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有什麼美食青海有什麼好吃的,青海的特色小吃有什麼?

2021-12-16 10:40:49 字數 5970 閱讀 6337

1樓:

雜碎湯、羊腸面、饊子、釀皮、酥油糌粑等

2樓:夢嶼千尋

●手抓羊肉:吃肉時,或用手抓、撕、食,或用藏刀割食,故名。一般就地宰殺,扒皮入鍋,待水

開鍋,撈出即食。肉赤膘白,肥而不膩,油潤肉酥,質嫩滑軟,十分可口。一般到藏家,主人先將羊

尾巴給客人,然後他人才能手抓。又有「女婿吃羊脖子」的習俗。

●烤羊肉:做法:將羊肉切成小片,串穿於鐵扦上,放特製的長方形烤爐焙烤。然後在羊肉上抹

上醬油、精鹽、姜粉、辣面、椒粉等佐料,並翻動鐵扦。其肉嫩味香,營養豐富。

●羊雜碎:指煮熟的牛、羊的頭、心、肝、肺、腸、胃、蹄等切片,舀原湯汁,加調料,即成。

雜碎柔、嫩、爛、脆,湯香味濃。青海最有名氣的「羊雜碎」要數裡離市區25華里處的大通後子河雜

碎館。●爆燜羊羔肉:高原一絕。吃羊羔肉一般是有漸近線的,只有春秋產羔時期才能品嚐到。做法:

