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清平樂中秋
螃蟹中秋節吃螃蟹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有「秋風起,蟹腳癢」,說的就是每年中秋之時,螃蟹黃滿膏肥,是最佳的品嚐時機。此外,「蟹」與「謝」同音,恰逢中秋是一個充滿著濃情厚誼的節日,遊子歸來、好友小聚、表達心意……這一個「謝」字再合適不過了。
菱角這是江南一帶才有的水生作為,外形像「小馬」。外面是一層堅硬的殼,裡面是白色的果肉。嫩的菱角可以生食,入口清冽微甜,口感類似荸薺。
老一點的可以煮熟了吃,口感軟糯如同栗子。而中秋節吃菱角,據說能讓孩子長得聰明伶利。
柚子柚子是中秋節的必備品之一,因為「柚」與「佑」諧音,有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也有不少地方會在中秋佳節晚上燒柚子香,柚子香就是把香插在柚子上,然後一根根點燃,主要是為了禱告免除災害、保佑子孫,全家安康。
藕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
餈粑中秋吃餈粑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伍子胥在修建古蘇州城時,曾將大批糯米蒸熟壓成磚塊放涼後,作為城牆的基石以備不時之需。後來,每到豐年,人們就用糯米制成城磚一樣的餈粑,以此紀念伍子胥。
南瓜以前江南各地過中秋節的時候,大戶人家才有月餅這種金貴的東西吃,而窮苦人家則會吃南瓜。傳說是一個家住南山名叫「黃花」的姑娘,在八月十五那天為了給臥病在床的父母找吃食發現的。從此,每年這天,江南家家戶戶都會延續「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田螺中秋吃田螺的風俗,早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誌》就有記載:「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
主要因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肉質特別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佳時節。
鴨子對於南京人而言,中秋節一定要吃鴨子。因為每年中秋前後,鹽水鴨的風味最佳。此時桂花已經盛開,這時製作的鴨肉會自帶桂花的香氣,很是鮮香美味,所以也稱「桂花鴨」。
在《白門食譜》中也有這樣的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
芋頭在臺灣地區,有俗語說:「吃米粉芋,有好頭路」。取「芋」發「路」的諧音,來祈求祖先保佑自己找到好的工作。
此外,中秋吃芋頭,還寓意著辟邪消災,可以追溯到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
中秋節有什麼習俗
2樓:匿名使用者
1、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2、偷菜
在古代,許多地方流傳著中秋夜「做賊」的習俗。皓月當空,夜深人靜的時候,未婚少女們偷偷地出動了,她們躡手躡腳,藉著月色摸到別人家的菜地上偷菜。
相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蔥,就表示她將來會遇到一個如意郎君。臺灣有句俗語「偷著蔥,嫁好郎;偷著菜,嫁好婿」指的就是這一習俗。
3、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大賦名篇《七發》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
4、吃月餅
我國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5、送月餅
現代特別流行的中秋送月餅風俗明代已開始流行。崇禎《嘉興縣誌》稱,「十五是為中秋,作餅肖月形,曰『月餅』,有相饋遺者,取團圓之義」;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也有相同說法,「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中秋送月餅風俗是怎麼形成的?據說緣於「走月」活動。所謂「走月」,就是乘著中秋月圓之際拜親訪友,饋贈糕點、鮮果等食品。
6、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美景,美不勝收。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
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
7、玩兔兒爺
清代宮廷把月中的玉兔稱做「太陰君」,民間則不同,百姓們稱它為「玉兔兒爺」。其形狀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頭上豎兩隻長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沒什麼區別。
環形大眼,三角眉,面色粉白,染著粉紅色的臉蛋,表情不失童稚又透著一股英氣、機靈勁兒,非常可愛。
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反映了民間敬神心理的異化,中秋自從由祭月的禮俗轉化成民間節日後就淡化了禮俗色彩,而遊賞性質越來越突出,玩兔兒爺的風俗可以說是這一現象的有力佐證。
8、玩月
中秋玩月,今人稱之為賞月,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究其玩月的形式,富者多自搭綵樓,貪者多寄圩酒樓,好遊者則或登于山、或泛於水,而又必備核餚酒漿,文人賦詩,俗士講古,往往通宵達旦。除了貴族和民間玩月的情況,此外還有賞遊型的玩月。
當然,古人玩月,並不僅僅是隻玩賞中天朗月,而往往是把月和大自然中的其他景物連帶在一起觀賞,比如著名的景觀--盧溝曉月、三潭印月等,無疑都是人們中秋玩月的絕好所在。
9、吃芋頭
中秋時節,正是收穫芋頭的好時節,在一些地方,中秋夜一家人聚在院子裡,沐浴在皎潔的月色中吃的不是月餅,而是芋頭。人們把一大鍋芋頭帶皮煮熟,先以芋頭來祭拜祖先,然後圍坐在一起剝芋頭皮,再把剝好的芋頭吃掉。潮汕有俗諺:
「河溪對嘴,芋仔食到」。
中秋節的習俗
3樓:zanier科技
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
1、觀潮: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
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2、燃燈: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
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3、猜謎: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擴充套件資料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
之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4樓: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祭月節、仲秋節、拜月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㿌/p>
5樓:司寇博智流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的別稱也很多:「八月節」、「八月半」、「月節」、「月夕」等等;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團圓節」一詞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關於中秋節起源的還有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所以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6樓:虛構的生命
1、走月
中秋節之夜還有一大特色賞月活動叫「走月」。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都是遊人「走月」時的賞月勝地。
中秋夜出遊賞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吳地有走月亮、走三橋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遊,走過至少三座橋(見顧祿《清嘉錄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見玉魷生《海陬冶遊錄》)。
所謂走三橋者,明顯度厄之味在。
2、祭月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古時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有著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的習俗。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祭月賞月,託月追思,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願。
3、賞月
賞月的風俗**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顯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孃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文字記載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
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中秋節的習俗有什麼,中秋節有什麼習俗
中秋節的習俗 來歷。中秋賞月,喝桂花酒,吃月餅,玩兔爺,猜謎。所有的家人要坐在一起吃晚飯,然後飯後一起邊賞月邊吃月餅。中秋節有什麼習俗 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有祭月 賞月 吃月餅 玩花燈 賞桂花 飲桂花酒等風俗。中秋節,又稱拜月節 月光誕 月夕等,節期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有祭月 賞月 ...
中秋節習俗有什麼,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
賞月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 中就記載有 秋暮夕月 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 西瓜 蘋果 李子 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唐代,中秋賞月 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 東京夢華錄 記載...
中秋節的飲食習俗有哪些中秋節有哪些習俗?
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 和吃月餅了。賞月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 中就記載有 秋暮夕月 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 西瓜 蘋果 李子 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唐代,中秋賞月 玩月頗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