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對治貪的方法是舍(佈施),對治瞋的方法是慈悲,對治痴的方法是智慧。只要你努力去修佈施: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就會貪心越來越少。阿彌陀佛
2樓:兜率天菩提樹
貪的問題是人間一大課題。比如《貪吃,貪睡,貪玩,貪工作。乾點工作人家少給你錢了心裡不滿貪錢。
互相攀比窮富。攀比職位。貪做官。
貪成佛》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不見性》。古語說《見性成佛》如果見了性就徹底的脫離了《貪嗔痴》該怎樣見性,就要用我們自己的頭腦去思維《四諦,苦集滅道》和《十二因緣法則》真正的理解了,貪的問題就解決了。
南無阿彌陀佛。
3樓:匿名使用者
對治貪的方法,首先要明理,從佛陀的教育中理解貪煩惱給我們帶來種種不可樂果報(可學習百法明門中對貪、慳二種心所的危害),先從內心中遠離;其次培養佈施的精神,同時親近善友,共同幫助與提高。
4樓:匿名使用者
看破,才能放下。
世間一切皆是苦 空 無常 無我
於一切境界中觀事物生滅,觀苦,觀空,觀無常觀無我,學習般若智慧,多讀金剛經,真的沒有什麼放不下。
5樓:獅子奮迅三昧
先開悟,只有真正開悟才能斷盡貪嗔痴。或者,先往生淨土,然後在淨土開悟,然後斷盡這些煩惱。
6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 貪嗔痴 誰也不能幫助別人解決(包括佛祖) 但是 能夠自己解決 自己願意克服 貪嗔痴 是最好的方法。當然了,這個方法是 佛祖 教給我的 最直接的方法 也是最有效的。
7樓:
我想沒有一個人能解決貪心的問題,只要是人,就會有貪慾,承認自己的不足,才是智慧的開端。想要通過什麼自我鍛鍊、自我領悟的方式去剋制,最終只會在懊悔中崩潰而已。
8樓:匿名使用者
此一問即是貪 非貪不問 非問不貪 貪即是無明 知貪即是明 明即佛 佛即心 心即貪 貪誰 貪心 心是誰 心是我 我貪我 畢竟無貪 貪字怎麼寫 今見 當下的見解 楞嚴經所謂 覺明為咎
9樓:累劫修行
佈施。不住色聲香味觸法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相。金剛經如是說。
10樓:三世真知者
貪有很多種 別人做一份工作 那我做兩份 我多勞多得 這個可以
反之貪不義之才那就不會有好結果的
11樓:新
你的問題請看《增一阿含經》
12樓:白羊社會人
觀自在菩薩看看佛學心經吧
13樓:開心星星的夢
不貪不就好了,有什麼好貪的嗎?看那麼複雜幹嘛。
14樓:只玩**
阿彌陀佛師兄還沒有學到裡面去哦
做生意賺錢,如何和佛教的貪,不違背? 10
15樓:匿名使用者
《優婆塞戒經》中有講:若言能者,復應語言:「善男子,受優婆塞戒,先學世事,既學通達,如法求財。
若得財物,應作四分:一分供養父母、己身、妻子、眷屬,二分應作如法販轉,留餘一分,藏積俟用。如是四事,汝能作不?
