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是如何產生的,對於自己正確決策有何作用,正確選擇是需要正確理論嗎 正確理論就是真理嗎

2022-06-29 15:35:15 字數 4268 閱讀 5038

1樓:匿名使用者

人類世界裡的真理是相對的

當物質完全成為真正的「真空」以後,真空又是怎麼來的呢?剛才我們提到了,空和不空是我們人為建立的概念,當我們把包括空和不空在內的,由人的思維所建立的所有概念都取消了以後,最終剩下的,就是如來藏、光明、佛性、心的本性——這才是唯一的終極真理。

在這一點上,即使量子力學再發展一萬年,也不可能接觸到如來藏光明的層面,這根本不是什麼儀器可以測量的東西,根本不是世間的邏輯可以抉擇的東西。

佛教最終告訴我們的就是:所有的物質,包括有色有形的物體,與無色無形的能量等等,都是從心的本性光明當中產生的。心的本性光明,才是萬事萬物最終極的基礎,這也叫做大空性。

「色即是空」當中的最後結論,就是心的本性光明。

這種觀點是不是跟唯心主義一樣了呢?當然不是。唯心主義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思想。

唯心主義者從來就沒有提到過如來藏、光明等等,他們連做夢都不可能夢到這些。唯心主義當中比較有邏輯性的觀點,我認為是貝克萊的經驗論。唯物主義者們跟他辯論了很長時間,法國唯物主義者狄德羅(1731-1784)曾經寫到:

「這種體系(指貝克萊的理論)雖然荒謬之至,可是最難駁倒,說起來真是人類智慧的恥辱,哲學的恥辱。」

唯心主義所謂的「心」,與佛教的「心的本性光明」有著天壤之別。不僅僅是唯心主義,包括古今中外的所有思想,都沒有佛教這麼深廣。

《入中論》裡面非常清楚地說過:在世俗諦當中,物質與精神二者都承認;在勝義諦當中,則無論物質還是精神都不存在,一切都是空性。所以,在世俗諦中既不存在唯心、唯物的差別,在勝義諦當中,就更不存在什麼唯物、唯心了。

前面說過,雖然西方有些人說佛教是唯物主義,但其中所含攝的物質範圍卻是很廣的。我們以前也講過,佛教就是佛學,對佛教來說,佛學這個名字是最恰當不過的。

而有些人一看到「物質與精神二者都承認」,就把它與笛卡兒的二元論混為一談。當然,這也不是笛卡兒的二元論學說。

對於有些居士而言,在弄清一些必要的修法和概念以後,自己好好修就行了,不需要學那麼多的東西;但是,如果為了消除一些疑問,比如:為什麼佛教的唯識宗也說「萬法唯心造」,這是不是唯心主義啊?如果佛教也承認物質與精神二者,那又是不是二元論呢?

這樣就需要去了解一些大概。本來佛教與唯心主義和二元論之間,是有著很大差別的,但真正要把它們搞明白,那是佛教專業人士的事情,我們就不用去瞎操心了。

心的本性光明,就是從遠離一切執著的心的本性當中透露出來的光明,現在只能說到這一點,因為這種境界,已經超越了語言與思維的範疇,因而是語言無法表達、不可形容的。

通過學習中觀理論,將原有的粗大執著推翻,再修持外加行、內加行,當具備了不造作的出離心與菩提心之後,再去修持前面我們所講的中觀修法,這樣每個人都會感受到心的本性——如來藏。到了那個時候,自己自然就會知道。在尚未到達這個境界之前,說了也是白說,要說也說不出什麼東西來,聽也聽不出什麼名堂來。

「色即是空」當中的空性,就是這樣一步步逐漸深入的:

首先,在將粗大的東西推翻以後,我們就會有這樣的感覺:一切不是有,而是無,只有空性才是準確無誤的;然而,當進一步思維的時候,才知道空性也不是最終的答案,因為空和不空都是觀待而成的分別妄念,實際上都不存在。那個時候,就進入到比較好的境界了,但對諸法的究竟本性,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當證悟心的本性的時候,才真正明白了心的本性、空性、光明的內涵。

我推薦你看

萬金不換!足夠讓知識分子開悟的重量級開示!(上網搜)

此外你的語句是錯誤的,真理不是產生,而是本來就在,就是科學界也只是在尋找規律。就如上文說的空和不空是我們人為建立的概念,當我們把包括空和不空在內的,由人的思維所建立的所有概念,對比你說的也是這樣,人思維上的真理是真理嗎?如果這樣,那麼人類滅絕了是不是真理就不在了。

心經雲: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2樓:

真理應該是實踐產生和檢驗的吧,正確的理論對正確決策有指導作用,正確的決策又能促進正確理論的發展。正確理論不是真理,只是不斷髮展進步中的真理。創造價值是解決問題的副產物

僅供參考

3樓:煩惱即菩提

世間的真理,也就是萬物之間的聯絡,有物就存在,你說的真理是對真理的認識。

佛教的真理是道、真如,萬物產生之前就存在,然後就是因緣法。

4樓:呵呵哈哈先生

佛教裡有個詞「無明」。大概是說「與善無知,與不善無知,於因無知,於果無知……」具體內容參見《緣起經》。我覺得真理包含很多內容,不單是解釋事物之間矛盾的真理,還包括世界的善惡,因果法則,佛法會告訴你答案。

真理因為真所以有用正確嗎?