將出生15天左右的羊羔宰殺剝皮、洗淨切成3~6釐米的方塊,入油鍋爆炒,待皮肉淡黃時加入麵醬、

辣面、姜粉、椒粉、精鹽等,再反覆炒至肉塊呈紅色時,加適量涼水,封鍋慢煨,水乾肉爛即成。其

肉細嫩,辣酥爽口,色澤暗紅,芳香柔軟。

●酸奶:這裡所說的酸奶,不是我們常喝的那種工廠加工出來的,而是當地回族人民自己加工自

制的酸奶,是盛在小碗中,並在碗口蓋上一塊小玻璃,然後回族人民自己擺在街頭上賣的那種。這種

自制酸奶味道絕對正宗、口味絕對賽過其它所以品牌的酸奶。

●饊 子:饊子是一種油炸麵食。青海回族和撒拉族群眾,在每年歡度傳統的「古爾邦節」、「

爾德節」、「聖紀節」,以及婚喪大事中,都把饊子作為待客的主要麵食品。饊子是用頭羅白麵為原

料,稍加鹽和調料,搓成細條,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

●炒麵片:在面片已下鍋的同時 用炒鍋炒好肉丁或肉片及辣子、筍片、菜瓜等蔬菜或粉條、木

耳,待面片開鍋,即用漏勺撈出面片,放到炒好的菜中翻炒,略炒片刻,即可出鍋食用。

●燴麵片:先將肉片、豆腐片、新鮮蔬萊,如;紅辣椒片等在鍋中煸炒,放上羊肉湯,加鹽、味

精、醬油、薑末、胡椒粉等入味,再加進黃花、木耳燒沸,略勾芡汁,撒上蒜苗絲待用。再將面片煮

熟,用漏勺撈在碗中,舀上烹調好的燴菜即可食用。

●狗澆尿:又稱狗澆尿油餅。本地較流行的一種麵食。用青油煎的薄餅。有隻加一點酵子的「半

死麵」和不加酵子的「死麵」兩種。將小麥面和好揉勻、港開,撒上香豆粉,澆少許青油抹勻,捲成

長卷。再順面卷方向探成螺絲狀,切成小段,逐個壓平微薄。在燒熱的烙饃鍋中倒上約半兩青油,將

餅放進,沿鍋邊澆上一圈青油,並不停轉動薄餅,使其人色均勻。待餅上了火色,立即翻過來,再沿

鍋邊澆一圈青油,並不斷轉動餅子,煎熟即可食用。50年代以前,當地居民廚房灶臺上多使用陶製的

小油壺盛放青油,烙餅時,用小油壺沿鍋邊澆油的動作,猶如狗在牆根撒尿的姿勢,故稱「狗澆尿」

。●蜂爾裡脊:做法:將裡脊肉剔除筋膜,剁碎,加精鹽、薑末、椒粉少許,調製成丸子。以蛋加

水粉攪勻成糊,塗在丸子上,然後在熟油中炸成金黃色,出鍋澆上芡汁,裝盤上席。其色澤金黃,外

酥裡嫩,甜酸可口。

●甜醅:製法:將莜麥或青稞(去外皮)簸淨,清水洗去雜質,入鍋煮熟(表層開口),瀝出涼冷

,加入甜醅曲和勻,裝進壇中密封,保持恆溫(15℃上下),經3~5天發酵,開壇食用,醇香、清涼

、甘甜,夏能清心提神,冬則壯身暖胃。

●焜鍋饃:它是青海農業區和半農半牧地區人們的麵食品。焜鍋饃,其製法是,在普通發麵裡卷

進菜籽油,抹上紅曲、薑黃、香豆等民間食用色素,再層層疊疊地捲成麵糰,揉成和焜鍋大小相似的

圓柱狀,放入焜鍋內,然後將焜鍋埋入用麥草為燃料的爐膛或炕洞內的火灰裡。烙出的饃饃,外脆內

軟,香氣撲鼻。

●尕面片:尕面片是青海人面食中最普遍而又很獨特的家常飯。這種面片不是用擀麵杖擀出來的

,而是用手揪出來的。尕面片,又叫面**。將揉好的軟面先切成粗條,叫「面基基」。然後用潮毛

巾蓋上片刻(此時稱「回面」)。「回」好後,拿入手中,用手指捏扁、揪斷,每個大約手指寬,投

入沸水中,煮熟可食。由於面片小,故叫「尕面片」。

●拉 條:拉條,又叫拉麵,是青海人民的一種傳統地方風味食品。拉條和麵片的製作方法大體

相似。不過,拉條的麵糰要多揉,且稍軟一些,待面醒後才能拉。拉條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扁形的

,又叫「蘭葉」;一種是圓形的,又叫「雞腸子」。

●釀 皮:釀皮是青海地方風味濃厚的傳統小吃。其製作方法是,在麥面中摻和一定量的鹼面,

用溫水調成硬性的麵糰,幾經揉搓,等麵糰精細光滑,再放到涼水中連續搓洗,洗去澱粉,直到麵糰

成蜂窩狀的軟膠樣時為止。這軟膠樣的麵糰煮熟後稱作麵筋。剩下的麵糊待水沉澱後,倒出浮水,將

沉澱麵糊舀在鋪有棉布的蒸籠中蒸熟,取出,吃時須切成長條,綴以麵筋數片,澆拌上調料即可。

青海的特色小吃有什麼?

3樓:你好嘛

1、釀皮

釀皮是地方風味較濃的青海傳統小吃。在西寧和農業區各城鎮**釀皮的攤販到處可見。釀皮是在麥面中摻和一定數量的蓬灰和敷料,用溫水調成硬麵團,幾經揉搓,等麵糰精細光滑後,再放入涼水中連續搓洗,洗出澱粉,麵糰成為蜂窩狀物時,放進蒸籠蒸熟,這叫「麵筋」。

再將沉澱了澱粉糊舀在蒸盤中蒸熟,這便叫「蒸釀皮」。蒸熟了釀皮,從盤中剝離,切成長條,配上面筋,澆上醋、辣油、芥茉、韭菜、蒜泥等佐料,吃起來辛辣、涼爽、口感柔韌細膩,回味悠長。

2、茲油包子

早年由於物資匱乏,老西寧一些貧困人家自發研製出的一種麵食,以炒熟的白麵與剁碎的豬板油為餡,以擀好的生面為皮,捏成包子,最為考驗手藝的則是做包子餡這道工序,白麵放多則包子乾澀,豬油放多,則餡較油膩無法成型,久蒸之後外皮容易破爛,只有白麵與豬油配比恰到好處。

所做出的茲油包子才會入口絲滑,油而不膩,回味悠長。據老一輩西寧人講,早年由於物資匱乏,每到逢年過節,許多貧困人家為改善伙食,便會到肉攤購買一些豬板油,回到家中,將白麵(或雜麵)炒熟,再將豬板油剁碎後,配以蔥花,以炒熟的白麵與豬油碎末為陷,以擀好的生面為皮,捏成包子,用來頂替肉包子。

3、焜鍋饃饃

初來青海的人,異口同聲稱讚「青海人的饅頭花樣多」。青海人不叫饅頭,而稱饃饃。「饃饃」又只是一個總稱。

青海農業區和半農業區各族人民常吃的饃饃千姿百態,品種繁多,如花捲、油包、油餅、曲連、油香、爐饃饃、饅頭(祭祖用的大饃饃)、焜鍋饃饃等等。它們是逢年過節,串親訪友經常攜帶的傳統禮品,也是每飯難離的主食。

4、「禿禿麻食」,簡稱麻食,意為手搓的麵疙瘩,是古代突厥人的一種常見面食。先將面和好,反覆揉勻後切成小方塊,再用拇指搓碾成一小卷,形如耳朵,故俗稱「貓耳朵」;最後將做好的麻食投入沸水中煮熟,撈出後加入各種作料,或煎炒或涼拌或燜煮,食用方法很多。