此處四分應是分作四分,非是等分。
送禮、送錢辦事是「不淨施」這個在大智度論上有說。若犯因果,還得自受。
就像有人總是以吸菸作為辦事的藉口,其實不吸菸也是一樣辦事。只是你沒習慣而已。不同的是有些人喜歡喧譁,有些人喜歡寧靜。
世法便是順行,生生不息。佛法便是逆覺,法法覺真。如果一個人喜歡有為,喧譁之事,就像很多鳥落在枯樹枝上一樣,總有一天會折斷的。
至於做事與不做事,這個要看在什麼角度上來說。臨命終時很多人會覺悟到很多事其實是不必去做的。
16樓:萬瑞豐播經機
賺的錢都是命裡該有的,不送禮也一樣能得到,通過不正當手段反而會減少
只要做的是正業,如法經營,佛菩薩會加持的。我們公司就是佛化企業,只做佛教產品,售後、研發花費超過同行一大截,一樣做的很好。
17樓:匿名使用者
最重要的是不違本心,攤開來說,即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佛教戒律等,這樣的話,送禮送錢又何煩
18樓:是劉玉萍
只要不做違反法律的事和不欺騙你所掙錢的一方,不貪念,心中沒有歪風邪氣就可以了。關鍵要誠實的
19樓:低調v的魚
為私就是貪,為公就是德。出家人四大皆空,遍滿虛空的七寶都受得,何況區區錢財。
20樓:李不要腳
你好,我覺得你有這個觀念就已經不對了。平常心即是佛心,你是既想過好生活,又想有佛的庇佑,這是不可能的。信佛有兩種,一種是自了漢,就是隻管自己,是羅漢果。
一種是普度他人,是菩薩果。做生意並不違背佛的觀念,自利利他,便的佛的種子。
21樓:亥永元
我理解的是,佛家說的貪,是那些昧著良心的事,比如你建築質檢,你送禮了,為了多賺錢,就用不合格的材料,導致以後的建築出危險,害人性命。
22樓:南無蓮花尊豐佛
有什麼辦不成的。。。不辦就不辦。抵制歪風邪氣。
-----------------------------------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
23樓:匿名使用者
阿彌陀佛,方法是隨緣,是慈悲,是喜舍。
24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時總有信豬的攪亂
25樓:匿名使用者
佛門捷徑就是戒定慧,有戒律才會有定心,有定心才有智慧。至於做生意,重要的是有一顆大悲心,把眾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生意不僅不能傷害眾生,還要時刻想著「願那些我愛的、我恨的一切眾生全部得到安樂。至於我自己的利益,我能不能辦成事,那是次要的。
」要向母親一樣憐愛一切眾生。這都辦不到,只是一昧向佛索求,那隻能算是和佛做生意,還沒有提升到信佛這一高度。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26樓:十色光之歌
不慳貪·······就是···不貪得無厭就可以
27樓:青衫一道人
活著就是貪生!自殺就是貪死!你怎麼辦?
佛教中的貪、瞋、痴、慢、疑怎麼解釋
28樓:加內沙
貪根心(lobhamulacittani):分析三類不善心時,《阿毗達摩論》以分析貪根心為始,因為在提及不善根時,都是先提及貪。巴利文lobha(貪)包括一切不同程度的貪,從極強的慾望或貪婪,至極其微細的喜愛或執著。
依據三個成對的原則,貪根心可分為八種。第一是視與其相應的『受』(vedana)是悅受或舍受;第二是視其心是否與邪見相應;第三是視其心是有行或無行。從這三個因素所變化出來的心一共有八種。
嗔根心(dosamulacittani):《阿毗達摩論》裡所分析的第二種不善心是嗔根心;此根是三不善根的第二根。此心共有兩種,之間的差異只在於無行(不受慫恿)或有行(受慫恿)。
跟能與悅或舍兩種感受之一生起的貪根心相反,嗔根心只能與一種感受同生,即:憂受。再者,跟貪根心不一樣的是,嗔根心並不會與邪見相應地生起。
雖然邪見能夠鼓動發怒,但根據《阿毗達摩論》,邪見並不能與嗔恚同時在同一心裡生起;而只能在不同的時候,於不同的心裡生起。
