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比喻和比擬,都是加強語言形象性的修辭手段,但它們是兩種不同的修辭方式。初中教材中說:「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兩物有主有從;比擬重在"擬",即將甲事物當作乙事物,甲乙兩事物彼此相融,渾然一體.
"這僅是一種概括性的區別原則,如果教師照本宣科,不僅初中學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學生也怕難於接受.我以為必須作進—步的全體闡釋。
(一)比喻與比擬的性質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與本體事物有相似點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點,通過相似點使本體同喻體聯絡起來,喚起人們的聯想,使人更具體地惑知事物。比擬即模擬,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稱渭、動作、行為等)寫甲事物,或者說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強加於甲事物。
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動,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體實在,於是本來較抽象、不太實在的事物變得具體實在了,當然就增添了語言的生動性。由此可見,比喻強調的是甲乙兩物的相似性,而比擬卻是利用它們之間的不同特性,使兩體融為一體,這是區別比喻和比擬最重要的標誌。請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經成為甕中之鱉,不好玫暫且圍著算了。(徐海東《奠基禮》)
(2)他確乎有點像一橡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 (老舍《駱駝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滿天的星星驚散了。(楊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卻不會彎腰。(臧克家《勝利的狂飈》)
例(1)取甕中之鱉待擒這一點說明敵人當時的處境,二者有相似點, 能給人具體形象的感受,這是比喻。例(2)從樹的外形特點聯想到樣子的外貌、氣質特徵,兩者有相似點,也屬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是無生物,並無「露面」、「驚散」這樣的特徵,現以生物的特徵描寫它們.只是為了讓其情態逼真,躍然紙上,這是比擬。
例(4)將無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屬比擬。
(二)比喻與比擬的句式結構不同。比喻句由本體、喻體和喻詞三部分組成。借喻雖然不出現喻詞和本體,但可以變換為有喻詞和本體的明喻、暗喻。
不管是哪一種比喻,始終都有喻體;比擬句主要是藉助想象,將本體模擬為人的或物的某種行為、動作或情態,不論是擬人,還是擬物,始終都無擬體。例如「東西長安街成了喧騰的大誨」(袁鷹《十月長安街》)。這是暗喻、由本體(長安街)、喻體(大海)、喻詞(成)構成,又如「我們之聞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魯迅(故鄉))。
這是借蝓,借「厚障壁」比喻「我」與閏土之間形成的隔閡。它把本體和喻詞都隱去了,只用喻體代替本體。另如「波浪一邊歌唱一邊衝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高爾基《海燕》)。
這卻是擬人句,將「波浪」當作人描寫,賦予它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
2樓:匿名使用者
對,你知道什麼是擬人嗎
擬人是把物品當人來寫,擬物是把人當物來寫,合稱比擬
跟比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修辭方法
3樓:匿名使用者
通俗地說
擬物就是把一個人當做一個物或是把一個物當成另一個物來寫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
4樓:匿名使用者
擬人比喻的去別是:擬人是有人的動作;比喻有本體,喻體,就是什麼比做什麼
擬物和比喻的區別?擬物是不是沒有【好像,猶如】那些喻詞的??
5樓:及詩蕾滑富
你好!通俗地說
擬物就是把一個人當做一個物或是把一個物當成另一個物來寫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
如有疑問,請追問。
6樓:首聽楓都用
對,你知道什麼是擬人嗎
擬人是把物品當人來寫,擬物是把人當物來寫,合稱比擬
跟比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修辭方法
7樓:仲陽蘭
比喻是否重在說形狀樣子,而擬物重在說行動?
擬物和比喻有什麼區別?