一般是放羊肉、澆肉湯,下蔥蒜末、香菜末調味食用。麻食的做法比麵條費工,關鍵是和麵、揉麵、搓面,因吃法講究,富於變化而成為青海人敬客、迎賓、聚會等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明代美食家黃正一在《事物組珠》一書中說:

「禿禿麻食是面作小卷餅,煮熟入炒肉汁食。」

5、油炸糕

西寧傳統特色糕點。油炸糕比較講究,具有個兒小、皮兒薄、花樣多三個特點,其花樣品種分豆餡、糖餡。豆餡有小豆、豇豆、扁豆、芸豆四種;糖餡有紅糖、白糖兩種,另外各加青紅絲、玫瑰、核桃仁、果脯等;無論是哪種餡的油糕,吃起來都是外酥裡嫩,回味無窮。

提起油炸糕,很多老人都記憶猶新,油炸糕做得最好的要數「韓疙瘩」了。已經76歲的宋國榮老人回憶,油炸糕的經營者姓韓,家住東關,他脖子後有個大疙瘩,經常用藍布巾包起來,他經營的油炸糕也因此而得名。

4樓:匿名使用者

●手抓羊肉:吃肉時,或用手抓、撕、食,或用藏刀割食,故名。一般就地宰殺,扒皮入鍋,待水

開鍋,撈出即食。肉赤膘白,肥而不膩,油潤肉酥,質嫩滑軟,十分可口。一般到藏家,主人先將羊

尾巴給客人,然後他人才能手抓。又有「女婿吃羊脖子」的習俗。

●烤羊肉:做法:將羊肉切成小片,串穿於鐵扦上,放特製的長方形烤爐焙烤。然後在羊肉上抹

上醬油、精鹽、姜粉、辣面、椒粉等佐料,並翻動鐵扦。其肉嫩味香,營養豐富。

●羊雜碎:指煮熟的牛、羊的頭、心、肝、肺、腸、胃、蹄等切片,舀原湯汁,加調料,即成。

雜碎柔、嫩、爛、脆,湯香味濃。青海最有名氣的「羊雜碎」要數裡離市區25華里處的大通後子河雜

碎館。●爆燜羊羔肉:高原一絕。吃羊羔肉一般是有漸近線的,只有春秋產羔時期才能品嚐到。做法:

