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人長袍下襬開衩的民俗最主要是由於什麼形成

2022-06-09 11:15:14 字數 4630 閱讀 3962

1樓:西北第一狼人

滿族人以騎射漁獵起家。在遼東苦寒之地,一定要注意保暖,但是經常騎馬追逐獵物又要快捷方便。如果長袍不開叉則上馬不方便。

開叉後上下馬方便,而且長袍下襬還對腿能夠遮護。所以就形成了長袍開叉的習慣。

2樓:匿名使用者

下襬開衩主要是為了騎馬方便

3樓:安安而遇

滿族人民是在馬背上打天下的民族呀,無論男女都會騎馬,所以下襬開叉最初就是為了方便騎馬。

4樓:三毛錢的小丑

方便把衣服一撩就翻身上馬

滿族服飾特點是因為什麼

5樓:海上風電踐行者

滿族服飾充滿著濃郁的民族特點和民族性格的神韻,這是滿族在其民族形成過程中一種長期生活積澱的結果。首先,它有著鮮明的歷史特點,即歷史給它留下的深深痕跡。滿族承襲女真族的舊俗,其中也包括髮式、服飾。

女真族的男子是剃髮編辮,滿族男子亦是辮髮垂肩。在《大金國志》中記載,女真人是「善騎射,喜耕種,好漁獵」的民族,每見巧獸之蹤能不動聲色地置之於死地,食其肉、衣其皮。滿族則步其後塵,頗愛穿皮,只是按滿俗,禁用狗皮而已。

其次,滿族服飾的地方性特點也十分突出。由於地處寒冷,滿族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有戴帽子的習慣,這同漢族男子的「二十始冠」及束髮綰髻,扎系布幘有著天壤之別。滿族人的帽子「寒暖異制」,即冬天戴皮帽,春、秋戴暖帽,夏戴草編涼帽,並在帽子頂點綴著「紅纓」,即醒目又豔麗。

至於足下就更具有地方特色了,冬季普遍穿用的靰鞡鞋所用的靰鞡草,只有東北才有,當初在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永陵鎮)時期,努爾哈赤就是「足蹬鹿皮靰鞡」。

反映在服飾上的特點也比比皆是。對於一個騎射民族來說,一切裝束都要可體利落,以利於馬上賓士,例如他們的褲子下幅有前後左右四處開衩,明顯是為騎馬方便。還有一種缺襟袍,右前刪短一尺,平時穿著僅用三顆鈕釦即可將其聯在裡襟上,騎馬時不繫扣也可以。

還有滿族袍子上的「箭油」,就是接在袍子袖口的一個長約半尺的半圓形袖頭,因其形似「馬蹄」而被稱為「馬蹄袖」,馬蹄袖的形成**於長期的狩獵生活。進關以後,由於滿族的生活環境發生變化,騎射活動已從日常生活中淡出,箭袖只作為一種象徵成為禮服或禮節中的一部分。作為禮服,平時將袖子挽起,遇到上級或長輩,則將袖子彈下行半禮或全禮,這個滿族所特有的動作滿語叫做「哇哈」。

「哇哈」在進關之後已不限於滿族,漢族也同樣使用,有的甚至還做了幾件箭袖的「套袖」,以備不時之需。有事時將套袖套在平袖之上,事後退下,「箭袖」的社會作用及其靈活方便的使用方法,使「箭袖」成為一種功能獨特的服飾。

在滿族服飾中,最突出的就是人人耳熟能詳的旗袍。旗袍是滿族人的服裝,因滿族人有「旗人」之稱,所以他們穿著的袍服,被稱為「旗袍」。而旗人,則是清代對被編人八旗的人的統稱。

清代八旗的成分以滿族為主體,融合了漢族、蒙古族等其他民族在內。八旗中除清朝皇族愛新覺羅的宗室以外,還包括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漢軍。八旗漢軍和八旗蒙古分別由歸屬的漢人和蒙古族人構成。

清初八旗漢軍有二十六萬之眾,是八旗滿族人、八旗蒙古族人數之和的三倍。因此旗人不僅是滿族人,還應當是漢族人和蒙古族等一些少數民族共同的組合體。

關於滿族人的旗袍,最初並非是滿族婦女的專寵,而是滿族男女老少共著的衣服,一年四季,同一樣式,僅有單、夾、皮之分。滿人又稱「旗人」,旗人所著之袍,故稱旗袍,滿語稱為「衣介」。這種旗袍,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是簡潔化的連衣裙,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後,它成為「旗人」特有的裝束。

然而,旗袍並非起源於清代,在其形成以前,有著一段漫長的孕育期,才凝結成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服裝文化的精華。

