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有什麼來歷,二月二,龍抬頭 的簡短來歷

2022-01-03 22:53:30 字數 5786 閱讀 4500

1樓:

春天到來,萬物復甦,蛇出洞,民間把蛇比作龍

二月二,龍抬頭 的簡短來歷

2樓:匿名使用者

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氣溫回升,大地解凍,很多地方特別是北方地區開始降雨,為不失農時,「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在春耕將始之時,敬龍祈雨,目的是盼望五穀豐登。

從天文學上來說,我國古代用28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並劃分為東西南北4宮,東宮7宿由30顆恆星組成,被想象成一條南北伸展的青龍。每到春分後黃昏時,青龍七宿中的兩顆「龍角星」就會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其餘各星組成的龍身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猶如「龍抬頭」。

「二月二」這天,我國民間有「理髮」「舞龍」等習俗。在「二月二」,人們紛紛走進理髮店,重塑髮型。

為取吉利,「二月二」這一天的飲食也多用「龍」來命名,食餅謂之「龍鱗餅」,食麵謂之「龍鬚麵」,吃水餃為「吃龍牙」,吃餛飩為「吃龍眼」,吃油炸糕為「吃龍膽」,吃麻花為「啃龍骨」,吃米飯為「吃龍子」。

「二月二」這天,民間有不少習俗和女性有關,較普遍的是婦女不準動針線,「恐傷龍目」;有的地方,婦女不能洗衣服,怕傷「龍皮」。而北方的一些地區,還有在「二月二」接已出嫁的女兒回孃家的習俗。

3樓:單小小強

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

二月二,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在廣西中北部壯族地區也有"二月二龍抬頭,八月二龍收尾"的說法。

它是我國農村的一個傳統節日,名曰「龍頭節」。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

」此時,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傳說此節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

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的歷史傳說。

又一說為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龍王不忍生靈塗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

玉帝得知便將龍王打出天宮,壓於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龍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禱,最後感動了玉皇大帝,於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於是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實際上是過去農村水利條件差,農民非常重視春雨,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從其願望來說是好的,故「龍頭節」流傳至今!

4樓:夏仰望

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我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

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的歷史傳說。

為什麼要「二月二」龍才抬頭呢?因為農曆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這時陽氣上升,大地復甦、草木萌動,農民們就要春耕、播種了,非常需要土壤溼潤,保有水分。這時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寶貴了,所以有「春雨貴如油」之說。

從節氣上說,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這是個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時期,人們多麼希望通過對龍的祈求行為來實現降雨的目的。

為什麼是龍「抬頭」呢?因為二月初處於驚蟄前後,蟄伏一冬的各種動物又恢復了活力,該有所活動了。龍抬頭了,意味著龍也行動起來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職責了。

5樓:宋姝

相傳武則天奪唐室江山以後, 改國號為周,自稱周武皇帝。天上玉帝知道後大發雷霆,命太白金星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這一下可苦了天下百姓,人們怨聲載道,不禁失聲痛哭。

司管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遭難,喝足天河水,噴灑人間,拯救萬民。玉帝得知此事,將玉龍打下了凡界,壓在山下,並立石碑一通,上寫:"玉龍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

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百姓為救玉龍,想盡了辦法。這年的農曆二月二,人們發現玉米和黃豆都是金黃閃亮,很像金豆。

如將豆一炒,不就是金豆開花了嗎?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各家各戶都炒了許多玉米和黃豆,有的供到院裡,有的端到玉龍身邊。鎮壓玉龍的大山是太白金星的拂塵,這天,太白金星發現天下金黃一片,以為金豆開花了,便收了拂塵。

玉龍這才騰空而起,回到了天上。此時,正是春雨貴似油的季節,玉龍不顧玉帝禁令,又"嘩嘩"下起雨來。

此後,民間便形成了二月二龍抬頭炒玉米、炒黃豆習慣,每到農曆二月初二,人們都有要炒玉米、炒黃豆。

6樓:簫灑舞劍

傳說此節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

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於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的歷史傳說。又一說為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

龍王不忍生靈塗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便將龍王打出天宮,壓於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龍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禱,最後感動了玉皇大帝,於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於是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實際上是過去農村水利條件差,農民非常重視春雨,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從其願望來說是好的,故「龍頭節」流傳至今!

農曆二月初二,之所以稱為龍抬頭節,其實與古代天象有關。舊時人們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稱「二十八宿」,以此作為天象觀測的參照。「二十八宿」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劃分為四大組,產生「四象」:

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龍形星象,人們稱它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代表龍角,亢宿代表龍的咽喉,氐宿代表龍爪,心宿代表龍的心臟,尾宿和箕宿代表龍尾。《說文》中有龍「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的記載,實際上說的是東方蒼龍星象的變化!