5樓:愛教育的人

兩者都不是.這種命題的本身是不科學的.因為:

1、真理是有用的,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人們的立場或利益立足點不同,「真」或者「偽」的「有用」還是「無用」是不同的.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上,以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為指導,是獲得正確認識的基本前提,也是正確地改造世界的基礎.

在這種條件下的並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真理是「 有用」的;而對於相反者來說則是「無用」的.

2、真理具有客觀性,它是人們對於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所以,真理是因為主觀和客觀相符合才「真 」;也不完全是因為「真」 才「 有用」.

6樓:

真理是錦囊妙計,危急關頭可起死回生,但平時卻只是一句或一段美妙的詩文。

真理是正確的 ,而理論則是見仁見智?這句話對嗎

7樓:尚木璇

真理是在一定歷史背景,科學背景下是正確的,不能說他永遠是正確的,比如很久很久以前,當時的外國人將亞里士多德說的話奉為真理,認為是對的,沒人敢反駁,但過了很多很多年後,伽利略 牛頓出現,將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一個個推翻,證明是錯的。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就推翻了牛頓的經典力學體系嗎?所以真理的認識過程是一個迴圈上升的過程。

理論是人對某一事物的看法上升到一定高度後的產物,但理論經過驗證後,仍可以變為真理,比如馬克思主義理論

8樓:

真理是符合客觀規律的,固然正確。但是理論是人的意識層面,其中有真理也有謬誤。

9樓:柔弱

對啊。真理是客觀定理,而理論是人們主觀的經驗總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經過實踐檢驗的是正確的理論就是絕對真理。對嗎?為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其實是個很曖昧的說法,或者說是個政治性的說法。首先必須要承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重要標準,而且是最重要的,但不是唯一。但是很多東西是不能實踐的,比如物理學中的夸克、黑洞……另外,實踐永遠都受現實條件限制的,沒有真正完美的實踐,今天實踐證明正確的東西,以後隨著科技的發展,實踐技術的提高,可能就不再正確,比如牛頓的三大定律,在當時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可是卻被後來的實踐證明在微觀世界的不適用性。

11樓:匿名使用者

不對,科學是不斷在發展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一種 科學的懷疑的思想,讓人們不斷探索新知。

12樓:琉璃月夢璃

真理是有條件的,就像牛頓的絕對時空觀,當人的認識不斷髮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其謬誤也暴漏,所以真理沒有絕對。何況實踐有社會歷史性,受當時的生產力限制和社會條件限制。

13樓:匿名使用者

不對!舉個簡單例子:你5歲的時候,你買了件衣服,很合身時可以說這件衣服非常適合你;但你到10歲的時候這件衣服在正常情況下是不再適合你的了!

當然,社會就是如人一樣不斷向前發展的,**有個真理可以永恆放之四海皆準呢!

14樓:崔玉書

不對,因為所謂的實踐也存在著侷限性,

以一個相對的和存在著現實條件的實踐是不可能得到一個超越這種現實條件的理論和結論的,更不可能得到什麼真理.

15樓:匿名使用者

對的。在2023年真理標準大會上提出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不對,正確理論也有相對性,具有無限性

17樓:聖桖杉

其實世界上就沒有真理,對的錯的,好的壞的,什麼都可以被顛覆,所以實踐所檢驗的也是某個時間內的理論。

萬有引力對不對?牛頓的理論是不是正確的

18樓:匿名使用者

哈哈,那當然,很多科學字都是用這個定理來尋找太陽系中的行星的呢,還要,牛頓的那本書《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很好看的哦,有空去看看吧!

19樓:匿名使用者

牛頓的理論在巨集觀低速的情況下是對的但在微觀高速的情況下就不對了

20樓:匿名使用者

是正確的,但是有適用範圍,只適用於低速巨集觀情況

如何正確把握真理與價值之間的關係

真理和價值的辯證關係 區別 真理原則側重於客體性,價值原則側重於主體性 真回理原則主要表明人的活答 動中的客觀制約性,價值原則主要表明人的活動中的目的性 真理原則體現了社會活動中的統一性,價值原則體現了社會活動中的多樣性.聯絡 真理和價值統一於人類的實踐活動之中.人類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要把真理原則...

對於婆婆對自己的兒媳產生是騙錢的兒媳的婆婆怎麼看

婆婆給兒媳婦錢,那麼這錢的支配權就轉移到了兒媳婦手裡,至於兒媳婦怎麼用那是她自己的事情,婆婆過多的左右給出去的錢,是不對的。在勸兒子與媳婦離婚是不道德的,所以好聚好散吧!為什麼會對?抄 而是產生這樣的想法 bai嗎?其實du 就是婆婆本來就不太喜歡兒媳,zhi兒媳婦dao兒媳兒媳婦呢,不管做什麼都是...

人的感情,是人對於真理的追求的基礎

個人覺得感情是與自己相關的,就如同石頭 你說它有生命,它就有,會碎會變小。說它沒有,它就是塊石頭。我們該做的是讓自己這樣 高興擁有感情 感情的結果有好有壞,我們會高興 激動 興奮 但也會因為自己擁有感情因為種種而受傷 痛苦,就像人說的情到深處人孤單。還有感情不止愛情一種,愛情愛的是一種美好幸福。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