一般來說,流行於北方少數民族地區或遊牧民族的袍服,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的活動,這種服飾多采用左衽、窄袖,袍身四面開衩,有扣襻束腰帶,比較適體,即脫卸方便又保暖,非常適合他們的生活方式,這主要也是由於地理氣候條件決定的。滿族屬於生活在北方的少數民族,擅長漁獵並四處遊牧,而北方氣候比較寒冷,只有長袍裹身,才能抵禦風寒。17世紀初葉,滿族旗人在半耕半牧和頻繁征戰中,逐步形成了一種寬腰身直筒式的旗袍服裝。

當時,旗人無論男女老幼都穿,男袍叫長袍,女袍叫大衫。一般人穿的不過腳,只有姑娘出嫁時,才穿過腳的禮服。

另一方面,滿族入關以前,一直生活在東北地區,以狩獵為生,其服飾承襲了其先民女真人的傳統,多以皮毛為主。據《柳邊紀略》載:「我於順治十二年流寧古塔,尚無漢人,滿洲富者緝麻為寒衣,搗麻為絮,貧者衣狍、鹿皮,不知有布帛。

」那時的綢布衣服,大多來自馬市和戰場,戰場殭屍,無不赤脫,可見衣服之金貴。在這種情況下,服飾難以規範,即無男女之別,也無貴賤之分。進入遼瀋以後,才從漢族地區輸入了布匹、綢緞,同時學會了植棉、紡紗、織布。

服裝的面料變了,但制式仍然基本保持著古老的民族傳統。

旗袍以用料節省、製作簡睫和穿用方便取代了古代漢族均寬袍大袖、拖裙盛冠。最初的「旗袍」範圍很廣,男女之袍均包括在內,有朝袍、蟒袍、常服袍等,後來則專指婦女的家居之袍。最早的旗袍是一種四開衩長袍,基本制式是圓領口,穿袖,大襟,左衽,有扣襻,束腰帶。

由於寒冷的生活環境和遷徙不定的半遊牧狩獵生活的需要,滿族人無論、男女,均多穿這種袍褂,穿著既合體,又有利於騎馬奔射。

滿族入關後,於順治元年(2023年)厲行「改冠易服」法令,有些鄉間百姓,因不知法令,偶爾穿著明代服裝進城,大多被剝得全身精光,鹹以保全性命為幸。清**通過武力,強制實行滿族服飾,儘管漢族和其他地區的少數民族對這種大規模的改冠易服難以接受,但畢竟是大勢所趨,況又有嚴厲的法律制約,所以也就漸漸地習慣了這種滿族的裝束。

最初的旗袍,女式與男式差別不大,主要是服飾圖案上的差異。另外,男子的旗袍是「馬蹄袖」式的,袖口狹窄,上長下短,袖口蓋在手背上。袍的四側開衩,腰柬布袋,上系小刀、匙、箸等日常用品,出獵時,還可以將乾糧等裝進前襟。

男式旗袍便於騎射,又稱「箭衣」。滿族婦女的長袍最初不用馬蹄袖,袖口平而大,長則可掩足,領口也較低,如不用領時,往往在頸間圍一條領巾。冬季穿棉袍,夏季穿單袍。

這時男、女旗袍均無領。努爾哈赤為統一衣冠,曾釐定衣冠制,規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領,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帶領子,只有入朝時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領。

旗人之袍的特徵之一是不顯露形體,特別是後期,寬大平直,袍內著長褲,有時袍下可隱隱露出褲腳。其演變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旗袍較為瘦長緊窄,袖口亦小,裝飾簡單,前後襟下幅及左右四面開衩,原因是旗人重騎射,所著之袍要與生活方式相適應。

第二階段的旗袍變得寬肥,袍身僅前後兩面開衩,甚至只靠捻襟處開一條縫,叫做「一裹圓」或「小袍」,裝飾卻繁縟到了極點,這主要是由於天下承平,旗人生活安定,趨於奢侈,以及受漢族服飾文化的影響所致。

其特徵之二是旗袍面料厚重,多提花,裝飾繁瑣。對裝飾細節的過分追求,反映了清代末期封建統治者病態的鑑賞水平。清代織物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麒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色彩鮮豔複雜,對比度高,圖案纖細繁縟。

此外,旗袍大量使用花邊,曾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花邊最初的作用是為了增加衣服的牢度,使衣服經久耐穿,所以花邊多綴在易損部位,如領口、袖口、衣襟及下襬等處,後來漸漸成為~種裝飾品,久而久之,蔚然成風。清代,花邊的裝飾功能遠遠替代了其實用功能。

旗女的袍俗尤以多鑲為美,到了咸豐、同治年間達到頂峰,有時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飾,幾乎看不到原來的衣料。

