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答:是反比關係。溫度越高,空氣中分子密度越小,而空氣作為聲音傳播介質,那麼聲音傳播速度會有所減慢。
反之溫度越低,空氣中分子密度越大,而空氣作為聲音傳播介質,那麼聲音傳播速度會有所增大。
2樓:
據人教版教科書《物理》八年級上冊的資料,聲速在0攝氏度時為331m/s,在15度時為340m/s,在25度時為346m/s。
聲音的傳播速度一般來說只跟介質有關,相同的介質在不同的條件下傳播速度會有一些不同,但這都是科學研究的成果,也不必細究,下面有具體說聲音與氣溫的關係.
聲音是發聲體以聲波的形式所進行的能量傳播。一般來說,聲音傳播的距離大或是速度慢,能量消耗就大,倘若聲波的能量全部消耗在傳播途中或是聲波改變方向,人的耳朵就聽不到聲音了。而聲音傳播的速度與彈性介質的種類和狀況關係極大,通常說的聲速每秒340米,其傳播介質是15℃的標準空氣。
事實上,我們身邊的空氣是不可能「標準」的,它的狀況與各種氣象要素的組合(也就是天氣的狀況)密不可分。
研究表明,聲音的傳播速度與溫度是成正比的,在近地層中,當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時,聲音的傳播速度隨高度增加而減小,聲音的射線就會向上彎曲(俗稱「聲音起飛了」);反之,當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聲音的傳播速度就會隨高度增加而增加,聲波射線呈向下彎曲狀,給人的聽覺就是「聲音在下沉」。
在陰雨天氣的白天,空氣溫度相對較低,越靠近地面,空氣溫度越高,聲音的射線向空中彎曲,因而地面上的人就不容易聽到遠處的聲音。在天氣晴朗時的傍晚,太陽落山以後,地面熱量開始向空中輻射,使得在一定範圍內,空氣溫度隨著高度增高而上升,聲音射線向下方彎曲,聲能多半沿地面傳播,能量損失小,人耳便容易聽到聲音,我國民間總結出的「火車叫得響,天氣準是好」,便和這一規律不謀而合。基層氣象工作者還把夏日傍晚的雷聲大小,作為天氣預報的輔助指標。
夏秋季節的中午,下墊面受熱升溫,裸地最高溫度可達60℃以上,水泥、柏油路面的溫度更高,相比之下,空氣溫度就顯得較低(氣溫一般是不會超過40℃的)。所以在夏季的中午,四周環境顯得非常靜謐,是午休的好時機。而到了消暑納涼的夜晚,地面早已冷卻,空氣溫度降幅較小,聲波向下彎射,所以四周聲音聽得較清晰,尤其在下墊面多為泥土的鄉村,傳聲效果更為明朗
3樓:嗯嗯_嗯嗯
溫度越高,空氣中分子平均活動速度越大,而空氣作為聲音傳播介質,那麼聲音傳播速度會有所增大,但是增大程度很不明顯
在空氣中的聲速與氣溫的關係是怎樣的
4樓:
在氣體中的聲速: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c=(331.45+0.61t/℃)m•s-1(其中331.
45是在0度時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聲音是靠空氣振動傳播的,再說到微觀就是氣體分子振動,氣溫越高,空氣密度越小,又因為氣體分子之間的間距較大,分子活動越猛烈,兩個分子相撞的可能性就越大,這樣傳播當然快了.
固體由於分子都是挨著的,所以活動不猛烈也能傳播得較快,而捱得越近,傳播越快.
歸納一下,振動的傳播取決於「捱上的可能性」,這又是取決於兩方面因素,一是運動劇烈程度,二是間距.
高溫空氣運動劇烈,傳播得快
固體間距小,傳播得也快.
5樓:訾辱
(1)上表反映了氣溫與聲速之間的關係,其上氣溫是自變數,聲速是函式.故答案為:氣溫與聲速,氣溫,聲速.(2)隨8t的增大,v將增大,v=331+35t.(3)氣溫每升高5℃,聲速增大3m/s.(大)把t=30代入v=331+35t.得v=3大9m/s,所以發生打雷的地...