8樓:
我個人認為:比喻是擬人和擬物的總和。把動,植物或其他比作人那就是擬人;把人的動作比作動物的美妙動作那就是擬物。不能將兩者分割開來。
9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將人當作物、此物當作另一物來寫。
人擬物,如文化部門聯:
文壇花爭豔;
桃李果竟先。
這是說文藝界人才濟濟,年輕作家朝氣蓬勃,流派多,成果不斷湧出。
物擬物,如昆明金殿聯:
金殿鳳凰鳴曉日;
玉階鸚鵡醉春風。
金殿在昆明市東北的鳴鳳山上,鳴鳳山又稱鸚鵡山。「鳳凰」、「鸚鵡」本為山名,此聯本意是說金殿華麗,很有生氣,山上景色可觀,卻將無生命的山,真當作有生命的鳳凰、鸚鵡來寫了。
擬人的用法多,擬物的用法少。
比擬和比喻有相通之處。二者區別是:比喻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比擬是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描述。比喻一般都有很明顯的比喻詞如像、好像、如、似、若、彷彿等等。
10樓:風
比喻和比擬,都是加強語言形象性的修辭手段,但它們是兩種不同的修辭方式。初中教材中說:「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兩物有主有從;比擬重在"擬",即將甲事物當作乙事物,甲乙兩事物彼此相融,渾然一體.
"這僅是一種概括性的區別原則,如果教師照本宣科,不僅初中學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學生也怕難於接受.我以為必須作進—步的全體闡釋。
(一)比喻與比擬的性質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與本體事物有相似點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點,通過相似點使本體同喻體聯絡起來,喚起人們的聯想,使人更具體地惑知事物。比擬即模擬,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稱渭、動作、行為等)寫甲事物,或者說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強加於甲事物。
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動,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體實在,於是本來較抽象、不太實在的事物變得具體實在了,當然就增添了語言的生動性。由此可見,比喻強調的是甲乙兩物的相似性,而比擬卻是利用它們之間的不同特性,使兩體融為一體,這是區別比喻和比擬最重要的標誌。請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經成為甕中之鱉,不好玫暫且圍著算了。(徐海東《奠基禮》)
(2)他確乎有點像一橡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 (老舍《駱駝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滿天的星星驚散了。(楊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卻不會彎腰。(臧克家《勝利的狂飈》)
例(1)取甕中之鱉待擒這一點說明敵人當時的處境,二者有相似點, 能給人具體形象的感受,這是比喻。例(2)從樹的外形特點聯想到樣子的外貌、氣質特徵,兩者有相似點,也屬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是無生物,並無「露面」、「驚散」這樣的特徵,現以生物的特徵描寫它們.只是為了讓其情態逼真,躍然紙上,這是比擬。
例(4)將無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屬比擬。
(二)比喻與比擬的句式結構不同。比喻句由本體、喻體和喻詞三部分組成。借喻雖然不出現喻詞和本體,但可以變換為有喻詞和本體的明喻、暗喻。
不管是哪一種比喻,始終都有喻體;比擬句主要是藉助想象,將本體模擬為人的或物的某種行為、動作或情態,不論是擬人,還是擬物,始終都無擬體。例如「東西長安街成了喧騰的大誨」(袁鷹《十月長安街》)。這是暗喻、由本體(長安街)、喻體(大海)、喻詞(成)構成,又如「我們之聞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魯迅(故鄉))。
這是借蝓,借「厚障壁」比喻「我」與閏土之間形成的隔閡。它把本體和喻詞都隱去了,只用喻體代替本體。另如「波浪一邊歌唱一邊衝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高爾基《海燕》)。
這卻是擬人句,將「波浪」當作人描寫,賦予它一些人的動作和思想
11樓:天涯
樓上說得很好了!
簡單的說:比喻強調的是"喻",有相同特點可言,「借」相似點來表達某一事物;例如「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愛」的程度類似,強調「愛」的類似特性;他點像一棵橡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借」橡樹的特性去表達「他」;
「比擬」是擬,可以「直接利用」原來事物本不具有的特點,句式結構上始終都無「擬體」(真正具有那個特性的事物)出現,是我們人去構想出來的,例如(擬人),夕陽在海邊輕吻一陣我那晒黑的臉後,稍稍入睡!
夕陽本不具有「吻」、「睡」的特性,都是我們的想象,在句中卻可以直接利用,結構上也沒有真正具有「吻』、「睡」的事物(即人)出現!
12樓:如以沫
很簡單地說,擬物就是把人比作物,比喻就是把人比作物或者人,或者把物比作人或者物的總稱 後者包含的範圍大
擬物和比喻的區別?
