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談說劇
登月之後,宇航員乘坐返回艙返回地球。
一般載人航天器可分為推進艙、軌道艙和返回艙三部分。
1、推進艙又叫儀器艙,通常配備推進系統,電源,軌道制動,併為宇航員提供氧氣和水。推進艙兩側均裝有面積超過20平方米的主太陽能電池帆。
2、軌道艙是航天員的主要活動區域,除了升空和返回時要進入返回艙以外,其他時間航天員都在軌道艙裡,軌道艙集工作、吃飯、睡覺和盥洗等諸多功能於一體。
3、返回艙又稱座艙,它是航天員的「駕駛室」。它是宇航員往返太空時的艙段。這是一個封閉的結構,前端有一個艙門。
返回艙和推進艙脫離後,返回艙返回,推進艙焚燬,而軌道模組相當於地球觀測衛星或空間實驗室,並將在軌道上停留一段時間。
2樓:頑固復活節
載人登月後,宇航員是如何返回地球的?原來是這樣
3樓:新奇創意
月球上什麼也沒有,登月成功後靠什麼返回地球?得知實情讓人佩服。
4樓:
靠小型火箭使登月艙上的坐艙與著陸艙分離,在與繞月球的軌道艙對接,然後拋去坐艙,軌道艙載著宇航員返回地球。
5樓:匿名使用者
按照目前技術,比較安全的方法還是美國七十年代的三艙式登月.登月艙要儘量輕,太重就無法帶足夠燃料用來著月和起飛.從火箭技術角度來說,講通俗點就是燃料遠遠大於負載才行(100倍以上).
好在月球引力小,比地球容易些.登月艙壁很薄,無法直接返回地球,因此用返回艙.目前技術也不允許返回艙直條條進入大氣層,否則會完全汽化掉,人也受不了.
一般選擇斜入方法,延長時間,降低摩擦溫度.
6樓:
登月飛船分為登陸倉和軌道倉,登陸倉分離登陸月球,拿點月球上得土石,登月倉上也帶有火箭的,月球上沒有大氣,訴以火箭不要地球上發射那麼大個,再點火升空和軌道倉對接一起反回,
7樓:瘋_逍遙
哦哦 我漲見識了···
登月宇航員是怎麼返回地球的?
8樓:組編天下
首先發射時所帶的燃料能足夠返回地球的,飛行器到太空,先脫離地球引力實現繞月飛行,飛行器再把登月車放到月球上。離開時飛行器飛至登月車上空時登月車起飛,在月球上空飛行器與登月車實現對接,飛行器載宇航員回地球
9樓:匿名使用者
登月是20世紀最大的**,請參考阿波羅10,勘測者6,7號,美國根本無法從月面返回,在月球表面沒有足夠的動力飛離月球,而這個技術恰恰是前蘇聯無法登月的關鍵
當年阿波羅計劃登月的宇航員是如何返回地球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的載人登月艙在月球的表面成功著陸,幾小時後,宇航員尼爾.奧爾登.阿姆斯特朗(neil.
alden.armstrong)在月球上踏出了「人類的一大步」。大約二十分鐘後,另一位宇航員巴茲.
奧爾德林(buzz aldrin)也踏上了月球,順便提一下,下圖中那個經典的腳印其實是巴茲.奧爾德林留下的。
我們知道,此次任務非常成功,nasa不光將人類送上了月球,還平安地將他們帶了回來,順便還捎帶了21.55千克的月球標本。
在感嘆這個人類航天史上的偉大事件的同時,相信不少人都對一個問題感到比較困惑,那就是月球上並沒有發射場,當年阿波羅計劃的宇航員,是如何返航的呢?