為什麼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6樓:生活類答題小能手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與壓強和溫度有關。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溫度每上升/下降5℃,聲音的速度上升/下降3m/s。
聲音的傳播最關鍵的因素是要有介質,介質指的是所有固體,液體和氣體,這是聲音能傳播的前提。所以,真空不能傳聲。物理參量有聲源離觀察者的距離,聲源的震動頻率,傳播介質有關。
聲音的傳播速度隨物質的堅韌性的增大而增加,物質的密度減小而減少。如:聲音在冰的傳播速度比聲音在水的傳播速度快,冰的堅韌性比水的堅韌性強,但是水的密度大於冰。
擴充套件資料
聲速c可表示為:c=√λrt,式中t為熱力學溫度;r為普適氣體常數。對於空氣,,r=287.14焦耳(千克·開),故米/秒。
在流動的氣體中,相對於氣流而言,微弱擾動的傳播速度也是聲速。在溫度t不為常數的流場中,各點的聲速是不一樣的,與某一點的溫度相當的聲速稱為該點的「當地聲速」。當氣流的溫度很高(如高超聲速流動),或存在有外部的激勵源時,氣體分子內部振動的動能很大,分子的離解度很高。
在這種情況下,當微弱壓力波掃過使氣體溫度很快地發生變化時,氣體分子的平動能和轉動能很快就能達到相應的平衡值,但分子振動能和離解能達到新平衡態所需的特徵時間要大得多,此時在波的傳播過程中,可以認為這部分內能沒有變化,即氣體處於凍結狀態(見非平衡流動)。
7樓:匿名使用者
研究表明,聲音的傳播速度與溫度是成正比的,所以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聲音的傳播速度一般來說只跟介質有關,相同的介質在不同的條件下傳播速度會有一些不同,但這都是科學研究的成果,也不必細究,下面有具體說聲音與氣溫的關係.
聲音是發聲體以聲波的形式所進行的能量傳播。一般來說,聲音傳播的距離大或是速度慢,能量消耗就大,倘若聲波的能量全部消耗在傳播途中或是聲波改變方向,人的耳朵就聽不到聲音了。而聲音傳播的速度與彈性介質的種類和狀況關係極大,通常說的聲速每秒340米,其傳播介質是15℃的標準空氣。
事實上,我們身邊的空氣是不可能「標準」的,它的狀況與各種氣象要素的組合(也就是天氣的狀況)密不可分。
研究表明,聲音的傳播速度與溫度是成正比的,在近地層中,當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時,聲音的傳播速度隨高度增加而減小,聲音的射線就會向上彎曲(俗稱「聲音起飛了」);反之,當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聲音的傳播速度就會隨高度增加而增加,聲波射線呈向下彎曲狀,給人的聽覺就是「聲音在下沉」。
在陰雨天氣的白天,空氣溫度相對較低,越靠近地面,空氣溫度越高,聲音的射線向空中彎曲,因而地面上的人就不容易聽到遠處的聲音。在天氣晴朗時的傍晚,太陽落山以後,地面熱量開始向空中輻射,使得在一定範圍內,空氣溫度隨著高度增高而上升,聲音射線向下方彎曲,聲能多半沿地面傳播,能量損失小,人耳便容易聽到聲音,我國民間總結出的「火車叫得響,天氣準是好」,便和這一規律不謀而合。基層氣象工作者還把夏日傍晚的雷聲大小,作為天氣預報的輔助指標。
夏秋季節的中午,下墊面受熱升溫,裸地最高溫度可達60℃以上,水泥、柏油路面的溫度更高,相比之下,空氣溫度就顯得較低(氣溫一般是不會超過40℃的)。所以在夏季的中午,四周環境顯得非常靜謐,是午休的好時機。而到了消暑納涼的夜晚,地面早已冷卻,空氣溫度降幅較小,聲波向下彎射,所以四周聲音聽得較清晰,尤其在下墊面多為泥土的鄉村,傳聲效果更為明朗。
8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吧。我記得好像是在20.4度時,聲速是最大的。
9樓:匿名使用者
溫度越高,分子**得越快
參考
10樓:匿名使用者
可能是溫度升高 分子運動加快 所以空氣傳播快
聲速與溼度的關係(最好給公式)?
11樓:蕾蕾
v=331.45((1+t/273.15)(1+o.32*pw/p))1/2
後面的1/2是次方的意思,pw是空氣中水蒸氣的分壓強(pw=水的飽和蒸汽壓*相對溼度),t是溫度,p是大氣壓強
就出來了
呵呵糾結哈!
12樓:
下雨天聲速大於晴天
水中聲速大於空氣
金屬中聲速大於水
具體公式就不知道了
聲音傳播的速度為什麼與溫度有關有什麼關係,為什麼
13樓:多多無影俠
聲波在介質中傳遞的速度(即聲速),往往因介質種類、狀態等因素而影響其行進的速度。在空氣中傳播的聲速,因空氣的溫度、溼度、密度…等不同而不同。
溫度愈高,聲速愈快。溼度較大時,聲速也較快。已知在 2o°c,乾燥、無風的空氣中,聲速約為 343公尺/秒,而在 o°c 時,則為331公尺/秒。
若物體移動的速度,超過當時空氣的傳聲速度時,稱為超音速。
14樓:匿名使用者
聲速與溫度有關。一般情況下,溫度增加,聲速會增大。
在空氣中,在常年溫度變化範圍內,溫度每升高一度,聲速大約增加 0.6 米/秒。
v = v0 + 0.6t
其中 v0 = 331 米/秒,是空氣中 0℃ 時的聲速。
上面的公式,叫經驗公式。
溫度和壓強有什麼關係?
