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龐統和諸葛亮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龐統擅長軍事,可以在戰術方面建言獻策;諸葛亮擅長治軍和內政,而且也曾勾畫出了三分天下的戰略構想。
龐統看起來不怎麼厲害,原因有二:
一、壽命。諸葛亮自三顧茅廬起,跟隨劉備下荊南四郡、入巴蜀、南征北伐,前後二三十餘年,他的才能得到了全面施展。而龐統在劉備領荊州牧的時候才投奔他,入蜀途中就在雒城被射殺了,年僅三十六歲。
所以龐統沒有充足的時間和機會施展自己全部的才華。
二、長相。這個看上去有點不正經,但是在《三國演義》中,龐統的醜是出了名的,又矮又醜,猥瑣至極。而諸葛亮的帥也是出了名的,「初見孔明,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一個高大上,一個矮矬窮,你說哪一個更有氣勢,更有表現力?
2樓:寂夜維也納
其實你仔細看下。他日審百案以後對張飛說的那句話,還有落鳳坡前的心理描寫。很多細節刻畫都是可以看出他有一個天才應有的驕傲和自尊的。
這個要結合很多細節。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易中天品三國
3樓:
劇情需要,畢竟一片天空不能有兩個太陽
龐統和諸葛亮都是謀士,為何的龐統名聲不如諸葛亮?
4樓:魚欲離海
我認為是因為龐統活得沒有諸葛亮久,特別是在《三國演義》之中,龐統出場比諸葛亮晚,還來不及幹下什麼名留青史的大事就為了劉備在落鳳坡死了,自然名氣就不如諸葛亮了。
龐統、諸葛亮並稱為臥龍鳳雛「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得天下。」
把他們兩們放在一起的對比的是他們的老師司馬徽,司馬徽認為他們兩個的智慧才智過人,雖然性格之上有所不同,一個瀟灑肆意,一個沉著細緻,但這並不影響兩人的謀略才能,他的眼中,這兩位學生的能力相當,都有不世不才。
龐統沒有諸葛亮活得久事實諸葛亮也不是長命之人,五十幾歲就歸天,但是龐統比他更短命。諸葛亮把龐統拉到劉備的陣營來,龐統在諸葛亮珠玉在前,要想耀其光芒就得做出成績來,爭於建功立業自然考慮就不能那麼長遠,為了給劉備一個攻打西川的藉口,直接把自己的命留在了落鳳坡之上,所以沒來得及留下什麼大的事蹟,只是換來了劉備時不時的紀念。諸葛亮卻是一路穩進,前面一路追隨劉備,後來劉備身死,他扶持劉禪,北伐挺進,與司馬懿智鬥多回,事蹟良多,自然讓世人印象更為深刻。
《三國演義》的原因不得不說羅貫中是偏愛諸葛亮的,《三國演義》之中神化了諸葛亮,對龐統的描寫相對比較少,世人皆知諸葛亮而不熟龐統,很大的印象也是來自是這部文學鉅著而非正史資料,受其影響,龐統在世人的印象之中就淡很多,這也是他名氣不如諸葛亮的原因之一。
諸葛亮對蜀漢是嘔心瀝血,可龐統也為劉備付出了性命,兩人才能相當,但龐統名氣還是不如諸葛亮,我覺得就是壽命的原因,若是龐統沒那麼快死,以他的才能必是也能有一番作為,有的人說,「一山難容二虎」,龐統的死是為了成全諸葛亮,你覺得呢?
5樓:匿名使用者
最主要的原因是死得早,雖然說益州是龐統幫著劉備打下的,可是還沒打完就死翹翹了。前期龐統沒地方待無法展現自己,曹操不要他,孫權不要他,好不容易劉備要了也沒展現幾年自己的實力,而且他長得還醜
6樓:似南歌初妤
因為龐統急於建功立業,沒有考慮長遠,為了忠心直接送了一條命。
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龐統英年早逝,並沒有像諸葛亮那樣幹出名垂千古的事,儘管能力相當,但是龐統為了能為劉備立功,早早斷送了性命,也迫使劉備下定決心攻下西川
8樓:取個名都好難
龐統在劉備手下當差急於立功建業沒有考慮長遠,更是在諸葛亮的壓力之下略欠周全,所以才會早早的斷送了性命,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略差與諸葛亮。而諸葛亮後來七次的北伐更是名聲天下,所以龐統的名聲肯定不如諸葛亮
9樓:體壇剖析者
龐統名聲不如諸葛亮是由於龐統才學不如諸葛亮高。龐統的學識和諸葛亮是有差距的,他在落鳳坡陣亡就很說明問題。
10樓:哇卡卡卡卡卡
因為龐統跟隨劉備時間比較晚,而且龐統死的也很早,並沒有為劉備做出很多計謀,諸葛亮則一直都在輔佐著蜀國,最終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
諸葛亮的功績?