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月球上確實是沒有發射場,而阿姆斯特朗等人之所以可以順利返航,是因為他們利用了登月艙自帶的「發射架」,我們用一張**來說明。
上圖為阿波羅11號的簡單示意圖,可以看到飛船主要是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服務艙、指令艙和登月艙,其中登月艙又由上升段和下降段這兩部分組成,以下是飛船各部分的說明。
指令艙:阿波羅11號的控制中心,也是宇航員的工作與生活的場所,配備了具備各種功能的儀器、全套的維生系統、生活必需品以及救生裝置等,其重量約為6噸。
登月艙上升段:主要用於宇航員返航,除了通訊、控制、導航、維生系統以外,還配備了獨立的返航發動機以及燃料儲存箱。
登月艙下降段:配備了用於著陸的「四條腿」,以及用於控制著陸過程的著陸發動機,另外它還有四個儀器艙,整個登月艙總重量約為14噸。
下面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阿波羅11號登月與返航的過程。
當飛船到達預定位置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乘坐的登月艙會與飛船主體分離,他們會利用著陸發動機將登月艙順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
在此次任務中,除上述兩個宇航員以外,還有一個宇航員邁克爾.科林斯(michael.collins)。
他是指令艙的駕駛員,此時他會留在指令艙,控制指令艙按預定軌道進行環月飛行,並對另外兩人提供必要的協助。
當登月任務完成後,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會進入了登月艙上升段,在返航的時候,上升段會與下降段分離,並以下降段為「發射架」,利用返航發動機提供的動力返回環月軌道。在這裡,登月艙上升段會與飛船主體重新對接,這樣從月球上返航的任務也就順利完成了。
需要指出的是,月球的質量比地球小得多,其引力大約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同時月球又是沒有大氣層的,這些條件都非常有利於登月艙上升段的順利返航。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有不少懷疑人類登月真實性的說法,並提出了不少的質疑。但從目前來看,這些質疑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而且還有大量的證據都顯示了阿波羅計劃的真實性,因此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客觀地看待這個問題。
11樓:技術小輝
乘飛船。因為阿波羅登月的時候是飛船送上去的,沒有其他東西了,所以他也是乘飛船回到地球的。
12樓:小李品電影
乘坐載人飛船回來的。當時的計劃就是載人飛船把人送到月球,再送回來,計劃就成功了。
13樓:秋風體育
他們是用登月艙上升段返回地球的,登月艙的發射架可以幫助他們返航。
14樓:house至爺
靠登月艙上升級的燃料,把上升級送入環月軌道和阿波羅飛船對接,月地返回比月地轉移容易的多,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並且沒有大氣阻力只需要把飛船加速到1.7km/s就可以進入環月軌道。對接後的飛船拋棄登月艙上升級,靠自己的引擎動力加速到2.
5km/s就可以拜託月球引力被地球引力捕獲然後剩下的工作就交給萬有引力了。
美國當年登月後 是怎麼樣讓飛船返回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阿波羅登月飛船自身攜帶有提供返回動力的火箭發動機,由於月球表面引力小,所以只需要一點動力就可以擺脫月球引力,進入地球引力範圍返回地球。
16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在月球擺脫月球的重力也得達到一定的加速度,就算是加上月球質量小又有地球的吸引的因素,很小的一個力也不會使返回艙離開月球飛行。當時是這樣的,我在地球上用一根很長很長的繩子打了一個結,就像牛仔套馬那樣一扔,就栓到了阿波羅號上,使勁兒一拽,飛船就回來了……他們都誇我是神力……繩子差點兒沒折嘍……~~
17樓:視野科普
美國當年登月後,是如何成功返回地球的?難道攜帶了備用火箭嗎?
登月後沒有火箭如何返回地球
18樓:宇宙幽蘭
據報道, 嫦娥三號任務完成後,著陸器和月球車會永遠留在月球上。著陸器在月球工作一年,月球車在月球工作3個月,這是它們的設計壽命。「當然,我們希望它能夠實現這個壽命,也希望超過這個壽命,就像嫦娥二號一樣。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說,嫦娥二號設計的工作時間是半年,到現在還在工作,已經三年多了,而且飛到了6200萬公里。因為嫦娥二號現在是繞著太陽執行的人造小行星,如果不出意外,17年之後,它還可以返回到地球附近。
也就是說,空間飛行器的設計壽命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設計得好會超過這個壽命。著陸器和月球車的壽命也可能超過它們的設計壽命。
月球環境的主要問題是晝夜溫度:絕對溫度是300℃,在月球正面是120℃,在月球背面又是零下180℃。「著陸器和月球車要適應這種環境變化,恐怕還是有相當的難度。
但我們儘量讓它們工作時間長一點,工作過後,就不打算拿回來了,也不可能拿回來了,因為設計時也沒這麼考慮。」吳偉仁說,「設計壽命過後,就看它們的生存能力了。最後肯定是工作一段時間以後,因為能源耗盡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某個部件損壞,那它們就貢獻生命了。
19樓:好心的人re心
嫦娥三號放的月球車不打算**
20樓:匿名使用者
乘登月艙的上升級返回月球軌道,與飛船對接,最後返回地球。
21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火箭肯定不行吧。
阿波羅宇航員是如何從月球返回地球的
22樓:蘇堤舊事
宇航員登月完成任務後回到登月艙
,登月艙返回月球軌道,與母船結合,然後拋棄登月艙,剩餘的指揮艙和服務艙返回地球軌道;最後拋棄服務艙,指揮艙返回地球表面。
阿波羅計劃(project apollo),又稱阿波羅工程,是美國從2023年到2023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為載人行星飛行和探測進行技術準備,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成就。阿波羅計劃始於2023年5月,至2023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
[1] 在工程高峰時期,參加工程的有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30萬人。
23樓:匿名使用者
登月**說早就流行過,但美國宇航局從不對此作任何迴應。
24樓:蒼族長老
當然是乘宇宙飛船回來的咯!不然怎麼回來?o(∩_∩)o~
25樓:匿名使用者
同學有必要麼,都這麼久遠的事情了
證據**去找,死無對證。。。
您老悠著點,不要太執著
26樓:法克油
那些認為能輕易從月球逃脫的 我想把你送上去你去試試回不回得來吧!