二月二的由來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是怎麼來的

7樓:帥的想毀容

二月二來歷很早了,相傳是上古時期為了紀念土地公公,是為了給土地公公過生日而來的節日。

在這一天,我們要做與龍相關的活動,不管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這樣的習俗,我國人認為龍是吉祥之物,是主管風雨的,而在二月二期間又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所以久而久之二月二就是龍抬頭節了。

南方和北方相同的就是有習俗剃龍頭,相傳在這一天剪頭髮會帶來好運氣,也會帶來財富,所以很多人為了等到這一天留著長髮(古代的時候),為了慶祝這一天,人們舞龍獅,反正只有跟龍有關的,都是寓意吉祥之意。

8樓:四套領導班子

在中國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龍抬頭節又稱春龍節、春花節,鄭州民間傳統節日之一。民間傳說在唐朝武則天當政時期,因得罪玉皇大帝而被罰三年無雨,人間河干溝竭,樹枯苗死,人們難以過活。司管天河的龍王心中不忍,在陰曆二月初二這天私自給人間降雨,因而受到責罰。

人們用炒熟的玉米花、豆子供獻龍王,報答其救命之恩,因此感動了玉皇大帝,允許龍王繼續為人間降雨。以後二月二祭龍王,相沿下來成為節日。

其實龍抬頭的意思就是指大地經過冬眠,百蟲開甦醒,經過了立春、雨水、驚蟄等節氣,我國很多地方都開始進入雨季,這也是大自然的規律,不過在古時,「龍」在人們心中佔有很高的地位,是祥瑞的化身,這就是龍抬頭的風俗習慣

9樓:和火箭一樣

2月2,龍抬頭的來歷: 傳說在唐朝時期,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可是龍王不忍生靈塗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卻被玉帝得知,壓於大山之下。

人間的百姓們知道了,紛紛向上天祈禱,最後感動玉皇大帝,於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從此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以致後**傳至今。

臧月(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據資料記載,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執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

10樓:匿名使用者

「二月二龍抬頭」正式形成民俗節日是在元朝。中國自古是農業國家,氣候的好壞對農業收成起著決定作用。這個節日反映了廣大民眾對春雨的企盼,希望春天有足夠的雨水,為秋天的豐收打下基礎。

為什麼要「二月二」才龍抬頭呢?因為農曆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這時陽氣上升,大地復甦、草木萌動,農民們就要春耕、播種了,非常需要土壤溼潤,保有水分。這時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寶貴了,所以有「春雨貴如油」之說。

從節氣上說,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之間,這是個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時期,人們多麼希望通過對龍的祈求行為來實現降雨的目的。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

11樓:匿名使用者

民間傳說龍王是主宰風雨的,它一抬頭,天上就會撒下甘霖。農人們在春天將種子播下土地後,便於二月二日這個「龍抬頭日」對龍頂禮膜拜,希望這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一天,婦女們是忌動針線的。

因為擔心不小心刺傷了龍目。百姓對龍是極為崇敬的,甚至講究到連食物也多冠以龍的稱謂:餅呼為龍鱗,飯稱作龍子,麵條謂之龍鬚,水餃則成了龍牙……

現在,祭祀龍抬的習俗早已廢止,而謂之「龍鬚麵」的美食卻傳了下來,證明著昔日我們的先人對龍的無限的崇敬。

12樓:匿名使用者

「二月二,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前後是六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據說經過冬眼的龍,到了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驚醒,便抬頭而起。

所以古人稱農曆二月初二為春龍節,又叫龍頭節或青龍節。故這一天人們便到江河水畔祭龍神。《中華全國風俗志·壽春歲時記》雲:

「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龍神。」

人所共知,龍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信仰的圖騰。所以我們自豪地宣稱: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

千百年來,人們把龍視為帶神祕色彩的吉祥物。「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民間一個重要節日了,許多習俗也多與龍有關。實際上「二月二,龍抬頭」此說和古代天文學有關。

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

二月二春龍節由來已久。留下許多風俗。明人沈榜的《宛署雜記》中雲:

「二月引龍,薰百蟲。……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用麵攤煎餅。

薰床炕令百蟲不生。」《明宮史》載:「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攤為煎餅,名曰薰蟲。

」清人富察郭崇在《燕京歲時記》中也說:「二月二日,……今人呼為龍抬頭。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食麵者謂之龍鬚麵。

閨中停止針線,恐傷龍目也。」其中一此習俗一直沿襲至今。80年代中葉,在豫北一帶還保留著吃黍米的風俗。

二月二早上,家家戶戶都要煎黍米糕,群眾稱之年糕,還流傳著這樣的歌謠:「二月二,煎年糕,細些火,慢點燒,別把老公公的鬍鬚燒著了。」中午皆吃「老龍布蛋」。

即玉米蛻皮俗稱玉黍米加麵條。

其實,人們關心「龍抬頭」用各種形式進行紀念,根本原因是與農業生產有關係。正如這首民謠所云:「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因為二月正是農作物播種的季節。在科學不發達的時代,百姓們通過各種紀念活動,寄託了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在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打油詩:

「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穀豐登太平秋。」朝廷老子率滿朝大臣都參加春耕生產,足見春耕不誤農時之重要。

二月龍抬頭啥意思,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二月龍抬頭就是指這個日子好,很多人都會選這個日子去破腹產生孩子,我孩子就是在那天生的,迷信啊...

二月二龍抬頭吃什麼盤點二月二春龍節傳統美食

吃春餅呀,還有驢打滾 2月2龍抬頭吃什麼 1 春餅 春餅在這一天被叫做 龍鱗 吃春餅叫做 吃龍鱗 是很形象的,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如醬肉 肘子 燻雞 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 肉絲炒菠菜 醋烹綠豆芽 素炒粉絲 攤雞蛋等,一起捲進春餅裡,蘸著...

二月二龍抬頭生日詩詞

二月二日出郊 宋 王庭皀 日頭欲出未出時,霧失江城雨腳微。天忽作晴山卷幔,雲猶含態石披衣。煙村南北黃鸝語,麥隴高低紫燕飛。誰似田家知此樂,呼兒吹笛跨牛歸?二月二日 宋 晁說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憐失盡漢家春。二年不識挑生菜,萬國誰知有殺身。群盜猶多南渡客,徵鴻難問北歸人。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昇平與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