痴根心(mohamulacittani):這最後一組不善心包含了缺少貪嗔二不善根的不善心。一般上愚痴會導致貪或嗔也隨之生起。
然而,儘管貪根和嗔根心裡也有痴,但它在其中的作用是次要的。相反地,在這最後兩種不善心,痴是唯一的不善根,因此它們被列為痴根心。由於痴的作用於這兩種心特別顯著,它們也被形容為純粹涉及痴的心(momuhacitta);巴利文momuha(純粹涉及痴)是moha(痴)的強調語。
痴最為顯著的心有兩種:其一與疑相應,另一者則與掉舉相應。
疑相應(vicikicchasampayutta):對於巴利文vicikiccha,諸論師提出兩個詞源學的說明:一、由於思緒紛雜困亂而致的困惑;二、缺少智慧解決問題。
(注9)這兩項解釋皆顯示『疑』(vicikiccha)是指由於顯著的愚痴而致的困惑、懷疑或猶豫不決。與此疑相應的心是第一種痴根心。
慢(mana):慢的特相是驕傲;作用是自稱自贊;現起是虛榮;近因是與見不相應的貪。它好比發了瘋。
29樓:泥頌
貪
例項:貪財 貪色 貪吃 貪睡
三毒:
貪嗔痴嗔恚:生氣 怨恨
痴:愚痴,事情分不出好壞,造業而歡喜,積福而吝惜
【 慢 】 《 佛學大詞典 》
梵語ma^na,巴利語同。心所(心之作用)之名。俱舍宗以之為四十六心所中的八不定地法之一,唯識宗則以之為五十一心所中的六根本煩惱之一。
即比較自己與他人之高低、勝劣、好惡等,而生起輕蔑他人之自恃之心,稱為慢;亦即輕蔑、自負之意。
慢有種種分類,大毗婆沙論卷四十
三、俱舍論卷十九列舉七慢:(一)慢,對劣於自己之人,認為自己較殊勝;而對與自己同等之人,謂與自己同等而令心起高慢。(二)過慢(梵ati -ma^na ),對與自己同等之人,硬說自己勝過對方;對勝過自己之人,亦偏說對方與自己同等。
(三)慢過慢(梵ma^na^ti -ma^na ),對勝過自己之人,起相反之看法,認為自己勝過對方。(四)我慢(梵a^tma -ma^na ),乃七慢之根本慢。於五蘊假和合之身,執著我、我所,恃我而起慢。
內執有我,則一切人皆不如我;外執有我所,則凡我所有的皆比他人所有的高上。(五)增上慢(梵adhi -ma^na ),於尚未證得之果位或殊勝之德,自認為已經證得。(六)卑慢(梵u^na -ma^na ),對於極優越之人,卻認為自己僅稍劣於其人;或雖已完全承認他人之高勝,而己實卑劣,然絕不肯虛心向其人學習。
(七)邪慢(梵mithya^ -ma^na ),無德而自認為有德。
八慢,即指慢、大慢、慢慢、我慢、增上慢、不如慢、邪慢、傲慢等。
九慢,又作九慢類。即:(一)我勝慢類,即對與自己同等之人,認為自己勝過對方之過慢心。
(二)我等慢類,乃對與自己同等之人生起『我與彼同等』之慢心。(三)我劣慢類,對勝過自己之人,生起『我為劣』之卑慢心。(四)有勝我慢類,對勝過自己之人,生起『彼勝我』之卑慢心。
(五)有等我慢類,對與自己相等之人,生起『彼與我同等』之慢心。(六)有劣我慢類,系對與自己相等之人,生起『彼劣於我』之過慢心。(七)無勝我慢類,對與自己同等之人,認為其人未必勝過我之慢心。
(八)無等我慢類,對與自己同等之人,認為其人比我差劣之過慢心。(九)無劣我慢類,對多分勝於我者,生起我比其人為少分劣之卑慢心。此係俱舍論卷十九根據發智論卷二十所舉出者。
上記之九慢攝於前述七慢中之慢、過慢、卑慢三種。即我等慢類、有等我慢類、無勝我慢類等三項攝屬於慢,我勝慢類、有劣我慢類、無等我慢類等三項攝屬於過慢,我劣慢類、有勝我慢類、無劣我慢類等三項則攝屬於卑慢。於品類足論卷一載有關於九慢之闡釋,書中舉出『我勝慢』之例子,謂我勝慢系由慢、過慢、慢過慢三者而出,此係依觀『境』之劣、等、勝而分別之:
(一)若觀『劣境』而謂己為勝,此為慢。(二) 若觀『等境』而謂己勝,此為過慢。(三)若觀『勝境』而謂己勝,此為慢過慢。
其餘之八慢亦可准此而別。
法藏之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五列舉聰明、世智、高貴、耆年、大姓、高門、解、福、富、寶等十慢;法華經論卷下更以法華七喻配七種增上慢。此外,憍慢之妄惑,稱為慢惑,為十大惑之一;自慢而心舉,稱為慢舉。〔大毗婆沙論卷四十
