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什么意思

2022-11-15 00:05:11 字數 5345 閱讀 5138

1樓:鬼玉七星

老子道德經第四段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下一句是「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兩句的意思是,天地對萬物是平等的,把他們都看作草扎的狗一樣;聖人對百姓都是平等的,把他們都看作草扎的狗。

2樓:

兩位大哥挺強的-----如果不是現查的資料

3樓:郭永進教授解讀道德經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什麼意思?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什麼意思]

4樓:中國消防救援

意思是: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

出自:《道德經》第五章

朝代:春秋

原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tuó)籥(yuè)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翻譯:在天地之間找不到仁了,是因為萬物都成了沒有靈魂的草紮成的狗,形如軀殼。聖人找不到仁,是因為百姓都成了沒有靈魂的草紮成的狗。但天地是無所謂自私的,對待萬事萬物都一樣。

5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

原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註解——天地不仁:天地不仁愛。 以萬物為芻狗:

此句有兩種解說。一說,天地視萬物,如芻草狗畜。另一說,「芻狗」是古代祭祀時使用所用茅草紮成的狗,祭後則棄去。

《莊子•天運》:「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齊(齋)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二說不同,然皆以喻卿大夫和人民為輕賤。

出處——《道德經》第五章。

天地生了萬物,並沒有想取回什麼報酬。所以真正意思是:天地看萬物和那個丟掉的草狗一樣,並沒有對人特別好,對其他的萬物特別差。

通俗點說: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換句話說,不管萬物變成什麼樣子,那是萬物自己的行為(包括運氣),與天地無關,天還是幹天的事,地還是乾地的事,一切猶如隨風入夜,潤物無聲,天地最是自然不過的。

原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譯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天地之間找不到仁了,是因為萬物都成了沒有靈魂的草紮成的狗,形如軀殼。聖人找不到仁,是因為百姓都成了沒有靈魂的草紮成的狗。

但天地是無所謂自私的,對待萬事萬物都一樣。

6樓:匿名使用者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出自今本《道德經》第五章。意思是:天地有仁心,滋生了萬物;老子則說天地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

天地生了萬物,並沒有想取回什麼報酬。所以真正意思是:天地看萬物和那個丟掉的草狗一樣,並沒有對人特別好,對其他的萬物特別差。

通俗點吧:就是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換句話說,不管萬物變成什麼樣子,那是萬物自己的行為(包括運氣),與天地無關,天還是幹天的事,地還是乾地的事,一切猶如隨風入夜,潤物無聲,天地最是自然不過的。

芻狗[chú ɡǒu]: 古代祭祀時用草紮成的狗。

魏源本義:「結芻為狗,用之祭祀,既畢事則棄而踐之。」。《莊子·天運》:「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齊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

狗在古代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牲畜(因為用不起豬、牛、羊等大的牲畜)。隨著社會風氣的演變,人們漸漸不再用真的狗,而是用草扎一隻狗形來代替(就相當於後來在拜祀的時候,用面做的豬頭來代替真的豬頭一樣)。芻狗做好以後,在還沒有用來祭祀之前,大家對它都很重視,碰都不敢隨便碰;等到舉行祭祀以後,就把它扔下不管了。

7樓:匿名使用者

天地沒有所謂的仁義,它把世間萬物都當成無所謂的東西,簡單來說就是眾生平等。

8樓:牛寶寶啊翻滾吧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意思是:「天地有仁心,滋生了萬物」。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出自今本《道德經》第五章。意思是:天地有仁心,滋生了萬物;老子則說天地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

天地生了萬物,並沒有想取回什麼報酬。所以真正意思是:天地看萬物和那個丟掉的草狗一樣,並沒有對人特別好,對其他的萬物特別差。

具體釋義如下:

1、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捲上)》(商務印書館2023年初版)中,有對《老子》這句話的解釋,提出了兩種說法:第一種,就是王弼說,那就是將仁解釋為慈愛;第二種,則作了哲理上的推闡,說:

2、仁即是"人"的意思。《中庸》說:"仁者,人也。

"《孟子》說:"仁也者,人也。"劉熙《釋名》說:

"人,仁也;仁,生物也。"不仁便是說不是人,不和人同類。古人把天看作有意志,有知識,能喜怒的主宰,是把天看作人同類,這叫做天人同類說。

老子的"天地不仁"說,似乎也含有天地不與人同性的意思。

3、接著,胡適又說:"人性之中,以慈愛為最普遍,故說天地不與人同類,即是說天地無有恩意。"這就把兩種不同的說法統一起來了。

最後,胡適盛推他理解的老子的這個觀念,說:"老子這一觀念,打破古代天人同類的謬說,立下後來自然科學的基礎。"

4、2023年,梁啟超在《先秦政治思想史》前論第二章"天道的思想"附錄二"天道觀念之歷史的變遷"中,也認為老子的話表現了對天的信仰的動搖,開啟了後來荀子的天論思想。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什麼意思?

9樓:郭永進教授解讀道德經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什麼意思?

10樓:山水國學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啥意思?你知道嗎

11樓:蒯蘭英羿茶

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

也沒有什麼仁愛

它對帶萬物就像對帶芻狗

任其自生自滅

沒有偏向

芻狗是指用草做成的狗

古時祭祀用的

人們在祭祀完成後就會把芻狗丟掉

不予理會了

大致意思就是天地對待萬物就如人對待芻狗

任其自生自滅

大概是這意思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是什麼意思啊?