15樓:
在理想狀態下,溫度和壓強有關係的。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pv=nrt p是壓強,t是溫度。
由方程式可以看出壓強與溫度是正比關係,溫度越低,壓強就越小,壓強越大溫度也越高。
壓力和溫度之間是沒必然聯絡關係,體積不變的情況下溫度越高,壓力越大;不能單純說壓力和物體之間狀態的轉化有關係。
如在密閉空間內,液態水吸熱汽化,則變成汽態的過程中壓力升高;在敞口容器中液態水放熱冷凝變成固態冰,壓力不變,但體積增大。
單純說水蒸氣和冰沒有可比性,所在的空間有關係,就密閉容器而言,水蒸氣放熱凝華成冰,容器內壓力是降低的,反之相反。
16樓:第五之桃阿醉
有的,從微觀角度分析,大氣壓強形成的原因是空氣分子運動從而對大氣中的物體產生壓力,而分子熱運動是與溫度有關的,溫度高,分子運動劇烈,壓強較大,這也就是為什麼熱天會感到悶
關於聲速隨氣溫的變化問題.
17樓:求知永遠無止境
首先確定幾個我的觀點:
1.聲速關係:
固體中的聲速〉液體中的聲速〉氣體中的聲速
2.在氣體中的聲速: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c=(331.45+0.61t/℃)m•s-1
(其中331.45是在0度時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
就是說在地面上溫度每升高一度,聲速增加約0.61米/秒
3.「一天聲速傳播得最快的是晚上」的觀點是錯誤的!
應該是:夜間的聲音傳得遠!(不是傳播的快)
4.「空氣密度大的時候,分子間距小,傳播得快」
也是錯誤的!
氣體傳聲,與密度關係不大,決定性的因素是氣體分子運動的速度。
原因解釋:
1.聲速關係:
固體中的聲速〉液體中的聲速〉氣體中的聲速
這是由於他們各自的性質不同引起的。
固體分子的運動:由於分子之間的力的作用,使分子的運動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震動,平衡位置不能改變。由於分子間結合得很緊密,震動很容易從一個分子傳遞給另一個分子,這就使聲音在固體中的速度很大,傳播得快。
液體分子的運動:也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動,但由於液體的流動性,平衡位置可以移動,而不是固定不變的。由於分子間結合得也很緊密,振動比較容易從一個分子傳遞給另一個分子,這就使聲音在液體中的速度較大,傳播得較快
氣體分子的運動:由於氣體分子間距大,只有在相互碰撞的時候才考慮作用力,一般情況下,分子的運動就是一個自由運動。這就使氣體不容易傳遞振動,因此,在氣體中聲音的速度,小於液體和固體中聲音的速度。
2.在氣體中的聲速: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氣體分子運動的快慢和溫度有關係,溫度越高,運動越快,傳遞振動越快。
也就是: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3.一天之中夜間的聲音傳得遠,這是因為夜間地面溫度低,空氣密度大,聲波向地面折射,而使得聲音傳播的遠
密度與溫度有什麼關係
一般物體都是熱復脹冷縮的制,因此,溫度升高,密度減小 但也有bai例du外,如純水,在溫度是0 4 時,卻是熱zhi 縮冷脹的,此時dao的水密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水在4 時密度最大 由於 m v 對於給定物質,質量不變,其密度與體積有關。熱脹冷縮是指物體受熱時會膨脹,遇冷時會收縮的特性。由於物體...
熱力學溫度與溫度有什麼關係
熱力學溫度舊稱絕對溫度 absolute temperature 單位是 開爾文 英文是 kelvin 簡稱 開 國際代號 k 但不加 來表示溫度。開爾文是為了紀念英國物理學家lord kelvin而命名的。以絕對零度 0k 為最低溫度,規定水的三相點的溫度為 273.16k,開定義為水三相點熱力學...
黏度跟溫度有什麼關係,膠水的粘度跟溫度有什麼關係
粘性與溫度的關係 液體的粘度隨溫度上升而減小,氣體的年度隨溫度上升而增大。黏度係數 簡稱黏度 的物理意義是 在相距單位距離的兩液層中,使單位面積液層維持單位速度差所需的切線力。其單位在釐米 克 秒 c g s 制中為泊 g cm 1 s 1 在si制中為帕斯卡 秒 pa s或kg m 1 s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