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的作文,民風民俗的作文 400字 資料

2022-03-20 22:10:38 字數 5186 閱讀 4952

1樓:匿名使用者

德昂族人也過潑水節,時間在清明節後的第七天,除了潑水祝福和跳象腳鼓舞等節目與傣族潑水節一致外,德昂族潑水節最具特色的習俗是為長輩洗手洗腳。屆時,每家的晚輩年輕人要準備一盆熱水,端來放在堂屋**,把家裡的父母等長輩請出來坐在堂上,向他們叩頭請罪,請他們原諒晚輩的一年來不孝順的地方。長輩們也要檢討一年來在為晚輩樹立榜樣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

然後,晚輩為長輩洗手洗腳,同時互祝來年在和睦、勤勞的氣氛中度過。如果父母去世,兄長、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為洗手洗腳的物件。

這個習俗**於一個古老的傳說:一個忤逆的兒子在清明節後第七天在山上幹活,看到雛鳥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決心好好伺奉母親,這時,他母親正在向山上走來,為兒子送飯,不小心滑了一跤。兒子趕來扶她,她卻以為兒子要來打她,一頭撞死在樹上。

兒子痛悔莫及,把樹砍下來雕成一尊母親雕像,每年清明後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灑著花瓣的溫水中清洗。以後就演變為一種習俗。

2樓:匿名使用者

5425644333333333324

描寫民風民俗 作文400字啊

3樓:匿名使用者

「56個民族,56朵花」。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飲食,這就應了一句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而滿族,就是這56 朵花中豔麗的一朵,滿族的服飾特別有特色,下面,我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

滿族婦女不纏腳,所有鞋子繡有漂亮的花飾,鞋底**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滿族婦女穿著這樣的鞋走起路來,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搖曳的步態。

旗袍是滿族婦女的傳統服飾。她們喜歡穿長及腳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點是立領、右大襟、 緊腰身、下襬開衩。

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滾邊或鑲邊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經改進,腰身寬鬆,袖口寬大,長度適中,便於行走。已成為中國婦女較通行的服裝。

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響,長度縮短,幾近膝蓋,袖口縮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高衩。四十年代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外為流線型。繼後,衣片前後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

旗袍具有東方色彩,能充分顯示依態雍容文雅,被認為是表現女性美的 典型民族服裝。稱譽世界。

婦女旗袍的裝飾性比男性旗袍更強。領子、前襟和袖口都繡花裝飾。鑲嵌幾道花紋或彩牙兒,俗稱「畫道兒」或「狗牙兒」。

滿族婦女的服裝十分漂亮,滿族男子的服裝也很不錯。

歷史上的滿族男子多穿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

馬褂是滿族男子騎馬時常穿一種褂子。馬褂分為大襟、對襟、琵琶襟等多種形式。馬褂後成為日常罩於袍子外面的服裝。高領對襟,四面開禊,長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

三、四寸,將袍袖卷於褂袖上面,即所謂大、小袖。現在許多滿族人所穿的對襟小棉襖,就是從馬褂演變過來的。為了騎馬方便,在長袍的外邊套一種身長至臍,四面開禊的短褂,以御風寒。

滿族的男子夏季頭戴涼帽,冬季戴皮製馬虎帽。他們的衣服喜歡用青、藍、棕等色的棉、絲綢、緞等各種質地的衣料製作,褲腿扎青色腿帶,腳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製烏拉。頂上留辮子,剃去周圍的頭髮。

滿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的一個少數民族,是一朵豔麗的奇葩。它有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們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認識。

4樓:匿名使用者

泱泱華夏,盛開著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飾,因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幾朵粉色的小花繡在白衣服上,顯得格外漂亮;還有那頭飾,頭冠以風、花、雪、月為題。白族的語言跟我們截然不同,白族人稱女士為「金花」,而男士則為「阿鵬哥。」

有一次,我去雲南大理玩,導遊帶我們家一大夥到一家茶館到了包廂,我看見兩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綠茶泡製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紅糖和牛奶製作的乳扇衝開水泡製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開水而成的,味道很甜。」一位阿姨說。另一位阿姨補充道:

