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渭北春天
白居易中進士做官,更是做了許多關注百姓疾苦的不朽之作。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於平實中見風骨。他的《秦中吟》、《琵琶行》、《賣炭翁》、《賣花》等都道出了對下層勞苦人的深深同情。
《觀刈麥》中「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好一個「愧」字,含著幾多同情,幾多自責啊。為官關注民生,清廉已屬可貴,而他卻心繫百姓,反省自我,為「三百石」俸祿自責不已。白居易後被貶為江州司馬,又升遷刺史,官至刑部尚書,不知這種可敬的反省精神會不會隨著他官位的顯赫而消失?
2樓:笑貓咪
白居易的的《秦中吟》、《琵琶行》、《賣炭翁》、《賣花》等都道出了對下層勞苦人的深深同情。尤其是《觀刈麥》的「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一個「愧」字,含著幾多同情,幾多自責啊。為官關注民生,清廉已屬可貴,而他卻心繫百姓,反省自我,為「三百石」俸祿自責不已。
3樓:匿名使用者
挺多的,賣炭翁裡有一句是這樣的: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怨天寒。
白居易關注民生惜老翁的下聯,十萬火急,求各位大神幫幫忙!!!
4樓:青梅子康
陸務觀傷心國事囑親兒
(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白居易倡導什麼,主張「......."
5樓:小魚的生活筆記
白居易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極可注意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與元九書》中,他明確說:「故僕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閒適詩,獨善之義也。」
譯文:因此,我的志向是在造福於天下,我的行為是在只顧自我修養。我所奉行並貫徹始終的是聖賢的大道,以言詞表達出來的就是詩歌。
所謂諷諭詩,表達的就是造福天下的志向;所謂閒適詩,表達的就是隻顧自我修養的思想。
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諷諭、閒適、感傷、雜律四類詩中,前二類體現著他 「奉而始終之」的兼濟、獨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視。而他的詩歌主張,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諷諭詩的創作而發的。
擴充套件資料
詩歌理論
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孟子說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他終生遵循的信條。其「兼濟」之志,以儒家仁政為主,也包括黃老之說、管蕭之術和申韓之法;其「獨善」之心,則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脫」思想。
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貶江州司馬為界。白居易不僅留下近三千首詩,還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觀點,他認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與元九書》),而情感的產生又是有感於事而繫於時政。
因此,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必須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他繼承了《詩經》以來的比興美刺傳統,重視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作用。
強調詩歌揭露、批評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詩歌表現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則。《與元九書》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
他的這種詩歌理論對於促使詩人正視現實,關心民生疾苦,是有進步意義的。對大曆(766~779)以來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亦有鍼砭作用。但過分強調詩歌創作服從於現實政治的需要,則勢必束縛詩歌的藝術創造和風格的多樣化。
6樓:吉祥三寶
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
7樓:冰玲目
同意「 紫悅№冰淚」的答案
白居易都有哪些好友?
8樓:e拍
元稹、劉禹錫。
1、元稹與白居易
白居易與元稹是當時唐代齊名的大詩人,他們的詩歌理論觀點相近,共同提倡新樂府,結成了莫逆之交,世人將他們並稱為「元白」。兩人之間經常有詩歌唱和,即使兩人分處異地,也經常有書信往來,併發明瞭「郵筒傳詩」。
一次,元稹出使到東川,白居易與好友李建同遊慈恩寺,席間想念元稹,就寫下了《同李十一醉憶元九》。後來兩人都先後遭貶,分別被放置外地做官。於是他們經常聯絡,互相鼓勵和慰藉,如白居易所說的那樣,兩人終其一生都是友情極其深厚的「文友詩敵」。
白居易這樣評價元稹:所交到的朋友只有元稹一個,這才知道找到摯友的艱難,而元稹對白居易關心,更凝結成了千古名篇《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2、劉禹錫與白居易
劉禹錫和白居易都是中唐時期的大詩人,而且還是同一年出生的。倆人自從相識之後,一直有書信往來,有據可查的詩文唱和就多達百餘首。尤其是二位在晚年時期於揚州久別重逢的相遇,流傳下一段佳話,成就了一首名篇。
有書信往來的劉禹錫與白居易倆人,在回洛陽的途中便相約結伴遊覽於揚州、楚州一帶。倆人在揚州相逢時便聚會喝酒聊天,聊了聊雙方這些年在政治上的失意,便有感而發。
白居易寫了首《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給劉禹錫,白居易對好友劉禹錫貶官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極度不平和無限感慨,在為好友鳴不平的同時,實際上將矛頭指向了上層統治者,批判了那些不珍視人才,甚至戕害人才的統治階層。
劉禹錫也寫詩回贈好友,寫下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給白居易,在詩的最後,劉禹錫順勢點明瞭酬答的題意,表達了詩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願及堅韌不拔的意志,這也是他對好友的勸慰和鼓勵。整首詩雖然感慨很深,但讀來並沒有消沉之感,反而令人振奮。
擴充套件資料
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孟子說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是他終生遵循的信條。
其「兼濟」之志,以儒家仁政為主,也包括黃老之說、管蕭之術和申韓之法;其「獨善」之心,則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脫」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貶江州司馬為界。
白居易不僅留下近三千首詩,還提出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的觀點,他認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而情感的產生又是有感於事而繫於時政。因此,詩歌創作不能離開現實,必須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
他繼承了《詩經》以來的比興美刺傳統,重視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作用,強調詩歌揭露、批評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詩歌表現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則,《與元九書》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
他的這種詩歌理論對於促使詩人正視現實,關心民生疾苦,是有進步意義的。對大曆(766~779)以來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亦有鍼砭作用。但過分強調詩歌創作服從於現實政治的需要,則勢必束縛詩歌的藝術創造和風格的多樣化。
9樓:匿名使用者
白居易的朋友們:元稹,韓愈,劉禹錫,張愔,王質夫,陳鴻等等......