11樓:小魚鹹鹹
看來你的主要疑問還是對於歷史和**的糾結,用演義來質疑歷史,又用歷史來批評演義,這樣就很容易陷入了一種自己製造的麻煩之中。
先正面回答你的問題,諸葛亮的歷史功績。
諸葛亮在之後的朝代被人們重視,是因為他對於蜀地的治理十分出色,政治不是電腦遊戲,土地富庶就能多收糧食,諸葛亮接手的蜀漢政權,是一個風雨飄搖的帝國,劉備集團的核心部分是荊州集團,失去了荊州的蜀漢,沒有了後方,也就沒有了統治益州的根基,因此如何繼續生存下去,是一個重大的考驗,從劉備託孤之詞就可以看出,整個集團到了一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把這個重任交給了諸葛。
令人意外的是,諸葛亮不但保持住了荊州集團的統治地位,還合理的整合了益州的本土勢力,使得蜀國政治清明,進入了一個合理的發展模式,加之他對於少數民族政策的開明,對於蜀地的開發(這不是虛詞,歷代益州人民對於諸葛亮的紀念就可以看出,這些與三國演義和計謀、軍事能力沒有關係),從晉朝之後,人們對於諸葛亮就是一致的肯定。
另外對於他北伐,在軍事上講,這是小國生存的無奈之舉,以攻為守,取得戰略上的主動和威懾作用,用三萬之眾往來於魏國統治薄弱的西北,掠奪人口糧食,從而保證蜀漢的外部安全。
從政治上講,這叫以軍事戰爭轉移內部矛盾,連年的軍事行動,使得益州的本土勢力負擔十分沉重,大量的軍費,兵役,高度的權力集中,為的就是使更多的資源掌握在**的手中,從而保證內部穩定。
至於其他的疑問,就像你所謂的交出權力給劉禪,我想已經得到揭示了,或者受降姜維的問題,這裡面誤會太多了,解釋不清楚。
這是本人一點拙見。
12樓:匿名使用者
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東和孫權,北拒曹操,收復東川、西川,指劉璋和張魯,彝陵之戰後為抵禦東吳陸遜而排演八陣圖。火燒赤壁中周愉才是主角。草船借箭、借東風更本沒有。
13樓:匿名使用者
大家大答的很好。
諸葛孔明北伐,不可為! 在戰略上絕對是失策
諸葛亮和龐統的統帥能力更強? 35
14樓:匿名使用者
我個人認為,如果從統帥能力能力來說是龐統強,所以龐統可以獨當一面,出將入相!而諸葛亮統帥能力不是太強,所以很少單獨行動。但諸葛亮的策劃能力還是應該比龐統強!
所以他始終是劉備的第一軍師!
15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龐統的統率能力強的話就不會死在落鳳坡了,相比之下還是孔明的本事比較大一些.
16樓:
此何言也?
想那諸葛亮豈是空名,對說這話的人,不理也罷.
在我看來,諸葛亮統兵卻比龐統高一些,但也只是因為型別的不同罷了,想那龐統也並非泛泛之輩,只是可惜啊,竟然沒有見到他的能力,可惜啊!
17樓:匿名使用者
孔明有先見之明,知道龐統會掛,就通知他不要去,龐統卻以為孔明怕他成頭功,最後拼上去把命給賠上了。這種只計較功利的人統帥能力再強,也不會打出什麼漂亮仗來的。
18樓:匿名使用者
有可能是龐統,也有可能是諸葛亮,因為他們都是人才.
19樓:
士元死在綿竹,"為流矢所中".-見《三國志》
20樓:
不見武林豪傑墓
無花無酒鋤作田
21樓:虛竹子先生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什麼都第一
真實的應該是龐統
22樓:
這個應該說是孔明!~
畢竟龐統死的早,無法體現其能力!~
龐統不會保護自己,我估計要是換諸葛亮準死不了.
諸葛亮是個怎樣的人?
23樓:思水往昔浮流年
1、足智多謀,神機妙算。
2、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忠心耿耿。
3、不追求個人權勢,不弄權也不為權所奴役。
24樓:則枝鞘
歷史早已過去,我們現在追溯舊事,也未必對「曹賊」那樣仇恨,但對諸葛亮卻更覺親切.這說明諸葛亮在那場歷史鬥爭中並不單純地為克曹滅魏,他不過是要實現自己的治國理想,是在實踐自己的做人規範,他在試著把聰明才智發揮到極限,蜀、魏、吳之爭不過是這三種實驗的一個載體.他藉此實現了作為一個人,一個歷史偉人的價值.
史載公元347年,「桓溫徵蜀,猶見武侯時小吏,年百餘歲.溫問曰:『諸葛丞相今誰與比?
』答曰:『諸葛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此事未必可信,但諸葛亮確實實現了超時空的存在.
古往今來有兩種人,一種人為現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後已;一種人為理想而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個人不管他的官位多大,總要還原為人;不管他的壽命多長,總要變為鬼;而只有極少數人才有幸被百姓篩選,歷史擢拔為神,享四時之祀,得到永恆.