12樓:阿離

大自然是沒有感情的,它對萬物都等同祭壇的貢品;老子理想中的聖人(不特指君主)也是不懂感情的,對一切人都任其自生自滅。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也最切中我們對國學的錯誤常識的一句。這句話告訴大家,自然的法則是對待世間永珍一切平等;在人的世界裡,也應如此才是正道。

老子在那個動亂的年代,看到了一切勾心鬥角,真假善惡的鬥爭,遂寫下五千言,道理只有一句——世間「好」與「不好」,「善」與「不善」,都是同等地位的,是一個事物的兩面,相生相剋,互為其根;沒有絕對的「好」與「善」。

一味追求事物的「好」的一面只能導致另一面的**。之後老子便認為,最好的社會秩序應該是沒有「仁」這個概念的。因為沒有「仁」,也就意味著沒有「不仁」。

13樓:韓琴

這句話意思是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也是沒有仁愛的,對待百姓也如同對待芻狗一般,任憑人們自作自息。是說自然的法則是對待世間永珍一切平等;在人的世界裡,也應如此才是正道。

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經》老子第五章,原句是: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tuó yuè)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白話文釋義: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聖人也是沒有仁愛的,對待百姓也如同對待芻狗一般,任憑人們自作自息。

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任其自然發展。

擴充套件資料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為道教經典,所以有學者認為《道德經》被分為八十一章有明顯的道教的九九歸一的思想,在內容的分割上未免牽強。但道德經前三十七章講道,後四十四章言德,簡單說來,道是體,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慣例而分《道德經》為六十八章,相對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此話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五章,用以說明天道自然無為,人道一樣的應該自然無為,世上沒有唯一正確的思想,妄圖用一種思想去規範人民的行為是愚蠢的。一個文明國家,不應該給人民灌輸任何國教式的思想,更不應該強制人民如何如何做,人民會自然而然地進化。

聖人對待(宇宙學上的)事情的基本原則是按規律來加以處理,且這種規律也是「天地」的規律。規律與規律在本質上是平等的、相同的。聖人即是發見和認知世界的先驅,也即是人中之一。

老子以風箱來作了比喻:從表面現象來看,風箱在不停地被運作著,然而在整個運作過程中,風箱中間的「軸」卻總是保持著自身位置上的相對穩定,這個軸心,正是仁心的相互作用力。

老子以此比喻告訴我們,一切事物都有自身的「中」,而這個「中」都同樣是相對穩定的,所以,如果找得到一確定事物的「中」,就是找到了其相對穩定的狀態,也就是找到了該事物的本質的方面。這種去找到事物的「中」的辦法就叫做「守中」,亦即所謂「中而用之」,這個中即是心中,也就是守仁。

14樓:樹皮降臨

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 聖人也是沒有仁受的,也同樣像芻狗那樣對待百姓,任憑人們自作自息。 芻狗 本意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犧牲(因為用不起豬、牛、羊等大的犧牲)。

15樓:手機使用者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世事無常以蒼生為玩偶 這是, 誅仙 裡寫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什麼意思?

16樓:愈嘉平通簫

道德經》第5章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和「聖人」都堅持不施仁恩,(即無為),分別把萬物和百姓作為祭神用過的草狗,任其自生自滅,自作自息,毫無憐惜之意,這正是無為而任其自然的表現。宇宙的性質是「天地不仁」,即宇宙是沒有意志、沒有感情的客觀實體,不象天帝鬼神那樣被人賦予意志和感情。

即宇宙(道)沒有仁慈之心,不辨善惡,無所偏愛。以萬物為芻狗不是說把萬物都看成芻狗,而是說萬物都和芻狗是一樣的,萬物都是平等的,並不會因為你是什麼讓對你有特權。

在誅仙中,我認為這句話也是這個意思。天地是公平的,不會因為什麼而改變。人要成仙,就是要打破這種公平,天地是不會允許的,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上天是公正的,它有它的執行規律,要成仙就要打破它的規律,自然的規律是它本身固有的,是唯物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

天下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是什麼意思,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什麼意思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出自今本 道德經 第五章。意思是 天地有仁心,滋生了萬物 老子則說天地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天地生了萬物,並沒有想取回什麼報酬。所以真正意思是 天地看萬物和那個丟掉的草狗一樣,並沒有對人特別好,對其他的萬物特別差。通俗點說 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對嗎該怎麼理解

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是啊,因為命運是要靠自己去創造的啊 老子是在告訴我們,不要寄希望於天地神明,自己的一切,還是要依靠我們自己。如同一句俗語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因為連你都不在乎自己,你還巴望誰能比你更在乎自己?天地只好任你自生自滅。再如同...

老子的《道德經》中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呀是沒有感知力的 對什麼都麻木不仁 它高高在上,不過是把這世間的萬事萬物當作螻蟻罷了。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道德經裡的聖人,不是那些無所不知 無所不能的人。文中的聖人指是 王 即統治階級。在 道德經 中 王,邦 國 等字出現的比例是相當高的,因此,我才認為應當把 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