「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說法。這三道茶也是我們白族待客的禮物,代表我們白族對客人的尊敬與熱情。」

這就是白族,雖然他們人數不如漢族的多,但他們的熱情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大家對苗族瞭解

多少,我對少數民族瞭解也不是很多,但是最近在書上了解了苗族的風俗,其中我覺得苗族的花山節很有趣。

農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雲南屏邊、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節。

每到這個時候,來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從四面八方幾個苗村寨之間的開闊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節的重要標誌,一般選擇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樹,扎以鮮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稱花杆頭)是大家公認的「好心腸的人」。

這人必須在節日的第一個早晨,趁太陽出山以前把花杆豎好。

「踩花山」這天,首先由「花杆頭」向前參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隨後宣佈「踩花山」節開始。這時,花山場內外鑼鼓齊鳴,鞭炮聲,銅炮槍聲此起彼伏,鮮花、朋旗迎風招展,各種歡慶活動先後開始進行。青年男女有的對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腳舞,有的跳獅子舞,還有的鬥牛,整個花山場上一片歡騰。

滇東北和滇南一帶苗族,每年農曆六月六日過「踩花山節」。傳說古時苗族戰敗流落異鄉,想起祖先東逃西散的苦,傷心落淚。一年六月初六,祖先顯靈,勸他們不要太難過,應該到高山頂上吹蘆笙、唱歌跳舞給我們看。

說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掛在一棵樹上。大家圍著這棵樹歌舞,吹蘆笙,這年的莊稼長得特別好。從此後,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節日盛裝,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樹,舉行跳蘆笙舞、鬥牛、跳獅子舞、爬花杆等活動。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誰爬得高,就把一個豬頭和好酒獎給誰。

這就是苗族的花山節,是不是很熱鬧啊?

6樓:匿名使用者

uugughjgh

gfffgfgfgfffgfhftftftfdfdg

民風民俗作文400字左右

7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稱履端、元旦,今謂春節,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長的民間節日。黎明時分,各家敞開大門,焚香鳴炮,喜迎新年。這個節俗傳統禁忌甚多,說第一句話,做第一件事,都講究好彩頭,以冀一年之平安。

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說「恭喜」、「發財」、「平安」等吉利話,對方也報以相應的好話。當日不掃地、不打水、不挑擔、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髮、不說不吉利的話。全家起床後,便穿新衣服,或穿質地最好的衣著。

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線面、雞肉、鴨蛋),以祝太平、長壽;有的吃年糕(紅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閤家子孫一年平安。初一,小輩要向長輩拜年,長輩則給以壓歲錢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遠門,初

二、初三人們可以訪親拜友,互賀新年。正如清人吳繼筠在《福州歲時竹枝詞》中說的:「族新衣服趨人前,禮數謙謙喜連連;路上相逢共作揖,發財恭喜賀新年。

」這便是古時福州新正的景觀。有出嫁女兒的人家,要辦春酒,邀女兒、女婿及外孫回孃家飲宴團聚。水上船家(

8樓:小豬嘟嘟

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是中國農曆的新年。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這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為過農曆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也把這個節日叫「春節」。

中國人過春節有很多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起,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了。在這段時間裡,家家戶戶要大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掛年畫,寫春聯,蒸年糕,做好各種食品,準備辭舊迎新。

春節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

除夕零點的鐘聲一響,人們還要吃餃子。古時候叫零點為「子時」,除夕的子時正是新舊年交替的時候,人們在這時吃餃子,是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也是「餃子」名稱的由來。

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從初一開始,人們要走親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拜年時,大家都要說一些祝願幸福、健康的吉祥話。

9樓:匿名使用者

找在其它地方過年的民族方式

10樓:匿名使用者

家鄉對每個人來說,總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我的記憶中,這是一個農村集鎮,狹長的街道貫穿南北,足有三裡多路。從南到北有兩個拐彎,延伸出幾條小巷。

大街小巷都是用麻石鋪成的路面,南來北往的腳步將條石磨得發亮。趕集的人們天矇矇亮便從街的兩頭魚貫而入,寂靜的老街剎時變得喧囂起來。 小鎮地處縣城東部的中心,是方園幾十裡內的集散地。