阿波羅登月如何返回的?
27樓:奇點使者
當年阿波羅登月後是如何返回地球的?畢竟月球上沒有發射基地
28樓:潘增飛
應該說只有火箭才能達到脫離月球的速度,或許不需要運載火箭以及發射架,相信中國的科學家知道這事,也就知道是否是真的
29樓:
指令艙上有火箭,讓指令艙可以起飛,月球的質量遠遠小於地球,起飛難度不大。指令艙也不是直接加速到進入地球軌道,而是讓它跟能夠跟月球軌道上的返回艙碰頭完成捕獲對接。之後返回艙拋棄指令艙,返回地球。
這個過程也不是跟開車似的直接一條直線開過去,需要不斷繞圈,繞完月球繞地球,回到地球軌道後就跟其他載人飛船降落方式一樣了。原理上不難理解,可怕的是這麼複雜的過程,居然沒有失誤!!!
30樓:匿名使用者
據說阿波羅沒登上月亮,那是美國人騙人滴!!!
31樓:匿名使用者
通過登陸艙反回飛船,再飛回地球
32樓:匿名使用者
當年的美國全國的精力放在與蘇聯的對抗上,傾全國之力搞登月,現在美國實力大不如前,受各方牽制,尤其在資金方面非常困難。 二、當年的登月是一種低技術水平上的實現,「土星五號」運載火箭雖然推力強大,但成本高昂
登月後從月球怎麼返回地球,需要發射火箭嗎?
33樓:科普學識
月球本身的引力不高,因此返回地球時無需發射火箭,航天器自身的推進器足以使火箭返回地球。每次我們看到太空飛船時,都會看到充滿活力的發射過程,那麼,航天員返回太空後是否需要重新發射?不可能。
一方面,月球上沒有發射塔。另一方面,月球的引力很小,不需要為了返回地球而建造火箭塔。航天器的螺旋槳可以使人類輕鬆返回地球。
1.地球的重力不同於月亮的重力。所以說,當人類離開地球時,他們必須依靠強大的發射火箭才能脫離地球。
當我們可以輕鬆地站在地球表面上時,許多人已經忘記了地球的引力非常強,因此人類必須具有強大的火箭衝動才能擺脫地球的重力並進入太空。月球的引力確實很小,因此所有宇航員都看到穿著一定重量的太空服,一方面是為了避免輻射,另一方面是要增加重量,否則宇航員便可以略微用力就跳入宇宙;同樣因為月球的引力不強,所以宇航員不需要火箭就可以返回地球。
2.月球的引力不大。只要能順利返回火箭,宇航員就可以通過火箭的螺旋槳返回地面。
宇航員返回地球,他們只需要返回航天器並等待指示返回地球。月球的重量不大,航天器本身具有足夠的螺旋槳,可以使航天器返回正常軌道,然後按照自己的設定進行飛行,只需等待機器操作發射角度和著陸位置即可。與具有巨大重力的地球相比,月亮簡直是一個大家夢寐以求的地方。
在沒有空氣的宇宙中,許多行星沒有重力,因此無需建造發射塔,並且可以通過推動器完成返回旅程。
因此,在成功登陸月球后,宇航員可以乘坐返回的航天器,等待安全返回地面。
宇航員在飛船中都做些什麼科技專案
基本上是按照八小時週期來安排。為保證對飛船的監控,神舟 六號的航天員是採取兩人輪流休息,輪流工作,倒班的辦法進行的,就是始終保持有一名航天員在返回艙值班,另外一名航天員在軌道艙內睡覺或做試驗。飛船在起飛和返回的過程中,兩名航天員都是呆在返回艙,在返回過程中,在必要情況下,對飛船進行手動控制。航天員進...
宇航員在太空中是怎樣睡眠的,宇航員是怎樣在太空中睡覺的?
平凡的事情只有在它不平凡時才去描述它。睡眠是極其平凡的,但張飛睜眼睡眠,還有在一根扁擔上睡眠,行軍走路時睡眠等等就很不平凡,描述起來,使人津津樂道。太空睡眠也是很不平凡的,在這裡需要描述一番。太空睡眠之所以不平凡,是因為那裡的環境條件與地面上迥然不同。飛船繞地球飛行時,那裡處於失重狀態,這是造成太空...
職業宇航員有哪些分類,職業宇航員的分類是什麼?
自古以來,人類 就有飛出地球 探知太空奧祕的願望。1961年4月前蘇聯人加加林首先進入太空,成為人類第1名宇航員,1969年7月美國人首先登上月球,實現了人類登上地外星體的夙願。到1988年底世界各國已有352人乘坐不同型號的載人航天器進入太空,進行了各種探索 試驗和觀察活動。飛行專家 這一類就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