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用p32的培養基培養噬菌體一段時間
2.用標記的p3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
3.離心機離心3至5分鐘
4.檢測試管出下層有較高的放射性,而上層液中幾乎沒有放射性(至於dna的檢測要用到現代科學儀器,是什麼我也不知道)
2樓:遊九州之悟天下
1>分別培養p32和s35標記的噬菌體2>用噬菌體侵染,得到p32和s35標記的噬菌體3>分別用p32或s35標記的噬菌體去感染未標記的細菌.4>過一段時間的保溫後攪拌離心,觀查放射性情況.
赫爾希和蔡斯通過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實驗包括六個步驟( )①噬菌體侵染細菌
3樓:誠信x3吤
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後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澱物中的放射性物質.所以最合理的實驗步驟順序為②⑥①④③⑤.
故選:c.
請問蔡斯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是怎麼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4樓:
1、分別用s35或p32去標記噬菌體,s35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p32標記的是噬菌體的dna;
2、再分別用被s35和p32標記的噬菌體去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短時間保溫後,攪拌離心。3、攪拌的目的是讓吸附在大腸桿菌表面的噬菌體與之分離,離心後,上清液中是噬菌體顆粒(即未進入大腸桿菌體內的部分),沉澱物中是被感染的大腸桿菌(細菌體內已含噬菌體進入的部分)。
4、s35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組最後的實驗結果是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而沉澱物中放射性很低,而且最後細菌裂解後釋放的新噬菌體中也未檢測到s35,說明被s35標記的蛋白質沒有進入大腸桿菌。
5、p3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組最後的實驗結果是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而沉澱物中放射性很高,而且最後細菌裂解後釋放的新噬菌體中檢測到p32,說明被p32標記dna進入了大腸桿菌。
綜上所述,蔡斯實驗表明: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噬菌體的dna進入到細菌細胞中,而蛋白質仍然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體的各種形狀,都是通過親代dna遺傳的。
我覺得樓主的產生困惑的原因是,沒有看清楚這個實驗是對照試驗,兩組實驗結果對照起來看,就不難得出結論:蛋白質沒有進入而dna進入了。
還有,樓主說的「沉澱裡有原來的噬菌體所以有放射性,並不是新生成的有放射性。」是對的,本來就是這樣的。
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過程中,能說明dna分子是遺傳物質的關鍵步驟是( )①t2噬菌體只將自己的dna分
5樓:如風試巡
①t2噬菌體只將自己的dna分子注入到大腸桿菌體內,從而將dna和蛋白質分開,正確;
②t2噬菌體的dna利用大腸桿菌內的成分複製出自身dna和合成蛋白質外殼,說明dna能自我複製和指導蛋白質合成,但不能說明dna分子是遺傳物質,錯誤;
③新合成的dna和蛋白質外殼組裝成子代t2噬菌體,說明物質與結構的關係,但不能說明dna分子是遺傳物質,錯誤;
④釋放與親代完全相同的子代t2噬菌體,說明親代的性狀能夠遺傳給子代,正確.
所以能說明dna分子是遺傳物質的關鍵步驟是①④.
故選:c.
在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中,正確的技術手段是( )a.用化學方法把dna和蛋
6樓:合秀皖
a、噬菌體在侵染細菌的過程中,將dna注入到細菌內,而蛋白質外殼留在外面,並沒有用化學方法分離,a錯誤;
b、實驗中用32p和35s分別標記t2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b錯誤;
c、用32p和35s分別標記兩組t2噬菌體,然後分別實驗,c錯誤;
d、由於噬菌體只能寄生在細菌中,不能利用培養基培養,因此用標記過的大腸桿菌去培養t2噬菌體獲得具有標記的噬菌體,d正確.
故選:d.
為什麼能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7樓:匿名使用者
通過試驗觀察,噬菌體的生理特性,是 侵染 寄主細胞,注入dna,用寄主細胞的營養合成,複製dna 產生系統來實現其自身的生長和增殖。一旦離開了宿主細胞,噬菌體既不能生長,也不能複製。
是先發現噬菌體 的特性,再進行,寄主試驗的這個試驗只能證明 dna 是某種遺傳物質
反問,如果某種細菌 遺傳物質是rna,同樣能像噬菌體那樣,能說明他是「主要」遺傳物質嗎?
(我都忘記很多了,高三知識,讀大4了忘記很多了)最好 問下老師,學生物,熟悉生物課本很重要,千變萬化不離其中!!