25樓:
諸葛亮是個工程一生謹慎鞠躬盡瘁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非常善於用計
26樓:匿名使用者
答: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人
27樓:匿名使用者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8樓:夢幻飛沫
諸葛亮是一個德才兼備的人。他具有治國理想:國亂家喪之時,布衣粗茶,耕讀山中。
他具有聰明才智:初出茅廬,羽扇輕輕一揮,八十三萬曹軍灰飛煙滅。他堅持原則:
揮淚斬愛將。他克己奉公:向後主自報家產時坦然無私。
29樓:匿名使用者
是個很和善的人吧。看歷史書吧是個有著聰明材質,紀律嚴明的人 ,上面介紹的很詳細
30樓:匿名使用者
所有描寫英雄的詞語都符合他
31樓:匿名使用者
聰明,忠心很有才能的政治家
32樓:無知
是個有著聰明材質,紀律嚴明的人
33樓:陽光的墨跡
神機妙算;足智多謀。
34樓:煙雅美奇原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絕頂聰明
上知天文,下達地理
謙虛知人任用
35樓:匿名使用者
是一個有膽識的人,顧全大局
36樓:扶淑貞牢孤
三國演義:軍事奇才,神人,不喜歡曹操奸詐、要挾天子令諸侯,尊重劉備忠厚和重情重義,為劉備效力是為了恢復漢室江山、拯救黎民百姓。
三國志/史實:主要特點還是個優秀的政治家,軍事能力沒有演義裡那麼突出,而且和演義裡不同的是,不喜歡出險招/奇兵,而是穩紮穩打型的,品德高尚,對劉氏很忠誠。中國歷史上,在個人品德、自律、個人魅力、對待百姓和去世後百姓對其懷念方面,他和***應該是最好的兩個,很多後來的名人包括杜甫等都為諸葛亮惋惜,有很多詩句就是懷念諸葛亮的。
為劉備效命的原因應該有三顧茅廬的原因,劉備在史實裡應該也是比較忠厚的,可能打動了諸葛亮。另外,據有人分析,曹操手下能人太多,去了可能不能受到重用,或者不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才能,似乎也有道理,但是很難證實,史實中曹操也確實聰明,但是也很狡猾。用現在的話來講,劉備可能基本屬於厚道人(當然為了事業不可能沒有一丁點野心和手段),曹操可能屬於更加有能力但是有點壞壞的、不厚道,可能諸葛亮不喜歡曹操這樣的人吧。
37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
三國演義諸葛亮的形象分析
38樓:口碑影院
不得不說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最重要的人物,沒有諸葛亮的《三國演
義》是沒有靈魂的,沒有諸葛亮的《三國演義》,這場演義也無法進行。
諸葛亮神機妙算,運籌帷幄,呼風喚雨,信手拈來,就像是神靈一般的存在。這是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也許真實的諸葛亮並非如此運籌帷幄,但是他絕對是一個情商智商逆商超高的人。
諸葛亮在年幼的時候就飽讀經書,當同齡人還在過著公子哥般的生活的時候,諸葛亮早已躬耕南陽,坐於隆中,等待明主的到來。後來,終於等到了他的明主,至死,他都一心為後主,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可能諸葛亮本來就是天選之子,他有著過人的智謀,他懂得用戰略去擊敗敵人。繁華過後,也許我們就得接受現狀,接受事實,諸葛亮也有老將至以。
他有過陰險的手段,有過君子之行,而他的所作所為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多多損傷對方兵將,讓自己的賢主能夠一保永世。
回望歷史長河,我們都應該對諸葛亮投去敬佩的目光。他勇於奉獻,嚴於律己,不管做什麼事情都為江山社稷考慮。最終因為自己身上的擔子實在太沉,而永遠的離開。
諸葛亮那些沒有完成的夙願,我們為其感到可惜;但是如果實現了,也許我們的歷史又是另一番場景。
歷史的巨輪還在滾滾向前,也許諸葛亮只是一個普通人,但是他身上的品質值得我們去永遠的銘記!
龐統怎麼死的
劉備軍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拜統父議郎,遷諫議大夫,諸葛亮親為之拜。追賜統爵關內侯,諡曰靖侯。統子巨集,字巨師,剛簡有臧否,輕傲尚書令陳袛,為袛所抑,卒於涪陵太守。統弟林,以荊州治中從事參鎮北將軍黃權徵吳,值軍敗,隨權入魏,魏封列侯,至鉅鹿太守。214...
為什麼《三國演義》裡就一筆帶過龐統
三國演義,名字就已經回答了問題。這是一部演義,只是一部 不是寫史實為主的,而是在史實的基礎了加上了作者的一些個人感情和主觀想象。比如上面說關羽死後還曾經救過關平。讀了這部 我們都會發現,作者是從劉備為正義方的角度來寫的,所以把曹操 孫權方面的很多有才之士淡化了,例如龐統,司馬懿,周瑜等。又因為其中絕...
荊州對於劉備來說是不是累贅?龐統和諸葛亮為何有相反的意見
這個題目本身不嚴密,龐統不是說荊州是累贅,諸葛亮也不是說單單一個荊州就是一統天下的關鍵。三國時期對於荊州的看法,各路英雄都有不同的見解。龐統認為,荊州地廣人稀,土地荒涼,距離蜀漢忠心較遠,不是說荊州就不要了,而是勸劉備趕緊拿下益州,相對而言,益州比荊州更重要,而諸葛亮卻認為荊州地理位置極好,進可攻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