其特徵之三是旗人之袍等級分明,制度浩繁,是一種等級身份的標誌。清代服飾的條文規章多於以前任何一代,對品官冠服的色彩質地、多胸補子、朝珠等級、翎子眼數、頂子材料都有嚴格區別。此外還有其他一些服飾禁例,如:

凡五爪龍緞、立龍緞等,官民均不得服用,如有特賜者,亦應挑去一爪穿用;軍民等一律不得以蟒緞、妝緞、金花緞、片拿、倭緞、貂皮、猞猁猻等為服飾;八品以下**不得服黃色、香色、米色及秋香色;奴僕、伶人、皁隸不許穿花素各色綾緞……,所有這些森嚴的服飾等級制度不得逾越半步,更增加了階層之間的壁壘作用。

從中國服裝發展史來看,清朝服飾形制是最為龐雜、繁縟,條文規章也多於以前任何一代。在清**規定的服制中,既保留了漢族服制中的某些特點,又不失本民族的習俗禮儀,在中國民族服飾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最具有民.族特點和民族色彩。滿族的衣著髮式,自創始起,經歷了兩千多年變遷,不但深刻影響著中國各民族的衣著穿戴,而且為中國服飾的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如現代生活中流行的「中山裝」是從馬褂改進而來。在世界服裝界享有盛名的中國旗袍,源於滿族女旗袍。而坎肩則仍是當今中國社會流行的服裝,滿族對中國民族服裝的巨大貢獻永遠彪炳史冊。

滿族風俗習慣

6樓:落跑公主的家

滿族生活中有許多忌諱,犯忌則被視為無禮貌。滿族不興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諱別族人戴狗皮帽進家來。西炕不許隨便坐人。院中有鎖龍杆,不許拴牲口等等。

飲食民俗:

(1)滿族餑餑。滿族人喜歡吃粘食,因為粘食耐餓,便於外出射獵活動。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製作精巧,風味獨特的各種點心,統稱為「滿族餑餑」,因此素有「滿點漢菜」之說。

滿族餑餑歷史悠久,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栗子面窩窩頭」,也稱小窩頭。

(2)滿族入關前有一種筵席叫「餑餑席」,每桌使用麵粉80斤,可見規模之大。使用的麵粉多為粘面,就是以糯米或大黃米、小黃米為主,摻入適量其他米碴,再用豆沙、果仁、白糖作餡。主要的品種有薩其瑪、綠豆糕、蘇葉餅、豌豆黃、牛舌餅、打糕、油炸糕、粘豆包等。

每到冬天,滿族人家一般都要做上幾鍋粘豆包,凍起來隨吃隨拿。現在瀋陽冬天的集市上仍然經常可以聽到粘豆包的叫賣聲。

(3)菜餚。滿族人特別喜歡吃豬肉、酸菜,而且烹調方法很多。比較有特點的菜餚有吃肉大典、白肉酸菜血腸、火鍋、酸湯子等。

(4)遇到喜慶的事情或祭祀時,要設肉食大典。八人為一桌,席間主人端上一方方約十斤左右的豬肉和調好的肉汁,客人不用筷子,而是自己用刀將肉切成塊或片,蘸肉汁吃肉,並依次捧碗喝酒,十分豪爽。

滿族人用的刀什麼樣,滿族人佩刀是否違法?

叫腰刀,與漢人的直刀和蒙古人的彎刀不同,刀身的弧度介於二者,形狀近似於日本的戰刀,包括順刀 窩刀 札刀等。滿族人佩刀是否違法?現在基本上都沒有了吧,我大清亡了已經有100多年了,滿族基本上被同化了。只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就得遵守法律,不管什麼族的!至於是否能帶刀或槍的,法律只對特定區域有特別的法律...

滿族的來歷,滿族人的來歷

1 來歷 滿族歷史悠久。其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中國史籍中所記載的肅慎人。肅慎人生活在黑龍江 烏蘇里江 松花江流域,東臨大海。到了周武王與周成王時,史書上曾記載他們進獻過 楛矢石始砮 在中國以後的史書中,肅慎即被稱為 挹婁 挹婁生活的地區大致與肅慎相同,不過一部分部落已遷徙到今吉林省和遼寧省東北部。這時...

現在滿族人說的是滿語嗎,現在的滿族人還會說滿語嗎

si saiyun 你好 大多數滿族人在生活和交往中使用漢語。會滿語的人太少了 基本都不會滿語了,我媽一句都不會了。現在的滿族人還會說滿語嗎 現在會滿語已經很少了,包括滿族人 滿語是東北亞地區產生並發展起專來的一種語言屬,主要由滿族使用,屬滿 通古斯語族。一般認為滿語分屬阿爾泰語系滿 通古斯語族滿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