13樓:林念森
一、定義不同
比喻是通過把一種事物看成另一種事物而認識了它。而比擬則是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
二、形式構成上不同
比喻句一般都是由涵蓋了本體、喻體和喻詞三部分構成。三者構成了比喻句的基本形式結構,而且喻體在句中一定要出現。
比擬卻不同,例如「春風溫柔地撫摸著你」一句,擬體完全在句中沒有出現,僅僅把「春風」的吹拂擬人化來寫作,描繪出它溫柔的特徵。
三、側重不同
比喻和比擬都是加強語言形象性的修辭手段。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喻乙事物,甲乙兩物有主有從;比擬重在「擬」, 即將甲事物當作乙事物,甲乙兩事物彼此相融,渾然一體。望採納
14樓:程
擬物就是 吧人當做動物來寫,就是具有動物形態或動作。比如:他一溜煙地躥倒桌子下面 或者 一聽說有人來,我便飛的過去了。
使其人有動物的特徵。比喻,強調相似性 兩種事物本質特徵不同來說明事物 比如 彎彎月亮像小船,本體與喻體是不同的
擬物和比喻有什麼區別
15樓:阿離
1、含義不同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點,發現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為人所熟知的特徵,而對甲事物有一個不同於往常的重新的認識。依據描寫或說明的方式比喻可分為「明喻(直喻)」「暗喻(隱喻)」「借喻」「博喻」等多種型別。
比擬是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的修辭方式。包括把物當作人來寫(即擬人)、把人當作物來寫(即擬物)和把這個事物當作另一事物來寫(即擬物)等幾種形式。
2、兩種手段的形式構成上不同
比喻句一般都是由涵蓋了本體、喻體和喻詞三部分構成。
例如「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本體是「盛開的花」,喻體是「張滿的帆」,喻詞是「像」,三者構成了比喻句的基本形式結構,而且喻體在句中一定要出現。
比擬卻不同,例如「春風溫柔地撫摸著你」一句,擬體完全在句中沒有出現,僅僅把「春風」的吹拂擬人化來寫作,描繪出它溫柔的特徵。
3、兩者的側重不同
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喻乙事物,甲乙兩物有主有從;比擬重在「擬」, 即將甲事物當作乙事物,甲乙兩事物彼此相融,渾然一體。
4、兩者的作用不同
比喻是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而比擬把物人格化,將人物寫得栩栩如生,使人親切。常常顯得色彩鮮明,表意豐富的特點。
比喻強調的是甲乙兩物的相似性。
比擬卻是利用它們之間的不同特性,使兩體融為一體,這是區別比喻和比擬最重要的標誌。
比喻和擬物有什麼區別,擬物和比喻有什麼區別
比喻和比擬,都是加強語言形象性的修辭手段,但它們是兩種不同的修辭方式.初中教材中說 比喻重在 喻 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兩物有主有從 比擬重在 擬 即將甲事物當作乙事物,甲乙兩事物彼此相融,渾然一體.這僅是一種概括性的區別原則,如果教師照本宣科,不僅初中學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學生也怕難於接受.我以...
擬物和比喻有什麼區別,擬人,擬物,比擬,比喻之間有什麼區別
一 定義不同 比喻是通過把一種事物看成另一種事物而認識了它。而比擬則是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二 形式構成上不同 比喻句一般都是由涵蓋了本體 喻體和喻詞三部分構成。三者構成了比喻句的基本形式結構,而且喻體在句中一定要出現。比擬卻不同,例如 春風溫柔地撫摸著你 一句,擬體完全在句中沒有出現,僅僅把 ...
「擬物句」怎麼寫,擬人句和擬物句怎麼寫?
寫擬物句可以把人當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例句 1 小弟弟的臉胖乎乎 紅撲撲的,看上去真像一個可愛的大蘋果,我真想去咬上一口。2 書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導我們登上知識的殿堂。3 愛心是一柄撐起在雨夜的小傘,使漂泊異鄉的人得到親情的蔭庇。4 那幾顆大又亮的星星掛在夜空,彷彿是天上的侍衛拿著如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