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baby鞋子特大號
端午節介紹:端午節,我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等。端午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傳說,但是在漫長的選擇淘汰中,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最得人心。「其志潔,其行廉」,從司馬遷對屈原飽含深情的敘述開始,屈原忠貞愛國的形象在歷代文人的敘述中越發高大。漢代以降,人們就認為端午節是因屈原而起的。
在抗戰相持階段的2023年,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以古喻今,激起廣大民眾的愛國熱情,更讓屈原的愛國形象深入人心。2023年,屈原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名錄。
宋穎認為,端午節本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起,但是在發展過程中,端午節逐漸與屈原和愛國主義緊密聯絡在一起,併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擴充套件資料:
端午的多個名稱由來:
1、天中節
天中節名稱根據陰陽術數而來。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
2、端陽節
午日為「陽辰」,午月第一個午日,故稱端陽。《荊楚歲時記》中說: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之為「端陽節」。
3、重午節
上古干支紀元法,以天干地支來作為載體,紀元通用天干地支。最初端午為干支歷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個月即為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到了漢代時,由於南北統一,曆法變動,朝廷為了方便過節,規定每年的端午節改為陰曆五月初五日。
4、龍舟節
龍舟競渡最早是古越人祭龍祖的一種祭祀活動形式,南越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船的首尾畫上龍圖形作為本族的圖騰或保護神。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廣東地區。
5、當五汛
在上海部分農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習慣上稱「端五節」為「當五汛」。亦有個別地區稱為「五月當午」。
6、龍日節
龍是古越人的原始信仰,源自天象崇拜。東方蒼龍七宿,春季於東方抬頭,夏季於南方騰昇,秋季於西方退落,冬季於北方隱沒。仲夏端午,蒼龍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因此稱為龍的節日。
2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簡介:吃粽子的習俗和賽龍舟的習俗,都是因為古時候的愛國詩人屈原投江,吃粽子是為了讓魚蝦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屍體,賽龍舟是人們駕著船去打撈屈原的屍體。
4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楚國大夫 屈原 因苦勸楚王無果,憂憤投江自盡。楚國百姓懷念這位為人清正的大夫,於是將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魚群吃了米而不吃 屈原 屍身。後世延續為傳統,漸漸演化為端午節
5樓:姜小壞
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睡覺覺了流淚
6樓:愛**主角
端午節要吃粽子、賽龍舟等等等等
7樓:匿名使用者
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葉
8樓:匿名使用者
788位粉絲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9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日子,就是這麼簡單。
10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中國端午節″已被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1樓:匿名使用者
周長和麵積的公式是農曆五日,窗戶就成端午節,端午節為1月8日,7月88號上海博物館等你們(=^^=)
12樓:曹人中
520 520 520
13樓:匿名使用者
還對哦,根本不對。真是假冒牌貨
14樓:匿名使用者
信你明明做最做最做最做最我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50字左右)
15樓:團長是
端午節介紹:端午節,我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等。端午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傳說,但是在漫長的選擇淘汰中,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最得人心。「其志潔,其行廉」,從司馬遷對屈原飽含深情的敘述開始,屈原忠貞愛國的形象在歷代文人的敘述中越發高大。漢代以降,人們就認為端午節是因屈原而起的。
在抗戰相持階段的2023年,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以古喻今,激起廣大民眾的愛國熱情,更讓屈原的愛國形象深入人心。2023年,屈原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名錄。
宋穎認為,端午節本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起,但是在發展過程中,端午節逐漸與屈原和愛國主義緊密聯絡在一起,併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16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又稱天中節,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當午汛,龍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我們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等。而且端午節還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17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的來歷簡短20字
【篇一:端午節的來歷簡短20字】
據說楚國的屈原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世人為紀念他,包粽子、賽龍舟等習俗沿襲至今。
【篇二:端午節的來歷簡短20字】
【端午節簡介】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
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
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18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配香囊。主題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驅除毒蟲、邪魔。
希望採納
端午節的來歷、故事、風俗習慣
19樓:我是龍的傳人
、風俗習慣
一、端午節的來歷、故事有四種說法:
20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的風俗習慣~躲端午─時端午節習俗。直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午」,俗稱5月,5月5日為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端午之書。
21樓:匿名使用者
是啊?不:一樣不一樣?一切為了自己、一切為了自己喜歡
端午節的來歷故事風俗習慣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及寓意
來歷 屈原看到國家滅亡,傷心不已,寫下絕筆之後,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悲忿的懷抱大石,毅然決然的跳下汨羅江。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屈原投江殉國後,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並將粽子投放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
端午節的風俗習慣作文,端午節的風俗習慣作文30字
吃粽子 賽龍舟 驅五毒 飲雄黃酒 懸艾葉菖蒲 拴五色絲線吃粽子 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端午節的民俗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故事 風俗習慣
一 紀念屈原說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為了不讓屈原的身體被魚龍蝦蟹吃,人們紛紛往江裡扔飯糰 倒雄黃酒。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 吃粽子 喝雄黃酒的風俗。紀念屈原說在所有民間傳說中流傳最廣,影響最深,譚紹兵學者對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