8樓:世潔漢黛
因為噬菌體只含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所以通過同位素標記的辦法知道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中只有dna進入了細胞而蛋白質外殼則留在外面。所以起遺傳作用的肯定是dna。
9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生物必修2 的內容吧。噬菌體由蛋白質外殼與dna構成 就1952hershey與chase的實驗來說,噬菌體寄生到大腸桿菌菌體之中,通過遺傳物質的控制來實現噬菌體本身的複製。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經一段時間後(給予其時間讓噬菌體的遺傳物質進入大腸桿菌)進行離心處理(就是甩它),可以使噬菌體在侵入大腸桿菌時所殘留下的蛋白質外殼與大腸桿菌的菌體分離,發現放射性物質在大腸桿菌內部,說明蛋白質是不可以作為噬菌體的遺傳物質進入細菌內部的; 在另一組實驗中,用放射性物質標記噬菌體的dna,則發現大腸桿菌內部有放射性物質(即被標記過的dna),由此就可以說明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 。
明白了?不明白繼續問我
什麼實驗證明了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0樓:向日葵
試驗原理:s型肺炎球菌能使人患肺炎或使小動物患敗血症;r型肺炎球菌對人和動物基本無影響。
轉化試驗
試驗中,艾弗裡等發現dna的純度越高,轉化就越有效。
實驗證明了t2噬菌體是一種專門寄生在大腸桿菌體內的病毒,dna才是遺傳物質。
重建試驗
證明了在只有rna沒有dna的病毒中,rna是遺傳物質。
朊病毒朊病毒的發現,證實在某些情況下蛋白質可以作為生物體的遺傳物質而存在。
化學本質:除一部分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朊病毒的遺傳物質是蛋白質外,其餘的病毒以及全部具典型細胞結構的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
存在部位:這種物質是染色體的主要成分。它還存在於細胞核外的質體,線粒體等細胞器中。
基本特性:相對的穩定性,能自我複製,前後代保持一定的連續性並能產生可遺傳的變異。
結論:絕大多數生物(細胞結構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1樓:晨曦翳羽
艾弗裡的實驗、t2噬菌體侵染、菸草花葉病毒侵染這三個實驗
12樓:筠哇
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13樓:頎野
艾弗裡的實驗只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但沒有證明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主要的遺傳物質是幾個實驗綜合得出的結論
14樓:馬斯特裡赫特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這一結論是隨人們逐步認識到的,它的認識主要通過三個實驗來完成。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用分別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培養基培養大腸桿菌。)、菸草花葉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實驗。
實驗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少部分生物的遺傳物質是rna。
15樓:鎖長順龐雁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這兩個實驗都是證明dna是生物遺傳物質的直接證據,兩者在實驗設計、實驗結論等方面既有共性也有細微的差別,現比較如下:
1.實驗設計思路的比較
艾弗裡實驗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思路相同
設法將dna和蛋白質等其它物質分開,單獨地直接地去研究它們各自不同的遺傳功能
處理方式有區別
直接分離:分離s型菌的dna、多糖、蛋白質等,分別與r型菌混合培養同位素標記法:分別標記dna和蛋白質的特殊元素(32p和35s)2.兩個實驗遵循相同的實驗設計原則———對照原則3.實驗結論(或目的)比較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結論: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結論: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因為蛋白質並沒有進入細菌體內。
16樓:謝謝謝
沒有實驗能證明dna是主要遺傳物質
請問T2噬菌體子代的DNA是來自大腸桿菌,還是他自己本身的
dna的原料來自大腸桿菌,子代噬菌體dna還是親代dna半保留複製得來的。噬菌體浸染細菌的實驗中最後釋放的噬菌體中的dna是否有大腸桿菌中的dna以及原有的噬菌體dna共 t2噬菌體的核 bai酸屬於雙鏈dna,子代的dudna是以親代雙鏈中的一zhi條鏈為模版,組dao成大腸桿菌dna的脫氧核苷酸...
以大腸桿菌T4噬菌體為例,說明烈性噬菌體的侵染過程
1.附著 是病毒與寄主之間高度特異性的相互作用,病毒外部的蛋白能與寄主表面的特殊好受體結合.2.侵入 各種噬菌體還不一樣,好難說.大概都是先與細胞壁特異性結合,釋放溶菌酶溶解細胞壁成一個小孔,將dna注進細胞內.有的噬菌體殼體也可以進入細菌.3.複製 侵染開始後,細菌的dna合成停止,幾分鐘後mrn...
食品中的大腸桿菌的檢測方法,大腸桿菌的檢測方法
水中大腸桿菌檢測,可以用酶底法。工作強度小,準確率高。你可以用這個試劑試試看colitech 大腸桿菌檢測方法國標是用什麼方法檢測的 食品中大腸桿菌的檢測 用大腸桿菌顯色培養基,檢測原理 蛋白腖和酵母膏粉提供碳氮源和微量元素 氯化鈉可維持均衡的滲透壓 瓊脂是培養基的凝固劑 十二烷基硫酸鈉抑制革蘭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