成要件的評價中實質上符合數個構成要件,成立數個犯罪的情況。

法條競合。是指「一個行為同時符合數個法條規定的犯罪構成,但從數個法條之間的邏輯關係看,只能適用其中一個法條,當然排除適用其他法條的情況。法條競合的特點可細分為四個方面,(1)實施了一個行為。

這個行為以行為的自然狀態終結為標準,不包括「發展犯」。

(2)形式上符合數個犯罪構成要件,有可能適用數個刑法條文;(3)數個構成要件相互間具有邏輯上的包容關係;(4)實際上只選擇一個犯罪構成,排除其他構成要件(條文)的適用。想象競合犯與法條競合犯的區別主要有以下方面:

1.二者犯罪行為觸犯的罪的數量不同。法條競合犯是在對同一法益的同一次侵犯過程中,相同的行為階段所實現的犯罪競合,因而法條競合犯只有單一的有刑法意義的行為。想象競合犯是侵犯多個法益的行為競合於外觀同一的自然行為,因而想象競合犯蘊涵了多個具有刑法意義的行為。

2.二者觸犯的犯罪構成的客體不同。法條競合犯所實現的多個犯罪構成,法條競合犯是在對同一法益的同一次侵犯過程中實現了多個犯罪構成,其客體具有重合性;想象競合犯所實現的多個犯罪構成,想象競合犯是侵犯多個法益的行為競合於同一身體活動,多個行為各自實現了不同的犯罪構成,其客體不具有重合性。因而此多個犯罪構成所保護的客體,起碼有一個客體是重合的。

3.二者的罪數本質不同。由於法條競合犯的多個犯罪構成保護的是同一客體,法條競合犯觸犯的多個犯罪構成具有相同的危害性基礎,因而屬於一罪的型別。由於想象競合犯的多個犯罪構成保護的是不同的客體,每個犯罪構成的危害性基礎都是不同的,因而應當貫徹全面評價原則,所有觸犯的犯罪構成都應當全部適用。

2樓:那有福雙倩

區分兩者,簡單來說,就是看觸犯的法條之間有無。

重合或包含。

關係:1、觸犯的法條之間。

有。重合或包含關係。

法條競合犯。

(如:《刑法》266條。

詐騙罪。與224條。

合同詐騙罪;《刑法》266條。

詐騙罪。與192條。

金融詐騙罪。)

2、觸犯的法條之間。

無。重合或包含關係。

想象競合犯。

(如:張三盜割正在使用中的**線,導致通訊中斷。此時一個行為同時觸犯了。

盜竊罪。和。

破壞公用通訊設施罪)

3樓:蟻元斐鹹淑

1.定義不同:想象競合是行為人的一個不法行為,侵害了兩個以上法益,觸犯了兩個以上罪名法條,適用任何一個法條都不能全面、充分評價該行為的不法內容。

法條競合,指一個犯罪行為同時觸犯數個具有包容關係的具體犯罪條文,依法只適用其中一個法條定罪量刑的情況。

2.判定不同:一個行為觸犯的數罪名所在法條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內容上的重合,如果不存在任何重合,屬於想象競合犯;如果存在某種重合,是法條競合犯。

3.法條不同:觸犯的數罪名所在數法條之中,能否有一個法條完整的評價該犯罪行為。如果不能完整評價,是想象競合犯;如果能完整評價,是法條競合犯。

擴充套件資料:「想象競合」與「法條競合」總體上都是行為人犯一罪而不是數罪,在司法實踐中二者容易混淆。二者的區別在於競合犯觸犯的法條之間是否存在重合或交叉關係。

存在重合或交叉關係的是「法條競合」,不存在重合或交叉關係的是「想象競合」。想象競合所觸犯的數個罪名沒有必然的聯絡,法條之間不存在相互包容和交叉的關係。

想象競合百科。

什麼是法律競合,什麼是法條競合?

一般沒有這個說法,一般是說為法條競合,是指規定犯罪構成內容的法律條文之間的交叉重合,一般分為特殊法條和普通法條的競合,狹義法條和廣義法條的競合,整體法條和區域性法條的競合,處理原則一般 是特殊法條優於普通法條,狹義法條優於廣義法條,整體法條優於區域性法條,在上面3個原則基礎上還存在一個重法優先的補充...

在刑法中,牽連犯與想象競合犯的區別

首先,想象競合犯是實質的一罪,而牽連犯是處斷的一罪 其次,想象競合犯是指行為人基於一個犯罪意圖所支配的數個不同的罪過,實施一個危害行為,而觸犯兩個以上異種罪名的犯罪形態。牽連犯是指行為人實施某種犯罪,而方法行為或結果行為又觸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態。從兩種犯罪形態的定義中可看出,想象競合犯實際上只有一個...

請求權競合與加害給付,什麼是請求權競合?(民法中,請舉例說明)

1,請求權競合時只能提起一個訴訟請求 2,提起的是違約之訴,只能是合同一方當事人 侵權之訴的話,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訴請。三 我國立法上的實踐 對加害給付所致損害應如何救濟,我國學理上佔統治地位的觀點是 從保護債權人的角度出發,採用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說,使債權人能依具體情況,選擇對其最有利的根據,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