這裡除了有些市井生活氣息外,更多的仍然是沿襲著鄉土的習俗。遵循傳統的做法,人們以各種方式紀念四時八節。過年當算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大家印象特別深刻的節氣。

接著是端午、中秋典故的年年重溫。與此同時,我不禁想起了家鄉特有的習俗——七月半的茄餅。每年的農曆七月半前十天,家家戶戶忙著祭祀祖先,俗稱過節。

在供奉先人的飯菜中,有一樣東西是絕對少不了的,那就是茄餅。這個風俗不知何時興起,至今仍然為後人所沿用。提起茄餅,腦海中立刻浮現出大人夾茄餅,孩子吃茄餅的情景。

外形園園的、呈金黃色的茄餅每年也只能企盼一次。進入七月,大人們經常提及過節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小孩也就讒起了茄餅,眼巴巴地扳著手指數日子,恨不得明天就能吃到。家鄉的茄餅外形是園園的,經過油煎兩面呈金黃色。

如果以餡心區分,大體分為鹹甜兩種。製作茄餅的必備原料是茄子、豬肉、青菜、豆沙及相應的佐料。不過,所需原料還是有講究的。

比方說,茄子最好半斤左右一個,且兩頭基本相似,這樣做好的餅子差異不大,裝盤後比較美觀。豬肉挑選肥瘦搭配的前夾較為理想。青菜當然是老嫩適中的最為適宜,過於嬌嫩相反影響菜餡質量。

豆沙的熬製要求更高,對浸泡、蒸煮、去皮後的豆沙必須按要求加入豬油和白糖,用紋火慢慢熬製,冷卻後待用。這種甜餡程式略為複雜一些,一般都要提前準備。眼巴巴盼到七月十五那天,雖然茄餅還未做,但當我們看到茄餅的原料,看到父母忙碌的身影時,兄妹幾個早已開始咽口水了。

這天我們特別興奮,裡裡外外不知跑了多少次。即便滿頭大汗也無瑕顧及。從院子裡奔回家中,我們終於可以**大人做茄餅的過程了。

母親用鋒利的菜刀將刨過皮的茄子切成夾子。動作十分麻利,看上去也較細心,生怕切壞茄夾。陶瓷大盆裡整整齊齊地放著裝有餡心茄夾。

當我們看到茄餅的雛形時心中十分高興,小手指指點點,嘴裡的口水越來越多了。煎茄餅是最後一道工序。灶堂裡的火光映紅了添草人的臉龐,加熱後的食油發出了嗤嗤的聲響,粘有面粉的茄夾變成了半成品,一個個平放在篩子裡等待再次油煎。

聞到煎茄餅的香味了,我們踴到廚房,一雙眼睛叮著鍋中的茄餅,油點濺到臉上也不理會。手指偷偷地在餅上觸控,繼而放到嘴裡舔舔。見此情景,大人們總是挑上幾個次品給我們殺讒,並約法三章等祭過祖宗後再吃。

我們無可奈何地散開了,口水伴隨著次品一起呑下了肚。幾十年過去了,只要趕上這個時節回去,依然能嚐到小鎮的茄餅,記起家鄉的習俗。

有關民風民俗的作文,關於民風民俗的作文500字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的習俗 個性 歷史淵源 文化底蘊都會融入到其言語之中。要深度地瞭解濟南和濟南人,濟南話是一本無法繞過的教材。而伴隨著城區的拓展,普通話的推廣以及外來人口的擁入,在七嘴八舌的城市語言中,濟南的母語正走向消隱。以致不少土生土長的濟南人都戲稱自己所說的不過是 濟普 濟南普通話 原汁...

寫民風民俗的作文,描寫民風民俗 作文400字啊

56個民族,56朵花 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飲食,這就應了一句話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而滿族,就是這56 朵花中豔麗的一朵,滿族的服飾特別有特色,下面,我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滿族婦女不纏腳,所有鞋子繡有漂亮的花飾,鞋底 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滿族婦女穿著這樣的鞋...

大連民風民俗作文,大連民風民俗作文400字

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賞月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 中就記載有 秋暮夕月 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 西瓜 蘋果 李子 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唐代,中秋賞月 玩月頗為盛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