九、卷五
十、俱舍論卷
四、成唯識論卷
四、俱舍論光記卷
四、卷十
九、摩訶止觀卷五上、成唯識論述記卷六末〕
【 慢 】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
(術語)恃己而凌他也。十六惑之一。有七慢九慢之別。唯識論六曰:『慢恃己於他高舉為性,(中略)此慢差別有七九種。』大乘義章二曰:『凌他稱慢。』
例項:輕慢 瞧不起人。自高自大。
【 疑 】 《 佛學大詞典 》
梵語vicikitsa^,巴利語vicikiccha^。心所之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識百法之一。
謂對迷悟因果之理,猶豫而無法決定之精神作用。即對於佛教真理猶豫不決之心。小乘預流果以上、菩薩初地以上乃能斷除之。
依俱舍宗,屬不定地法,六隨眠之一,十隨眠之一;依唯識宗,則屬六根本煩惱之一。淨土門以『疑』與『信』為相對詞,而謂去疑心起信心。異部宗輪論述記載,疑有二種:
(一)迷於理之隨眠性的疑結,即對於諸諦理猶懷疑惑,阿羅漢已斷除之。(二)於事猶豫不決之處非處之疑,即對事疑惑,如於夜觀樹,疑為是人或為非人等,阿羅漢未斷除之,然獨覺於此則已有成就。一般廣泛地包含非煩惱性之疑。
故凡懷疑、猶豫不定之心理,皆以網譬喻,而稱疑網。此外,疑自、疑師、疑法,總稱三疑。〔十住毗婆沙論卷五易行品、大毗婆沙論卷五
十、俱舍論卷
四、瑜伽師地論卷五十
八、成唯識論卷
六、大乘義章卷六〕
【 疑 】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
(術語)謂於諸實理猶豫不決之心也。故非一旦契悟諦理不能絕之。小乘預流果以上,菩薩初地以上,乃為斷疑者。
唯識論六曰:『云何為疑?於諸諦理,猶豫為性,能障不疑善品為業。
謂猶豫者,善不生故。』大乘義章六曰:『疑者於境不決猶豫曰疑,有二種:
一者疑事,如夜觀樹疑為是人為非人等。二者疑理,疑諸諦等。小乘法中,唯取疑理,說為疑使。
大乘通取,皆須斷故。』
例項:對人對事的猜想。懷疑。
如何解決C 中溢位的問題,如何解決棧溢位
一 為什麼會出現記憶體溢位問題?導致記憶體溢位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1 使用非型別安全 non type safe 的語言如 c c 等。2 以不可靠的方式存取或者複製記憶體緩衝區。3 編譯器設定的記憶體緩衝區太靠近關鍵資料結構。下面來分析這些因素 1.記憶體溢位問題是 c 語言或者 c 語言所固...
如何解決電腦卡機問題?如何解決電腦宕機的問題?
優化下電腦程序,開機啟動能禁止的就禁止。處理器怎麼樣,處理器可能不行了,經常清理著電腦系統的垃圾點。看看是不是垃圾太多!先殺一下毒,然後在去專業的地方清洗一下!如果不行就換一下系統!電腦很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怎麼解決呢?電腦變卡有很多原因 1 電腦垃圾多。2 電腦硬體老化或損壞。3 後臺執行程式過多...
如何解決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問題,如何解決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
1 製作出一套有益於市場經濟執行的制度結構,例如 發展市場經濟,制定一套理順生產要素 的政策,為經濟快速增長創造條件。2 制度一套能使發展中國家的資產 教育機會和就業機會分配發生良性轉變的機制和長遠政策。3 建立各種政治的 社會的和制度上的機制,幫助貧困人口得到各種服務和機會,公共產品的供給向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