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王昌齡的別稱很多下列稱呼中哪個不屬於他a邊塞詩人詩人詩家天子七絕聖手

2022-03-04 10:35:36 字數 5697 閱讀 2012

1樓:

「邊塞詩人」、「試駕天子」、「七絕聖手」都是關於唐朝的邊塞詩人王昌齡的稱號

2樓:匿名使用者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其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七絕聖手」之稱。

題目中答案是a。

3樓:資料不詳

詩人王昌齡的別稱很多下列稱呼中(a.邊塞詩人)不屬於他。

王昌齡,字少伯,唐朝著名邊塞詩人。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其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七絕聖手」之稱。題目中答案是a。供參考。

4樓:匿名使用者

邊塞詩人,詩家天子,七絕聖手都是屬於王昌齡的稱呼。

5樓:匿名使用者

詩人王昌齡的別稱很多,下列稱呼中哪個不屬於他:a、邊塞詩人;b、詩家天子;c、七絕聖手;如果b選項沒有打錯字的話,答案就選b,因為王昌齡還有一個別稱是「詩家夫子」,而不是「詩家天子」;

6樓:阜寧縣碩集鎮

王昌齡(公元690-756年)字少伯,漢族,唐時長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你可以作為參考。

詩人王昌齡的別稱很多 下列稱呼中哪個不屬於他()a邊塞詩人b 詩家天子,c 七絕?

7樓:星河爛漫

詩人王昌齡的別稱很多,下列稱呼中(a)不屬於他。

8樓:資料不詳

詩人王昌齡的別稱很多下列稱呼中(a.邊塞詩人)不屬於他。

王昌齡,字少伯,唐朝著名邊塞詩人。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其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七絕聖手」之稱。題目中答案是a。供參考。

9樓:

王昌齡,字少伯,唐朝著名邊塞詩人。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其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七絕聖手」之稱。

題目中答案是a。

詩人王昌齡別稱很多,下列稱呼中哪個不屬於他的( )?

10樓:另一種眼光看社會

王昌齡最出名的別稱就是七絕聖手,也是著名的邊塞詩人,因此答案就在詩家天子和豪放詩人中選了。

11樓:卓倚雲

選d。王昌齡不是豪放詩人。

12樓:流浪貓

選擇d。

王昌齡 (698— 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祕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巨集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

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王昌齡被稱為「七絕聖手」,一方面是指他的作品中以七絕為主,另一方面是指他是唐代詩人中寫七絕寫得最好的

13樓:發飆的豬頭

七絕聖手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譽稱。王昌齡以其七言絕句藝術精湛而得名。語出明代胡應麟《詩藪》:

「七言絕,太白(李白)、江寧(王昌齡)為最。」王昌齡是著名的邊塞詩人,尤其擅長七絕,其中名作《出塞》被推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王昌齡作為一代詩傑,流傳下來的資料卻很少。

除了上文所說貶嶺南外,還曾遭過貶,具體時間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認為在天寶六載秋。《詹才子傳》說他「晚途不謹小節,謗議沸騰,兩竄遐荒」。《河嶽英靈集》說他「再歷遐荒」,《舊唐書》本傳也說他「不護細行,屢見貶斥」,被貶為龍標尉。

為什麼王昌齡被稱為「詩家天子,七絕聖手」?

七絕聖手,詩仙,詩聖,詩佛,詩魔-,詩鬼是指哪幾位詩人???

14樓:小魚的生活筆記

分別是:王昌齡、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李賀。

1、王昌齡

王昌齡 (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祕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巨集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

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

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2、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樑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3、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大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4、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

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祕訣》。

5、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

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6、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後裔。

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 。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託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賀因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15樓:閒擲葡萄

一、七絕聖手,是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而立,始中進士。

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巨集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

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

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

二、詩仙,是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漢族。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

三、詩聖,是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依藝由湖北襄陽赴任鞏縣縣令,舉家遷入鞏縣。歷祖父杜審言、父親杜閒,再到杜甫,杜家在鞏縣已是四代85年。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陽杜氏,後徙河南鞏縣。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

四、詩佛是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

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

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五、詩魔是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

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古代文人的雅稱,古代詩人的別稱全部

臥龍先抄 生 蜀漢 諸葛亮 靖節bai先生 東晉 陶潛du 五柳先生 東晉 陶潛zhi 羲皇dao上人 東晉 陶潛 昌黎先生 唐朝 韓愈 醉吟先生 唐朝 白居易 廣成先生 唐末 杜光庭 逍遙先生 五代 鄭遨 通玄先生 五代 張薦明 涑水先生 北宋 司馬光 南豐先生 北宋 曾鞏 濂溪先生 北宋 周敦頤...

樓蘭之死的文中作者引用唐代詩人王昌齡描寫漢朝與匈奴爭奪樓蘭之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唐代詩人王昌專齡描寫漢朝與匈屬 奴爭奪樓蘭之戰的著名詩篇。樓蘭是古絲綢之路 的中轉站。司馬遷在 史記 裡說 樓蘭,古邑有城郭,臨鹽澤。據記載,那時的樓蘭古城與碧波盪漾的羅布泊相臨,城中不河 有塔 有樹,店鋪相接,客商雲集,一片繁榮景...

中國文學史歷代詩人及代表作,古代詩人的別稱全部

1.李白 別稱 詩仙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 謫仙人 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 詩仙 與杜甫並稱為 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 小李杜 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 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作品有 李太白集 望廬山瀑布 行路難 蜀道難 將進酒 樑甫吟 早發白帝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