將出生15天左右的羊羔宰殺剝皮、洗淨切成3~6釐米的方塊,入油鍋爆炒,待皮肉淡黃時加入麵醬、

辣面、姜粉、椒粉、精鹽等,再反覆炒至肉塊呈紅色時,加適量涼水,封鍋慢煨,水乾肉爛即成。其

肉細嫩,辣酥爽口,色澤暗紅,芳香柔軟。

●酸奶:這裡所說的酸奶,不是我們常喝的那種工廠加工出來的,而是當地回族人民自己加工自

制的酸奶,是盛在小碗中,並在碗口蓋上一塊小玻璃,然後回族人民自己擺在街頭上賣的那種。這種

自制酸奶味道絕對正宗、口味絕對賽過其它所以品牌的酸奶。

●饊 子:饊子是一種油炸麵食。青海回族和撒拉族群眾,在每年歡度傳統的「古爾邦節」、「

爾德節」、「聖紀節」,以及婚喪大事中,都把饊子作為待客的主要麵食品。饊子是用頭羅白麵為原

料,稍加鹽和調料,搓成細條,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

●炒麵片:在面片已下鍋的同時 用炒鍋炒好肉丁或肉片及辣子、筍片、菜瓜等蔬菜或粉條、木

耳,待面片開鍋,即用漏勺撈出面片,放到炒好的菜中翻炒,略炒片刻,即可出鍋食用。

●燴麵片:先將肉片、豆腐片、新鮮蔬萊,如;紅辣椒片等在鍋中煸炒,放上羊肉湯,加鹽、味

精、醬油、薑末、胡椒粉等入味,再加進黃花、木耳燒沸,略勾芡汁,撒上蒜苗絲待用。再將面片煮

熟,用漏勺撈在碗中,舀上烹調好的燴菜即可食用。

●狗澆尿:又稱狗澆尿油餅。本地較流行的一種麵食。用青油煎的薄餅。有隻加一點酵子的「半

死麵」和不加酵子的「死麵」兩種。將小麥面和好揉勻、港開,撒上香豆粉,澆少許青油抹勻,捲成

長卷。再順面卷方向探成螺絲狀,切成小段,逐個壓平微薄。在燒熱的烙饃鍋中倒上約半兩青油,將

餅放進,沿鍋邊澆上一圈青油,並不停轉動薄餅,使其人色均勻。待餅上了火色,立即翻過來,再沿

鍋邊澆一圈青油,並不斷轉動餅子,煎熟即可食用。50年代以前,當地居民廚房灶臺上多使用陶製的

小油壺盛放青油,烙餅時,用小油壺沿鍋邊澆油的動作,猶如狗在牆根撒尿的姿勢,故稱「狗澆尿」

。●蜂爾裡脊:做法:將裡脊肉剔除筋膜,剁碎,加精鹽、薑末、椒粉少許,調製成丸子。以蛋加

水粉攪勻成糊,塗在丸子上,然後在熟油中炸成金黃色,出鍋澆上芡汁,裝盤上席。其色澤金黃,外

酥裡嫩,甜酸可口。

●甜醅:製法:將莜麥或青稞(去外皮)簸淨,清水洗去雜質,入鍋煮熟(表層開口),瀝出涼冷

,加入甜醅曲和勻,裝進壇中密封,保持恆溫(15℃上下),經3~5天發酵,開壇食用,醇香、清涼

、甘甜,夏能清心提神,冬則壯身暖胃。

●焜鍋饃:它是青海農業區和半農半牧地區人們的麵食品。焜鍋饃,其製法是,在普通發麵裡卷

進菜籽油,抹上紅曲、薑黃、香豆等民間食用色素,再層層疊疊地捲成麵糰,揉成和焜鍋大小相似的

圓柱狀,放入焜鍋內,然後將焜鍋埋入用麥草為燃料的爐膛或炕洞內的火灰裡。烙出的饃饃,外脆內

軟,香氣撲鼻。

●尕面片:尕面片是青海人面食中最普遍而又很獨特的家常飯。這種面片不是用擀麵杖擀出來的

,而是用手揪出來的。尕面片,又叫面**。將揉好的軟面先切成粗條,叫「面基基」。然後用潮毛

巾蓋上片刻(此時稱「回面」)。「回」好後,拿入手中,用手指捏扁、揪斷,每個大約手指寬,投

入沸水中,煮熟可食。由於面片小,故叫「尕面片」。

●拉 條:拉條,又叫拉麵,是青海人民的一種傳統地方風味食品。拉條和麵片的製作方法大體

相似。不過,拉條的麵糰要多揉,且稍軟一些,待面醒後才能拉。拉條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扁形的

,又叫「蘭葉」;一種是圓形的,又叫「雞腸子」。

●釀 皮:釀皮是青海地方風味濃厚的傳統小吃。其製作方法是,在麥面中摻和一定量的鹼面,

用溫水調成硬性的麵糰,幾經揉搓,等麵糰精細光滑,再放到涼水中連續搓洗,洗去澱粉,直到麵糰

成蜂窩狀的軟膠樣時為止。這軟膠樣的麵糰煮熟後稱作麵筋。剩下的麵糊待水沉澱後,倒出浮水,將

沉澱麵糊舀在鋪有棉布的蒸籠中蒸熟,取出,吃時須切成長條,綴以麵筋數片,澆拌上調料即可。

青海美食及特產有哪些,青海有哪些特產

美食 清蒸羊復羔肉 糖醋黃河 制鯉魚 涼拌麵皮 燴羊雜碎 酸奶。特產 枸杞 冬蟲夏草 藏紅花 藏茵陳 八寶茶 犛牛肉乾 青稞酒。烤羊排 手抓羊肉 退骨犛牛肉 雜碎湯 泉兒頭的最好吃 老青海酸奶等。特產就是冬蟲夏草 崑崙玉 犛牛肉乾等 羊腸面,清蒸牛蹄筋,無鱗湟魚,羊肉蘑菇片 青海美食及特產有哪些?青...

青海的美食作文,青海的美食作文1000字

要點 1 我最喜歡吃的美食是什麼。2 我見到美食的表現。3 美食對我來說代表什麼。正文 大家都知道 黑白配 是一種遊戲,可是這次的 黑白配 可不大一樣,你們猜猜是什麼?呵呵,是老爸涼拌的一道菜哦!這道菜可漂亮了,底下襯托著嫩白的豆腐,水靈靈的,似一群剛出生的白白的小娃娃,讓人都捨不得吃了 在豆腐上面...

青海有什麼能帶走的特色性,青海有什麼能帶走的特色小吃

1,青海冬蟲夏草 青海冬蟲夏草,青海省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2010年5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 青海冬蟲夏草 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黃蘑菇 黃蘑菇,學名黃綠蜜環菌 armillaria luteo virens aalb.et schw fr.sacc.又名 皇菇 道地產區在青海省...