白居易一生交遊甚廣,但後人對他相知最深的應該說有兩個人真正朋友卻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元稹和韓愈,儘管韓愈曾一度成為白居易的"詩敵"而使二人多年不合,但韓愈是白居易最相知的一位知己。也有人認為是元稹和劉禹錫.雖說法不一,各有各的道理,但是至少我們能明白一點,那就是元稹是老白平生摯友,這一點是毋庸質疑的.
在人才輩出的中唐詩壇,元白情誼是堪稱佳話的。「微之與白樂天最密,雖骨肉未至,愛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交,符合符契,唱和之多,無逾二公者(《唐才子傳》)。」
10樓:匿名使用者
元稹、韓愈、劉禹錫、張愔、王質夫、陳鴻
11樓:匿名使用者
有元稹,韓愈,劉禹錫
觀刈麥中白居易是怎樣關注民生疾苦的100字即可 5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敘事明白,結構自然,層次清楚,順理成章。詩一開頭,先交代背景,標明是五月麥收的農忙季節。接著寫婦女領著小孩往田裡去,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飯送水。
隨後就描寫青壯年農民在南岡麥田低著頭割麥,腳下暑氣燻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累得筋疲力盡還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幹點活。寫到此處,這一家農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已經有力地展現出來。接下來又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
一個貧婦人懷裡抱著孩子,手裡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她要來拾麥的原因是她家的田地已經「輸稅盡」──為繳納官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飢。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聯:
前者揭示了農民的辛苦,後者揭示了賦稅的繁重。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使貧婦人失掉田地,那就也會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
強烈的諷諭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詩人由農民生活的痛苦聯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心裡久久不能平靜。這段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
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物,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寫諷諭詩,目的是「唯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在這首詩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農民和作為朝廷**的自己作鮮明對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謂用心良苦。
白居易有什麼之稱
13樓:教育導師張老師
「詩魔」和「詩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於河南新鄭的一個「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後不久,家鄉便發生了戰爭。藩鎮李正己割據河南十餘州,戰火燒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歲時,任鞏縣令的祖父卒於長安,緊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戶參軍授徐州彭城縣縣令(780年),一年後因白季庚與徐州刺史李洧堅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別駕,為躲避徐州戰亂,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離安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離度過了童年時光。
而白居易聰穎過人,讀書十分刻苦,讀得口都生出了瘡,手都磨出了繭,年紀輕輕的,頭髮全都白了。
14樓:萱之琪語
白居易有詩魔和詩王之稱,除了暮江吟,他還寫過很多首詩
15樓:
「詩魔」和「詩王」
白居易(772年~846年),漢族,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座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琵琶峰。
能體現出兄弟情義的歌曲,體現兄弟感情的歌曲
粵語,情與義 一於奉培 友情歲月 鄭伊健,朋友 譚詠麟 國語 兄弟 劉德華 朋友 周華健 兄弟 任賢齊 體現兄弟感情的歌曲 這樣的歌曲當然是很多的,這裡舉幾個例子 1 體現兄弟的倉桑 兄弟抱一下 2 體現同居過的曾經的朋友 朋友 3 體現傷感的 你怎麼說 4 和江湖中朋友相遇 朋友的酒 5 說給眼前...
情商高的人有什麼性格哪些方面能體現出情商高
情商高和性格是有些關係的,當然也不是全部 情商高更多的是在於歷練歷練的多了,那麼就會慢慢的成長起來 情商高有哪些體現?1 情商高的人,不分高低貴賤,懂得尊重每一個人 一個人不管長得多漂亮,社會地位有多高,如果不懂得尊重其他人,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在別人看來,這樣的人就顯得很廉價。真正情商高的人,不分高...
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體現出來的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1 堅持改革,不怕得罪 者 2 選準改革方向,3 講究改革方法和策略,團結最廣大的受益者 4 改革循序漸進,抓準時機。好嗎,望採納 1 堅持改革,不怕得罪既得利益者 2 選準改革方向,矢志不渝 3 講究改革方法和策略,團結最廣大的受益者 4 改革循序漸進,抓準時機。依法治國,現在還在用 商鞅變法和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