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馮姓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中華姓氏中為第27位大姓,其人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64%。馮姓有兩個**,均出自河南。
一支是馮簡子的後代——春秋時,鄭國有個大夫叫馮簡子,其後代以他的名字為姓氏,就是馮氏。今河南新鄭市鄭韓故里城,即這支馮氏的祖根地。馮氏的另一支為畢公高的後代。
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名高,被周文王姬發封於畢,以封國名為姓氏,即畢氏,稱為畢公高。畢公高的後裔畢萬,因功被封於魏,其子孫有被封為華侯者,華侯之孫名長卿,食采邑於馮城(今河南滎陽市西)其後人也已封邑為姓氏,稱馮氏。位於今河南鄭州市北古滎鎮的滎陽故城,即這支馮氏的祖根地。
滎陽故城史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城垣為不規則形,周長7.5公里,以發現有兩個南門、一個北門和一個西門,出土有鐵器、陶器、貨幣等。
馮氏早期主要是在我國北方繁衍發展,後移居全國各地,並由一些人走出國門,到海外開拓。馮氏支脈繁多,唐代的《元和姓纂》一書列馮氏郡望有穎川、上當、長樂、京兆、弘農、河間等。這說明馮氏曾這些郡都形成望族,人丁興旺。
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起碼漢時有馮唐這個人(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馮這個單姓是由什麼複姓演變來的
3樓:弟弟帥
姓氏:馮 祖籍:河南
祖宗:畢公高 郡望:始平郡
分類:以邑為氏
馮系承周文王 派別多脈絡清
根據《姓纂》的記載,馮姓也是周文王之後,他們的老祖先,可以遠遠地追溯到周文王的第15個兒子畢公高。畢公高的後代畢萬封在魏地,畢萬有個孫子食採馮城,於是,這一支子孫就以采邑的名稱為姓,以後統統都姓馮了。
在春秋戰國時期,馮姓雖然有好幾位深具才華的人見諸史書,但是跟其他同樣出自周文王的大姓比較起來,在事功上還是多少有點遜色。至少,在當時熙熙攘攘的群雄並立局面中,姓馮的人就似乎未曾扮演過「獨當一面」的重要角色。
然而,這個姓氏卻繁衍得很快,到了漢唐時期,就從原來發源的陝西,繁衍到了河南、河北、山西、乃至福建等地。馮姓的子孫在遷到這些地方以後,竟然青出於藍,紛紛有了十分優異的表現,為他們不甚得意的老祖先,大大地揚眉吐氣。
現在,馮姓的派別相當多,根據《姓氏考略》的記載,大致如下:
出於潁川(河南省禹州市)的馮氏,是東漢光武帝的徵西大將軍馮異的後代。馮異就是著名的「大樹將軍」,曾經為光武帝平赤眉,擊匈奴,軍功彪炳,後來被封為陽夏侯,騰達非常。
上黨(山西省)的馮氏,出自戰國時韓國上黨馮亭,後有漢代左將軍馮奉世的後代。馮奉世也是一位威震諸夷的大將,漢宣帝時,曾經出使西域各國,接連擊敗了莎車等國,後來又以破羌之功,被封為關內侯。
別外,福建長樂的馮姓,是宜都侯馮參的後代;京兆的馮氏,是燕王馮巨集的後代;出自弘農(河南省)者,是西魏寧州刺史馮寧之後;出自河間(河北省)者,則為唐監察御史馮師古的後代。
像這樣把族系的出處考據得清清楚楚,脈絡分明,在姓氏當中還是很少有的,姓馮的人士真是比別姓的人幸運了。
歷史上知名的馮姓人物中,有一位比較為人熟悉的馮道。他是五代那個亂糟糟的時代的人,曾經接連做了唐、晉、漢、周諸朝的首相,不能不算是顯赫萬分,然而,他那種不把喪君亡國之恥放在心上的行徑,卻為後人所鄙視。不過,如果僅從才華上來講,馮道倒不失為一代能士。
[編輯本段]
一、姓氏源流
馮(féng 馮)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為周文王昌之後。據《元和姓纂》、《後漢書》等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後裔畢萬,西周時,在晉為大夫,當時晉獻公陸續功滅了許多小國,其中包括畢萬的一支孫被封於馮城,其後子孫以邑為姓氏,稱馮姓。史稱馮氏正宗。
是為河南馮氏。
2、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據《世本》所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馮簡子,因封邑在馮而得氏。後馮邑被晉國所奪,成為魏氏子弟長卿的封邑,長卿的後裔也稱馮氏。是為河南馮氏。
3、還有出自其他方面的馮姓,如:出潁川者,為漢徵西大將軍馮異之後;出上黨者,為左將軍馮奉世之後;出長樂者,為宜都侯馮參之後;出京兆者,為燕王馮巨集之後;出巨集農者,為西魏寧州刺史馮寧之後;出河間者,為唐監察御史馮師之後。
得姓始祖:馮文孫。周文王昌之後裔,周文王有一子名畢公高,因隨其兄周武王征伐殷紂時立下功勞,取得天下之後,被封於畢(今陝西省長安縣西南)。
他的後裔畢萬西周時為晉國大夫,當時晉國剛被曲沃武公所統一,晉獻公遷都於絳(今山西省翼城東南),陸續攻滅了周圍許多的小國,其中包括西周分封於今山西芮城北的魏國,晉獻公便把它封給畢萬。春秋後期晉國六卿逐漸強大,互相兼併。到公元四世紀中葉畢萬後代畢斯和趙、韓一起瓜分了晉國,建立魏國,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
公元前四零三年被周威烈王承認為諸侯,同時還將畢萬的一支孫(即馮文孫),再封於馮城(今河南省滎陽縣西南),其子孫後裔以邑為姓,稱為馮姓。馮文孫也就被其後人尊為馮姓的得姓始祖。
4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啊,馮這個姓是周王后裔畢公高的封底的百姓的姓
5樓:匿名使用者
哇,原來是這樣出來的。
馮姓和何姓是司馬姓氏的分支嗎?
6樓:陳mc樂園
馮姓為西漢司馬遷之後.司馬遷因受奸人所害,為逃避追殺,司馬遷長子司馬臨將司字加一豎改姓同。
司馬遷次子司馬觀將馬字加兩點水改姓馮.這在古籍中雖然沒有記載,但在民間有不少傳說。
陝西省韓城芝川鎮徐村有司馬遷之墓和司馬祠,徐村原住居民是馮同二姓,兩姓有馮同不分,馮同不婚的習俗,二千多年來,馮同二姓均認同祭拜司馬遷為共同先祖的事實,加之以家譜為佐證,司馬遷後代有馮姓,是完全能夠認定的。
這是馮氏源流上又添了新支脈。
少數民族姓。湘南瑤族有馮姓。
7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的可能,我老家那西安長安,有三個村子,一個叫司馬村,一個南留村(現姓馮居多),一個北留村(現姓何居多)。再看司馬字,古代都上下結構寫,放現在說就是上北下南,固北留司(何),南留馬(馮)。個人感覺,僅供參考。
8樓:百無禁忌
據我外公的爺爺口傳下來,和同姓是司馬家的同一血脈,我外公今年93了。
以下是我搜集的網路參考資料:
馮姓為西漢司馬遷之後.司馬遷因受奸人所害,為逃避追殺,司馬遷長子司馬臨將司字加一豎改姓同.司馬遷次子司馬觀將馬字加兩點水改姓馮.
這在古籍中雖然沒有記載,但在民間有不少傳說,,陝西省韓城芝川鎮徐村有司馬遷之墓和司馬祠,徐村原住居民是馮同二姓,兩姓有馮同不分,馮同不婚的習俗,二千多年來,馮同二姓均認同祭拜司馬遷為共同先祖的事實,加之以家譜為佐證,司馬遷後代有馮姓,是完全能夠認定的.這是馮氏源流上又添了新支脈.
少數民族姓。湘南瑤族有馮姓。
司馬這個複姓的來歷
9樓:千世魔君
司馬一姓起源於古代的職官名。《通志·氏族略·以官為氏》雲:「重黎之後,唐虞夏商,代掌天地。
周宣王時裔孫程伯休父為司馬,克平徐方,錫以官族,為司馬氏。其後世或在衛,或在趙,或在秦。」
相傳帝少昊開始設司馬一職,掌管軍政和軍賦,周朝時稱為夏官大司馬。周宣王時,帝顓頊的後裔程伯休父任司馬,因他打敗了分佈於今淮河中下游的徐戎(又稱徐方、徐夷),立下大功,便賜司馬為姓。此後,程伯休父的孫子以獲得這份官職為榮,因此有一部分人就以司馬為姓,稱司馬氏。
另外,許氏、郝氏也有改姓司馬的,如許穆之、郝惔之就是,他們的後世子孫也以司馬為姓。
10樓:冰夏╰☆╮之秋
司馬[司馬氏屬地] 河內郡,今河南武陟縣西南。
姓氏(馮)由來的問題
11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遷因為「李陵案」而受宮刑,他的2個兒子司馬臨與司馬觀怕被株連,就改名換姓,隱居鄉里。兄弟倆各取「司馬」中的一個字,哥哥在「馬」字左邊加兩點,改姓「馮」;弟弟在「司」字左邊加一豎,改姓「同」。好象是這樣來的
12樓:
司馬的後人,姓同的也是司馬的後人!
關於司馬姓氏的起源及發展
13樓:龍門風海
我也聽說過類似的故事,只是傳說,說當年司馬遷因史記而觸怒漢武帝,怕武帝會毀掉他的心血之作,就讓他的兩個兒子各帶一部出逃,隱姓埋名,一個改姓同,一個改姓馮,說這兩個姓就**與此,不過應該不準,畢竟司馬遷前就有馮這個姓的,如馮唐,可能確實有一部分馮姓和同姓**於司馬遷~
14樓:八荒天龍
司馬遷的父親是我知道的司馬姓氏的第一人
請問陳馮富珍姓什麼 為什麼是複姓
陳馮富珍本姓馮,之所以名字為四字是因為在其婚後原有姓名前冠上了夫姓陳。在中國港臺地區,已婚婦女往往在自己的姓名前冠以丈夫的姓,形成 夫姓 父姓 雙名 的格式,如陳方安生 範徐麗泰等。有人說 這種已婚婦女的姓名格式是受英語姓名結構的影響而產生的。這種說法並不確切,因為早在上古時期,中國的貴族女子婚後就...
電影的起源是,電影的起源時期是什麼時候 電影是怎麼誕生的
19世紀末,法國盧迷埃兄弟製成兼有拍攝和放映功能的活動電影機。1895年底,他們首次向公眾放映自己拍攝的電影短片,這就標誌著電影的誕生。其實就是一幫原始人看了壁畫發明出來的 電影的起源時期是什麼時候 電影是怎麼誕生的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國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裡盧米埃爾兄弟第一次...
武術是什麼時候起源的,武術的起源和發展是什麼?
你是指武術這兩個字的誕生,還是說武術本身的誕生?武術本身從只要有了人開始就起源了,古代人為了生存與猛獸搏鬥,自然就在生活中和不斷的危險中創立了一些技擊技巧方法。你要是說武術這兩個字的起源,具體日子我不清楚,但應該是當年金庸開始寫 的時候,拜訪少林寺的時候,少林大師給予的一種對功夫的定義稱謂吧。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